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1 21: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來源:微信公眾號「共青團中央」(ID:gqtzy2014)綜合整理自央視新聞客戶端、新華網客戶端等
今年的抗洪救災中,我們能看到救援人員奮力填沙包、涉水堵管湧等動人畫面,而在這背後,還有一批科技含量十足的「神兵利器」。防汛機械化、信息化甚至智能化,增加了我們戰勝洪水的「底氣」。
風雲四號「洞察先機」風雲四號氣象衛星是我國首顆三軸穩定靜止軌道氣象衛星,整體性能達到甚至超過歐美最新一代同類衛星的水平,在汛情期間對水體面積和雨帶變化做出了持續而精準的監測,為天氣預報和抗洪搶險決策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數據支持。
紅外無人機「精準尋人」7月9日下午5時許,吉安市峽江縣6人被洪水圍困。雨勢越來越大,水位不斷上升,被困人員所處的建築已成「孤島」,隨時有被衝毀的危險。情況緊急,當地先後派出兩支救援隊前往救援。但由於洪水已漫過路面兩三米深,且晚間視線受阻,救援隊遲遲無法抵達,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指揮部漸漸與被困人員失去了聯繫,情況越來越危險。
關鍵時刻,紅外線無人機成為搜救「強兵」,深入「孤島」探測被困人員情況,並提供路面水情信息。凌晨4時,經無人機確認,受困人員全部安全。當地救援人員在紅外線無人機遙控指引下,緊急制定救援方案和前進路線。7月10日凌晨5時36分,6名受困人員被成功解救。
今年的防汛抗洪過程中,搭載了可見光/紅外雙波段視頻相機、大視場測繪相機、光學相機等不同傳感器的無人機,盤旋在抗洪一線,為災情研判、蓄滯洪區運用論證提供科學支撐。
「北鬥預警」避免傷亡剛完成全球組網的北鬥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在防汛救災中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暴雨洪水不僅帶來了洪澇災害,也導致一些地區發生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在地質災害隱患大的區域,相關部門將安裝載有北鬥晶片的設備安裝在山體土地上,山體哪怕出現很細微的位移,都會被偵測到並發出預警,從而避免人員傷亡的發生。
「智慧方艙」信息集成在抗洪救災前線,解放軍信息方艙不但能以戰時狀態實時對救援分隊發出行動指令,還可以綜合多方天氣、水文等信息對汛情進行研判。
東部戰區陸軍第71集團軍某旅旅長付國濤說:「指揮抗洪就像指揮打仗一樣,因為不知道哪裡會出現新的情況,藉助先進的通信手段和偵察手段,可以極大提高指揮效率。」
「雙保險」保護官兵科技裝備和專業設備的運用,還體現在對救援人員的進一步保護。在江西九江江洲鎮搶險現場,抗洪官兵除了身著救生衣,腰間還系了一條5釐米寬的氣脹式救生腰帶。
如果有人不慎落水,只需拉開充氣閥門,儲氣罐中的高壓氣體會將氣囊迅速充滿,變成圍在腰間的一個救生圈。
「變形金剛」動力舟橋動力舟橋外觀看起來和普通鋼鐵浮橋相似,作用與渡船類似,可以快速拼裝與分解,能通過水路直接將大型挖掘機、推土機等施工機械運至決口處,大大提升封堵作業效率。
北鬥高精度地災監測預警、風雲四號氣象衛星、大數據研判、紅外無人機搜救……面對兇猛的洪水,越來越多高科技含量的抗洪「神器」正廣泛運用到防汛搶險一線,改變了以往依靠人力肩挑背扛的「肉搏式」抗洪,高科技正在重新定義新時代抗洪搶險。
編 輯丨王殿禕(山西交控集團團委)
校 對丨鬱惠穎
校 審丨葛 穎
值班編委丨呂通義
原標題:《硬核!你所不知道的抗洪新科技》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