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報數字報-辦學國際化 高校更「洋氣」
■ 本報記者 陳卓斌 單人單座、小班雙語教學、全觸屏黑板……近日,海南日報記者在海南大學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聯合國際旅遊學院(以下簡稱國際旅遊學院)採訪時發現,這裡的授課方式和教學設備與國內普通高等院校不太一樣。
-
海南日報數字報-謝華安
近50年來,謝華安多次赴海南從事水稻育種工作。他領銜研製的「汕優63」,從1986年起,連續16年創下了雜交水稻推廣速度、年種植面積、累計種植面積、增產稻穀總量四個全國之最。 回放 「我年輕時經常吃了上頓缺下頓,現在好了,水稻等農作物穩產高產,中國人不會餓肚子了!」今年8月,謝華安接受海南日報記者採訪時說。
-
海南日報數字報-大山藏萬物之靈
■ 海南日報全媒體中心記者 劉麥 中國人喜山,也喜歡靠山而居,因為大山藏萬物之靈
-
海南日報數字報-「溼地明星」紫水雞
文\海南日報記者 周曉夢 實習生 王靚婷 編者按 紫水雞,一種罕見的水鳥,由於過去遭到大量捕食,一度被誤以為已然滅絕,而未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對象。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不一樣的玩法 一樣的童真快樂
海南日報記者 王凱 攝5月30日,儋州市新州鎮英均村的陳傳喜歡玩彈弓,也喜歡自製彈弓,雖然現在保護鳥類不提倡打鳥,但是有時候跟小夥伴們比比射程,也是一大樂趣。海南日報記者 王凱 攝
-
海南日報數字報-神奇的「旺根技術」
文\圖 海南日報記者 曾毓慧 在海南生活多年、今年56歲的福建人陳新,自年輕時就偏愛琢磨如何加快植物的生長速度,苦心研究30多年努力破譯植物的生長密碼,研發了植物的「旺根技術」(也稱「三旺技術」,即旺根、旺杆、旺果),讓苗木生長加速度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植物的「彩色戶口簿」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實習生 卓慧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由華南植物園編著、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海南植物志》,一直以來是世人了解海南植物的重要工具書。
-
飛行員「雲端」帶你參觀駕駛艙,380名小學生宅家學習航空知識
楚天都市報5月30日訊(記者石倩 通訊員張詩慧 蘭龍輝)5月29日,南航湖北分公司飛行員給武漢泛海紅領巾一年級380名小學生帶去了一堂「雲上」航空知識課堂。受疫情影響,武漢的小學目前還在繼續網課教學中。
-
海南日報數字報-尊重自然規律呵護海南溼地
(2月3日《海南日報》) 2月2日是「世界溼地日」,溼地與森林、海洋並稱全球三大生態系統,有「地球之腎」之稱。溼地具有多種獨特功能,它不僅為人類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資源,而且在維持生態平衡、保持生物多樣性、保護珍稀物種資源以及涵養水源、降解汙染、調節氣候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
-
海南日報數字報
食蟹猴又名長尾猴或爪哇猴,在動物分類學上屬於靈長目、類人猿亞目、猴科、獼猴屬,食蟹猴種,因為它的遺傳物質與人具有高達98.5%的同源性,其組織結構、生理和代謝功能等方面與人類相似,因而在人類生命科學以及其他相關科學研究中佔有其他實驗動物無法替代的重要位置,被譽為活的最精密的實驗儀器。 但是,並不是說只要能養出來,就可以做實驗。
-
海南日報數字報-最美的天使 真正的英雄
在抗疫任務結束返回海南前,海南各醫療隊將尚未用完的醫用物資,悉數留給了受援醫院,讓這份瓊鄂情誼持續發酵。 三級精準救治體系,成功將分散各地的海南醫療隊戰鬥力重新凝聚到一起。通過這個體系,海南醫療專家乃至全國更多專科專家,都可以為海南支援湖北醫療隊的救治工作提供支持,提高海南支援湖北醫療隊對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治療效果。 進入3月,湖北疫情漸漸得到控制,武漢方艙醫院陸續關閉,海南醫療隊員分批撤出病區,進入原地休整狀態,海南前方指揮部的工作也面臨新的挑戰。
-
海南日報數字報-熱帶雨林的山地「土著」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 往高處生長,是熱帶雨林中生物開展「軍備競賽」的核心守則。囿於體型的先天不足,成千上萬的兩棲動物們與灌木、苔蘚一道,構成叢林生物鏈的最底層,卻憑藉著滿身絕活,在一次次生死搏鬥中安然脫險。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紅珊瑚國際音樂節今天開唱
本報海口12月20日訊 (記者習霽鴻)2019年海南紅珊瑚國際音樂節將於12月21日正式開唱
-
海南日報數字報-為了唇顎裂患者的完美微笑
一群國際友人,胸懷仁慈之心、友愛之情,不遠千裡從新加坡來到澄邁,用他們手中精巧的手術刀,重新構建起一個又一個海南貧困唇顎裂患者家庭的幸福——這就是經海南省僑聯積極引進,以新加坡中央醫院高級顧問、國際著名唇顎裂治療專家李勝德為首的新加坡海南會館義診團。
-
海南日報數字報-雨林「上新」
在霸王嶺林區,國家公園管理局的監測隊員們經過半年的跟蹤觀察後發現,海南長臂猿的第五個族群正在形成;距離霸王嶺數十公裡外的邦溪,一隻坡鹿幼仔嘗試離開母鹿的護佑,學習獨立採食;吊羅山林區內的一處溪澗旁,身披油亮「皮草」的小爪水獺探頭探腦地四處覓食;鸚哥嶺腹地的一片溼地裡,幾隻海南疣螈上演「求偶大戰」;尖峰嶺雨林的落葉枯枝間,一隻黑黃相間的圓鼻巨蜥突然抬起頭吐出了長長的信子……不論是到訪或
-
海南日報數字報-抹不去的時代印痕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杜穎 5月13日至15日,來自全國各地的知青代表將雲集海南博鰲,參加「中國知青文化博鰲高峰論壇」。論壇圍繞知青和知青文化,將一個特定年代的特殊事件重新梳理和解讀。1700多萬人的龐大知青群體,到海南插隊的就有30萬人之多。
-
海南日報數字報-斑斕流彩歷久彌新
文\見習記者 陳怡 圖\海南日報記者 李幸璜 在海南文昌、瓊海、定安、海口一帶瓊北民居的牆上,常見色彩斑斕、情趣盎然的壁畫,它們裝點著宅院的門面,記錄著宅院的歷史,承載著主人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祈盼。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珍稀瀕危植物知多少?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海南,物華天寶,資源豐富,植物資源尤其令人嘆為觀止。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納百川聚賢才
近兩年更是借「百萬人才進海南」行動計劃之東風,通過進京訪賢、各地攬才、舉辦「南海發展論壇」等多種形式廣納四方之才。 築巢方能引鳳,近年來,海南醫學院先後出臺《海南醫學院高層次人才引進標準和待遇規定》《海南醫學院外籍及港澳臺地區教師聘任管理辦法》《海南醫學院引進高層次人才配偶就業安置實施辦法》等扶持政策,繼續打造「青年學者南海發展論壇」引才品牌,為引進人才提供良好的生活、工作保障。
-
海南日報數字報-九年一圖鑑
文\海南日報記者 周曉夢 460頁,148種蜻蜓彩色照片,9年的資料收集整理,翻開《蜻蟌之地——海南蜻蜓圖鑑》的每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