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法3·15專列】食品中不按標準添加其他原料怎麼辦?法官:十倍...

2020-12-05 澎湃新聞

【官法3·15專列】食品中不按標準添加其他原料怎麼辦?法官:十倍賠償!

2020-03-15 10: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315消費者維權日

馮某在被告某商貿公司購買了某品牌普洱生茶40盒、熟茶40盒,共支付價款30600元。該產品由第三人某茶葉公司生產,相應的產品標識生產許可證號、產品執行標準號均能查到。但其中普洱熟茶標識配料為「雲南大葉種曬青茶、陳皮」,普洱生茶標識配料為「雲南大葉種曬青茶、茉莉花」。馮某以被告某商貿公司銷售的前述產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為由,向官渡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被告某商貿公司退還貨款其已支付的價款30600元,並十倍賠償306000元。

官渡法院經審理認為,涉案食品生產者即第三人某茶葉公司取得「茶葉[緊壓茶;紅茶(分裝)]」的食品生產許可,根據涉案產品標識,第三人執行產品標準為GB/T22111-2008(地理標誌產品普洱茶)。相應產品標準為國家推薦性標準,但一經採用即應嚴格執行。該標準規定了地理標誌產品普洱茶的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術語和定義、類型與等級、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及標誌、包裝、運輸和貯存。其中6.6質量要求項下「6.6.1.1基本要求」規定「品質正常,無劣變、無異味。潔淨,不含非茶類夾雜物。不得加入任何添加劑。」

涉案某茶葉公司生產的陳皮普洱熟茶、茉莉普洱生茶在執行GB/T22111-2008標準的同時,在相應食品中添加了「陳皮、茉莉花」等非茶類原料,系屬違反食品安全標準生產,相應產品可認定為違反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對於第三人某茶葉公司認為在涉案產品中添加「陳皮、茉莉花」係為了增加口感,「陳皮、茉莉花」均為食材並不會對身體產生傷害,且通過了相關檢驗的抗辯意見,法院認為,「陳皮、茉莉花」雖可作為食品,但茶葉作為食品有其相關標準要求,其與含茶類製品(即以茶葉為原料加工的速溶茶類和以茶葉為原料配以各種可食用物質或食用香料等製成的調味茶類)的生產標準不同。第三人某茶葉公司所取得的生產許可為茶葉生產且執行的是茶葉相關產品標準,其在未取得含茶類製品生產許可並執行相關產品標準的情形下,在所生產茶葉中添加「陳皮、茉莉花」已違反食品安全標準,屬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被告某商貿公司作為食品銷售者,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茶葉,應依法退還原告已支付的價款並十倍賠償原告。故依據我國食品安全法的相應規定,判決由被告某商貿公司退還原告已支付的貨款30600元,並十倍賠償原告306000元。

國際消費者權益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第三十五條第一款銷售、餐飲服務,應當依法取得許可。但是,銷售食用農產品,不需要取得許可。

第二十五條規定:食品安全標準是強制執行的標準。除食品安全標準外,不得制定其他的食品強制性標準。

第一百四十八條規定:消費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受到損害的,可以向經營者要求賠償損失,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損失。接到消費者賠償要求的生產經營者,應當實行首負責任制,先行賠付,不得推諉;屬於生產者責任的,經營者賠償後有權向生產者追償;屬於經營者責任的,生產者賠償後有權向經營者追償。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經營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經營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或者損失三倍的賠償金;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一千元的,為一千元。但是,食品的標籤、說明書存在不影響食品安全且不會對消費者造成誤導的瑕疵的除外。

