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在量體溫,為啥只有美國人都「高燒」近百度?

2020-11-28 騰訊網

「您的體溫是97.6度,很正常。」在全球都籠罩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當下,測體溫成為最常見的活動,但如果你突然聽到有人說你體溫接近100度,還「正常」,你是否會懷疑自己或者對方燒糊塗了呢?如果這一幕發生在美國,請大可不必驚慌,因為美國人採用的是一套與全世界格格不入的奇葩溫標——華氏溫標。

在同一個溫度計上,攝氏溫度約38度時華氏溫度已經100了。

1724年,德國科學家華倫海特進行了一項劃時代的實驗,他先用自己製成的水銀溫度計測量了一杯正處於冰點的濃鹽水的溫度,而後有測量了一下自己妻子的體溫,將前者設為0度、後者設為100度,於是華氏溫標就出現了。

相比於瑞典科學家攝爾修斯1742年提出的攝氏溫標,華氏溫標早了18年,然而正是這個「先驅」的地位,決定了這種溫標有太多的局限性。最突出的問題就是作為該溫標的0度和100度標準的臨界點十分模糊,濃鹽水的冰點是隨其濃度不斷變化的,而華倫海特妻子的體溫則更是沒個準的數字。更坑的是,據說這位女士受測當天還有點發低燒,體溫接近38攝氏度,這樣華倫海特以人正常體溫為100度的初衷也沒有達成。

正因如此,連華倫海特自己後來也不得不向後輩攝爾修斯學習,把純水的冰點溫度定為32華氏度,再把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溫度定為212華氏度。但這兩個並不規整的數字顯然會給計算帶來麻煩,尤其是當基於溫標的比熱容、能量單位被提出後,計算諸如「將一千克水加熱升高一華氏度」這樣問題,真的能硬生生逼瘋計算者,所以華氏度在18世紀末以後,就迅速的「滾出」了科學圈。

但人算不如天算,誰也沒想到這種彆扭的溫標會在美國那裡意外吃香,並一直被沿用到了今天。最初的原因是華倫海特後來當了英國皇家學會會員,於是英國的溫標就採用了華氏度,而作為英國殖民地的美國,也順理成章的繼承了這一度量衡。

其實,美國當時繼承的類似英制度量衡還有很多,比如長度單位英裡、英寸、英尺,容量單位加侖、品脫、蒲式耳,重量單位磅、盎司。如果你了解了這些單位之間的換算關係,你會發現華氏溫標在其中還算比較良心的那個,好歹華倫海特曾經試圖把人體溫定為100華氏度,而其他英制單位的規定和換算簡直「放飛自我」,定的那叫一個隨意:比如一英尺等於12英寸,而一英裡卻等於5280英尺……

那麼請問,一英裡是多少英寸呢?……其實大部分英美民眾到這裡就放棄思考了。

18世紀正是科學革命的時代,一大批比英制單位換算容易的多的公制單位正在歐洲湧現。如果說美國人在當英國小弟的時候,不得不接受頗為原始的英制單位體系。獨立革命則給了美國擺脫這套體系的機會。只可惜,美國的立國先驅們沒有把握好這個機會,他們意識到了公制單位的科學和簡便,但卻又覺得改度量衡這麼大的事,得聽全美國人民的意見,於是就搞了次公投。結果可想而知,老百姓可沒有那麼好的前瞻性,覺得英制單位用慣了,有啥必要改呢?於是英制單位就成了美國的法定度量衡。

1800年,美國第三任總統傑斐遜上臺,這位受過系統科學教育的總統非常明白公制單位的必要性,上臺後立刻下令成立「公制單位改革委員會」,主導度量衡改革。但可惜的是,這時公制單位改革的機遇已經喪失了,因為美國此時大到州界的測量、軍需物資供應,小到民間的土地、房產買賣租賃和供貨契約,都已經按照英制單位訂立。此時再改公制單位,要付出難以想像的改革代價,傑斐遜和他的支持者們只能望洋興嘆。而在之後的兩百年中,繁複而不科學的英制單位隨著美國的急速發展與這個國家深度鎖死,再無改革的可能了。

紅色為目前尚在使用英制單位的國家——搞笑的是,連英國自己也放棄了英制單位,但美國人還在用。

美國人不得不沿用英制單位的最嚴重後果,莫過於人為地在民眾日常生活與科學、技術試驗中劃下了一條鴻溝。美國大學絕大多數理工專業的第一課,就是要學生牢記英制單位與公制單位之間複雜的換算公式,而像其他公制單位國家那樣,從小培養孩子「一米多長、一千克有多重」這樣機遇,美國人是沒有的。除了工程師和科學家,大多數美國人也沒這種概念,甚至科學家有時也會忘:1998年,火星氣候探測者號因為參數錯誤而墜毀,3.27億美元打了水漂,而在事後檢查時,發現原因就是技術員把公制和英制換算錯了。

