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熱門職場類綜藝《令人心動的offer2》可謂話題度滿滿,丁輝的離開讓很多人意還未平,新晉實習生何旻哲簡歷造假就登上了熱搜。
從簡歷上看,何旻哲本科畢業於985名校中山大學,之後進入清華大學法學系,在普華永道實習過,還擔任過《清華中國法律評論》的實習編輯。
有網友扒出,何旻哲實習的單位是廣東一家會計師事務所,並非普華永道,在《清華中國法律評論》的編輯經歷也是假的,以他當時實習生的身份是不可能擔任論文編輯的。
現今不管是剛畢業的應屆生,還是因不滿現狀準備跳槽的職場人,對簡歷進行包裝美化,早已成為共識,但其中有些人卻對自己的簡歷過度包裝、灌水、虛構事實,造成了不好的個人影響和社會影響。
為什麼總有人簡歷灌水?
1、盲目跟風,害怕吃虧
前不久表弟突然問我一個問題,他說今年校招的時候,有一家大廠去他們學校招人,他和同寢室的阿來去投遞簡歷,沒想到阿來接到了面試的電話,他卻被刷了下來。
他不解,阿來告訴他,說他太單純了,簡歷要好好地包裝一番,才能入得了HR的眼。
「你知道今年找工作多難嗎?競爭太激烈了,大家都在想方設法給自己的簡歷鍍金,如果我的簡歷選擇素顏示人,那是不是傻?」 阿來如是說。
害怕吃虧,結果盲目跟風,對自己的簡歷一頓亂操作,有些甚至大刀闊斧來一次「整容」,估計爹媽看了之後,都會問一句:「這是誰家的孩子?這麼優秀,我怎麼不認識?」
2、求關注,怕錯失機會
網上有一段關於簡歷注水的看法:
「聽別人說,通常一個HR看一份簡歷只需要幾秒鐘。對於辛辛苦苦做簡歷的人來說,是很殘酷的現實。要想在這短短幾秒鐘的黃金時間吸引關注,實在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而且今年經濟形勢不怎麼好,應該是就業小年。要在芸芸眾生中脫穎而出,往簡歷裡多加點兒料,這既是下下策,又是上上策。」
這種看法看似很有道理,用光鮮亮麗的包裝給自己創造機會,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但實際上,卻是給自己埋下了一顆不定時爆炸的雷,隨時都會有爆破的風險。
3、捷徑心態作祟
曾經看到過一則新聞:
2017年,杭州一位只有小學學歷的求職者,卻冒充自己是清華大學MBA,還最終成功混進了大企業,成了該企業的高管,拿著月薪3萬的高工資。
雖在找工作的過程中,很多人對簡歷上信息的過量美化,遠遠沒有達到如此虛構的成分,但還是有些人為了走捷徑,無所不用其極:
把了解寫成精通、把照片P成照騙、把打雜寫成主導、在公司只是中基層領導,卻硬生生扣上高管名頭、最誇張的是明明年薪只有10萬,為了能談個好價錢,偏偏要寫個30萬......
捷徑不是萬能的保護傘,作弊換來的機會,最終也會被自己的能力出賣,一旦被面試官識破,你簡歷上所有的工作經驗的真實性都會受到質疑,最終受苦的還是自己!
如何利用篇幅有限的簡歷
讓HR真實的了解到我們的能力?
1、提升崗位關聯度
我有一個朋友,去年在美國一家通信企業實習,準備回國找工作,面試國內某網際網路公司的商業分析崗,在遞交簡歷的時候,她很有針對性對該公司分析崗的能力需求,進行了全方位的拆解。
總結出了目標分析崗的核心能力——底層數據分析和趨勢分析。
她在美國實習期間正好有相關的項目實操經驗,負責了數據解構分析和趨勢預測相關的工作,並把這份關鍵信息寫在了簡歷中。
後來,她也很順利地進入了該網際網路大廠,成為了正式職工。
與其一份簡歷毫無針對性地海投亂投,不如先靜下心來,認真分析目標崗位的要求,了解該崗位需要什麼樣的核心能力,崗位具體的工作職責是哪些。
然後在進行自我梳理,審查自己歷年的工作經歷,篩選出匹配目標崗位的核心能力,同時在簡歷上進行針對性地展示。
HR平均閱讀簡歷的時長不足十秒,如果你的簡歷不能體現與目標崗位匹配的關鍵信息,你大概率就會被逐地出局。
一個蘿蔔一個坑,我們要用簡歷去證明我就是這個坑的蘿蔔,我就是這個崗位最合適的人選。
2、限制性表達,活用STAR模型
在HR眼中,簡歷是一個非常精準的信息載體,如果求職者開放性表達,不懂克制,想儘可能通過簡歷,讓用人單位看到自己所有的閃光點和成績,可能會適得其反。
學會化繁為簡,限制性表達,給簡歷「減負」,讓簡歷看起來即「薄」又「重」,才更能引起HR的注意。
所謂「重」,就是利用好STAR模型,讓簡歷更能凸顯自己的優勢和能力。
STAR模型是世界500強企業結構化面試時的技巧法則,分為四個部分:
Situation(情境)、Task (任務)、Action(行動)、Result (結果),一旦我們遵循以上四個部分,在描述相關項目實操經驗的時候,具體到所處的環境狀況、在該項目中所執行的任務與擔任的角色,進行了哪些重點操作,最終取得什麼樣的結果。
HR就會對我們能力有一個深認知,而不是持懷疑態度。
3、活用數據,為自己加分
撰寫簡歷內容就和平時聊天一樣,同樣的事情,不同的表達方式,對方的感覺是不一樣的。
比如第一種表達:
負責過網站文章的撰寫,回復網站的用戶留言,能夠熟練使用辦公軟體,有深厚的文字功底。
第二種表達 :
負責網站文章撰寫,每月8篇,增加閱讀量5萬+,單日回復用戶留言30條,使用Excel分析用戶數據,找到用戶增長點,每日給網站多增加50+用戶。
HR更喜歡第二種清晰明了的數據性語言,你的能力展現更立體化、情景化。
表達成果,用客觀語言,而非毫無參考性的形容詞,更能凸顯自己的高價值。
簡歷不能落於空話大話,自說自話,而應該體現自己當下能力的存量,也要強調自己能力的增量。
活用數據,讓自己的簡歷生動起來。
簡歷是求職的「敲門磚」,雖然我們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但是也不能在起跑線上為了便利而選擇作弊,灌水的做法不可取,要想更好的展示自己,修煉能力才是王道。
留言說說,
你如何看待「簡歷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