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婆羅門究竟多厲害,天生貴族還享有特權,就差當「菩薩」供了

2020-11-30 歷史小卡

印度的種姓制度人盡皆知,即使發展到了現代卻仍然存在,雖然法律上沒有已經廢除,但是種姓制度在印度流傳千年,早就根深蒂固,就算沒有法律也依然會遵守,尤其是在印度的農村,種姓制度更是等級森嚴,低等種姓和高等種姓相差很大。

印度種姓制度有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和沒有被歸到其中的達利特,因此人也被分成了四個的等級,其中達利特是人們口中的賤民,婆羅門的等級最高,就是我們常說的貴族,婆羅門的人主要是和尚,而相比較賤民來說,他們擁有的權利也是一般人想不到的,那麼印度的婆羅門究竟有多牛呢,讓我們一起看看。

婆羅門最為最高等級的人,主要是由當地的祭祀,學者和僧侶貴族組成,因為種族高貴,所以他們享有的特權是別人無法體會到的,其一就是不用交稅。印度人認為婆羅門的人已經用他們的修行償還了這些債務;其次婆羅門的人不能不處以死刑或者是別的身體上的懲罰,因為婆羅門在當地人眼裡是十分神聖的,肉體上的懲罰是對他們的不尊重,而且婆羅門的人的修行也是在接受懲罰,在印度人心中有兩種懲罰,一種是肉體上的,一種是靈魂上的,所以婆羅門的懲罰屬於靈魂上,兩者有一種懲罰就可以了。

其二就是婆羅門人有收禮物的資格,比婆羅門低的等級需要向婆羅門送禮物,這樣這些人就會得到祝福,而在禮物當中土地是最受歡迎的,當地的人們認為送土地能消除業障,在往生之後便能得到好的生活,因此婆羅門雖然人口較少,但是卻擁有大量的土地,甚至是一整個村莊,而其他種姓的人則是好多人擠在一起居住,但是婆羅門的人卻能住寬敞的房子。

印度的種姓制度是無法相互通婚的,所以他的階層也是固定的,貴族的人從出生就是貴族,他們能輕而易舉得到別人想到得到的一切,而賤民也是生來就是賤民,所以印度的人都十分佛系,因為知道自己努力也不會成為貴族,唯一有機會的就是死後重新投胎,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印度人不像別的民族充滿鬥志,逆襲人生,這基本上是不存在,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成為教徒,等待死亡的來臨。

那麼婆羅門為什麼能有如此高的地位呢?主要是因為他們手裡有一特權,那就是祭奠神靈和向他人解釋佛經等宗教書籍,就憑這個特權,就會讓剎帝利的人一直守護他們,這些剎帝利人相信,婆羅門的人可以和神溝通,並且掌握著這種溝通的手段,所以無論對方說什麼做什麼,低種姓的人都願意尊崇,雖然這種說法與君權神授相似,是神在人間的管理者,但是當地的人卻仍然無條件服從。

