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萬年前,第一批走出非洲的古人類被發現,來看看始祖多不容易

2020-12-05 奇點使者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

20萬年前,第一批走出非洲的古人類被發現,來看看始祖多不容易

審核-小文

之前就有地質學家通過對中東地區的巖層進行考察,發現大約20萬年前地球就曾經陷入一次冰河時期。而許多考古研究發現人類大規模遷出非洲是在該事件之後,因此考古界一直認為是冰河期阻擋了我們的祖先走出非洲的步伐。

然而根據科技日報7月1日的新聞,以色列文物管理局的研究人員裡奧爾·韋斯布羅德等人在《人類進化》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與人類走出非洲相關的研究報告。該報告指出,人類走出非洲或許不是傳統認知那樣,被冰河時期阻擋住了腳步。恰恰相反,我們的祖先可能就在冰河時期走出了非洲。那麼人類為何要走出非洲?研究人員如何得到該發現的?

人類為何要走出非洲?

古人類學家通過對古人類化石的長期研究,發現有些時期的古人類在身體結構上出現了過渡性階段,其中尚處於非洲大陸的古人類化石已經出現了在樹上用四肢行動到在地面上用後肢行動。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古人類學家認為是極端的氣候和天氣導致了非洲大陸上原本大面積的森林退化成灌木叢或草原,迫使大部分古人類不得不下樹生活。

因此第一批下地直立行走的古人類在非洲誕生了,但它們也未能在這塊原生大陸上待很長的時間,隨著古人類種群的不斷擴大,再加上非洲自然環境一日日地退化,為了生存的古人類只好冒險地進行舉族遷徙,於是一場從非洲到亞洲、歐洲、大洋洲的大遷徙就此展開。

研究人員如何證實人類在冰河時期就已經走出了非洲?

根據裡奧爾等研究人員在研究報告中的描述,他們在以色列北部一個名為「米斯利亞」的山洞中發現了距今大約20萬年的古人類化石,不出意外的話,它應該是第一個被發現走出非洲大陸的化石。

除此之外,該研究團隊還在同一個洞穴中發現了多達13種動物化石,經過對比分析,這些動物在身體構造上與生活在高寒地區的動物較為相似,這說明了那個時期的以色列北部地區也存在嚴寒氣候,這印證了冰河時期存在的說法。綜上所述,冰河時期嚴酷的環境條件並沒有阻止非洲古人類外遷的決心,而且從洞穴的考古情況來看,他們似乎已經克服了那個時期的氣候難題。

除此之外,人類最早對海鮮的了解可能比我們認知中要多

前段時間有國外研究團隊同樣在中東地區有新發現,改變了現代智人對自己祖先的一些認知。該研究團隊在紅海地區發現了大量貝類動物的殘骸,在這些殘骸的旁邊還有一些人類的骨骸,由此說明人類與海鮮之間的聯繫或許比我們想像中要早許多。

