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電磁環境控制限值

2020-11-23 同花順金融服務網

  2015年1月1日,我國環保部與國家質檢總局聯合發布的《電磁環境控制限值》取代了原有的《電磁輻射防護規定》和《環境電磁波衛生標準》,在全國範圍內正式實施。

  該標準主要針對交流輸變電設施、通信、雷達及導航設施、廣播電視設施等,從電場強度、磁場強度、磁感應強度和功率密度4個方面規定了環境中電磁場的控制指標。該標準還增加了對使用1Hz~0.1MHz頻率的設備的限制,這部分頻段主要適用於交流輸變電設施,如高壓電線和變壓器。而對於無線通信終端、家用電器等使用時的電磁環境限值,由電氣產品標準進行控制。

  新標準還從電磁環境保護管理角度,對一部分射頻發射設備進行豁免。頻率為0.1MHz-300GHz的設備,只要不超過標準規定的等效輻射功率,就可以免於管理。豁免的典型設備有移動通信微蜂窩天線、WLAN無線路由器、交通測速雷達、部分業餘無線電臺等。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相關焦點

  • 《電磁環境控制限值》:增加頻段限值 明確監測要求
    自新標準實施之日起,《電磁輻射防護規定》(GB8702-88)和《環境電磁波衛生標準》(GB9175-88)將廢止。  據了解,從1988年電磁環境標準制定以來,此次為第一次修訂。新標準增加了1Hz~0.1MHz頻段的限值,並規範了電磁環境的監測要求。  我國電磁環境總體形勢如何?
  • 我國環境空氣品質新標準增設PM2.5濃度限值
    新華網北京3月2日電 我國新修訂的《環境空氣品質標準》已正式發布,新標準增設了PM2.5平均濃度限值和臭氧8小時平均濃度限值,汙染物控制項目實現與國際標準「低軌」相接。  據介紹,與現行《環境空氣品質標準》相比,新的標準強調以保護人體健康為首要目標,調整了環境空氣功能區分類方案,進一步擴大了人群保護範圍。標準體現了調整、增設、收嚴、更新8個字。
  • 系統級電磁環境效應試驗設計與評估技術
    綜上所述,嚴格講要求就是要求(第一大關係:系統級電磁兼容性與系統級電磁環境效應的關係),除常規的設備分系統電磁發射和電磁敏感要求、系統內自兼容要求外,還包括戰場電磁環境效應要求,如友方和敵方射頻電磁環境效應要求,甚至包括威脅毀傷環境效應要求,如電磁脈衝效應要求等;防信息洩漏要求;防止被過早發現的電磁發射控制要求;頻譜兼容要求等。
  • 實測在用4G基站 電磁環境水平遠低於國家標準
    近日,記者隨同重慶市輻射環境監督管理站(以下簡稱「市輻射站」)工作人員對正在使用的4G基站進行了一次監測。監測結果顯示,4G基站的輻射水平遠遠低於國家標準,且穩定處於國家限值範圍內。我市環保部門監管信息也顯示,迄今為止,我市經過環評審批、環保驗收,依法建設並投入使用的4G基站,均未發現電磁環境超標的問題。
  • 電磁輻射知多少——電磁環境專家帶你認識身邊的電磁場
    日前,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電磁環境計量專家沈慶飛副研究員為「計量築夢我愛北京」夏令營帶來了一場題為「電磁輻射知多少」的科普講座,從電磁輻射是什麼、我們身邊的電磁輻射有哪些、電磁輻射會不會對健康造成影響、應如何防控等方面做了介紹。我們生活的世界裡,電磁輻射無處不在。自然界的太陽光、閃電、宇宙射線等,都是由不同頻率的電磁波組成的,我們已經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了這類輻射。
  • 生態環境部:電磁輻射只要符合標準就能確保公眾健康安全
    中新網4月15日電 針對「近年來一些地方收到了關於電磁輻射的投訴,電磁環境問題引發關注」的問題,生態環境部輻射源安全監管司司長江光表示,有電的地方就有電磁輻射,目前的研究成果表明,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健康效應主要是熱效應。
  • 電動汽車無線充電電磁安全性的最新研究進展
    1 電磁輻射安全限值標準電磁暴露的環境可劃分為公眾暴露和職業暴露兩種,公眾暴露是指在公共環境中生活的大眾群體受到的電磁輻射,一般情況下是很難發現或不知道自己已經受到暴露,並且沒有保護措施;職業暴露是針對工作在特殊電磁環境中的工作的職業人群,一般會有保護措施並受過一定的安全訓練,根據暴露環境的不同,電磁暴露安全限值也不同
  • 22萬伏變電站電場強度僅為國家安全限值的5萬分之一
    昨日,針對這些疑問,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將省輻射環境監督站專家請到廈門,對廈門變電站周邊的工頻電磁場進行現場檢測。結果顯示,變電站的電場和電磁感應均遠遠小於國家安全限值。「主要測試變電站的電場強度和電磁感應強度,只有二者強度達到一定的數值,才有可能對周邊環境產生影響。」檢測專家首先在距變電站10米處選定檢測點,隨後,專家開始用儀器測試金榜變電站的電場強度。「強度為0.08伏/米,國家環境保護行業的標準限值為4000伏/米。」檢測專家說。
  • 科學網—新《環境空氣品質標準》增設PM2.5限值
    本報北京3月2日訊(記者張巧玲)「新修訂的《環境空氣品質標準》實施後,我國將有2/3的城市達不到空氣品質的要求
  • 變電站安全距離爭議未止,人大代表呼籲制定《電磁汙染防治法》
