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改委:2020年完成分類處置「殭屍企業」
人民網北京5月9日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下達了《關於做好2019年重點領域化解過剩產能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了在2019年鋼鐵、煤炭等多個領域的工作重點,提出:加快分類處置「殭屍企業」,確保2020年底前完成全部處置工作。
-
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016年以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力落實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供求關係明顯改善,轉型升級持續推進,經濟運行質量效益不斷提高,呈現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
科技創新支撐引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摘 要] 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根本要靠科技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兩會」期間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根本要靠科技創新。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科技事業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科技創新全面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推動新動能加快成長壯大,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支撐引領作用顯著提升。
-
我國殭屍企業陰魂不散的根源到底在哪?
因為供給側改革一項重要內容便是清退殭屍企業,殭屍企業不能入土為安,中國去產能經濟戰略工程就無法取得實質性進展,尤其無法騰挪出有限的、寶貴的社會實物資源、信貸資源和市場發展空間,無法盤有現有經濟存量,也會嚴重影響新增經濟質量提高,中國產業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就有落空危險。
-
張佔斌 杜慶昊:把「需求側管理」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起來
2020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需求側管理」被首次提及。供給和需求是構成市場的兩個不可或缺的方面。沒有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供給,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就得不到滿足。沒有需求側的消費需求牽引,供給也無法實現。進入新發展階段,實現高質量發展,把「需求側管理」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起來是大勢所趨。
-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眾創空間發展服務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眾創空間發展服務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7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為充分發揮各類創新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發揮科技創新的引領和驅動作用,緊密對接實體經濟,有效支撐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需要繼續推動眾創空間向縱深發展,在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等重點產業領域強化企業、科研機構和高校的協同創新,加快建設一批眾創空間。經國務院同意,現就加快眾創空間發展提出以下意見。
-
供給側改革:樂清經濟騰飛的翅膀—— 民營經濟在樂清的生動實踐與...
德力西電氣繼「領航者」全新DZ47s系列上市一年半銷量突破3億極後,今年4月企業又推出兩款「領航者」系列新品——CDQ3HB雙電源自動轉換開關和CDC19s切換電容接觸器,以滿足消費結構升級需求。推行五星服務,升級網際網路+時代新體驗,是德力西的又一舉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推動製造業由生產型向生產服務型轉變,引導製造企業延伸服務鏈條、促進服務增值。
-
供給側改革是什麼意思?十個問題看懂其前世今生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十三五」規劃綱要編制工作會議上稱,「要在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發力促進產業邁向中高端」。而中財辦主任劉鶴、副主任楊偉民,以及國家部委領導人也均在不同場合強調「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供給側改革的邏輯與路徑2.1 供給側改革如何落實? 習主席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中明確指出,要促進過剩產能有效化解,促進產業優化重組;要降低成本,幫助企業保持競爭優勢;要化解房地產庫存,促進房地產業持續發展;要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加快形成功能健全的股票市場。中財辦副主任楊偉民稱之為推動經濟結構改革的四個「殲滅戰」。
-
張傳超:「工匠精神」是供給側改革的「新動能」
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到,改善產品和服務供給要突出抓好提升消費品品質、促進位造業升級、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三個方面。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製、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 「工匠精神」第一次出現在政府報告裡,立即引起了委員代表和網民的熱議。
-
進博之鏡映射供給側改革新期待 伴隨著新一輪開放
每一輪改革總是伴隨新一輪開放,而開放的擴大也推動著更縱深的改革。當前,我國已經步入消費需求持續增長、結構加快升級的發展階段,但消費升級同時面臨著供給端與需求端不匹配的情況。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下稱「進博會」)於此背景下召開,可謂恰逢其時。「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
從慈谿企業十強榜單五年變化看 供給側改革重塑「慈谿製造」
編者按: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 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浙江信心滿懷。
-
供給側改革的核心需激活生產要素
在這樣的背景下,供給側改革是決策層對當前中國經濟開出的一劑新藥方,從供給生產端入手,通過解放生產力,提升競爭力,來促進經濟發展。 何為供給側?為什麼在這個時候強調供給側經濟改革?這對中國意味著什麼?如何放鬆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管理等要素,降低供給成本?
-
雲南省磷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走出關鍵一步:轉型升級 做精磷產業
今日觀察 伴隨著推進綠色發展,晉寧作為雲南省重要磷礦資源聚集地,搶先謀劃,邁出了產業轉型升級的堅實步伐。 一方面大量淘汰落後產能、關停滇池流域礦山,修復治理植被;另一方面,堅持走磷產業可持續、綠色發展,做長產業鏈,通過創新發展,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
健全「殭屍企業」退出機制 動態監測防止死去企業又復活
鼓勵企業間的併購重組,除了政策鼓勵之外,地方政府要把對產能過剩企業的補貼轉為對兼併重組方優勢企業的補貼。此外,對「殭屍企業」合理甄別、科學準確分類非常關鍵—— 「殭屍企業」清理正在加速。據了解,在今年的各省份政府工作報告中,吉林、河北、山東、浙江、廣東等14個地方明確提出處置「殭屍企業」。
-
鄧聿文:供給側改革也是制度改革
供給側改革認為市場可以自動調節使實際產出回歸潛在產出,無須靠「強刺激」來調節總需求,在政策手段上,供給側更多運用簡政放權、放鬆管制、金融改革、國企改革、土地改革、提高創新能力等。由此看來,供給側改革的實質就是尊重市場,讓市場發揮更大作用。 市場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作為一種機制,它能夠為人們提供自由選擇的機會,為企業提供各種經濟資源自由組合的權利,讓人們有選擇的自由。
-
增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耦合性
原標題:增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耦合性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穩定經濟增長的治本之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是改革,目標是通過改革發揮好市場和政府「兩隻手」的作用,從而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使供給結構與需求結構相適應。 一方面,深化市場體制改革可以克服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障礙。
-
白酒行業龍頭企業五糧液入選2020中國企業500強和中國製造業企業...
9月28日,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在河南鄭州聯合發布「2020中國企業500強」「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等多個榜單。白酒行業龍頭企業五糧液集團以1080.2584億元的營業收入登上「2020中國企業500強」第199名,較去年提升7個名次,居白酒行業首位。同時,再度入選「2020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位列第82名。
-
摩根史坦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推動資本市場供給側改革 不...
一方面,在實體經濟層面,通過進一步完善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和外商投資法,進一步推動重大製造業外資項目落地,打造內外資企業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同時,加快規劃自貿區用地或其他先進位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建設,從區域功能定位的角度提前對產業用地進行規劃,充分發揮製造業產業集群效應。
-
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改什麼,如何改
原標題: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改什麼,如何改 編者按:隨著國民收入水平和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普遍提高,人民群眾對教育有了更加多元和更高的需求。與此同時,國家經濟轉型升級,人力資源強國、創新型國家建設,脫貧攻堅等等,都需要數以億計的各類勞動者在理念、思維、知識、技能等多方面接受多種形態的教育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