近些年來考古界在發掘人類發展歷史方面屢次有新發現,這不僅說明我們正在不斷地了解自己這個物種的過去,還揭示了人類在地球上的「發家史」。

相關焦點

  • 20萬年前,第一批走出非洲的古人類被發現,來看看始祖多不容易
    20萬年前,第一批走出非洲的古人類被發現,來看看始祖多不容易 審核-小文之前就有地質學家通過對中東地區的巖層進行考察,發現大約20萬年前地球就曾經陷入一次冰河時期。而許多考古研究發現人類大規模遷出非洲是在該事件之後,因此考古界一直認為是冰河期阻擋了我們的祖先走出非洲的步伐。
  • 第一個人類是怎樣走出非洲的?事實證明,冰河時期擋不住人類始祖
    事實證明,冰河時期擋不住人類始祖審核-小文地質學家通過對不同大陸的同一類巖層的分析,發現在距今大約20多萬年前,地球正在經歷冰河時期。再加上考古學界認為最早走出非洲的人類應該是在那一次冰河時期之後,因此冰河時期就成為了阻止非洲古人類外遷的因素。
  • 中國東北發現似「海德堡人」古人類頭顱化石—新聞—科學網
    出席此次會議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河北地質大學名譽校長李廷棟在會後表示:這項重要的發現,很可能顛覆我國對古人類演化的傳統認識,將要成為我國地質研究歷史、特別是古生物古人類研究歷史上特別重大的事件。   目前,該發現已在《地質學刊》2018年第3期上刊登。
  • 研究揭示氣候變化如何促使古人類走出非洲
    研究揭示氣候變化如何促使古人類走出非洲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發布時間:2020年02月05日17:23
  • 古人類會吃海鮮嗎?10萬年前的珊瑚化石被發現,或能佐證這一點
    根據美國《sciencealert》期刊6月21日的科學報告指出,那些因為乾旱而離開非洲,後來一路遷徙到世界各地的古人類先驅者們,當在特殊的環境中,陸地上的資源普遍變得匱乏的時候,他們很可能是以貝類為食來維持生命的,這個發現也意味著,遠古人類對於海洋資源的了解和掌握,要遠比我們想像中的多。
  • 古人類會吃海鮮嗎?10萬年前的珊瑚化石被發現,他們很喜歡吃海鮮
    根據美國《sciencealert》期刊6月21日的科學報告指出,那些因為乾旱而離開非洲,後來一路遷徙到世界各地的古人類先驅者們,當在特殊的環境中,陸地上的資源普遍變得匱乏的時候,他們很可能是以貝類為食來維持生命的,這個發現也意味著,遠古人類對於海洋資源的了解和掌握,要遠比我們想像中的多。
  • 發現了12萬年前的足印,人類起源方式確定?我們其實來自非洲
    大約290萬年前,南方古猿阿爾法種出現,這是人類目前發現最早的古人類化石。大約230萬年前,能人首先出現在非洲,它們擁有靈活的手制,能夠製作簡單的石質工具。大約180萬年前,在化石證據中發現了匠人存在的證據。
  • 發現了12萬年前的足印,人類起源方式確定?我們其實來自非洲
    大約290萬年前,南方古猿阿爾法種出現,這是人類目前發現最早的古人類化石。 大約230萬年前,能人首先出現在非洲,它們擁有靈活的手制,能夠製作簡單的石質工具。 大約180萬年前,在化石證據中發現了匠人存在的證據。
  • 揭秘200萬年前,中華文明最早的古人類
    ,經碳十四測定,古人類生活過的年代為200萬年前,被命名為巫山人。20餘種絕滅動物的化石。根據化石年代的測定和專家分析,認為龍骨坡遺址距今大約180萬年至248萬年,而且靈長類化石種類繁多,有人類化石、巨猿化石、狒狒化石和獼猴化石等。在中國境內,同一地質環境之中發現如此眾多的靈長類化石是很少見的。
  • 揭秘200萬年前,中華文明最早的古人類
    ,經碳十四測定,古人類生活過的年代為200萬年前,被命名為巫山人。、桑氏鬣狗、大靈貓、乳齒象、爪蹄獸、巨羊和小種大熊貓等20餘種絕滅動物的化石。根據化石年代的測定和專家分析,認為龍骨坡遺址距今大約180萬年至248萬年,而且靈長類化石種類繁多,有人類化石、巨猿化石、狒狒化石和獼猴化石等。在中國境內,同一地質環境之中發現如此眾多的靈長類化石是很少見的。因此,那時候的古人類仍然和其他靈長類動物生活在一起,只是古人類進化的較快,而且聰明,善於思考,使用石器嫻熟,捕獵切肉塊,採集野果等。
  • 38.5萬年前的石器遺蹟被發現,進化論或再次被推翻
    在迷信進化論者的理論中,被認定為非洲,因為人們曾在非洲發現過人類最早的工具,因此持進化論者態度者認定人類應該在12.5萬年前起源於非洲,也可以被認定為非洲地區的古猿最先進化為人類。當然筆者是不認同這種觀點的,因為筆者從來不相信人類是有猿猴進化而來,哪怕是外星人移民地球之說都比進化論更有說服力。