供稿:速裁審判庭

原標題:《【官法3·15專列】食品中不按標準添加其他原料怎麼辦?法官:十倍賠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3·15」密雲法院以案釋法:規避購物的「坑」
    密雲法院經審理認為,小李在該商店購買涉訴商品時,該商品已超過保質期,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按照法律規定應當返還小李貨款15元並支付賠償金1000元。 密雲法院介紹,根據食品安全法相關規定:消費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受到損害的,可以向經營者要求賠償損失,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損失。接到消費者賠償要求的生產經營者,應當實行首負責任制,先行賠付,不得推諉。
  • 衛生部發布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食品添加劑名單
    關於印發《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的食品添加劑品種名單(第一批)》的通知食品整治辦〔2008〕3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辦公廳,衛生廳局,經委(經貿委、工業主管部門),公安廳局,
  • 為保鮮在冷粉中添加焦亞硫酸鈉 景德鎮17人獲刑並承擔十倍懲罰性賠償
    同時判處各被告人承擔十倍懲罰性民事賠償,並在全國公開發行的報刊上賠禮道歉。冷粉是江西省景德鎮市的一種傳統特色小吃。雖然很多地方都有,但是景德鎮的冷粉粉條比較粗,其製作簡單,風味獨特,物美價廉,可以說是景德鎮人的必備早餐。法院查明,林某2007年6月成立景德鎮市某食品有限公司,為達到對冷粉的保鮮作用,該食品公司在生產冷粉的原材料中添加食品添加劑焦亞硫酸鈉。
  • 郭元鵬:金箔用於白酒,食品添加標準真的「醉了」?
    原標題:郭元鵬:金箔用於白酒,食品添加標準真的「醉了」?  文/郭元鵬   古代文學作品中時有吞金情節的描寫,如今,純度達到99.99%的金箔或許真的可以作為食品添加劑。國家衛計委官網近日刊登了《徵求擬批准金箔為食品添加劑新品種意見函》,函件稱,經審核,擬批准金箔為食品添加劑新品種,徵求各相關單位意見並向社會徵求意見,時間截止到2月20日。(2月3日《京華時報》)   金子是不是能吃?只要吃不死人,有錢人只要願意吃,他們愛咋吃就咋吃。沒經過監管部門審批,一些地方也已經在吃金子了。比如去年一家飯店,就推出了金粉菜餚和金粉辣湯,很多有錢人就都在吃。
  • 嬰幼兒配方食品新國標公開徵求意見 明確奶粉中乳糖添加比例
    9月7日,國家衛健委官網就《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嬰兒配方食品》等9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截止日期為2018年10月30日前。根據徵求意見稿,未來1、2、3段嬰幼兒配方乳粉將分別對應專門標準,乳糖在2、3段奶粉中的添加比例得到明確。
  • 兩高發布食品安全犯罪司法解釋 首次明確非法添加法律適用標準
    一是將刑法規定的「生產、銷售」細化為「加工、銷售、運輸、貯存」等環節,以此實現對食品加工、流通等整個鏈條的全程覆蓋;二是明確刑法規定的「食品」除加工食品之外,還包括食用農產品;三是明確食品濫用添加行為,足以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病的,應以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定罪處罰。
  • ...監督管理二次徵求意見 食品標識不得標註「零添加」「非轉基因...
    《徵求意見稿》要點如下:要點一:食品標識不得標註「零添加」「非轉基因」等字樣《徵求意見稿》第三十二條規定,食品標識不得標註下列內容:明示、暗示以及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的;非保健食品明示或者暗示具有保健作用的;以欺騙或者誤導的方式描述或者介紹食品的;產品說明無法證實其依據的;對於食品中不含有或者未使用的物質,以「不添加」「零添加」「不含有」或類似字樣強調不含有或者未使用的
  • 福建省市場監督管理局:15批次食品不合格
    本次公告的監督抽檢信息涉及18大類食品1624批次,包括:糧食加工品、食用油(含油脂及其製品)、調味品、肉製品、乳製品、飲料、糖果製品、茶葉及相關製品、酒類、水果製品、炒貨食品及堅果製品、蛋製品、食糖、糕點、豆製品、餐飲食品、食用農產品、其他食品(地方特色食品)。合格1609批次,不合格15批次。
  • 國家再次公布151種食品和飼料中非法添加名單
    中國網4月23日訊 據衛生部網站消息,為進一步打擊在食品生產、流通、餐飲服務中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的行為,保障消費者健康,全國打擊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領導小組自2008年以來陸續發布了五批《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的食品添加劑名單》。為方便查詢方便,衛生部日前將五批名單匯總發布。
  • 網紅蘭香子能否作為食品原料使用?
    最近有多位朋友與客戶致電中食安信,諮詢蘭香子能否作為食品原料加到食品中。為此我們做了一個簡單的梳理分析。主要在我國湖北省、江蘇省等地區進行栽培種植,在《湖北省中藥飲片炮製規範》(2009年版)和《河北省中藥飲片炮製規範》(2003年版)中均以光明子為正名將其收錄,《中藥大辭典》及《現代中藥材鑑別手冊》中對也對光明子進行了具體的描述。通過查找並確認國家已發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質名單》、獲批的新食品原料公告及現行有效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中均未明確指出蘭香子可作為普通食品原料使用。
  • 食品添加劑標準「帶入原則」3.4.2和本底應用解讀
