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寧救百隻羊,不救一頭狼」老農民:看懂讓你大徹大悟
我們是一個文化底蘊濃厚的國家,在歷經五千年的璀璨文明歷史上,勞動人民靠雙手勞動創造著未來,同時也留下了許多的經典文化,它們不僅富含深奧的內涵哲理,也不斷充實著我們的日常生活。
而其中最讓人們耳熟能詳的,非「農村俗語」莫屬了,它字字珠璣、發人深省、啟人心智,所以流傳至今依然受人追捧,由此可見「農村俗語」的魅力可謂一枝獨秀。不信你看看農村老人們聚在一起的時候,人人都能說上幾句,「農村俗語」在農村可以說信手拈來。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聽到一些人說農村俗語,它的內容也包含了很多方面,特別關於現實人性的解讀,更能讓我們深有感觸,受益良多。
然而農村俗語不同於其他文化形式,大都由勞動人民生活經驗所得,這些飽含哲理的語句,也是老祖宗智慧的結晶,而且言簡意賅通俗易懂,非常純樸接地氣,所以歷來深受人們的推崇,並且世代流傳,經久不衰。比如這句農村俗語:「寧救百隻羊,不救一頭狼」,老農民告訴你:看懂了會讓你大徹大悟!
為什麼這句農村俗語說:「寧救百隻羊,不救一頭狼」呢?因為古人告誡我們後人,說這裡面包含著一個重要的人生哲理:「如果善心用錯了地方,就是作惡。」為什麼古人會這樣說呢?
因為在現實生活中,羊是一種非常溫順的食草動物,如果你救了100隻羊,它不會給你造成任何負擔,而且會給你生產羊毛,讓你的善舉能得到回報。最主要的是,羊不會對你和你的親人造成任何傷害,能夠總遠成為朋友。這也就是這句農村俗語「寧救百隻羊」,所闡述的一個道理。
然而狼就不同了,它本身就是食肉動物,是應該和人類保持距離的,因此和人類不可能永遠的成為朋友。如果你救了一隻狼,從此它便會對你和家人產生了危險,說不定在哪天它餓極了,生存本能的驅使下,就會吃掉你或者你的家人。
因為這些食肉動物,只有在它們不飢餓的條件下,在它們感受不到你和家人,對它們產生威脅的時候,它們才會和你們和諧相處的。所以古人用這句農村俗語「不救一隻狼」,來告訴我們後人,不要刻意去搭救這些,會給自己造成危害的動物,因為後患無窮啊!
我們日常生活中,對於那些忘恩負義的人,會用「白眼狼」來形容,就是這個道理。古人告訴我們說,如果你救了一頭狼,就要給它提供充足的食物,否則你就會成了它口中食。
在叢林法則中,狼的存在有它的必然性,而人類生活中的規則裡,是不能允許狼在人類群體中生活的。所以老祖宗也告誡後人,不要同情具有狼性思維的人,一個正常的社會,會嚴厲打擊這種人,也就是農村俗語「不救一頭狼」所說的道理。
舉個例子來說明:現在農村的村霸,就是這樣子的,侵佔集體和個人土地,社會不正常的時期,曾經被一些人讚揚成狼性思維,而社會正常的時候,這些人會被打擊。
而羊就不同了,它是一種善良的動物,一生在於奉獻,和人類能夠永遠和諧相處,所以在它們有危險的時候,我們就要出手相救。所以長輩們常說,救助一千個善良人,也不要救助一個惡人,有一個迷信色彩的說法,就是如果你救了一個壞人,你最後會一命相償,當然你有那個菩提心,就另當別論了。反之打擊掉一個惡人,也就是行千件善事了。
所以才有了這個廣為流傳的農村俗語:「寧救百隻羊,不救一頭狼」,老農民最後敲一下重點來說:看懂這些,是不是讓你大徹大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