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黑暗無光的深海裡生存?當一條比黑更黑的魚

2020-11-25 騰訊網

如何在黑暗無光的深海裡生存?一種方案:擁有比黑更黑的皮膚

一種「超黑魚」 穴口奇棘魚(Idiacanthus antrostomus)|Karen Osborn, Smithsonian

「超黑魚」

只有不到 1% 的陽光,能夠照射到超過 200 米的深海裡;這裡除了發光生物,幾乎一片漆黑。為了在深海裡隱身、不被捕食者或獵物發現,一些魚會演化出「超黑」的皮膚——這是目前已知的最黑的幾種材料之一

例如,夢角屬(Oneirodes)的一種魚,對光的反射率只有 0.051%。這比普通黑紙 10% 的反射率低得多,而目前最黑的合成材料(垂直排列的碳納米管),對光的反射率則為 0.045%。

另一種「超黑魚」角高體金眼鯛(Anoplogaster cornuta),在普通條件下拍攝出來就是黑漆漆一條魚(右圖)| Karen Osborn, Smithsonian

在最近的《當代生物學》期刊上,來自美國國立自然歷史博物館和杜克大學的科學家找到了 18 種「超黑」的魚,夢角屬的這種魚是其中最黑的。這 18 種魚的皮膚,對整個可見光波段的平均吸收率超過98.96%;對深海中存留最多的 480nm 光線,有超過99.4%的吸收率。

皮膚中的黑素體

之前在鳥類、蝴蝶、蜘蛛等動物上也發現了超黑表面,它們多是通過角蛋白或甲殼素,在表面形成了特殊的結構。這些魚則不同,它們僅僅依靠皮膚中黑素體的排列,就實現了超黑

一些雄性極樂鳥也有著超黑的羽毛 | Ed Scholes

黑素體是一種含有黑色素的細胞器。科學家使用電子顯微鏡對 9 種超黑魚的皮膚進行觀察,發現它們的皮膚中都有一層密密麻麻堆積的黑素體;而且,經過與模型的對比,研究者發現,這些黑素體的排列方式與最優狀態非常接近,從而達到了極低的反射率具體來說有以下兩點特徵:

1)根據模型,當黑素體的等效直徑為 600~800nm、長寬比為 2 時,黑素體層對光有最低的反射率。而這些超黑魚的黑素體,等效直徑為 612nm,長寬比平均為 2.1

2)當黑素體層厚度增加時,反射率會快速衰減;但當厚度增加到 7 m 以上時,受限於最表層的反光,反射率則將不再繼續降低。而超黑魚的黑素體層,平均厚度約為 8 m

研究中用到的另一種「超黑魚」 厚頭犀孔鯛(Poromitra crassiceps)| Karen Osborn, Smithsonian

模仿這種「魚中黑洞」的皮膚,人們可能開發出更便宜、靈活和耐用的超黑材料,應用於光學設施、軍事製造等,可以防止反射光對性能造成影響。

參考文獻

Davis et al., Ultra-black Camouflage in Deep-Sea Fishes, Current Biology (2020), https://doi.org/10.1016/ j.cub.2020.06.044

