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布魯塞爾9月15日電(記者尚軍)步行一英裡,找個酒吧喝上一品脫啤酒。在米制流行的今天,英國人卻為自己爭取到一項權利,那就是繼續使用繁瑣的英制度量衡。
根據歐盟委員會11日作出的一項建議,歐盟將允許英國和愛爾蘭在有限範圍內無限期使用品脫、英裡、盎司等英制度量單位,以尊重這兩個成員國的文化傳統。
當然,這一建議還有待歐盟各成員國批准才能生效。如獲通過,英國和愛爾蘭將得以繼續使用品脫來計量瓶裝牛奶、桶裝啤酒和桶裝蘋果酒,在道路及限速標誌中使用英裡、碼、英尺和英寸,在貴金屬交易中使用盎司單位。除此以外的商品交易則必須使用米制單位,但商販仍可以用英制度量單位來輔助標明價格。
早在2000多年前,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就以統一度量衡而載入史冊,此舉被認為極大地推動了秦朝的經濟融合。如今,高度一體化的歐盟卻在此問題上作出讓步,不能不讓人費解。
實際上,歐洲共同體(歐盟的前身)成員國早在1979年就通過指令,要求統一採用國際單位制米制,以掃除內部共同市場建設過程中因計量單位差異而產生的障礙。根據這項指令,英國和愛爾蘭應在2009年年底以前逐步淘汰使用傳統的英制度量衡,改用米制。
沒想到,這為英國的歐盟懷疑論者提供了口實。在英國媒體的助威聲中,一場打著捍衛傳統旗號的「反米制運動」在英國轟轟烈烈地展開了。
這場運動因一名菜販的「犧牲」而步入高潮。2001年,家住英格蘭北部森德蘭的史蒂夫·索伯恩因為在銷售蔬菜水果時依然使用英鎊和盎司作為計價單位,而被沒收了他做生意用的非米制秤,並被當地法院判定違法。索伯恩隨後向歐洲人權法院提起上訴。2004年,在獲知上訴請求被駁回的數天後,索伯恩因心臟病突發死亡,年僅39歲。由此,索伯恩被冠以「米制犧牲品」的稱呼,成為「反米制運動」的象徵。
在地理上與歐洲大陸隔海相望的英國雖然加入了歐盟,在「心理」上卻始終與歐盟保持著距離。歐盟懷疑論在英國相當盛行。人們一方面擔心將過多的權力授予歐盟會喪失自我,另一方面對於歐盟機構的一些做法向來頗有微辭。
而歐盟的某些統一規定也的確讓人摸不著頭腦。例如,歐盟要求市場上出售的黃瓜必須是直的,並為此規定了彎曲限度;活貝類在船運超過50公裡時必須讓它們「休息」一下,並給它們「衝涼」。
正是在英國輿論的強大攻勢下,歐盟委員會今年初發起公眾諮詢。依據諮詢結果,歐盟委員會認為,英國和愛爾蘭使用英制度量衡具有很強的地域性,不會給歐盟內部貿易帶來障礙,因此決定網開一面。
歐盟委員會負責企業和工業的副主席京特·費爾霍伊根11日表示,歐盟委員會的建議尊重了英國和愛爾蘭的文化傳統,這對歐盟委員會來說相當重要。
與此同時,歐盟委員會也希望自己的這一舉動有助於處理與美國的貿易關係,因為大西洋彼岸的美國也在同樣「頑固」地堅守著英制度量衡。費爾霍伊根說,歐盟允許英制度量單位繼續使用向美國傳遞出了一個信號,那就是歐盟希望建成一個沒有障礙的貿易環境,同時也希望美國能夠接受只標有米制單位的商品進入美國市場。
(責任編輯:黃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