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夜晚降臨,抬頭仰望星空會看見萬千的繁星,每一顆都是和太陽同屬性的恆星,肉眼所見的這些恆星都處在銀河系內,距離我們幾光年至數百光年不等。但目光所及只是銀河系內的一個角落,放在宇宙範圍內毫不起眼。
恆星周圍有不等數量的行星,也許在某些宜居的行星之上就存在著智慧生命,它們此時此刻也在抬頭望天,那點點繁星中就有太陽的身影。
尋找地外生命無外乎幾種情況:首先是看到,可以通過光學望遠鏡觀察,只不過範圍有限。再或者是發射探測器進行實地觀察,直接發現地外生命存在的證據。其次就是聽到,這可以應用射電望遠鏡,接收宇宙中微弱的射電信號,分辨信號的來源。
例如人類發現的首顆脈衝星信號,當時就認為是地外智慧文明發射出來的,因為規律性太強,最後發現竟然是特殊的中子星。
其實還有一點,那就是被動的尋找地外生命了,由我們向外發射信息,等待著被可能存在的地外生命多截獲。例如上個世紀NASA發射的旅行者號探測器,它們都攜帶了金唱片,上邊記載了音樂、語言、人類形象以及太陽系的位置等信息。
但是探測器攜帶這類信息只是象徵意義,畢竟它們的速度太慢了,類似於旅行者一號來說,已經在外太空飛行43年,但目前僅距離地球224億公裡。如果把奧爾特雲當成是太陽系的邊界,那麼太陽系的直徑在2-3光年,旅行者一號飛出太陽系至少飛行1光年的距離,按照目前的速度大約需要1.7萬年。
但如果向外發射射電信號的話就要快得多,1972年-1974年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開始改建,把曾經的金屬網天線,換成了由38778塊金屬板拼接而成的天線。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改建成功後就主導了一項重要計劃,被稱為:阿雷西博信息。
這是一段由1679個二進位數字組成的信號,裡邊包含了諸多的信息。例如從1-10的十個數字、人類DNA包含的五種化學元素、核苷酸的基本結構、DNA的雙螺旋結構、人類的外觀形態、太陽系的基本結構,最後一個就是阿雷西博望遠鏡的外觀形態等等。
1974年這段信息由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向地球之外發射,方向指向球狀星團M13,距離地球大約是2.5萬光年。球狀星團也是一種特別的天體結構,大量的恆星緊密聚集在一起,成為一個整體,科學家向球狀星團發射射電信號就想著碰碰運氣。
當然最終的結果如何當代人必然是不清楚了,即使是光速的信號,飛到那裡理論上也要數萬年之久。
霍金生前曾特別反對人類主動去尋找接觸地外文明,因為我們無法知曉地外生命的善惡觀,即使尋找到地外文明,得到的也許並非是機遇,而是人類的災難。
射電望遠鏡對於人類觀測宇宙深空至關重要,1963年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建造成功,反射鏡直徑305米,在我國天眼(FAST)尚未建成前,一直都是世界上最大口徑的射電望遠鏡沒有之一。並且它還配備了一臺超級強大的無線電發射機,功率高達900千瓦。
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自建成之後成就非凡發現了很多重大的天文學現象,幫助天文學家更好的了解宇宙深空,同時因為主動向地球之外發射人類信息,也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甚至是明星。例如1995年的時候在007系列電影-《詹姆士·邦德:黃金眼》中就出現了這個巨大的射電望遠鏡。
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歷經風霜,持續工作了將近57年,但到後期的時候也多次因為保養經費原因多次面臨拆除的危機。
而在今年的8月份,阿雷西博望遠鏡遭受熱帶風暴洗禮,一根支撐鋼纜斷裂墜落,導致反射面上出現了直徑達30米的破損。同樣在11月初,另外一根重達16頓的支撐鋼纜斷裂,使天線嚴重受損,以至於無法進行維修,最後NSF(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順水推舟宣布拆除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工作了57年之久的望遠鏡就此結束。
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也算是功成身退,因為它屬於一個開創性的項目,打開了人類觀天的眼界,但是阿雷西博的命運也給中國天眼提了個醒,現在天眼剛剛建成,但是在三十年、四十年甚至是半個世紀後會怎樣,我們都不清楚。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