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最高種姓婆羅門有多牛?一出生就享永久特權,還有專門軍隊保護

2020-11-24 騰訊網

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上,除了中國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外,還有印、巴、埃這3大國家具有悠久的歷史。就拿南亞的印度來說吧,他們也有著屬於自己的光輝歷史與燦爛文化。在幾千年前,科學技術比較落後,因此人們對於一些自然現象無法用科學來解釋,各種神就這樣應運而生了。

再之後,因為神對部分人們可產生約束作用,所以一些宗教也開始興起,這些教派對封建統治需要很有幫助。宗教是印度的一大特點,他們的國民十分相信宗教,比如印度教就非常受歡迎。幾千年前,這個印度教在印度興起,並且一發不可收拾。

印度教分為4個種姓等級,依次從高到低的順序如下:第1等級是婆羅門,他們基本都是僧侶貴族,享受許多特權,如掌握土地、犯法免責;第2種姓為剎帝利,這群人是軍事貴族,掌握軍隊,有徵收稅收的特權;第3種為吠舍,這群人負責農、牧、漁、獵等領域;土著居民是第4類人,他們地位最低,專門替吠舍服務。

印度教規定:高低種姓不能通婚。而這個教派對於人的限制非常大,還有著「種姓制度」來區別對待教員的最大特點。按照他們定下的規矩:但凡信印度教的人不能再去信西方的基督,高種姓的教徒們也不準吃與肉相關的食品。而這個教派的「種姓制度」也效仿封建世襲等級制:兒子能繼承父親的地位,從高到低有嚴格的區分,他們在權利義務、地位職業等方面均享受不同的待遇,可謂差距明顯。

婆羅門是印度教的最高種姓,這群人基本上就屬於僧侶貴族了。熟悉古代史的朋友都知道,只要是貴族就能過著比普通人要舒服很多的好日子,因為這群人享受著特權。而婆羅門也不例外,按摩奴法典所規定,這個人群能享受讓普通人眼紅的不少特權。

這個人群的孩子一出生就可享受軍隊保護的權利;同時他們不用交稅,一出生就有人送「土地」這個貴重的禮物給他們。印度一直是亞洲的農業大國,而土地又是農業的根本。資料顯示,今天的婆羅門就控制著全國14%的可耕土地。

婆羅門還可享受犯法免責的特權:無論觸犯什麼法律,不會被判死刑,也不會受到刑法的處置。看到沒有,他們幾乎就是法律,違反了律法後還不用受到嚴懲,這個特權在這群貴族一出生就可永久享受。上世紀歐洲列強殖民擴張之際,英國佔據了印度,並將他們弄成了自己的殖民地。

直到1947年,印度才正式獨立。贏得了自由的他們已廢除了幾千年的「種姓制度」,不過也許是幾千年的婆羅門等特權階級對於這群人的影響太深了,所以時至今日,那些低種姓的印度教徒仍然不敢讓高種姓教徒為他們服務。換句話說,即使法律已不再明確給予高級別教徒特權,但昔日的規矩還是成了人們遵循的習慣。

