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方艙、風雲四號衛星……防汛抗災有利器 科學技術來助力

2020-12-06 中國日報網

信息方艙、風雲四號衛星、北鬥導航系統……防汛抗災有利器 科學技術來助力

今年的抗洪救災中,我們能看到救援人員奮力填沙包、涉水堵管湧等動人一幕,而在這背後,各種高新科技手段正在為他們提供有力支援,保駕護航。

無人機抵近偵察 精準確定災情信息

陸軍第73集團軍某旅偵察分隊藉助無人機對任務大堤進行低空紅外偵測時,發現一處隱藏在蘆葦叢中的泡泉。官兵利用手中全站儀等裝備計算圍堰、封堵所需土方量,在應急分隊趕來前,就擬定出了處置方法。今年的抗洪工作中,軍隊和地方都使用了大量無人機,得到一手救援信息。

解放軍信息方艙 戰時狀態 提高指揮效率

在抗洪救災前線,解放軍的信息方艙,不但能以戰時狀態實時對救援分隊發出行動指令,還可以綜合多方天氣、水文等信息對汛情進行研判。

東部戰區陸軍第71集團軍某旅旅長 付國濤:指揮抗洪就像指揮打仗一樣,因為不知道哪裡會出現新的情況,藉助先進的通信手段和偵察手段,可以極大提高指揮效率。

風雲四號衛星:對水體面積和雨帶變化持續監測

除了看得見的科技提升,太空中的衛星也在為抗洪救災提供幫助。風雲四號氣象衛星是我國首顆三軸穩定靜止軌道氣象衛星,整體性能達到甚至超過歐美最新一代同類衛星的水平,在汛情期間對水體面積和雨帶變化做出了持續而精準的監測,為天氣預報和抗洪搶險決策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數據支持。

北鬥導航系統:通過監控水土位移 預警地質災害

同樣在太空發揮作用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對地質災害的預警更精準更有效。在地質災害隱患大的區域,相關部門將安裝載有北鬥晶片的設備安裝在山體土地上,山體哪怕出現很細微的位移,都會被偵測到並發出預警。7月6日,湖南省石門縣雷家山發生大型山體滑坡,北鬥的預警讓人員提前撤離,做到人員零傷亡。

湖南省常德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二級調研員 彭建武:我們地質災害不光是要群測群防,同時也要技防,人防和技防相結合,提高我們地質災害監測預警能力。

