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忒咪媽媽(原創文章,歡迎個人分享轉發)
帶娃這事兒,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
簡單在於,過去那麼艱苦的條件下,孩子們依然活蹦亂跳的長大,難在於,想要把一個孩子護理好,保障孩子健康平安的長大,實在不容易。
所以,現在很多年輕的父母,因為缺乏帶娃的實踐經驗,往往就需要有人幫忙。
也因此,老人帶娃,成為了一種主流趨勢,不但能夠讓年輕爸媽,在實踐與學習中成長,還能減輕年輕家長的壓力,可謂是一舉兩得。
但與此同時,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老人帶娃,雖然經驗豐富,遇到突發狀況,也能冷靜對待,但是一些舊的習俗和育兒經驗,卻對孩子有著頗多的損傷。
老人給娃堅持「把尿」,孩子頻繁哭鬧惹寶媽心疼!
90後的小張,半年前,生下一個可愛的男寶寶,因為實在沒有護理經驗,只能把老家的婆婆接來,幫著自己帶娃。
剛開始那會兒,小張覺得省了很多事兒,婆婆帶娃仔細又細膩,關鍵是經驗豐富,無論是娃哭鬧還是身體不適,老道的婆婆一眼就能看出癥結所在,讓小張覺得婆婆不愧是過來人。
但是問題還是出現了,有那麼幾天,小張發現孩子頻繁哭鬧,而每次都是婆婆帶娃上廁所的時候。
有一次小張往衛生間看去,原來,婆婆在給孩子「把尿」,關鍵的是,孩子明明沒有「尿意」,婆婆仍然在堅持,這才惹的孩子一直哭鬧。
鬧了一會兒,婆婆把孩子抱出來,對著小張說:「該休息了,讓孫子上個廁所,一晚上都不用起夜」。
小張當時也沒多想,後來,小張發現孩子不對勁了,以前兩三個小時尿一次,但是最近卻半個小時就會尿。
這一下,小張就有點在意了,趁著婆婆一次出門,帶著孩子去了醫院,結果發現孩子的泌尿系統出現了問題。
小張有點生氣,和婆婆開誠布公的聊了一次,沒成想婆婆卻說:「用紙尿褲多費錢的,孩子他爸小時候也這樣,沒見出啥問題啊」!
小張覺得婆婆有點無理取鬧,而婆婆呢,也覺得自己的兒媳有點小題大做,婆媳倆的關係,第一次降到了冰點。
其實,在育兒問題上,我們總會和老一輩人發生一些爭論,這是因為傳統的育兒舊習和現如今的科學育兒,開始逐漸打擂臺了,那對於我們來說,在給孩子把尿這件事上,如何去糾正老一輩人的錯誤育兒掛念呢。
老人給孩子把尿,如何勸說告訴老一輩人這樣做不健康呢?
其實,育兒觀念的不同,是由於年代不同所引起的,在過去那個年代,老一輩人往往有好幾個孩子,那時候生活比較貧困拮据,能夠養活一家人吃飽,就已經很不容易了,誰還會去格外注意這些育兒觀是否正確呢。
就像把尿這件事情,其實也很好理解,那時候孩子多,父母壓力也大,白天要幹活,晚上還得照顧娃,又沒有紙尿褲這種東西,所以呢,為了減輕壓力,只能在入睡前,給孩子把尿,這樣呢,才能減輕負擔,自己能睡好,也不至於擔心孩子。
所以,基於這樣的時代背景呢,我們也是能夠理解父母的,所以呢,我們在勸說老一輩人的時候,也應該注意方式方法,可以由點到面,讓老一輩人認識到事情的重要性。
比如說可以問老人,現在有沒有便秘的問題?有沒有痔瘡的問題?或者晚上是不是頻繁起夜呢?通過這幾個問題,來告訴老一輩人,之所以出現這些,都是把屎把尿所引起的。
所以為了讓孩子以後不遭罪,把屎把尿這種陋習,就應該改掉!
如果這還不夠,可以告訴老人把尿的幾大危害
第一,頻繁把屎把尿,容易造成寶寶肛脫和肛裂等,孩子長大後,出現痔瘡的概率也會比較多。目前不少兒科醫生也認為,我國成年人痔瘡發病率高的原因,與小時候把屎把尿有很大的關係。
第二,把屎把尿,會影響寶寶自主排尿功能的建立,因為如果頻繁把尿,孩子的尿意,全憑大人的指令和控制,自主行為就得不到鍛鍊,也就不會靠自身膀胱充盈,而刺激括約肌反射,去主動排尿,所以說久而久之,就會影響孩子的排尿系統和功能。
忒咪媽媽寄語:
其實,目前來說,我國農村有很多老人,依然在使用這種把尿的方法,來幫助孩子排尿,但事實上,這種方法實在不可取。不尊重孩子,而且還會對孩子造成傷害。
如果家裡有老人是這樣的話,一定要告訴老人這樣做的後果,及時糾正,保障孩子健康長大。
今日話題:
你對於老一輩人給孩子把尿這件事兒,是怎麼看的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