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藍、水清、土壤乾淨……內蒙古要打這樣一場戰役!

2021-01-15 人民日報

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3%以上,地表水考核斷面優良比例達到57.7%以上,劣V類水體比例控制在7.7%以內……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近日召開的全區環境保護工作推進會議上獲悉,內蒙古列出了2018年關於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的任務清單,謀劃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具體舉措。

據介紹,2017年內蒙古環境質量實現持續改善,PM2.5年均濃度同比下降8.6%;水質優良比例同比提高0.5個百分點,劣V類水體比例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布設土壤國控監測點位1834個,土壤環境監測能力基本形成。

內蒙古自治區環保廳廳長向東在會上表示,今後3年,內蒙古環境保護工作的首要任務是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緊盯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等重點領域。

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

未達標的呼和浩特、包頭、烏海等盟市要把控制散煤和工業汙染作為首要任務,啟動城市建成區35蒸噸以下燃煤鍋爐淘汰工作,實施重汙染企業從城區搬入工業園區。

持續開展清水行動

重點推進黃河流域大黑河、烏蘭木倫河和遼河流域老哈河、西拉木倫河及額爾古納河治理,加快呼倫湖、烏梁素海、岱海綜合整治方案實施進度,消除大入黃口、烏蘭木倫河、三艮才入黃口和西遼河大橋4個劣V類斷面;加強工業及城鎮生活汙水治理,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全面整治農村環境,完成360個建制村環境綜合整治。

全面實施淨土行動

推進土壤汙染狀況詳查,年底前查明農用地土壤汙染的面積、分布及其對農產品質量的影響;開展涉重金屬行業企業排查和鉛鋅銅採選集中區域整治,今年起,赤峰、巴彥淖爾、呼倫貝爾、錫林郭勒新改擴建項目必須執行重金屬特別排行限值,已建項目年內必須完成提標改造。

