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聯手阻止西方美歐等國建立南極海洋保護區提案

2021-01-16 觀察者網

據ABC新聞網澳大利亞11月2日報導,在澳大利亞舉行的南極洲海洋生物資源保護委員會(CCAMLR)會議上,俄羅斯第四次反對澳大利亞提出的有關巨幅海洋保護區的申請。此次會議上,中國也加入了反對陣營。澳大利亞對世界上最大面積海洋保護區的申請再告失敗。

南極洲上居住憨態可掬的企鵝

10月31日在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州首府荷伯特,南極洲海洋生物資源保護委員會會議宣告閉幕。在此次會議上,中國和俄羅斯「阻撓」了美歐等國建立南極海洋保護區的計劃,這是俄羅斯連續第四次反對這一計劃,而中國的拒絕則「讓人驚訝」。該計劃禁止在南極保護區捕獵一些蝦和魚類,共涉及230萬平方公裡的南極海域。

澳大利亞環保主義者稱此次申請失敗引發了對由25個成員國組成的委員會履行職能能力的質疑。這場為期10天的會議審議了兩項提案,一是由美國和紐西蘭提出的130萬平方公裡的羅斯海保護區;二是由澳大利亞、法國和歐盟提出的100萬平方公裡的東南極洲保護區。澳大利亞南極局負責人表示,這兩項提案均遭到否決。

此次會議提交討論的幾個方案

南極洲海洋聯盟的史蒂夫·坎貝爾表示,中國反對保護區計劃的理由是,在對環境未造成大規模損害之前,南極地區的傳統漁業活動不應當受到限制。

CCAMLR組織建立在共識基礎上,這一組織的表決機制決定了其必須在所有25個成員國一致同意的基礎上才能夠推動議題通過。

據了解,自然資源環保主義人士表示,該區域蘊含了多達1萬種生物,包括南極洲洋槍魚,這種魚類是CCAMLR一些成員國漁船隊的獵捕目標。澳大利亞《雪梨先驅晨報》稱,俄羅斯北極和南極研究所主任弗拉基米爾·盧金最近表示,任何海洋保護區都不應把漁場完全包括進去。俄羅斯一直在南極捕獵魚類。分析稱,南極巨大的經濟利益和美俄在烏克蘭問題上的政治對峙,造成這一計劃再次流產。