相關焦點

  • 印度最高種姓婆羅門有多牛?一出生就是貴族,還永久享受一種特權
    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文明誕生,但只延續了1000年,雅利安人徵服了古印度人,種姓制度出現在了印度,吠陀教開始發展為婆羅門教,「婆羅門」即印度最高種姓,有多牛?一出生就是貴族,還永久享受一種特權。
  • 印度最高種姓「婆羅門」有多牛?天生就是貴族命,並享受永久特權
    在等級分化嚴重的古代,階級決定一切,貴族和平民的差距是天上和地下,貴族還有專門保護特權的條文規定。在秦末時期,陳勝吳廣在起義的時候曾用「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來號召大家起義來表達對秦王朝的不滿。然而,這句話若放在印度,那可就不管用了。在印度的「王侯將相」從出生便以註定。
  • 「婆羅門」種姓在印度有多牛?出生就有士兵守護,一特權永久享有
    在印度也有這樣的等級,就連在現代社會,他們對姓氏也是非常看重,甚至說在國內的待遇都是按照姓氏區分的。因為印度人自古以來就有宗教信仰,所以他們相信人有三六九等之分。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印度的種姓制度吧。印度種姓的歷史來源眾所周知,印度是講求宗教信仰的國家。
  • 印度最高種姓「婆羅門」有多牛?天生就是貴族命,還有一項特權
    曾經在網上看到一個十分有趣的問題:印度的總理如果在大街上遇到了一個比他「高種姓」的人,需要讓路嗎?且不論問題的真實答案是什麼,我們知道印度總理莫迪是印度聯邦政府首腦,實際權力甚至要大於印度的總統,是印度政府的一號人物。這樣的人物竟然會被認為要給更高「種姓」的人讓路,可見種姓制度對印度影響之深遠。
  • 印度婆羅門究竟多厲害,天生貴族還享有特權,就差當「菩薩」供了
    印度種姓制度有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和沒有被歸到其中的達利特,因此人也被分成了四個的等級,其中達利特是人們口中的賤民,婆羅門的等級最高,就是我們常說的貴族,婆羅門的人主要是和尚,而相比較賤民來說,他們擁有的權利也是一般人想不到的,那麼印度的婆羅門究竟有多牛呢,讓我們一起看看。
  • 印度「猴頭美女」走紅!被尊為「聖女」,還嫁給最高種姓婆羅門貴族
    在這個看臉的年代,人們對美的追求都是相同的,而且雖然每個國家的美女長相各有不同,但是大家對美女的審美都差不多。但是有一個國家卻是個例外,那就是印度,印度有一位長相奇醜的女子,但是卻被人尊稱為「聖女」,最後還嫁給最高種姓婆羅門貴族。
  • 印度種姓制度的歷史,比佛教都悠久?是什麼力量讓佛教在印度消失
    婆羅門又假借神意制定法典,將各種姓的社會地位,權利與義務、生活方式等都作了規定。婆羅是不可侵犯的人,世界的一切屬於他們,有權要求得到所希望得到的東西,剎帝利擁有軍政大權,但它低於婆羅門;一個100多歲的剎帝利與一個10多歲的婆羅門講話,要像兒子對待父親一樣尊敬。吠舍有義務交納國稅和施捨,供養前兩個種姓。
  • 有九位印度人獲得了諾貝爾獎,為何全是婆羅門?
    種姓制度是一種以血統論為基礎的社會體系,曾在印度、孟加拉國、斯裡蘭卡等國 普遍存在,印度尤為嚴重。1947年8月15日印度從大英帝國中獨立出來之後,種姓制度的法律地位被正式廢除,各種種姓分類與歧視被視為非法,但是「百足之蟲,死而不疆」,在實際的社會運作與生活上,其影響依然相當深遠。
  • 矽谷印度工程師越來越多,把種姓歧視也帶來了
    凱拉說,當面試小組成員有印度人時,他會面對一些似乎是為了弄清他是否屬於高種姓的個人問題。凱拉說:「他們不會提什麼種姓制度,但他們很容易就能認出我們。」他滔滔不絕地說出辨認自己可能是達利特的所有招數,包括膚色更黑等等。
  • 印度種族之首的「婆羅門」,究竟有多厲害?和最低種族又有何差距
    然而,即便是在當今這個社會中,有些國家還是存在著強烈的「分貴賤,有尊卑」的種族制度,那就是印度,在印度一共有五大種族,其中最高級的種族就是「婆羅門」,這個種族的人們擁有很多特權,在印度,最高級的種族跟最低級的種族之間到底有多大差距呢?
