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堅持使用英制度量衡,造就了多少不便?

2020-12-06 大叔談旅遊

美國是世界第一強國,這一點毫無疑問。而這個國家在許多方面都達到了世界之最,全球第一,包括科技、軍事等等領域。

但是有一點很奇怪的是,這個眾多方面都強大無比的國家,卻一直沿用古老的英制單位,與這個瞬息萬變而又處處相連的世界格格不入。

關於度量衡的單位,這世界估計只剩下兩種,公制和英制。

公制大家很熟悉,例如表達長度的米,表達質量的公斤,表達容量的升等等,都是從小就學習,並且全球通用的單位。

而英制的話,大家應該也有所耳聞——包括表達長度的英寸/英尺/碼,表示質量的磅,和表示容量的加侖都屬於英制單位。

這兩種度量衡系統佔據的範圍有多大呢?看圖

圖片上紅色區域使用英制,黃色混合使用兩種,而藍色使用公制。也就是說,英制單位這種過時的系統,早已半邊身體入土為安——但另一半身體卻在美國大地上吆喝著「我還能再活500年」。

就連英國人自己都放棄了英制單位,用上了與國際接軌的國際單位。但脫胎於英國殖民地的美國,到目前還在為日不落帝國堅守著陣地。所以在美國人的世界裡,也充滿著各種全世界人民都不熟悉的符號。

當然了,還有兩個奇葩也在使用——緬甸和利比亞。

這樣的結果就是,而許多初到美國的外國友人,都要面臨著各種單位換算問題。1英寸、1英寸、1碼、1英裡到底有多長?1盎司、1磅到底有多重?1加侖的油,到底能用多久?而32華氏度是高溫預警呢,還是需要防寒警告?

而且不說兩種系統之間的換算,英制就連自身的換算都極其困難。

我們知道,公制的換算都是10的次方為基數。例如:1千米=10^3米=10^4分米=10^5釐米=106^毫米=10^9微米=10^12納米,多麼工整漂亮,引起極度舒適。

但是英制單位,卻分分鐘把強迫症逼死。因為英裡、碼、英尺、英寸等都有相應的度量衡,所以這些長度單位是沒有進位規律可言的。於是也就出現了,1英裡=1760碼=5280英尺=63360英寸,這種奇葩的關係。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是當時設定這些單位的時候,也是屁股對腦袋的決定。

2500年前,古希臘哲學家普洛泰戈拉說,「人是萬物的尺度」。而幾乎全世界人民,都曾試過用身體的一部分作為標準,測量著世界萬物。

例如,他們最常用的長度單位英寸(inch),就被定義為一節大拇指的長度。但是在歷史上的多個時期,1英寸還會被定義為3個麥粒首尾相連的長度。

英尺的寫法為Foot,顧名思義即腳掌長度。但腳掌長度的個人差異就能接近10釐米,混亂和誤差是必然的。

這就造就了一個特點,也就是不同時期的同一個單位卻大小不一。

中國人也有過這樣的設定,常說的一拃(zha第三聲),就是拇指和中指張開時,指端之間長度。但是,人有高矮胖瘦,這樣定義出來的長度也是飄忽不定的,誤差很大。後來統一度量衡以後,就無法作為官方單位了。

這種不統一的情況也深深的影響著英國的前殖民地香港。

比如給你這個數據,你知道袁詠儀的三維嗎?

而且,相比單單使用英制的美國,香港還受到中國古代度量衡的影響。比如重量單位裡面還有司馬斤(600克)、司馬兩(37.5克)。

而司馬這個單位現在也叫「港稱」,其中1司馬斤=16司馬兩,「半斤八兩」就是這麼來的。而更讓人頭痛的是,儘管相差了100克,但無論是市斤還是司馬斤,大家都會簡稱為「斤」。

在計算樓宇面積時,房地產界用的是英制單位。所以,港媒經常報導的千尺豪宅,換算下來也不過九十多平。而在計算容積時,英制「加侖」也是水務署的水費單的常用單位。

而度量衡不統一的結果,不僅僅是外國人不能一眼知道具體的量那麼簡單,還造成了很多事故甚至慘案。

例如,在加拿大還是公制英制混用時,就發生了著名的「基米尼滑翔機事件」。1983年,加拿大航空143號班機的機長計算好需要加2萬千克的燃油。但工作人員卻以為把它當成2萬磅來計算。

