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寧救百隻羊,不救一頭狼」老農民:看懂讓你大徹大悟

2020-12-06 三個老農民

農村俗語:「寧救百隻羊,不救一頭狼」老農民:看懂讓你大徹大悟

我們是一個文化底蘊濃厚的國家,在歷經五千年的璀璨文明歷史上,勞動人民靠雙手勞動創造著未來,同時也留下了許多的經典文化,它們不僅富含深奧的內涵哲理,也不斷充實著我們的日常生活。

而其中最讓人們耳熟能詳的,非「農村俗語」莫屬了,它字字珠璣、發人深省、啟人心智,所以流傳至今依然受人追捧,由此可見「農村俗語」的魅力可謂一枝獨秀。不信你看看農村老人們聚在一起的時候,人人都能說上幾句,「農村俗語」在農村可以說信手拈來。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聽到一些人說農村俗語,它的內容也包含了很多方面,特別關於現實人性的解讀,更能讓我們深有感觸,受益良多。

然而農村俗語不同於其他文化形式,大都由勞動人民生活經驗所得,這些飽含哲理的語句,也是老祖宗智慧的結晶,而且言簡意賅通俗易懂,非常純樸接地氣,所以歷來深受人們的推崇,並且世代流傳,經久不衰。比如這句農村俗語:「寧救百隻羊,不救一頭狼」,老農民告訴你:看懂了會讓你大徹大悟!

為什麼這句農村俗語說:「寧救百隻羊,不救一頭狼」呢?因為古人告誡我們後人,說這裡面包含著一個重要的人生哲理:「如果善心用錯了地方,就是作惡。」為什麼古人會這樣說呢?

因為在現實生活中,羊是一種非常溫順的食草動物,如果你救了100隻羊,它不會給你造成任何負擔,而且會給你生產羊毛,讓你的善舉能得到回報。最主要的是,羊不會對你和你的親人造成任何傷害,能夠總遠成為朋友。這也就是這句農村俗語「寧救百隻羊」,所闡述的一個道理。

然而狼就不同了,它本身就是食肉動物,是應該和人類保持距離的,因此和人類不可能永遠的成為朋友。如果你救了一隻狼,從此它便會對你和家人產生了危險,說不定在哪天它餓極了,生存本能的驅使下,就會吃掉你或者你的家人。

因為這些食肉動物,只有在它們不飢餓的條件下,在它們感受不到你和家人,對它們產生威脅的時候,它們才會和你們和諧相處的。所以古人用這句農村俗語「不救一隻狼」,來告訴我們後人,不要刻意去搭救這些,會給自己造成危害的動物,因為後患無窮啊!

我們日常生活中,對於那些忘恩負義的人,會用「白眼狼」來形容,就是這個道理。古人告訴我們說,如果你救了一頭狼,就要給它提供充足的食物,否則你就會成了它口中食。

在叢林法則中,狼的存在有它的必然性,而人類生活中的規則裡,是不能允許狼在人類群體中生活的。所以老祖宗也告誡後人,不要同情具有狼性思維的人,一個正常的社會,會嚴厲打擊這種人,也就是農村俗語「不救一頭狼」所說的道理。

舉個例子來說明:現在農村的村霸,就是這樣子的,侵佔集體和個人土地,社會不正常的時期,曾經被一些人讚揚成狼性思維,而社會正常的時候,這些人會被打擊。

而羊就不同了,它是一種善良的動物,一生在於奉獻,和人類能夠永遠和諧相處,所以在它們有危險的時候,我們就要出手相救。所以長輩們常說,救助一千個善良人,也不要救助一個惡人,有一個迷信色彩的說法,就是如果你救了一個壞人,你最後會一命相償,當然你有那個菩提心,就另當別論了。反之打擊掉一個惡人,也就是行千件善事了。

所以才有了這個廣為流傳的農村俗語:「寧救百隻羊,不救一頭狼」,老農民最後敲一下重點來說:看懂這些,是不是讓你大徹大悟啊!

