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洪新科技:風雲四號「洞察先機」、「北鬥預警」避免傷亡……

2020-12-04 澎湃新聞

抗洪新科技:風雲四號「洞察先機」、「北鬥預警」避免傷亡……

2020-07-21 21: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來源:微信公眾號「共青團中央」(ID:gqtzy2014)綜合整理自央視新聞客戶端、新華網客戶端等

今年的抗洪救災中,我們能看到救援人員奮力填沙包、涉水堵管湧等動人畫面,而在這背後,還有一批科技含量十足的「神兵利器」。防汛機械化、信息化甚至智能化,增加了我們戰勝洪水的「底氣」。

風雲四號「洞察先機」

風雲四號氣象衛星是我國首顆三軸穩定靜止軌道氣象衛星,整體性能達到甚至超過歐美最新一代同類衛星的水平,在汛情期間對水體面積和雨帶變化做出了持續而精準的監測,為天氣預報和抗洪搶險決策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數據支持。

紅外無人機「精準尋人」

7月9日下午5時許,吉安市峽江縣6人被洪水圍困。雨勢越來越大,水位不斷上升,被困人員所處的建築已成「孤島」,隨時有被衝毀的危險。情況緊急,當地先後派出兩支救援隊前往救援。但由於洪水已漫過路面兩三米深,且晚間視線受阻,救援隊遲遲無法抵達,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指揮部漸漸與被困人員失去了聯繫,情況越來越危險。

關鍵時刻,紅外線無人機成為搜救「強兵」,深入「孤島」探測被困人員情況,並提供路面水情信息。凌晨4時,經無人機確認,受困人員全部安全。當地救援人員在紅外線無人機遙控指引下,緊急制定救援方案和前進路線。7月10日凌晨5時36分,6名受困人員被成功解救。

今年的防汛抗洪過程中,搭載了可見光/紅外雙波段視頻相機、大視場測繪相機、光學相機等不同傳感器的無人機,盤旋在抗洪一線,為災情研判、蓄滯洪區運用論證提供科學支撐。

「北鬥預警」避免傷亡

剛完成全球組網的北鬥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在防汛救災中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暴雨洪水不僅帶來了洪澇災害,也導致一些地區發生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在地質災害隱患大的區域,相關部門將安裝載有北鬥晶片的設備安裝在山體土地上,山體哪怕出現很細微的位移,都會被偵測到並發出預警,從而避免人員傷亡的發生。

「智慧方艙」信息集成

在抗洪救災前線,解放軍信息方艙不但能以戰時狀態實時對救援分隊發出行動指令,還可以綜合多方天氣、水文等信息對汛情進行研判。

東部戰區陸軍第71集團軍某旅旅長付國濤說:「指揮抗洪就像指揮打仗一樣,因為不知道哪裡會出現新的情況,藉助先進的通信手段和偵察手段,可以極大提高指揮效率。」

「雙保險」保護官兵

科技裝備和專業設備的運用,還體現在對救援人員的進一步保護。在江西九江江洲鎮搶險現場,抗洪官兵除了身著救生衣,腰間還系了一條5釐米寬的氣脹式救生腰帶。

如果有人不慎落水,只需拉開充氣閥門,儲氣罐中的高壓氣體會將氣囊迅速充滿,變成圍在腰間的一個救生圈。

「變形金剛」動力舟橋

動力舟橋外觀看起來和普通鋼鐵浮橋相似,作用與渡船類似,可以快速拼裝與分解,能通過水路直接將大型挖掘機、推土機等施工機械運至決口處,大大提升封堵作業效率。

北鬥高精度地災監測預警、風雲四號氣象衛星、大數據研判、紅外無人機搜救……面對兇猛的洪水,越來越多高科技含量的抗洪「神器」正廣泛運用到防汛搶險一線,改變了以往依靠人力肩挑背扛的「肉搏式」抗洪,高科技正在重新定義新時代抗洪搶險。

編 輯丨王殿禕(山西交控集團團委)