  • 迄今所知最早古人類「圖邁」距今700萬年
    非洲是學術界公認的「人類搖籃」。吳秀傑說:「迄今已知的200萬年前的古人類化石,都是在非洲發現的。」其中,1974年在衣索比亞發現的古人類化石露西,距今約350萬年,曾長期被認為是最古老的人類,享有「人類老祖母」的美譽。  不過,後來在非洲又陸續發現了年代更久的古人類化石。如2000年在肯亞發現的千禧人,因發現時間而得名,年代距今約600萬年。
  • 智人並非來自非洲!研究員找到線索,他們19萬年前已在青藏高原
    在人類演化過程中,有一個非常著名的「走出非洲」理論,研究認為,大約20萬-10萬年之前,由於末次冰期進入最寒冷的階段,除了非洲之外,其他地區的古人類都已經滅絕了,一直到少數倖存下來的智人走出非洲,逐漸擴散到世界各地,現代人類才有機會出現在地球上,不過,最近伴隨著丹尼索瓦人化石的研究結果,「走出非洲」的假說,可能會被改寫。
  • 重大發現!河北地質大學教授發現似海德堡人古人類頭顱化石
    季強教授發現的頭顱化石。經季強教授和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倪喜軍研究員的初步鑑定,應是似海德堡人古人類頭顱化石,推測年齡為距今40萬年—20萬年,但其時代可能會更早。因此,有必要對以往提出的「多中心起源」的觀點與「人類三次走出非洲」的「老根發新枝」的演化模式重新進行評價和思考。發現過程季強教授偶遇「頭顱化石」1929年12月2日,以中國著名古人類學家裴文中教授為首的研究團隊在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龍骨山發現了一件幾乎完整的古人類頭蓋骨化石——北京猿人化石。
  • 中亞發現12萬年前古人類腳印,他們會是我們的祖先嗎?
    12萬年前,智人已嘗試走出非洲,而亞歐大陸更古老的尼安德特人尚未絕跡。我們無法知曉阿拉扎湖邊古人類的個體歸宿,但整體上看,這些12萬年前的智人也許並不是我們的祖先。 基於全球現存人類全基因組的研究發現,現存非非洲人(non-African)很可能是同一批走出非洲的智人開枝散葉的結果
  • 考古學家發現:1.1萬年前人類曾用人骨當武器
    現代研究認為,智人大約在10多萬年前才開始陸續走出非洲,不過,去年在希臘發現的古人類化石卻表明,大約21萬年之前,現代人類祖先就已經出現在歐洲了。 不過,第一批抵達歐洲的古人類並沒有成功延續下去,因為當時的智人還並不強大,而且在世界上很多地方,其實都有著其他人科種群,比方說大約17萬年前,尼安德特人進入歐洲,很快成為了歐洲的統治者,所以,當時歐洲的古人類也被他們所取代了。
  • 人類「走出非洲說」的新答案
    古人類DNA研究權威大衛·賴克的《人類起源的故事》(湛廬文化,2019.6)是這方面一部最新的力作,英文版出版於2018年,收錄了很多新鮮出爐的成果。前半部分就對於人類起源何處的老問題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讀來饒有趣味。
  • 「夏娃理論」受質疑,通過古人類化石發現,非洲不是人類起源地?
    「夏娃理論」受質疑,通過古人類化石發現,非洲不是人類起源地?進化論被提出之後,並沒有得到所有人的認可,因為它的出現打破了神創論,讓很多人原有的信仰被打破。多數科學家認為人類是起源於非洲大陸的,而並不是亞洲。
  • 重慶發現我國最早古人類化石 國人祖先源於三峽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 黃萬波/供圖  晨報訊(記者王大鵬)我國科學家在重慶市巫山縣龍骨坡發現的一顆牙齒化石經過年代測定,距今204萬年,這是我國發現的最早的古人類化石,由此將我國人類起源的時間往前推進了100萬年!
  • 380萬年前的猿人頭骨,告訴你不一樣的「人類進化史」
    這還有待更多發現與研究來揭開真相。而對於人類進化史,國際學界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其中一種叫「三次走出非洲說」。這些學者認為,人類走出非洲不只一次,除了200萬年前的那次,還有第二次,第三次。他們認為,早期走出非洲的人類祖先,在世界各地遭遇惡劣氣候,尤其是6萬年前的冰河期,全球古人類數量劇減,亞洲、歐洲、美洲等地的古人類族群基本都已消亡,只有靠近赤道的族群得以倖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