相關焦點

  • 深海生存方案:當一條比黑更黑的魚
    深海生存方案:當一條比黑更黑的魚 2020-07-22 13: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又黑又醜的深海魚,夥同黑鳥黑蜘蛛,把天文望遠鏡塗得更黑
    自然界裡最黑的動物是誰?是深海魚,極樂鳥,還是孔雀蜘蛛?無論是天然黑,還是人造黑,100%的黑都不存在,但是以上3種動物的黑度都超過了99.5%,穩居黑榜榜單的霸主地位。一路走黑道,追求極致黑的動物,目標一致,動機卻各不相同,長黑的手段也各有千秋。
  • 長得比瀝青還黑,這些生活在深海的魚,到底是多怕被人看見?
    隨著人類對深海的探索越來越多,也有越來越豐富的深海魚被我們發現。有趣的是,這些深海魚的外表一個比一個奇葩,甚至都有點不像地球上的生物。因此,網上才流傳出一句話:反正深海也沒人看,隨便長長咯。可是,生物學家們仔細研究後發現,這些魚不僅僅是長得醜,而且還長得黑。在幾百甚至幾千米的深海區,它們幾乎和幽暗的環境融為了一體。
  • 長得比瀝青還黑,這些生活在深海的魚,到底是多怕被人看見?
    (圖片說明:角高體金眼鯛抓拍圖)你以為它們只是在無光的深海區看起來黑?你錯了,即使來到陽光下,它們依然能讓你眼前一黑,讓包大人都覺得自己像一張潔白的A4紙。這些深海魚用自己的身體證明:你對黑一無所知。很多人以為,海洋生物會通過把自己變得透明來進行偽裝。
  • 世上最冤的死法——被屁坑死的深海黑叉齒魚
    黑叉齒魚能擁有這樣的超級吞噬能力,源於它們構造特殊的下頜與胃。這種深海魚的下頜結構與陸地上蛇類的下頜非常相似,都可以左右分開,各自活動。咬住獵物後,黑叉齒魚會擴展口腔,分開下頜,左右兩側下頜交替勾住獵物並向咽喉運動,最終將獵物全部「塞」進肚子裡。
  • 阿拉斯加黑鱈魚,深海魚中的「奶油」
    讓人關注的「新面孔」美國阿拉斯黑鱈魚是裸蓋魚的俗稱,屬於鮋形目黑鮋科,屬北極圈冷水域中的深海魚,營養價值豐富,只是形似鱈魚
  • 地球上最黑的魚到底有多黑?
    而最近,科學家發現了一些世界上最黑的深海魚,它們的黑可能是自然界中最黑的黑,其中的一種比華美極樂鳥還要黑。科學家為了搞懂這些深海魚為什麼這麼黑,通過電子顯微鏡和透射電子顯微鏡,對其中9種超黑魚的表皮超微結構進行了觀察。
  • 想探索《方舟:生存進化》手遊的深海環境?安康魚你必須要馴服
    想探索《方舟:生存進化》手遊的深海環境?在你探索《方舟:生存進化》手遊的海洋世界的時候就會發現,隨著海洋深度的增加,周邊環境會變得越來越暗,要是你什麼都沒準備的話這裡將會變為一片黑暗。
  • 深海魚都是醜八怪?底下這麼黑,我們隨便長長好了
    深海食物少,光線少。眼睛大,可以更多的接收光線。長很多觸鬚可以更靈敏的感受食物。牙齒長而密集,可以保證好不容易抓到的食物不容易跑掉。嘴向上,說明這種魚是從下往上捕食的。……Mark_Waitingalone 回答:(深海魚:底下這麼黑,我們也就隨便長長,長成這樣怪我咯?)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海洋的分層
  • 深海魚:底下這麼黑,隨便長長怎麼了
    海洋中的深海魚,通常生活在600~2700米以下,平時我們是很難見到的,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對於深海的探索也更進一步了。不過,隨著擴大對深海區域的探索,我們發現生活在深海中的魚都長得很奇怪,為什麼深海魚不知道打扮自己?這樣對它們的生存有何益處呢?
  • 揭秘:深海裡生存的安康魚,漁民究竟是如何把它們捕撈上來的
    提起安康魚,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都知道它是生存於深海之中的魚類,而且長相奇醜無比,在沿海城市的海鮮市場裡比較容易買到。問題在於很多網友好奇的是,這種深海魚居然可以買到?奇怪的是漁民如何把它們捕撈上來的呢?