結果,只加了不到一半油的飛機,飛到一半航程就自動熄火了。所以,飛機只能緊急迫降在附近的基米尼空軍基地。因飛機高度太高,速度太快無法直接降落,機長只好決定先滑翔再降落。而這也次滑翔,也打破了民航滑翔飛行的世界紀錄。

而美國也在混亂的單位上吃過不少癟。例如,NASA的火星氣候探測者號,就因控制小組搞混了公制和英制,直接導致探測器墜毀。當時,探測器上使用的是公制單位中表示力的磅。但地面人員輸入的卻是英制單位中表示重量的磅。

於是,斥資3億美元,且花了一年才從地球飛到火星的探測器就這樣打了水漂。這或許就是美國民眾追求自由的代價吧。

相關焦點

  • 談談美國(英制)度量衡
    初到美國,除了語言及生活習慣的不同,各種英制單位也是讓人頭疼不以。
  • 為什麼說英制度量衡是世界上最差的度量衡系統
    全世界除了美國、緬甸和利比亞3個國家官方使用英制度量衡系統外,大多數國家都使用公制度量衡。儘管本文作者身處美國,每天都需要在英制度量衡和公制度量衡之間進行不停切換,早已習慣了兩種度量衡,但是比較下來還是覺得公制度量衡更具有優勢,畢竟不是每個人都了解在英制度量衡單位中還有1 shatments。
  • 歐盟「統一」度量衡 「千米」難壓「英裡」
    在米制流行的今天,英國人卻為自己爭取到一項權利,那就是繼續使用繁瑣的英制度量衡。  根據歐盟委員會11日作出的一項建議,歐盟將允許英國和愛爾蘭在有限範圍內無限期使用品脫、英裡、盎司等英制度量單位,以尊重這兩個成員國的文化傳統。當然,這一建議還有待歐盟各成員國批准才能生效。
  • 香港度量衡,你了解多少?
    南都訊 記者王睦廣 發自香港 在香港,購買參茸海味和藥材時1兩約等於37.8克,購買飾金時1兩卻又等於37.429克,香港和內地在度量衡的使用問題上存在著一定差異,你又了解多少呢?
  • 從公制戰勝英制市制,聊聊怎樣給孩子進行度量衡測量的啟蒙?
    這個問題本身就是坑)計量是現代科學的基礎之一,判斷輕重、大小,遠近,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必備基本技能,度量教育也是數學啟蒙中的一環。今天我們聊一下幾種計量體系以及小朋友的度量衡教育。▲三個仍使用英制的國家我們曾經在網上看過一些有趣的言論,認為中國放棄市制單位,改用公制是缺乏民族自信,是被西方文化入侵,你看美國人就堅持使用英制,我們也應該大力弘揚使用市斤市尺之類的鬼話。
  • 在美國使用英制單位是一種什麼體驗?
    中學歷史課本裡講,兩千多年前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集權國家的一大貢獻就是統一度量衡。
  • 美國三害;英制單位、小費及華氏度
    從1776年美國立國至今,對外關係就在保守、封閉及自由、開放間徘徊。(相對於世界文明的中心亞非歐大陸,美國就是一個大洲級島嶼,因此有島國心態)去過美國的人都會對美國三害:英制單位、小費及華氏度深有感受。一,美國自外於世界,使用英制單位。
  • 度量衡單位換算器 v1.8
    度量衡單位換算器介紹  全功能度量衡單位換算器  目前最齊全好用的單位轉換應用,超過53種分類,1025種單位換算,公制、英制、美制單位全面囊括。從iTunes下載度量衡單位換算器高速下載  度量衡單位換算器相關參數  價格
  • 來了解一下美國人自成一套的度量衡吧
    當你查看自釀啤酒的英文資料或者配方的時候,有時會遇到一些不熟悉的計算單位,例如fl.oz,barrel,°F,Tbsp,pts,更多的時候是我們不習慣的英制美制單位。本文就為釀友們總結一些自釀啤酒常用的計算單位以及單位間的換算。
  • 這些奇葩的度量單位
    這些我們常見但很少會用到的度量單位,都是英制單位。英制單位最大的特點是有著神奇的換算進位,比如一英裡等於8浪,1浪等於10鏈,1鏈等於11英尋,1英尋等於2碼,1碼等於3英尺,1英尺等於36英寸,那麼問題來了,一英裡等於多少英寸?如果1磅等於16盎司,等於7000格令,換算成公制單位大概是453.59克,貌似比長度單位看起來順眼。