救生腰帶綁腰間 增強對官兵安全保護

科技裝備和專業設備的運用,還體現在對救援人員的進一步保護。有的救援人員除了身穿救生衣,還要在腰間系上一條僅5釐米寬的氣脹式救生腰帶。

東部戰區空軍某部警衛連機動分隊長 吳峰:如果有人不慎落水,只需拉開充氣閥門,儲氣罐中的高壓氣體會將氣囊迅速充滿,變成圍在腰間的一個救生圈。

來源:央視網

相關焦點

  • 信息方艙、風雲四號衛星、北鬥導航系統……防汛抗災有利器 科學...
    解放軍信息方艙 戰時狀態 提高指揮效率  在抗洪救災前線,解放軍的信息方艙,不但能以戰時狀態實時對救援分隊發出行動指令,還可以綜合多方天氣、水文等信息對汛情進行研判。  風雲四號衛星:對水體面積和雨帶變化持續監測     除了看得見的科技提升
  • 抗洪新科技:風雲四號「洞察先機」、「北鬥預警」避免傷亡……
    抗洪新科技:風雲四號「洞察先機」、「北鬥預警」避免傷亡…… 2020-07-21 21: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來來來,有了風雲四號氣象衛星,你也可以看懂衛星雲圖
    9月25日至9月28日期間,手機微信開啟時顯示的地球圖片將從以前的美國衛星成像圖換成由我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四號從我國上空拍攝的最新雲圖。右圖為微信開機畫面更換成風雲四號氣象衛星圖像之後的效果風雲四號衛星綜合技術性能國際領先,填補了三項國際空白。2016年12月11日,風雲四號科研試驗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下面我們來回顧在軌測試期間, 風雲四號衛星為很多極端天氣現象所作的貢獻以及對災害預警提供的有力支撐。
  • 專訪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風雲三號每天6巡江河湖泊
    遠離地球表面,我國有7顆風雲氣象衛星像「天眼」,24小時不間斷監測我國天氣情況,目前我國最先進的氣象衛星風雲四號A星每十五分鐘對包括我國區域的天氣監測一次、必要時可以每五分鐘局地監測(如對颱風監測等),風雲三號極軌衛星組合每天6次巡查我國各大江河流域和湖泊。衛星監測如何助力天氣預報預警和防汛抗洪救災?
  • 防汛衝在前 救災顯擔當——青島地質院環境黨支部防汛抗災工作側記
    在此次防汛保衛戰中,山東省地礦局青島地質工程院環境黨支部衝鋒在前,擔當作為,默默付出,無私奉獻,積極應對,在青島及周邊區市防汛抗災工作中彰顯了基層黨支部的戰鬥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在整個汛期抗災過程中,董傑同志每天休息不到3小時就又投身到搶險救災工作中,用地質報國初心和地質強國使命,譜寫了基層一線黨支部書記的動人風採。 二、黨員衝在前,防汛保障措施落實到位效果好 相比往年,2020年的汛期來的早、來的猛,歷時長、雨量大,汛期的到來,給防汛抗災一線的黨員們提出了更高挑戰、更嚴要求。
  • 中國風雲衛星比肩國際衛星 每天6次巡查江河湖泊
    我國有7顆風雲氣象衛星24小時不間斷監測天氣情況,目前我國最先進的氣象衛星風雲四號A星每十五分鐘對包括我國區域的天氣監測一次,必要時可以每五分鐘局地監測,風雲三號極軌衛星組合每天6次巡查我國各大江河流域和湖泊。衛星監測如何助力天氣預報預警和防汛抗洪救災?
  • 中國風雲衛星比肩國際衛星水平 每天6次巡查江河湖泊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供圖我國有7顆風雲氣象衛星24小時不間斷監測天氣情況,目前我國最先進的氣象衛星風雲四號A星每十五分鐘對包括我國區域的天氣監測一次,必要時可以每五分鐘局地監測,風雲三號極軌衛星組合每天6次巡查我國各大江河流域和湖泊。衛星監測如何助力天氣預報預警和防汛抗洪救災?
  • ...全部國家級氣象業務平臺完成「風雲二號」到「風雲四號」衛星...
    中國氣象報記者盧健 黃彬報導 從5月8日零時起,中國以及亞太地區用戶可正式接收「風雲四號」A星數據。同時,全部國家級氣象業務平臺完成「風雲二號」到「風雲四號」衛星業務切換。「風雲四號」A星(以下簡稱「風雲四號」)是我國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的首發星。其搭載的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與靜止軌道掃描成像輻射計「聯手」,在全球首次實現靜止軌道上三維大氣的立體監測。此外,「風雲四號」能夠提供針對陸面、水體、閃電、空間天氣的持續監測數據。
  • 【國際在線】風雲四號衛星成功發射
    12月11日0時11分 ,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風雲四號衛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 風雲四號衛星系統總師董瑤海介紹了衛星的基本情況:「風雲四號衛星是我國新一代的靜止軌道的首發星,也是我國首顆三軸穩定的定量遙感衛星,設計壽命7年,整星功率3200瓦,裝載四個儀器,最後定位在35786公裡的地球同步軌道上。
  • 觀天象知冷暖 「風雲」衛星添「新丁」——解碼風雲四號衛星