相關焦點

  • 印度最高種姓「婆羅門」有多牛?天生就是貴族命,並享受永久特權
    在等級分化嚴重的古代,階級決定一切,貴族和平民的差距是天上和地下,貴族還有專門保護特權的條文規定。在秦末時期,陳勝吳廣在起義的時候曾用「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來號召大家起義來表達對秦王朝的不滿。然而,這句話若放在印度,那可就不管用了。在印度的「王侯將相」從出生便以註定。
  • 印度最高種姓婆羅門有多牛?一出生就是貴族,還永久享受一種特權
    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文明誕生,但只延續了1000年,雅利安人徵服了古印度人,種姓制度出現在了印度,吠陀教開始發展為婆羅門教,「婆羅門」即印度最高種姓,有多牛?一出生就是貴族,還永久享受一種特權。
  • 印度最高種姓「婆羅門」有多牛?天生就是貴族命,還有一項特權
    第一個等級就是婆羅門主要是僧侶貴族,第二個等級是剎帝利是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第三個等級是吠舍他們一般都是普通雅利安人 在印度的生活中依舊存在著階級的劃分,比如說印度曾經的最高種姓「波羅門」便依舊很牛氣,可以說是天生的貴族
  • 印度種族之首的「婆羅門」,究竟有多厲害?和最低種族又有何差距
    然而,即便是在當今這個社會中,有些國家還是存在著強烈的「分貴賤,有尊卑」的種族制度,那就是印度,在印度一共有五大種族,其中最高級的種族就是「婆羅門」,這個種族的人們擁有很多特權,在印度,最高級的種族跟最低級的種族之間到底有多大差距呢?
  • 印度最高種姓婆羅門有多牛?一出生就享永久特權,還有專門軍隊保護
    印度教分為4個種姓等級,依次從高到低的順序如下:第1等級是婆羅門,他們基本都是僧侶貴族,享受許多特權,如掌握土地、犯法免責;第2種姓為剎帝利,這群人是軍事貴族,掌握軍隊,有徵收稅收的特權;第3種為吠舍,這群人負責農、牧、漁、獵等領域;土著居民是第4類人,他們地位最低,專門替吠舍服務。
  • 印度「猴頭美女」走紅!被尊為「聖女」,還嫁給最高種姓婆羅門貴族
    但是有一個國家卻是個例外,那就是印度,印度有一位長相奇醜的女子,但是卻被人尊稱為「聖女」,最後還嫁給最高種姓婆羅門貴族。一般這樣的女孩子,我們覺得會有些畸形,但是在印度她卻被稱是神明轉世。 很多人都慕名而來,希望她能保佑家人的平安,因此她在印度本地是非常有名望的。
  • 印度驚現「猴頭美女」,被尊為「聖女」,還嫁給了婆羅門貴族
    不二姑娘 眾所周知,印度是一個神奇的國度,它的神奇體現在各個方面。例如,印度人把牛當作神的象徵,還稱呼它們為印度神牛。印度還有許多奇葩的傳統制度和習俗,例如當地嚴格的種姓制度和奇葩的婚嫁習俗等等。 印度人總是把那些天生長相奇特的人尊稱為神。
  • 「婆羅門」種姓在印度有多牛?出生就有士兵守護,一特權永久享有
    封建社會的歐洲各國也是明確規定,平民和達官貴族不能聯姻,甚至還將此歸入法律法規中。在印度也有這樣的等級,就連在現代社會,他們對姓氏也是非常看重,甚至說在國內的待遇都是按照姓氏區分的。因為印度人自古以來就有宗教信仰,所以他們相信人有三六九等之分。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印度的種姓制度吧。
  • 佛教起源於印度,為何鬥不過印度教,而遠走他鄉,長篇一探究竟
    這是由婆羅門奢密多羅組織的10個部落的聯盟,共同反對當時最強大的婆羅多國王修達斯。十個部落中著名的部落有雅都、普魯等。不斷的戰爭擴大了部落軍事領袖和婆羅門祭司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實力。在早期吠陀時代,國家正處在孕育時期。
  • 印度種姓制度的歷史,比佛教都悠久?是什麼力量讓佛教在印度消失