    「世界衛生組織於2006年已經正式發布了關於電磁場暴露標準的官方文件(《制定以健康為基礎的電磁場標準框架》),其中針對公眾的電場和磁場允許暴露限值分別為:電場強度5千伏/米,磁場強度為100μT(微特斯拉,磁感應強度單位)。此國際標準對人體暴露已有足夠的安全因子。也就是說,只要符合標準的限值(通常限值本身已含有足夠的安全係數),就不需要擔心對健康是否安全。」
  • 淺談特高壓輸電線路電暈放電及電磁環境
    輸電線路設計時首先要對導線的預選方案進行電磁環境評估,國際上已有的電磁環境評估方法是否完全適用於特高壓輸電線路還無法確定。為了得到完全適用於特高壓的電磁環境評估方法,應當首先搞清楚導線電暈放電的機理,得到導線電暈放電微觀物理過程的描述方法。在此基礎上,找到一種更準確的電磁環境評估方法,為特高壓輸電線路導線選型及布局提供指導,實現特高壓輸電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目標。
  • 電動車電磁強度將實行新的國家標準
    近日,選車網獲悉,由電動車車輛分標委員會組織修訂的汽車推薦性國家標準《電動車輛的電磁場發射強度的限值和測量方法》已完成徵求意見稿。並進入提交公式,廣泛徵求意見階段。不久後,關於電動車輛的電磁場發射強度將實行修訂後的最新標準。
  • 《移動通信終端電磁輻射暴露限值》國家標準報批公示
    同時通信行業發展迅猛,原標準僅規範了靠近人體頭部使用的行動電話的電磁輻射暴露限值,缺少人體全身暴露限值和身體局部的暴露限值,不能滿足這兩類評估的需要,原標準也無法滿足各類新型通信設備,如可穿戴設備、對講機、平板電腦、可攜式數據機等,評估的需要。基於此,建議對本標準予以修訂。本標準代替GB 21288-2007《行動電話電磁輻射局部暴露限值》。
  • 百餘小區抽樣 電磁強度低於國標
    持續數年的「北京地區居住環境電磁水平調查研究」結果前日發布。資料圖片/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  實驗顯示,日光燈電場強度超過微波爐;專家稱北京地區居住環境電磁水平安全  新京報訊 家住變電站旁,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嗎?家裡的電燈、微波爐、電冰箱,哪種電磁強度最大?是否超標?
  • 【電力百科】有人覺得變電站影響健康 生態環境部回應
    有人就提出「關於儘快解決變電站電磁汙染對居民傷害的建議」,生態環境部會同住房城鄉建設部經認真研究,在今年給予了答覆。  關於變電站電磁環境影響,生態環境部的答覆指出:  變電站產生的主要電磁環境影響是頻率在50赫茲的工頻電場和工頻磁場。
  • 人民日報求證變電站輻射強度 遠低於限值
    變電站、高壓線、地鐵和大型商場電磁輻射均無大礙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電磁環境研究室高級工程師沈慶飛告訴記者,對於低壓低頻輻射(比如電磁爐等家用電器),一般測量磁感應強度;對於高壓低頻輻射(比如高壓線),需要同時測量電場強度和磁感應強度;對於高頻輻射(比如手機基站),需要測量功率密度或者比吸收率。
  • 生態環境部答每經問:電磁輻射對人體主要是熱效應
    記者注意到,近年來一些地方收到了關於電磁輻射的投訴,電磁環境問題引發關注,相關情況到底如何?對此,生態環境部輻射源安全監管司司長江光在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電磁輻射雖然也叫輻射,但是跟常規意義上的輻射不是一個概念。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健康效應主要是熱效應。
  • 生態環境部答每經問:電磁輻射對人體主要...
    記者注意到,近年來一些地方收到了關於電磁輻射的投訴,電磁環境問題引發關注,相關情況到底如何?對此,生態環境部輻射源安全監管司司長江光在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電磁輻射雖然也叫輻射,但是跟常規意義上的輻射不是一個概念。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健康效應主要是熱效應。
  • 環保部新規:新建企業顆粒物排放限值比現行嚴格85%
    環境保護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實施這兩項新標準可大幅削減城市機動車尾氣汙染和農村地區磚瓦工業煙塵、二氧化硫汙染,促進機動車、磚瓦及其相關行業技術進步和結構優化,推動環境空氣品質改善。  這位負責人說,近年來我國汽車行業快速發展,2012年輕型汽車產銷量達1720萬輛,連續4年穩居世界首位;保有量以每年12%的速度增加,2011年底已達8264萬輛。
  • 環保部:新標準增設PM2.5監測 收緊PM10的限值
    人民網北京3月2日電 (記者 許博)今日,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吳曉青出席國新辦新聞發布會,針對新修訂的《環境空氣品質標準》向大家介紹環境空氣品質標準等方面情況。出席發布會的還有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司長趙英民先生、環保部汙染防治司司長趙華林先生、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站長羅毅先生。吳曉青表示,近日,《環境空氣品質標準》修訂工作已經圓滿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