相關焦點

  • 農村老話「寧救百隻羊,不救一頭狼」什麼意思,老農的話有道理嗎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話「寧救百隻羊,不救一頭狼」什麼意思,老農的話有道理嗎在我們日常中,經常會聽到老人說一些農村俗語。這些俗語包含不同方面的意思。
  • 農村俗語「救急不救窮」到底是什麼意思?背後的含義堪稱人生哲理
    我國農村有很多文化,由於地域遼闊,每個地區的文化也大不相同。其中,農村俗語眾多,它是警示世人們的一種「工具」,沒錯,在筆者看來農村的很多俗語就是工具,方便記憶,還能時刻提點人們。而今天筆者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救急不救窮」這句農村俗語的真正含義,它背後又蘊藏了怎樣的玄機?農村俗語「救急不救窮」光從字面解釋,就是我可以幫助你一時,幫助你著急的時刻,但是不會一直幫助你,更不會因為你窮而去幫助你。其實這只是非常淺層的意思,其背後蘊藏著很大的人生哲理,待我細細與你分享。
  • 三救韓非,你看懂了嗎?
    三救韓非,你看懂了嗎?在「天行九歌」這部動漫中,逆鱗就是一個最玄幻的存在,和「秦時明月」中所有名劍不一樣的是,這把劍有自己的劍靈,而且還可以隨意控制二次元空間,可以把破碎的劍體隨意組合,甚至可以脫離主人獨自作戰,逆鱗的力量真的太強大了!
  • 農民救下一隻大老鼠,沒想到老鼠竟是「大仙」,救了農民一條命
    農夫救出一隻大老鼠,沒想到老鼠竟是「大仙」,救了農夫一條命#解放初期,許多農夫都趕上了災荒,許多農夫都吃不上飯,一個老農民也長得老眼昏花,不能回家吃飯,現在又遇饑荒,又被兒媳趕上山去挖野菜,老農民也有六七十歲了,早已老眼昏花,腿腳不便,於是一瘸一拐地進了山
  • 俗語:「寧讓狗咬,別讓鵝啄」是啥意思?鵝難道比狗還兇嗎?
    在農村有很多的俗語,這些都是經過幾千年的經驗積累而流傳下來的,有一些直到現在都教人深思。其中有一句俗語可能很多小夥伴都聽過,那就是「寧讓狗咬,別讓鵝啄」。從字面意思上來說,就是寧可讓狗咬一口,也別被鵝啄一口。
  • 農村俗語「友不交三,婚不結三,錢不借三」,啥意思?
    農村的生活是讓人留戀的,它沒有城市的繁華和喧囂,也沒有深山荒無人煙的空鏡,它更多的是一種愜意,悠然,自在。說到對農村的記憶,每個人心中都能描繪出一幅如詩如畫的風景,是的,農村的田園生活是所有人的最好記憶。
  • 農村俗語「四喜不請自來,家中能人輩出」,你知道是哪四喜嗎?
    受以前認知的影響,在農村農民的日常生活都希望有個好彩頭,生活就更有奔頭,農民也把這些彩頭寄託到了各種動物身上,認為這些動物到了家中可以給家庭帶來好運,因此也就有了「四喜不請自來,家中能人輩出」這樣的農村俗語,但是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各地的風俗習慣差別很大,可能這四喜也不太一樣,筆者就把我們老家的四喜給農民朋友分享一下,也希望你也可以把你們家鄉的四喜分享出來
  • 農村俗語:寧讓雞跳牆,不讓狗上房,為啥?狗不能上房嗎?
    俗語源於生活,是老祖宗經驗總結。了解和俗語,就是和古人對話,能掌握社會歷史發展脈絡。某種程度看,俗語是傳統文化重要組成,有時代性和地域性,因此要辯證對待俗語。任何文化,都有糟粕和精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面對傳統文化的態度。
  • 在農村,老人常說:「寧往北走一千,不往南挪一磚」,啥意思?
    這幾句話是人們千百年來的經驗總結而成,在農村廣為傳播,既簡短又含蓄。這幾句古話包含了天氣預報,如:「螞蟻搬家早晚要走;蜜蜂歸巢遲,天氣晴朗;魚出水跳,蜻蜓飛低,出門帶笠。」俗類:八月摸秋,摘柚抱瓜子不算偷;又如有些禁忌類,正月忌頭,臘月忌尾,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等等,這些都是耳熟能詳的古語。
  • 俗語:「寧讓狗咬,別讓鵝啄」,是什麼意思?其實說的是兩類人
    俗語:「寧可被狗咬,不敢被鵝啄」。別讓鵝啄,顧名思義就是在被狗咬和被鵝啄之間讓人選擇一種的話,寧可讓狗咬上一口,也不願意讓鵝啄一下,那麼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一、寧讓狗咬,別讓鵝啄寧願讓狗咬,也別讓鵝啄,這是什麼原因呢?大家的印象裡鵝大部分都有無暇的羽毛,然後在河水裡面遊泳,顯得十分的高潔,可是,被鵝啄過的人都知道,事實真不是這樣。