澳大利亞政府南極洲分部表示還將為建立南極洲保護區繼續努力。

這一部門的主管,託尼·弗萊明博士表示:「我們對這一提案未在今年通過感到非常失望,但我們還將為此繼續奮鬥。」

對明年的CCAMLR會議,弗萊明博士表現出了樂觀態度:「2015年CCAMLR將會採納建立東南極洲保護區的計劃,澳大利亞對此仍然保持樂觀。」

(觀察者網據ABC新聞網澳大利亞、雪梨先驅晨報等綜合報導)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中國對建立南極海洋保護區態度謹慎
    目前南極的漁業捕撈主要物種是磷蝦,而磷蝦同時也是南極生物鏈的關鍵物種 製圖:綠色和平其次,海洋保護運動在全球、尤其是西方發達國家國內的勃興。自1972年斯德哥爾摩聯合國環境會議以來,環境保護日益成為全球、尤其是西方發達國家的社會共識。在國內環保運動、特別是非政府組織的推動下,西方國家也開始積極在國際層面推動全球海洋保護。
  • 24國代表集會德國商討建立南極海洋生物保護區
    《明鏡周刊》網站(www.spiegel.de)7月16日報導,本周一至周二,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CCAMLR)在德國召集會議,商討是否建立南極海洋生物保護區,包括中國、美國、俄羅斯在內的24國代表與會。這是CCAMLR1982年以來除年度會議外第二次召開特殊會議。儘管反對建立保護區的國家感受到更多壓力,但由於自身的經濟和科研利益各國仍不能達成一致。
  • 南極劃設全球最大海洋保護區,區內禁止捕魚35年
    東方IC 資料據新加坡《聯合早報》10月29日消息,《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公約》的24個籤字國和歐洲聯盟經過多年討論,終於同意在南極闢設全球最大的海洋保護區。保護區在羅斯海上,面積相當於英國、德國與法國面積總和。
  • 「雪龍」起航,中國和南極的那點事
    今年人們最關注的無疑是各方能否在會議閉幕日10月30日達成南極海洋保護區(MPA)的共識,這項意在劃定南大洋羅斯海面積超過100萬平方公裡保護區的提案,最早於2011年開始討論。自2012年正式作為提案供大會討論開始,這一美國和紐西蘭聯手拿出的提案已經僵持了三年,俄羅斯和烏克蘭是保護區通過的最大阻力,中國則提出自己關切,要求在年會中討論。
  • 不和企鵝搶食,漁企自覺禁漁,能保住南極生態嗎?
    2020年9月,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與英國普利茅斯海洋實驗室等機構科學家共同發表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在過去近100年的時間裡,南極磷蝦大尺度時空分布發生了巨大變化,南極大西洋扇區的磷蝦豐度減少,而印度洋和太平洋扇區或許能夠比一個世紀之前容納更多的磷蝦種群,成為磷蝦新的「避難所」。除了氣候變化,還有商業捕撈。自上世紀60年代起,前蘇聯、日本等國開始在南極進行商業磷蝦捕撈。
  • 強強聯手!中俄合作研究北極並培養年輕專家,各項技術將聯合研發
    對於目前的人類而言,地球上的陸地區域已經被探索得差不多了,而接下來人類將目光逐漸轉向了太空與海洋還有地球上的南極以及北極等區域。太空的探索對於人類而言肯定是十分艱巨的,而海洋和南北極的探索其實同樣也十分的艱巨,深不可測的海底以及環境極端的南北極一直都隱藏著大量的秘密等待著人們去挖掘。
  • 南極羅斯海將成全球最大海洋保護區 禁止捕魚35年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10月28日,24個國家和歐盟一致同意在南極羅斯海劃設全球最大的海洋保護區,覆蓋海域面積達157萬平方公裡。  本月17日,由24個成員國和歐盟組成的「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CCAMLR)在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州首府霍巴特召開為期兩周的年會。
  • 俄將在中國建立海洋發展中心?並培訓年輕專家,強強聯手
    現在,地球上的陸地面積幾乎都已經被探索過,然後人類逐漸將目光轉向太空和海洋,以及地球上的南極和北極。太空探索對人類來說當然是非常困難的,海洋和南北極的探索也是非常困難的,深海海底和極端的南北極環境一直隱藏著許多秘密等待人們挖掘。
  • 中國又被黑過度捕撈南極磷蝦 外媒看不過去:別總把威脅歸咎中國
    2012年美國和紐西蘭在CCAMLR會議上率先提出建立羅斯海地區海洋保護區,在此保護區內72%的區域為「禁漁區」,以限制磷蝦捕撈。這個「佔地」155萬平方公裡的保護區在2017年12月已正式成立。羅斯海地區海洋保護區。來源:國家地理中文網。