校 對丨鬱惠穎

校 審丨葛 穎

值班編委丨呂通義

原標題:《硬核!你所不知道的抗洪新科技》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信息方艙、風雲四號衛星、北鬥導航系統……防汛抗災有利器 科學...
    風雲四號衛星:對水體面積和雨帶變化持續監測     除了看得見的科技提升風雲四號氣象衛星是我國首顆三軸穩定靜止軌道氣象衛星,整體性能達到甚至超過歐美最新一代同類衛星的水平,在汛情期間對水體面積和雨帶變化做出了持續而精準的監測,為天氣預報和抗洪搶險決策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數據支持。
  • 信息方艙、風雲四號衛星……防汛抗災有利器 科學技術來助力
    信息方艙、風雲四號衛星、北鬥導航系統……防汛抗災有利器 科學技術來助力今年的抗洪救災中,我們能看到救援人員奮力填沙包、涉水堵管湧等動人一幕,而在這背後,各種高新科技手段正在為他們提供有力支援,保駕護航。
  • 北鬥預警系統立功!常德石門大型山體滑坡零傷亡!人員提前撤離
    慶幸的是,本次大型滑坡發生前,當地已轉移安置群眾6戶20人,實現了「零傷亡」。那麼,本次「零傷亡」背後,當地做了哪些應急舉措?對我省其他地區,又有什麼值得借鑑的經驗?真相記者進行了詳細調查。地動山搖,無情的土方,裹挾著樹木滾滾而下,整個現場充滿了緊張與危險。7月6號16點55分,常德市石門縣南北鎮潘坪村雷家山,發生了大型山體滑坡地質災害。
  • 風雲2號F星在軌交付 颱風災害天預警提前10分鐘
    風雲2號F星在軌交付 颱風災害天預警提前10分鐘 2012年08月20日16:08 來源:中國廣播網
  • 北鬥三號全員到位!成功預警多地山體滑坡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第55顆衛星(北鬥三號系統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已完成在軌測試、入網評估等工作,於近日正式入網,使用測距碼編號61提供定位導航授時服務。該衛星由航天科技集團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於2020年6月23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
  • 北鬥三號全員到位!成功預警多地山體滑坡!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第55顆衛星(北鬥三號系統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已完成在軌測試、入網評估等工作,於近日正式入網,使用測距碼編號61提供定位導航授時服務。該衛星由航天科技集團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於2020年6月23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
  • 央企神器助力抗洪一線,提升防汛救災戰鬥力!
    與1998年抗洪相比,我們有了這些信息化高科技的「央企神器」助力,到底有了什麼不同——調控有方、守護有力的「攔洪神器」7月17日10時,入庫流量達50000立方米每秒,三峽水庫迎來「長江2020年第2號洪水」。18日8時洪峰達61000立方米每秒,接近1998年最大洪峰63300立方米每秒。
  • 風雲氣象衛星替你「提前」看天氣!風雲1號到風雲4號的逆襲之旅
    從依靠國外資料到如今為國外同行提供數據風雲一號C、D星,風雲二號C、D星,風雲三號A星都被世界氣象組織納入全球業務應用氣象衛星序列之中。從風雲一號到風雲四號的逆襲之旅世界氣象組織主席齊爾曼博士曾對中國風雲衛星在周邊國家和全世界的重要貢獻以及數據公開的政策給予高度評價。
  • 北鬥組網後幹了什麼?北鬥不僅只是定位
    北鬥組網後幹了什麼?北鬥不僅只是定位每顆衛星的作用和使命都是不一樣的,就是最近這個夏天,全國降雨不停,導致洪水肆虐,微信這個時候起到了一個關鍵的作用,全國上下協力防汛救災的過程中,洪災預警、水庫調蓄、勘查救援、人員轉移……衛星黑科技的力量在不斷顯現,讓信息獲取更客觀,救災決策更科學,救災手段更豐富。
  • 看防災前哨風雲四號 如何破解災害性天氣預警難題
    圖為中央氣象臺7月19日發布的風雲四號氣象衛星雲圖圖為2016年12月11日,搭載風雲四號氣象衛星的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 新華社記者 陳建力 攝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初英傑 通訊員 陳強報導 中央氣象臺7月17日6時發布暴雨黃色預警,南方多地迎來新一輪強降雨
  • 高科技重新定義新時代搶險抗洪
    原標題:高科技重新定義新時代搶險抗洪 北鬥高精度地災監測預警、雷達流速儀、大數據研判、AI預測城市內澇、紅外無人機搜救……面對兇猛的洪水,越來越多高科技含量的抗洪「神器」正廣泛運用到防汛搶險一線,改變了以往依靠人力肩挑背扛的「肉搏式」抗洪,高科技正在重新定義新時代抗洪搶險。