    風雲四號:「七字」玄機    風雲四號的玄機,可用「七六五四三二一」七個字解釋。    ——「七」年設計壽命,近七年自主研製。    2010年3月,我國風雲四號科研試驗衛星工程正式立項。    風雲四號是發射重量達5.4噸的大衛星,它有五大任務:獲取地球表面和雲的多光譜、高精度定量觀測數據和圖像,獲得高頻次的區域圖像;實現大氣溫度和溼度參數的垂直結構觀測;實現閃電成像觀測;完成衛星圖像、遙感數據及產品分發和災害性天氣警報信息發布;監測太陽活動和空間環境等。    ——「四」大有效載荷。
  • 【中國網】「風雲四號」首批衛星雲圖公布 達國際先進水平
    其中部分數據是國際氣象界迫切期望使用的,除了中國的「風雲四號」氣象衛星,目前沒有任何一顆在軌衛星能夠提供。  20年磨一劍,趕超歐美步伐  「風雲四號」氣象衛星是我國第二代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這一類高軌氣象衛星曆來是國際競爭的制高點。
  • 風雲四號衛星雲圖在蒙古國天氣會商中應用
    中國氣象報記者盧健報導9月19日10時,在蒙古國國家氣象與環境監測局全國天氣會商室,當地預報員利用衛星天氣應用平臺(SWAP),順利完成了最新時次「風雲四號」衛星雲圖的快速調用和分析。這是中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四號」衛星雲圖在蒙古國全國天氣會商中首次亮相。9月19日,「風雲四號」衛星雲圖首次亮相蒙古國國家氣象與環境監測局,蒙古國國家氣象與環境監測局局長恩克圖夫欣·賽布吉德和副局長巴特圖勒嘎·巴特在現場參加會商。
  • 【中國網】「風雲四號」首批衛星雲圖公布 達國際先進水平---中國...
    其中部分數據是國際氣象界迫切期望使用的,除了中國的「風雲四號」氣象衛星,目前沒有任何一顆在軌衛星能夠提供。  20年磨一劍,趕超歐美步伐  「風雲四號」氣象衛星是我國第二代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這一類高軌氣象衛星曆來是國際競爭的制高點。
  • 微信啟動頁首「變臉」 從「藍色彈珠」變「風雲四號」衛星雲圖
    從下午17點開始,用戶在微信啟動時會發現開機圖更新了,變成了一幅最新氣象雲圖,這張圖由我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四號」拍攝。據悉,微信啟動頁6年來首次「變臉」,是為了慶祝「風雲四號」取得的巨大突破,9月28日17點之後,微信開機圖仍還原為「藍色彈珠」。
  • 風雲四號衛星成功發射天氣預報準確度將提高
    近日,中國氣象頻道舉辦與可科學家聊「天」活動,介紹風雲四號衛星相關信息。更高效、更靈敏、更創新的天氣觀測員風雲四號衛星的成功發射,使它成為一個更快速、更靈敏、更創新的天氣觀測員將促進我國天氣預報的發展。國防科工局系統工程司副司長趙堅介紹稱,目前,我國在軌運行的靜止軌道衛星是風雲二號衛星,它可實現每6分鐘一次的區域觀測。
  • 揭秘當今最先進氣象衛星:「風雲四號」的「獨門特技」
    太陽同步軌道衛星距離地面的高度只有大約800公裡,「風雲三號」系列衛星便是其中的一員。35800公裡和800公裡,簡單對比就能發現,「風雲四號」距離地球表面的距離是「風雲三號」的40多倍,如果要得到同樣分辨的圖像,靜止軌道衛星的難度可想而知。
  • 氣象核心技術自主創新之「風雲四號」衛星
    這是屬於「風雲」系列氣象衛星的全新時代——2005年1月1日,我國靜止氣象衛星「風雲二號」C星正式向國內外用戶發送衛星數據圖像,依賴國外衛星數據製作雲圖成為歷史。13年後,從2018年5月8日零時起,中國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風雲四號」A星(以下簡稱「風雲四號」),將23種先進的國產氣象衛星數據和產品正式向全球用戶發布。
  • 風雲四號衛星可監測霧霾 將提高天氣預報準確率
    風雲四號衛星地面應用系統總師張志清說,按照單星來比較,風雲四號的原始監測數據是現在運行的風雲2號的60倍,處理生成的產品數據則是其160倍。  新的系統觀測能力顯著提高,不僅眼睛更銳利,空間解析度最高達500米;反應更敏捷,區域觀測時間解析度可達1分鐘;光譜解析度更高,可以看到更多的大氣和地物特徵;視覺更獨特,可以監測閃電,還可以剖析大氣,獲取大氣三維溫溼度結構。
  • ...變臉」,啟動頁由NASA《藍色彈珠》換為我國風雲四號衛星雲圖
    風雲四號衛星(FY-4)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八研究院(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第二代地球靜止軌道(GEO)定量遙感氣象衛星,採用三軸穩定控制方案,將接替自旋穩定的風雲二號(FY-2)衛星,其連續、穩定運行將大幅提升我國靜止軌道氣象衛星探測水平。
  • 風雲四號衛星「落地」濟南,它給天氣預報帶來什麼變化?
    位於濟南平陰的百畝象山綜合觀測基地於今年9月建設完成,山東省唯一一座風雲四號衛星地面接收站落戶該基地,新時報10月7日對此事進行了報導。那麼聽起來「高大上」的基地,將給濟南天氣預報帶來何種影響?「衛星接收站屬於地面應用系統,落戶濟南後,可以直接高速接收、精準訂正衛星數據,並通過計算機將其進行處理生成各種應用產品。」濟南市氣象預報員胡鵬告訴記者,因為風雲四號衛星採取三軸穩定控制方式,掃描速度較上一代靜止衛星明顯提高。建立地面接收站後,可以獲得每6分鐘左右更新一次的數據和產品(風雲二號約為半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