    本條是 2014 版GB2760新增條款,針對的是為食品終產品「量身定製」的食品配料中添加在終產品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劑的做法。  另外,食品中因原輔料本身含有或加工工藝如發酵產生某代謝物等,即行業通常所說的「本底」。本底與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並無直接關聯,但人們常因不了解本底概念而僅僅依據測定結果來簡單地進行判定,混淆了「不得使用」和「不得檢出」,尤其在檢出水平較低的情況下可能考慮不周。
  • 新食品原料HMB,健康食品新概念
    隨著人們對食品的健康愈來愈重視,新食品原料已成為了關注的焦點。那什麼是新食品原料呢?通俗來講,新食品原料是指在我國無傳統食用習慣的以下物品:動物、植物和微生物;從動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分離的成分;原有結構發生改變的食品成分;其他新研製的食品原料。
  • 我國禁止在食品中添加鹽酸西布曲明和酚酞
    近期,食藥監部門發現有減肥類產品添加「鹽酸西布曲明」和「酚酞」的違法行為,並對該違法行為進行了查處。那麼「鹽酸西布曲明」和「酚酞」究竟是什麼?是否可添加到食品中?有何相關標準和法規?日前,食藥監總局組織有關專家對「鹽酸西布曲明」和「酚酞」進行解讀。  專家介紹,鹽酸西布曲明曾為處方藥,但目前已在全球大多數國家停止使用。
  • 民生無小事,上鐵法院發布《涉食品藥品安全典型案例》
    因江某經營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林某要求其支付價款十倍的賠償金,於法有據,應予以支持。遂判決江某應於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林某43600元。2019年4月11日,某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因鄧某投訴,經調查核實後,認定該公司生產的杞龍綠茶是普通食品,根據國家衛生部公布名單得知,保健食品可以添加西洋參和黃芪,普通食品不可以添加西洋參和黃芪。該公司生產的杞龍綠茶配料表中含有西洋參和黃芪,屬於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違反了《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條第十三項等規定,對該公司給予沒收杞龍綠茶18件、沒收違法所得224元及罰款50000元的行政處罰。
  •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常見問題解答
    答:依據GB 29921-2013《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致病菌限量》標準及其問答,對於其他食品標準以及2013年以前發布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與本標準不一致的,應當按照本標準執行。但乳與乳製品、特殊膳食食品中的致病菌限量,按照現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執行。
  • 新疆喀什檢察分院對全疆首批3宗涉食品安全消費類案件提起民事公益...
    近日,喀什檢察分院為維護眾多不特定消費者權益,維護食品安全公共利益不受危害和威脅,作為公益訴訟起訴人對3宗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侵害消費者權益案件提起民事公益訴訟,喀什地區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公開開庭審理並當庭宣判,檢察機關請求判令3案被告停止侵害、在地級以上媒體公開賠禮道歉及分別支付十倍懲罰性賠償金8000元、39600元、185000元的訴訟請求均成立,法院予以支持
  • 一夫妻竟在食品中添加這東西
    經檢測,送檢的白涼粉中硼酸含量為552㎎/kg;送檢的燒仙草中硼酸含量為839㎎/kg。漳平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林某、戴某在生產的食品中摻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硼砂並予以銷售,其行為均已構成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應依法處罰。被告人林某、戴某到案後均能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自願認罪認罰,依法可以從輕處罰,遂依法作出上述判決。
  •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應用介紹
    表A.2主要針對安全性較高的食品添加劑,是可在各類食品中(表A.3所列食品類別除外)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劑。但「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的含義為按良好生產工藝條件加工食品,在達到預期效果的前提下儘可能降低使用量。表A.2涉及的食品添加劑共75個。
  • 市場監管部門嚴查食品中非法添加硼砂案件
    近年來,市場監管部門通過日常檢查和監督抽檢發現,有不法商家在涼皮、釀皮(麵條)及粽子中添加硼砂。數據顯示,三年來市場監管部門在監督抽檢中查處食品中非法添加硼砂的案件43件,移送公安機關15件。市場監管部門堅定貫徹食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始終保持高壓重處態勢,對食品安全違法行為實施最嚴厲的處罰。同時,歡迎廣大消費者發現此類問題及時向市場監管部門投訴舉報。
  • 食品安全,你必須知道的這些!
    涉食品類案件行為人的作案模式主要表現為個體餐飲在湯料中摻入罌粟殼、農貿市場攤位在肉類中添加萊克多巴胺、銷售減肥膠囊中添加西布曲明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性原料、將過期食品重新包裝並更改保質期後進行銷售等。此外,還有在牲畜宰殺過程中注水等摻雜摻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