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IBM這個藍色巨人在快速變化的時代想要跟緊腳步就必須甩掉一身贅肉,輕裝上陣,才能及時調整方向。
在剛剛以23億美元把低端伺服器業務出售給聯想集團之後,業界又傳出IBM正考慮出售旗下的半導體製造業務。對此,業內一致認為,IBM公司的一系列出售減負行動,是為了向大數據和雲計算等轉型,以適應移動互聯時代。然而這一行動對一直苦於核心技術缺乏的中國半導體業來說,正是一個極好的發展機會。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21524.htm半導體製造部門已呈弱勢
在ICInsight近日發布的2013全球代工top製造商排名中,IBM僅列第11位。
近日有消息稱IBM已經聘請投資銀行高盛,為旗下的半導體製造業務尋找潛在買家。目前IBM還沒有決定是否出售半導體製造業務,也有可能會尋覓一家合作夥伴,組建合資公司展開半導體製造業務。消息一出立即引發業界的一致關注。
根據半導體專家莫大康的介紹,IBM公司是全球最大的IT公司之一,營業額超過1000億美元,產品線廣泛,半導體製造曾經是其主要業務部門之一。2004年IBM投資超過25億美元在紐約EastFishki興建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300mm晶圓製造廠。目前該廠主營代工製造業務,年營業額約為5億美元,華為海思就是其主要的客戶。
不過,隨著全球半導體製造業競爭的加劇,呈現出大者愈強的態勢,生產規模較小的IBM製造廠並不具備競爭優勢。在市場分析機構ICInsight近日發布的2013全球代工top製造商排名中僅列第11位。隨著近年來IBM不斷向軟體和服務領域擴張,半導體製造在其戰略中所處的地位已變得越來越不重要,「拋售」或是最好的解決方法。2010年就曾一度傳出IBM有意出售半導體部門。
承接工藝技術為重中之重
收購IBM半導體製造業務,將使海思和IBM可以形成IDM模式,對海思的產品競爭力有著積極的作用。
如果你以為IBM的半導體業務僅此而已那就錯了,儘管在半導體硬體製造上的實力相形見絀,但是IBM在當今全球半導體版圖中依然扮演著重要的技術輸出者角色。在全球半導體工業發展歷程中IBM曾推出多項突破性的半導體技術。例如比鋁線能效更高的銅製程技術、速度更快的絕緣矽技術(SOI技術)和矽鍺(SiGe)電晶體(形變矽技術)。
目前IBM仍然是新一代半導體製造工藝FDSOI的主導者。半導體工藝製程已經進入「1x」時代,20nm以下工藝有兩條路線:一條是英特爾的FinFET3D工藝,另一條是以IBM為首,STMicronelectronics、GlobalFoundries等加入的FDSOI技術。目前兩種技術各有優劣點,都處在不斷進展階段,很難說誰將一定勝出。近日STMicronelectronics宣布將向外界提供28nm的FDSOI代工服務。
此外,IBM也不斷深化同AMD、蘋果、Nvidia、高通、三星、索尼以及其他一些公司的合作關係,幫助他們更好地利用IBM的半導體技術,中芯國際32nm製造工藝便是接受了IBM的技術輸出。
由此可見,對於缺乏核心專利技術的中國半導體業來說,IBM半導體部門的出售將是一次極好的發展機會。iSuppli半導體首席分析師顧文軍便強烈建議華為收購IBM的半導體製造業務,指出華為海思的很多晶片,尤其是ASIC晶片,由IBM製造;而IBM製造的多數產能也是華為海思提供的;雙方有著長遠、深厚的合作基礎,在華為著眼於全產業鏈模式發展之際,半導體製造正是華為目前所缺,收購IBM半導體製造業務,將使海思和IBM可以形成IDM模式,對海思的產品競爭力提升、智慧財產權保護和開發更多專用晶片都有著積極的作用。
不過,莫大康也指出,鑑於西方國家在關鍵技術上的封鎖,IBM半導體製造部門出售給華為或者其他中國半導體企業的機會不高。而且對於中國半導體業來說,IBM半導體部分所擁有的技術專利以及研發人才,才是收購的重中之重,而不僅僅是買下一條已趨落後的300mm晶圓生產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