曾有人將度量衡問題形象的比喻為「藏在美國鞋裡那顆沙子」——看似不起眼,卻每走一步都硌腳。可以想見,隨著未來科學技術與人們生活的結合越發緊密,看似不起眼的度量衡問題,一定會給美國人添越來越多的新麻煩,甚至耽誤這個大國的行程。

(齊魯晚報 齊魯壹點記者 王昱)

相關焦點

  • 防疫新科普|如何自我監測體溫?低燒、高燒各是幾度?
    今天,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就正常體溫和發熱等問題採訪了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感染病科主治醫師馬玉燕。發熱指標與測量部位有關人的正常體溫是多少?這個問題和測量部位有關。據介紹,接觸式測量的人體部位主要有3個——口腔、直腸、腋下。
  • 寒冷北極 緣何頻頻「高燒」
    為何如此寒冷的北極,會頻頻「高燒」呢?   北極為啥驟然升溫幾十攝氏度? 都是北大西洋氣旋惹的禍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發布的分析數據顯示,2月10日北極附近急劇升溫,氣溫比正常水平高出大約27℃。除10日的異常升溫外,格陵蘭島最北端的地面監測站2月8日也曾在短短12小時內,氣溫從-22℃驟升至2℃,暖如夏季,溫差達到24℃。
  • 據說,99%的人不知道,低燒比高燒更危險!
    當然不是癌症病人不是100%都低熱,但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很多癌症早期除了低熱,沒有任何其它症狀。所以,低燒是發現早期腫瘤的蛛絲馬跡。提起高燒和低燒,大多數人都會自然反應認為,高燒更嚇人。的確,在日常生活中,低燒確實沒像高燒那麼讓人重視。可事實上,低燒看似「溫柔」,可很多大病都是從持續低燒開始的。
  • 隨身攜帶100多種病毒,蝙蝠為啥卻沒事?美科學家:原理很簡單
    提起蝙蝠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雖然在美國大片裡有「蝙蝠俠」的超級英雄,但在現實生活中它們卻是不折不扣的「毒王」。因此很多人把蝙蝠稱為「移動病毒庫」,即便大多數蝙蝠都很小,但他們身上攜帶的病毒卻足以讓人「望而卻步」。
  • 嬰兒體溫36度正常嗎 幼兒急疹後體溫低怎麼回事
    嬰兒體溫36度正常嗎看到寶寶患上幼兒急疹,家長們可謂是急壞了。好不容易寶寶的病好了,可是轉眼又發生低溫的情況,這真是讓家長們非常困擾。究竟,幼兒急疹後體溫低怎麼回事?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寶寶第一次突發高燒多是幼兒急疹,90%的媽媽都不知道
    1、往往是突然高燒,體溫升至39℃~40℃以上,高熱初期可能伴有驚厥,並且會持續發燒三至四天。2、相對感冒發燒的孩子,患兒除了有食慾缺乏以外,一般精神狀態無明顯改變,但也有少數患兒有噁心、嘔吐、咳嗽、鼓膜炎症、口周腫脹及血尿等。3、高燒時,多數患兒會伴隨著腹瀉、大便糖稀,而且少流鼻涕、咳嗽。
  • 在杭工作白領媽媽想買一款體溫表耳朵裡一放 就能準確讀出體溫數...
    記者 黃君 楊影    昨天,快報義烏淘粉絲「enjoy」留言說:想打聽一樣東西,德國產的博朗耳溫槍,給孩子量體溫,耳道裡放一秒鐘,就能準確讀出體溫數,你們義烏淘有沒有?  「enjoy」是兩歲女孩的媽媽,和老公都在杭州一家不錯的單位工作,孩子在金華,外婆外公帶。  這兩天,「enjoy」有點心力交瘁,女兒感冒發燒。
  • 額溫槍量出34℃,是我不行了,還是體溫計壞了
    現在各地嚴防疫情期間,就顏姐這裡上海來說: 每天上班,地鐵、辦公樓、公司、小區都要嘀一下 為什麼有時測出體溫忽高忽低? 什麼類型的體溫計測量結果最準確? 體溫的正常範圍是多少?自己量體溫注意些什麼會更精準? 顏姐查了一些資料也和大家一起討論一下這些問題。
  • 人的正常體溫大約是37℃,但為什麼身邊所有人的體溫都不到37℃呢?
    37℃,但為什麼身邊所有人的體溫都不到37℃呢?如果其中一個躲過了免疫系統的監視,倖存下來,很快就會1變2、2變4、4變8......最終演化成腫瘤……研究人員認為,美國人平均體溫的下降可以用代謝率的降低或能量消耗的減少來解釋。這種能量消耗減少,可能是由於人體內炎症減少。炎症會產生各種各樣的蛋白質和細胞激素,它們會加速你的新陳代謝,提高你的體溫。
  • 自測體溫時如何判斷「真發燒」