  • 異獸流小說推薦:變成魚的他,在深海變強,徵途是強者生存的大海
    異獸流小說推薦:變成魚的他,在深海變強,徵途是強者生存的大海哈嘍!很高興又在這裡跟大家見面,不知不覺在這裡認識到的很多新的朋友,非常感謝大家能一如既往的支持,今天推薦3本精彩的異獸流的小說,《深海魚王》幾千上萬米的深海究竟存在怎樣恐怖的景象?那裡到底有沒有高智商生物?
  • 這些深海魚自帶超黑「隱身衣」,可吸收超過99.5%的光線
    在黑暗的深海中,它們即使被生物螢光包圍也能隱身。Osborn 說,模仿這種策略可以幫助工程師開發更便宜、更柔韌、更耐用的超黑材料用於光學技術,例如望遠鏡、照相機和偽裝。 Osborn 第一次對魚的皮膚產生興趣,是在某一次和同事用拖網在深海取樣時。當時她試圖用相機拍攝拖網捕獲的一些引人注目的黑魚。她說,儘管有精細的設備,她還是無法捕捉到任何細節。「不管你怎麼設置相機或燈光,它們都會吸收所有光線。」
  • 夜雨丨朋友圈裡的一條藍馬林魚 - 廖黑叔叔
    02-20 11:15:54 來源:曬稿會 廖黑叔叔 朋友圈裡的一條藍馬林魚廖黑叔叔是印度洋的陽光是模里西斯的波浪我的朋友和一條魚躺在甲板上頭挨著頭,仿佛在微鹹的信風裡絮絮耳語剛剛結束那場生與死的交手定格得如此風平浪靜 那是一條四百公斤的藍馬林魚巨大而肥美
  • 利比亞東部一條忍著不死的魚—黑瑪不懈自我解救
    然而,就在這樣一個惡劣的環境中,卻生長著一種世界上最奇異的魚,它能在長時間缺水、缺食物的情況下,忍著不死,並且通過長時間的休眠和不懈的自我解救,最終等來雨季,贏得新生,它便是非洲的杜茲肺魚。  每年當乾旱季節來臨時,杜茲河流的水都會枯竭,當地的農民便再也無法從河流裡取到現成的飲用水了。
  • 深海壓力那麼大,金屬潛艇都能壓扁,為什麼魚卻沒事?
    海洋深處的魚類如何生存但有些生物還是可以在這裡生存,這是因為生活在深海的生物體的大部分都是水,而水是很難被壓縮的;它們也已經不用像肺或魚鰾(幫助魚類上浮下沉的器官)這樣充滿氣體的空間來生存了。有意思的是,這種分子會給魚帶來「魚腥味」,淺水物種也含有這種物質,但深海物種更多,這是深海物種魚腥味更重的原因。
  • 《方舟生存進化》深海裡的一束光,安康魚是採集珍珠的一把好手
    《方舟生存進化》深海裡的一束光,安康魚是採集珍珠的一把好手 對於物理現象,沙盒遊戲《方舟:生存進化
  • 深海裡的「外星魚」
    深海裡的「外星魚」 我們把深度超過1000米的海洋稱為深海,在這個深度,已經基本沒有一絲太陽光,常年是黑黢黢的。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深海魚大多是眼睛退化的「瞎子」,這是我們對深海魚一直以來的認知。但最近的一項研究給我們展示了硬幣的另一面:深海魚中也有長眼睛的。
  • 深海之下住著誰?聊聊這些住在深海的可怕怪物
    該海域深達1000米,所以他時不時的就從深海裡,抓出各種長相異常奇葩的生物並發到網上。雖然網友都在調侃深海魚反正不見人隨便長長,可一旦將這些魚從自然環境中移出,它們的外觀可能會更加怪異。因為許多深海居民的魚鰾構造可以承受深海的巨大壓力,浮出水面後,壓力下降便會導致其魚鰾膨脹,從而導致眼睛鼓脹和身體扭曲。
  • 深海之下住著誰?聊聊這些住在深海的可怕怪物
    該海域深達1000米,所以他時不時的就從深海裡,抓出各種長相異常奇葩的生物並發到網上。雖然網友都在調侃深海魚反正不見人隨便長長,可一旦將這些魚從自然環境中移出,它們的外觀可能會更加怪異。因為許多深海居民的魚鰾構造可以承受深海的巨大壓力,浮出水面後,壓力下降便會導致其魚鰾膨脹,從而導致眼睛鼓脹和身體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