  • 全世界都在量體溫,為啥只有美國人都「高燒」近百度?
    但人算不如天算,誰也沒想到這種彆扭的溫標會在美國那裡意外吃香,並一直被沿用到了今天。最初的原因是華倫海特後來當了英國皇家學會會員,於是英國的溫標就採用了華氏度,而作為英國殖民地的美國,也順理成章的繼承了這一度量衡。
  • 知道古代度量衡是怎麼來的嗎?
    度量衡傳說來自於大禹治水時,《史記》記載大禹當時「左準繩,右規矩」以勘探山河形勢。不過以考古證據來說,中國最早出現度量衡得到了商朝。出土的牙尺換算成今天為15.8釐米。大禹治水可見在早期的行政管理中人們已經認識到使用標準度量衡來進行諸如劃分土地、徵收賦稅等等日常活動的便捷。那麼寸尺、斤兩又是怎麼來的?《漢書·律曆志》就明確記載每種單位的定義。
  • 咖啡與度量:盎司、磅、毫升、CC、品脫、加侖
    30ml代替原先為1盎司的容量。金衡盎司:質量單位。整體縮寫為oz.t(美)。常見於金銀等貴金屬的計量中。常衡盎司:質量單位。整體縮寫為oz.av。在歐美黃金市場上交易的黃金,其使用的黃金交易計量單位是金衡盎司,它與歐美日常使用的度量衡單位常衡盎司是有區別的。
  • 碰碰涼巴西咖啡季之【咖啡與度量:盎司、磅、毫升、CC、品脫、加侖】
    在歐美黃金市場上交易的黃金,其使用的黃金交易計量單位是金衡盎司,它與歐美日常使用的度量衡單位常衡盎司是有區別的。>  1毫升=1立方釐米=1/1000立方分米5.品脫  1gallon加侖=4quarts夸脫  1quart夸脫=2pints品脫=1.136litres升  品脫(pint)是一個容量單位,主要在英國、美國及愛爾蘭使用
  • 非主流的美國人--如何轉換美國常用英制單位和衣服鞋子尺寸
    除了個別領域,比如例如電視機、電腦顯示器、手機屏幕大小以英寸表示;航空管制上,如飛行高度、跑道長度等,多以英尺為單位以外,傲嬌的美國人民仍然一臉堅定的使用著英制單位。而這一點給許許多多的留學生帶來了巨大的疑惑與不便。
  • 訪談︱趙曉軍:中國古代度量衡為何沒有衍生出西方的公平觀念
    帶有統一詔書的度量衡器的使用有兩種情況:首先,它們本身是度量衡器具,發揮著衡量其他物體長度、容量和重量的作用;其次,它們因自身帶有統一度量衡詔書,就帶有一定的檢查、校驗其他度量衡器具的功能,或被置於特定的場所,發揮著標準器的檢校作用。
  • 光速和度量衡單位,誰定義誰?答案藏在度量單位的發展史中
    (「milia」在拉丁語中表示「千」)英國人在中世紀後期發展了一套度量標準體系,確定了幾種度量單位例如大麥長度,英寸,手長,腳長,英尋,杆長,費隆,英裡等之間的換算關係。所有的度量單位都被定在單獨的一個標準碼內,一根按照此標準製作的長棍被存放在倫敦塔內。幾個世紀過去了,此標準碼的複製版被製作並分配至當地,稱為當地的的度量標準。
  • 明明「斤」是我國傳統的度量衡,為何現在一斤剛好500克?
    這其中有一個很大的轉變就是中國官方開始在曆法和度量衡上面,開始採用國際通用標準。統一度量衡,中國從秦朝就開始這麼幹了這個影響很大,一直到現在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均受其影響,比方說曆法吧,中國現在用的是公曆,但民間節日什麼的,用的還是傳統的農曆,於是中國特色:一年過兩個新年。
  • 一張紙建起醫療「度量衡」
    一方面,廣州建立起醫療服務「度量衡」標準,共有3125個病種次均費用顯著下降,部分病種治療費用下降近3000元;另一方面,「大數據+監管」助力每一分「救命錢」都花在刀刃上,3月,廣州醫保發現2019年度不規範病例或違規病例不合理費用約1.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