  • 北鬥有什麼用?這次抗洪就用上了
    根據人民網新聞報導,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南北鎮雷家山於7月6日發生大型山體滑坡,造成省道S522線部分路段損毀、一個小型電站毀壞、5棟房屋垮塌,好在沒有人員傷亡,因為所有人都提前轉移了。得益於這種檢測技術,這次湖南的山體滑坡發生之前,我們就能提前轉移當地居民,避免了人員傷亡。 最初的時候,這套系統使用的衛星是美國的GPS(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如今我們自己已經建成了覆蓋全球的衛星導航系統。我國的災害檢測系統都採用了北鬥衛星的觀測系統。
  • 風雲四號氣象衛星工程概況
    工程組成和任務分工  風雲四號衛星工程由衛星、運載火箭、發射場、測控、地面應用五大系統組成。國防科工局負責工程的組織實施,航天系統部負責衛星發射和測控,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中國運載火箭研究院分別負責風雲四號衛星,長徵三號乙火箭研製,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負責衛星數據接收、處理、分發和應用。
  • 風雲四號:氣象防災減災前哨
    在我國南方,持續強降雨呈現出影響範圍廣、持續時間長、極端性強、局地強降水重疊度高的特點,這給防汛抗洪帶來極大壓力,對氣候監測預警和氣象災害風險管理也帶來很大挑戰。  作為我國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的前哨站,風雲四號氣象衛星基於其領先世界的卓越性能,提供了豐富、精細、精準的氣象數據,有力支持了氣象防災減災工作。
  • 風雲四號:中國氣象衛星革命性重器
    這是一個和普羅大眾日常生活並不遙遠的科技事件,隨著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風雲四號的成功飛天,我國迎來了新的氣象觀測時代,以及有望更為準確的天氣預報時代。    12月11日凌晨0時11分 ,風雲四號搭乘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 ...全部國家級氣象業務平臺完成「風雲二號」到「風雲四號」衛星...
    中國氣象報記者盧健 黃彬報導 從5月8日零時起,中國以及亞太地區用戶可正式接收「風雲四號」A星數據。同時,全部國家級氣象業務平臺完成「風雲二號」到「風雲四號」衛星業務切換。「風雲四號」A星(以下簡稱「風雲四號」)是我國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的首發星。其搭載的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與靜止軌道掃描成像輻射計「聯手」,在全球首次實現靜止軌道上三維大氣的立體監測。此外,「風雲四號」能夠提供針對陸面、水體、閃電、空間天氣的持續監測數據。
  • 大國重器風雲四號③:可提前數小時提供強天氣變化預警信息
    大國重器風雲四號③:可提前數小時提供強天氣變化預警信息 牛彥元 王亮/中國氣象報 2017-09-26 14:05
  • 水文監測:出色的抗洪偵察兵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劉勇 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肖秀芬 如果說抗洪搶險是一場戰鬥,那麼水文監測無疑就是戰前偵察。全省各級水利部門聞汛而動,全面履行監測預報預警職能,為水利工程調度、危險區群眾轉移、現場搶險方案制訂、搶險物資和隊伍預置等,提供了決策參考、贏得了戰略主動。 7月2日,省水文中心根據氣象預報,提前預測出湘江全線、資水幹支流將發生超警戒水位洪水,部分河段甚至超保證水位。
  • 這裡遇70年來最大規模山體滑坡,無人員傷亡!多虧了→
    1提前預警雷家山70年最大規模山體滑坡無人員傷亡7月6日下午,由於經歷了暴雨山洪的輪番侵襲,湖南省石門縣南北鎮的雷家山發生了山體滑坡,綠樹隨著紅色山土傾瀉而下,半山腰的房屋瞬間垮塌,高壓電桿攔腰折斷,騰起的煙霧頓時繚繞山間。
  • 【國際在線】風雲四號衛星成功發射
    12月11日0時11分 ,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風雲四號衛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 風雲四號衛星系統總師董瑤海介紹了衛星的基本情況:「風雲四號衛星是我國新一代的靜止軌道的首發星,也是我國首顆三軸穩定的定量遙感衛星,設計壽命7年,整星功率3200瓦,裝載四個儀器,最後定位在35786公裡的地球同步軌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