  • 農村俗語「寧可餓死,不娶活漢妻」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中流傳著很多簡明精練、膾炙人口的俗語,反映了農村生活的點點滴滴,有的關於農耕勞作、有的關於生活瑣事、有的關於風俗習慣、有的關於人生哲理……總之,農村俗語是祖先們根據生活經驗積累而來,對子孫後代們的生活大有裨益,不過有些俗語需要用辯證的眼光來看待,並不是所有的農村俗語都值得學習與傳承
  • 俗語「寧要男大一春,不可女大一辰」,啥意思?古人這話言之有理
    對於子女,父母仿佛有著操不完的心。從你還在媽媽肚子裡時,母親便擔心自己的營養攝取不夠,害怕影響你的發育。等你出生時,父親喜極而泣的同時,不忘記讓醫生為你做檢查。抓周時,父親特意將書籍與筆墨放在前頭,期盼你能有個好的前程。讀書時,為了能夠讓你不輸在起跑線上,父母儘可能地為你提供最好的教育資源。
  • 處世俗語:「寧做螞蟻腿、不做麻雀嘴」,啥講究?教你做人的藝術
    處世俗語:「寧做螞蟻腿,不做麻雀嘴」,啥講究?教你做人的藝術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中,勞動人民兢兢業業,辛勤勞動,才能創造出我們現在能擁有的無比燦爛的歷史和文明。關於他們留下來的經驗,各人有各人的說法,有人認為封建社會的思想在現代已經不適用了,而有人認為既然是先人們的智慧結晶,我們就應該好好利用。到底應該怎麼看待前人的經驗呢?不如借著這個機會,我們來學習一句先人的處世俗語,看看先人的經驗到底值不值得學習。這句俗語內容是:「寧做螞蟻腿,不做麻雀嘴」。
  • 農村常見的臭椿樹,被人們稱為「樹王」,有什麼樣的用途?
    農村常見的臭椿樹,被人人們稱為樹王,它到底有什麼用途?首先在回答今天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簡單的了解一下關於臭椿與香椿的區別。其主要原因是由於兩種樹生長得特別相似,有些時候就連我們這些在農村生活過幾十年的老農民都會認錯。
  • 《侏羅紀世界》:該不該救恐龍?
    所以小女孩身上沒有恐龍的特徵並不奇怪,她也許擁有的只是恐龍的一些能力和特徵……我們可以引申開來腦洞下,當時洛克伍德的女兒是因為某些悲劇的原因(不一定是車禍,比如身患某種人類無法治癒的絕症),為了不讓悲劇重演,洛克伍德才製造出了梅茜,讓她擁有女兒的外表,卻更強大的身體。
  • 「我可能不會救你」
    臺當局發颱風警告文稱「我可能不會救你」,還讓民眾自備靈位.
  • 俗語「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到底哪4樣讓古人如此重視?
    文/當年一木農村俗語「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是哪4樣?為何不能借?俗話說得好,「遠親不如近鄰」,對於城裡人而言,可能感覺不到這句話的分量,但是對於那些生活在農村的人來說,很多時候,鄰居比自己的兒女還要重要!舉個例子來說,當老人生病的時候,自己的兒女遠在外地趕不回來,「遠水救不了近火」,這時候一個好鄰居能救自己的命!
  • 圍鯤救鰻是什麼意思? 蔡徐坤和吳亦凡掉水裡你先救誰引熱議
    圍鯤救鰻是什麼意思? 蔡徐坤和吳亦凡掉水裡你先救誰引熱議時間:2019-04-29 16:21   來源:愛秀美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圍鯤救鰻是什麼意思? 蔡徐坤和吳亦凡掉水裡你先救誰引熱議 圍鯤救鰻是什麼意思 圍鯤救鰻,其中鯤代指的是蔡徐坤,鰻代指的是吳亦凡。
  • 《極限挑戰》裡面火車問題你會怎麼選擇?是救這五個人還是不救?
    能讓你不老不生病不死永遠做一個快樂的傻子的無憂島的代價是忘記生命中所有擁有的的記憶和家人,然鵝回憶裡生命中曾走過路過和現在還擁有的身邊的親人愛人和朋友是生命中最寶貴的財富。那些溫暖感動快樂幸福的回憶是就是活著的意義吧,等真正面對生命最後一刻的時候,想想這一生遇到的美好,死亡也真的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了。那麼個問題來了:是救五個人而害死個無辜之人?還是無動於衷?
  • 「冬至不冷,夏至不熱」,農村的這句俗語,你同意嗎?
    文/雲在青山月在天「冬至不冷,夏至不熱」,農村的這句俗語,你同意嗎?但是我們可以通過現在的有關俗語,來了解有關歷史文化的發展軌跡。這也是對歷史文化傳承的一部分借鑑。大家知道一年四季的變化都是很快的。這也證明了時間是很快的。但農村有很多的俗語,都是今來傳承下來的歷史經驗總結。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今天就讓小編為大家盤點一下。大家也正好看看是否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