近日,又有一位中國人被命名為天上的星星名字,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
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編號為281880號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為「吳偉仁星」。
飛春讀傳上網查了查,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准,用中國人和中國地名命名的星星可是越來越多了,他們的名字幾乎每個中國人都耳熟能詳,可謂當之無愧的「網紅」。
比如1964年第一批被以中國人名字命名的張衡、祖衝之、沈括,80年代的錢學森、90年代的陳景潤、袁隆平,演藝界的張國榮,唐代詩人李白、杜甫,以及當下的屠呦呦、天眼工程師南仁東等。
張國榮
許多人看了這些名單,不禁發問,為星星起名字有啥標準?科學家、演藝界明星都能入,為啥有影響力的政治人物卻沒有一個?能不能買斷某個星星的起名權,給自己的商品名字起到上面?
回答這些問題其實不難,只需要到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網站上看看就知道了。
天上的星星無數個,發現的和未發現的,有名字的沒有名字的,都浩如煙海,所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鼓勵天文愛好者去觀察、發現未知的星星。
不過,觀察星星可不是幾天就可以確定的。為測量數據,追蹤運行軌跡,觀察者需要用專業儀器跟蹤數年。正因為如此艱辛,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才會以命名的形式鼓勵發現者。
根據規定,普通人有2種星星可以自己命名。一個是彗星,另一個是小行星。彗星習慣上是用發現者的名字命名,小行星是唯一的可以由發現者根據自己的喜好命名的天體。
也就是說,誰發現了未知的小行星,都可以自己根據自己的愛好起名字,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審核、批准、公示後,就定下來了,成為地球人的共識了。
被命名為天上的行星,是無上的榮耀,至少是發現者認可的有影響力的人物。不過為避免由名字可能引發的不必要的爭議,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還對起名作出了以下特別規定:
①16個字符以內;
②最好只有一個詞語;
③發音是確定的;
④避免歧視、攻擊性的詞語;
⑤不得與已有的星星名字重複或太接近。
同時,要特別注意以下3種名字不在考慮範圍內:
①100年以內的政治、軍事人物,或政治事件;
②寵物名;
③商業性質。
看了這些明確的規定,大家就明白為啥起名沒有溥儀、慈禧、蔣介石之類的人物了。網站上還特別指出,不接受星星名字買斷權。所以有錢的巨鱷也別想讓自己的商品或logo上天。
網站上還可以看到,每月都有幾十個未知的星星被發現和命名。這些觀察者來自世界各地。毫無例外,他們都是骨灰級的天文愛好者。
比如生於香港富商之家的加拿大天文愛好者楊光宇,從小不差錢,為觀測星星在美國建了個私人天文臺。今年60歲的他,已經發現了2030多個小行星,還自稱自己是個「業餘」愛好者。
除了他的父母、妻子、朋友和他本人,張國榮、梅豔芳等,都被他拿來取星星名字了。
看來,這個業餘的天文愛好者,對演藝明星也是有著深的感情。
下表是他給自己發現的部分星星所起的名字。
2020年9月12日,又到了「哥哥」張國榮的生日。如果17年前他沒有離去,今年就該過65歲生日了。
張國榮
飛春讀傳是「哥哥」骨灰級的粉絲,提到星星命名,不由去看了看他編號為「55383 Cheungkwokwing」的「張國榮星」。
張國榮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網站顯示,2001年9月25日,這顆臨時編號為「2001 SX266」的小行星被楊光宇發現。2018年5月29日,他向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申請命名「張國榮星」,獲得批准。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發布的《小行星通告》上還顯示,和張國榮一起提交的梅豔芳,命名也獲得批准通過。
張國榮和梅豔芳
在張國榮星的命名理由中,他寫了3句話:
「張國榮(1956年 - 2003年)是一位香港著名歌手和演員,他的魅力媲美美國著名演員詹姆斯·迪恩(James Dean)。 他在1991年贏得第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影最佳男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