    指標與測量部位有關人的正常體溫是多少?這與測量部位有關。據介紹,接觸式測量的人體部位主要有口腔、直腸、腋下3個。口腔測量是臨床上最推薦的方式,正常體溫範圍為36.3—37.2℃,37.3℃及以上是發熱,37.3—38℃屬於低燒,38.1—39℃屬於中燒,39.1—41℃屬於高燒,41.1℃及以上屬於超高燒。
  • 04非典那一年發了一次高燒39度左右,所有人看我的眼神都變了
    來看看網友的遭遇網友:當時就在廣州,在海珠區靠近天河那裡上班,到了下午就聽到說發人瘟了,然後就是醋50元一瓶賣到150元,板藍根什麼的直接斷貨,還有第一次知道了藿香正氣水。非典時的人心惶惶,現在依舊曆歷在目。。。。。
  • 為什麼全世界都在「印度化」?
    美國也一樣,美國財政部剛成立那會兒,國庫裡只有一堆借條;聯邦法院聽起來這麼高大上的機構,辦公室竟然是個半地下室,混得還不如個北漂。如果國家從一開始就沒發展起來,那相當於一出門就掉坑裡,剛誕生就「印度化」了。這種情況在非洲十分常見,我們熟知的那些國家,基本都是這樣。
  • 經歷過才知高熱驚厥的恐怖,網友提醒:給孩子量體溫別依賴耳溫槍
    經歷過才知高熱驚厥的恐怖,網友提醒:給孩子量體溫別依賴耳溫槍生活中,越來越多的家長愛給寶寶用耳溫槍來量體溫,對家長們來說,耳溫槍特別方便,寶寶也不會過度哭鬧、掙扎不配合。第二天,蓉蓉觀察孩子,發現孩子雖然中間有過幾次發熱,用耳溫槍量時溫度都不是很高,也就沒當一回事。到晚上六點的時候,蓉蓉感覺兒子身上似乎很燙,用耳溫槍一量,發現一個耳朵量出來是38.4度,另一個是39.8度。蓉蓉本想給孩子餵退燒藥,又想想藥如果能少吃還是儘量少吃好,38.4也沒過38.5啊。
  • 百度知道單日回答量突破百萬,原來高手都在民間
    在全球最大中文問答互助平臺百度知道,一個最平凡不過的問題卻在20多天裡收穫了超過10萬多條回答。這些回答從創業心得談到子女教育,從初入職場聊到中年危機,回答量一路呈幾何倍數增長。秘訣是什麼?答案是走心。
  • 每天都要量體溫,那你知道 ℃和℉ 的英文表達是什麼嗎?
    最近一段時間,測量體溫已經成為大家每天必須要做的一件事了。不管是去超市買菜,還是去公司、進小區,首先要做的就是:接受門口防疫人員的體溫檢查。既然要測量體溫,肯定會用到溫度計,那大家一定對 ℃ 和 ℉ 這兩個符號不陌生,但你知道它們用英語該怎麼表達嗎?下面我們就來學習一些量體溫常用到的表達↓↓拒絕死記硬背!帶你4天挑戰10000詞!
  • 明明美國疫情最嚴重,為什麼全世界都緊盯著印度
    其中包括6個孩子,最小的只有1歲。「擔心自己患病(新冠)的人都來了,因為公立醫院提供免費治療。」辛格說,「但我無法確認他們到底是不是陽性,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檢查患者的體溫和出行歷史,然後推荐居家隔離。」「如果我標記了所有體溫偏高的患者,那麼疑似病例的數量將成倍增加,因為這些患者從發燒到咳嗽、感冒全部都有。我該如何忠於我的職業,並幫患者做出正確的決定?」
  • 全世界都在推支持政策
    原創 祁月 華爾街見聞導讀: 在浙商策略會上,光伏和電動車產業鏈的參會人員擠得都快撲出房間了。為啥這麼受歡迎?政策利好實在是太多了。不僅是中國大舉推動能源轉型,而且美國和歐洲也都致力於能源變革。
  • 累計1.4億人!他們都在百度地圖召喚過「小度」!足跡遍布全世界
    今天,我們向大家公布一個可喜的數據:2018年國慶截至10月4日,用戶使用百度地圖智能語音助手功能的次數相比日常翻了一倍,使用百度地圖智能語音助手的用戶數已累計突破1.4億!國慶港澳臺、國際出行中,百度地圖語音調用量比日常大漲180%,港澳臺和日本、韓國、泰國、美國、歐洲等都是使用百度地圖高峰區域!
  • 人的體溫在下降
    圖 口腔體溫研究人員發現成人平均體溫在過去二十年有下降趨勢。近兩個世紀以來以98.6華氏度 (37.0 ℃) 成立標準正常體溫,作為測量是否發燒的評估。體溫度下降被廣泛報導。 例如,最近在英國和美國。近兩個世紀以來德國醫生卡爾德奇建立98.6 °F標準正常體溫。近年來,平均溫度下降被廣泛報導。
  • 人的體溫為什麼是37℃?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每個人和周圍的人都有著這樣或者那樣的不同,比如年齡、身高、體重……但是在一個數字上,大家都一樣,那就是體溫37℃。為什麼會這樣?37℃是平均值嚴格地說,37℃只是體溫概略的數字,因為身體各部位的溫度會略有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