    這種「瓦爾那」制度把印度居民區分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四個等級。婆羅門祭司,說什麼造物神的口,創造了婆羅門,掌握神權、是神在人間的代理人;造物神的手創造了剎帝利,他們是國王及其文武官員,把持軍政大權,是貴族武士等級;造物神的腿創造了吠舍,專事農、牧、工、商各業,是平民或一般公社成員;造物神骯髒的腳創造了首陀羅,他們是被雅利安人徵服的土著居民,從事農業、漁獵以及各種技藝、許多人被淪為奴隸或僱工。
  • 佛教:釋迦三尊之一的文殊菩薩,最初的地位竟然是世襲婆羅門?
    王子喬達摩·悉達多,建立佛教之後,成就為釋迦摩尼佛,在他身邊有兩大侍者,分別文左脅侍者文殊菩薩以智輔佐,右脅普賢菩薩侍者以行輔助,被稱之為「釋迦三尊」。而在《華嚴經》中的毗盧遮那佛和文殊菩薩,以及普賢菩薩並稱為「華嚴三聖」。釋迦摩尼佛是三世佛中「婆娑世界」(現實世界)的教主,掌管著婆娑世界。
  • 佛教號稱「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薩,你了解多少?
    文殊菩薩,全稱文殊師利,文殊意為美妙、雅致、可愛,師利意為吉祥、美觀、莊嚴,文殊師利的意思便為妙吉祥。據佛經講,文殊原是舍衛國婆羅門貴族中的一位公子,追隨釋迦摩尼佛修行,功德圓滿後修成了菩薩身,後與普賢菩薩同為釋迦牟尼佛的左右脅侍,輔助釋迦牟尼佛弘揚教化、普度眾生。
  • 婆羅門來自印度境外嗎
    婆羅門在印度總人口中只佔很小的比例。也許只有5%左右,沒有人知道準確的種姓數據,因為印度已經很久沒有進行詳細的種姓普查了。但既然你專門問到婆羅門,那麼這個問題可能就得從種姓的角度來解答。忽略這一點,我們應該利用這個機會,不僅了解婆羅門,同時也了解一下今天生活在印度的其他人是如何來到印度的。
  • 印度哪些人心甘情願的從事低賤工作,印度貴族與歐洲人有什麼關係
    上學時特別喜歡看印度的歌舞電影,當時天真的認為印度人都長得和電影裡一樣美,後來接觸印度越來越多,才知道原來印度顏值高的人就那麼一小撮。寶萊塢的電影明星大部分都印度雅利安人種,他們與歐洲的雅利安人種有著共同的祖先。因樣貌與歐洲人已有了區別,所以他們被稱為印度雅利安人。
  • 有九位印度人獲得了諾貝爾獎,為何全是婆羅門?
    (在印度只有婆羅門才有主持祭祀的權力(在印度只有婆羅門才有主持祭祀的權力。)婆羅門在印度擁有的特權:1,免交各種稅。2,婆羅門神聖不可侵犯,不得被處以死刑或任何類型的肉刑。3,種姓制度宣稱,向婆羅門贈送禮物的人可得到祝福,他們將在今生或者來世,獲得一定的善報。最受歡迎的禮物是土地,它可以「解除贈送者的一切罪孽」。因此婆羅門佔有大量地產,常常是整座村莊。
  • 崇尚種姓平等的阿米爾·汗,竟是印度真正的貴族階級
    眾所周知印度是一個等級森嚴的國家,種姓制度在印度是根深蒂固的,甚至連最下等的種姓也認可這個制度。而阿米爾·汗則是種姓制度的公開反對者,他曾多次在各種公開場合表示印度應該種姓平等,不應該因種姓區分等級。阿米爾·汗很多人都以為阿米爾·汗是因為自身是下等種姓所以才反對種姓制度,但其實他是印度真正的貴族階級種姓。
  • 貴8專屬皮膚上線,貴7出新賽季的特權。貴族特權崛起
    新賽季,王者榮耀有了較大的改變,在對貴族系統進行全新升級後,受到了廣大玩家的歡迎,以前的貴族等級只有8級,現在增加到10級,貴族1級只需付10點的費用,貴族10需要花188888點的費用,差距很大。隨著貴族階層的升遷,貴族的福利自然也迎來了全新的升級。貴族8有專供皮膚的。本賽季貴族福利升級,最大的受益者是貴族8,官方免費贈送貴族8一款傳奇級皮膚。
  • 地藏王菩薩誕辰日(附地藏菩薩敦煌壁畫),亨特保羅拉杆箱主祭母
    婆羅門女便在佛像前立下誓願,要度脫罪苦的眾生:「立弘誓願,願我盡未來劫,應有罪苦眾生,廣設方便,使令解脫。」時婆羅門女知母在世不信因果,計當墮業,必生惡趣,遂賣家宅,廣求香花及諸供具,於先佛塔寺大興供養……以憶母故,端坐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經一日一夜,忽見自身到一海邊,其水湧沸,多諸惡獸,盡復鐵身,飛走海上,東西馳逐。見諸男子女人,百千萬數,出沒海中,被諸惡獸爭取食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