  • 印度種姓制度是怎麼產生的?所有印度人都有種姓嗎?
    許多人都知道,印度有一個種姓制度。它將印度人由上到下分成了四個等級,分別是: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此外,還有一個位列種姓之外的龐大群體叫「達利特」,也就是所謂的賤民。那麼問題來了,印度種姓制度究竟是怎麼產生的呢?
  • 婆羅門來自印度境外嗎
    婆羅門在印度總人口中只佔很小的比例。也許只有5%左右,沒有人知道準確的種姓數據,因為印度已經很久沒有進行詳細的種姓普查了。但既然你專門問到婆羅門,那麼這個問題可能就得從種姓的角度來解答。忽略這一點,我們應該利用這個機會,不僅了解婆羅門,同時也了解一下今天生活在印度的其他人是如何來到印度的。
  • 印度驚現「猴頭美女」,被尊為「聖女」,還嫁給了婆羅門貴族
    不二姑娘 眾所周知,印度是一個神奇的國度,它的神奇體現在各個方面。例如,印度人把牛當作神的象徵,還稱呼它們為印度神牛。印度還有許多奇葩的傳統制度和習俗,例如當地嚴格的種姓制度和奇葩的婚嫁習俗等等。 印度人總是把那些天生長相奇特的人尊稱為神。
  • 印度的種姓制度下,中國人去印度旅遊,屬於哪個級別?
    印度和中國一樣都是四大文明古國,而在印度有一種十分「可怕」的制度,便是種姓制度。雖然種姓制度在印度、孟加拉國、斯裡蘭卡等國都是普遍存在的一種以血統論為基礎的社會體系,但是這種現象在印度尤為嚴重。那麼在如此等級森嚴的種姓下,如果中國人去印度旅遊,屬於哪個級別?
  • 在「等級森嚴」的印度,低種姓在遭受侵犯時敢於頂撞高種姓嗎?
    提起印度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它也保留下了很多特有的文化。其中就包括種姓文化,印度是一個種姓制國家,不同的種姓之間有著嚴格的等級劃分。高種姓生而富貴,有著極高的社會地位,同時也佔有著大量的社會財富。
  • 印度工程師在矽谷急速崛起 被同胞種姓歧視日益嚴重
    但對我們來說,繼續在充滿敵意的工作場所工作,而我們卻享受不到免受種姓歧視的保護。」 科技巨頭紛紛發言表明立場 科技行業對印度工程師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美國國務院統計的數據顯示,自2009年以來,美國已經發放了超過170萬份H-1B籤證,其中65%發給了印度國籍工程師。
  • 印度向矽谷輸出高管,也出口種姓歧視
    其中,Facebook有33名達利特員工提起投訴、谷歌有20起、微軟有18起、亞馬遜有14起,而思科還有24起。將思科告上法庭「你看到了同事間隱秘的社交。他們不想和你一起吃午飯,不會對你微笑,也不會和你講太多話。」 Maya說。
  • 印度「低種姓」地位很低,為啥在軍隊卻佔比很重
    印度在國際上的名聲可謂毀譽參半,一方面是因為它的歷史文化比較悠久,還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一塊滋養宗教的土地,「班加羅爾」的科技發展更是為人稱道,可是在如今的印度國內,還存在著許多令人無法理解的陋習,比如說荼毒印度低種姓人已久的種族制度。
  • 佛教起源於印度,為何鬥不過印度教,而遠走他鄉,長篇一探究竟
    印度種姓制度的前身-瓦爾那制度在印度由部落社會向階級社會過渡的早期吹陀時代開始產生的。根據古代文獻的說法,「瓦爾那」一詞在梵文中原義為「色」,與居民的膚色區別有關。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在《印度的發現》一書中說:「種姓制度是從雅利安人和非雅利安人的嚴格界限中開始的「;「在起初,種姓是根據膚色的」。
  • 崇尚種姓平等的阿米爾·汗,竟是印度真正的貴族階級
    因此印度教種姓分為婆羅門、剎帝利(高種姓),吠舍(低種姓),首陀羅、達利特(賤民、不可接觸者)。即 「伊斯蘭教沒有種姓之分,但印度穆斯林有」。印度穆斯林也有三大類,分為阿什拉夫(高種姓),阿吉拉夫(低種姓),阿賈爾(賤民、不可接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