  • 海洋保護區:生態環境保護新視角
    中國氣象報記者崔國輝  2016年,海洋保護區的發展經歷了諸多大事,全球海洋保護區面積首次佔到海洋面積的5.1%;24個國家在南極羅斯海共同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保護區;美國創建該國在大西洋的第一個海洋保護區……
  • 美國國務卿克裡首訪南極洲,將前往全球最大海洋保護區羅斯海
    美國國務卿克裡首訪南極洲,將前往全球最大海洋保護區羅斯海 澎湃新聞記者 沈靚 2016-11-10 21:25 來源:
  • 中國又被黑過度捕撈南極磷蝦 外媒駁斥:別總把威脅歸咎中國
    據澳大利亞《解讀者》雜誌1月9日報導,在南極洲水域中,南極磷蝦的總量估計為大約3.79億噸。捕撈限額是根據《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公約》(CCAMLR)來設置的。去年,捕撈限額為370.5萬噸,約為南極磷蝦總量的1%。2014年中國的捕撈數量——這是最新記錄——為54303噸。這相當於捕撈限額的1.4%或該捕撈業的0.00014%。
  • 美歐聯手發難,稱俄反對派領袖遭化武襲擊,俄:該毒劑僅美在生產
    面對美歐聯手發難,莫斯科再三強調,這種毒劑俄羅斯已經不再生產更沒有保留,而世界上還在生產的恰恰是美軍在美國和喬治亞的實驗室。有不少分析人士稱,這只不過是美歐唱的一出雙簧。 此次被西方媒體瘋狂流傳的「化學武器暗殺事件」發生在7月28號。曾經在莫斯科組織過抗議集會的俄羅斯著名反對派領袖納瓦利內,在被關押期間出現了急性過敏徵兆。在被送往醫院搶救之後,外界開始猜測他的症狀十分嚴重,而他的私人醫生則表示這是某種化學毒劑造成的。
  • 數據顯示日本今年已在南極保護區捕殺50多頭鯨魚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衛報》9月4日報導,世界自然基金會(WWF)透露,日本捕鯨者今年在南極海洋保護區已經捕殺了50多頭小鬚鯨。這一消息是在國際捕鯨委員會(IWC)在巴西召開的年會開幕式當天公布的。日本正擔任會議主席,力圖重啟商業捕鯨活動。報導說,捕殺鯨魚以牟利的活動在1986年就被禁止,但是包括挪威和冰島在內的一些給自己授予了豁免權。
  • 觀察丨中俄聯手建造新空間站?俄公布月球計劃,卻將美排除在外
    編輯:葉風校對:陳城空間站一直都是在太空探索的一大重要戰略基地,而作為西方大頭的美國在最近有一些動作,想要集中力量大力發展太空技術,並企圖先與其他國家拿下在太空方面的主導地位中俄或將聯手建造新空間站太空梭的研發絕對是更加有利於太空的開發,據了解除美國之外,蘇聯也在八十年代末也是研發了一款太空梭,並且當時的飛機性能已經是跟美國的太空梭基本相當了,而那一架飛機最終到報廢也只是飛了一次。
  • 中俄海軍取長補短 可與西方聯盟匹敵?這是不是捧殺?
    這篇文章將中俄海軍實力結合起來考察,認為雙方取長補短、相輔相成,如果再加上必要的意願的話,甚至可以與對西方聯盟匹敵了。  媒體舉出的例子很多。  不過美國海軍是世界上最多同盟的海軍力量,如果算上整個西方盟友的軍艦數量,當然是世界第一。  特別是美國和西方國家核潛艇的數量,客觀而言依然稱霸全球。僅美國就有70艘,我國有大約10艘。
  • 在南極破冰
    這個項目聚集了一群人,有中國人、韓國人、挪威人、美國人、英國人、德國人、西班牙人等等,懷揣著一個略顯宏大、有野心但是頗浪漫的目標,用我們自己的方式搞事情——給歐盟已經提出的「南極海洋保護區提案」再添點柴、加點火,最終希望促成今年10月,在南極威德爾海設立目前全世界最大的自然保護區。
  • 人類發現了南極200多年,南極為何卻不屬於任何國家?
    世界上所有的國家都有屬於自己的領地,幾乎每一片陸地都有它的所屬國,因為土地就是資源,沒有人會任由一塊資源閒置在那裡不去管它,但是地球上確實還有一大片土地沒有任何的所屬國,這個地方就是我們的南極洲。
  • 中國計量人首次建立南極中山站絕對重力校準點紀實
    建立了我國首個重力加速度校準點,並通過自主研發的遠程時空基準量傳實驗系統,實現北京-南極遠程時間頻率精準傳遞,為保障我國南極重力測量結果的溯源性和準確性奠定了基礎,也首次驗證了基於北鬥鏈路的遠程時間頻率傳遞系統在全球範圍內的可靠穩定覆蓋能力。
  • 如南極冰蓋下建立「牆壁」,有30%概率可以阻止
    在科學中,對於沿海居住的人來說,冰川的融化對他們沒什麼好處,因為冰川融化會出現海洋的崛起,從而出現城市的淹沒,如果南極洲和格陵蘭島的冰川崩塌的話,這對沿海的居住的朋友來說,無非是一項沉重打擊,跟歐洲科學報導稱,對於這個問題,人類應該進行一項歷史上最大的土木工程來進行阻止冰川的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