相關焦點

  • 黎陽鎮精心繪製「天藍、水清、岸綠」生態圖
    近年來,黎陽鎮著力打造綠色生態屏障,持續深入推進「淨空、淨水、淨土」行動,為打造生機盎然、天藍水碧、生態宜居的美麗家園打下堅實基礎,精心繪製「天藍、水清、岸綠、景美」的黎陽生態圖。繪「藍」底持續開展淨空行動,推進秸稈禁燒、煙花爆竹禁限放工作,加大環保問題整頓。
  • 天藍地綠水清!宜居宜業的美麗泉城已成為各界的嚮往之地
    我市努力建設天藍、地綠、水清、泉湧的生態濟南,為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建設提供更加有力的生態支撐。啟動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以來,我市積極開展燃煤、工業、移動源、揚塵及其他面源汙染綜合防治,綜合運用法律、規制、市場、科技、文化力量,統籌兼顧,精準施策,為打贏藍天保衛戰提供根本遵循。
  • 家裡養花,這樣給土壤消毒,一個蟲子都沒有,土壤乾淨又肥沃!
    在家裡擺放幾盆花草,每天看一看,眼睛裡面看到的都是綠色,心情變得格外好,一般在養花的過程中,土壤非常重要,養花的時候栽種花草之前,如何給養花的土壤消毒?所以就需要給這些土壤來一次消毒殺蟲滅菌。消毒的方法有這幾種,都很簡單好用:家裡養花,這樣給土壤消毒,一個蟲子都沒有,土壤乾淨又肥沃,花草長得旺!高溫暴曬,這是最簡單的方法,也是很實用的,在春夏秋季,陽光最強烈的時候,尤其是大中午,把盆土攤開放在陽光底下的瓷磚上,或者水泥地上,暴曬幾天。
  • 土壤為何變得貧瘠 科學家發現內蒙古草原土壤有機碳流失動因
    新京報訊(記者 周懷宗)土壤中的有機碳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最重要的指標之一。記者從中國農業科學院獲悉,近日一項基於近40年來內蒙古土壤有機碳儲量變化的研究顯示,該地體碳儲量變化的主要動因,包括溫室效應導致的氣候變化和放牧加劇等人類活動。
  • 鬥羅大陸:唐三用一場戰役毀掉神界秩序,兩大天神因他不復存在!
    鬥羅大陸:唐三用一場戰役毀掉神界秩序,兩大天神因他不復存在!他可以在修羅神和海神兩方自由轉換,而修羅神的力量是非常霸道的,海神的力量則比較溫和,即使是唐三也更加偏愛於海神這邊,因為修羅神的力量雖然霸道,可這個力量也會讓人是去了心性,但即使是這樣比比東和千仞雪兩人也並不害怕他,畢竟是二打一。
  • 趙吉——內蒙古大學——環境微生物學、土壤生態學、環境地球化學
    1984年畢業於內蒙古大學生物學系植物學專業,同年留校任教。1997年獲微生物學專業碩士學位,2003-2004年在芬蘭赫爾辛基大學應用化學與微生物學系從事研究工作,2005年在生態學專業獲博士學位。1998年晉升副教授,2006年晉升教授。現任內蒙古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主管教學的副院長,生命科學學院本科基礎實驗教學中心主任,環境微生物學研究室負責人,研究方向為環境微生物學和土壤生態學。
  • 天藍水清百鳥飛|北大港溼地繪製美麗生態畫卷
    近年來,新區持續推進北大港溼地保護,通過退出生產經營活動、建立補水機制等措施,進一步修復溼地生態。「過去溼地部分區域土壤鹽鹼化程度高,幾乎寸草不生。我們幾經試驗,最終利用蘆葦、鹽地鹼蓬等本土植物恢復溼地1680畝。」孫寶年介紹說。目前,北大港溼地不斷加強溼地保護修復力度,治理外來有害生物互花米草,開展蘆葦復壯,清理水草,為野生動物提供良好的棲息和覓食環境。
  • 習近平正在指揮這樣一場大決戰(1)
    原標題:習主席正在指揮這樣一場大決戰【學習小組按】68年前,毛主席果斷實施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決戰決勝,橫掃千軍如卷席,為建立新中國奠定了堅實基礎。
  • 雜兵的奇蹟,高達歷史上幾場雜兵機體打贏高達的戰役
    高達從來就有一個人梗是男人都要開扎古,所以說與高達對應的就是千千萬萬的雜兵扎古,雖然說扎古就是雜兵的代名詞,但最強的雜兵絕對是扎古無異,就像雷霆戰線中扎古戰勝高達這樣小概率事件還是會發生的,這絕對是為所有的雜兵吐了一口怨氣。
  • 內蒙古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工作基本完成
    近日,內蒙古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自治區級成果通過專家評審和自治區人民政府審定,由自治區農牧廳、生態環境廳分別上報農業農村部、生態環境部。標誌著我區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工作基本完成,為我區後續耕地土壤分類管理與風險管控奠定了科學基礎,為農牧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提供決策支持。
  • 三大戰役哪個最難打?淮海屬第一,看看參戰將領都是誰
    作為淮海戰役的先頭部隊,在陣地前方提早預知到了他們可能會面臨的潰敗,並向上級做了警示,請求上級允許他們撤退。令人遺憾的是,上級並未對他的警示做出反應,因此,他被解放軍包圍在新安鎮整整三天。最終他還是堅持戰鬥,鼓勵戰士們要做到「獨立作戰, 以盡軍人天職」的任務,在頑抗中給解放軍造成了巨大損失,為國民黨做出了巨大貢獻,甚至獻出生命。儘管他戰死在淮海戰役的戰場上,卻並未被人忘記。
  • 內蒙古土壤墒情不利於農作物生長
    記者從自治區氣象局了解到,6月以來,全區農業氣象條件總體呈現「降水不均、氣溫西高東低」的特點,目前,全區超五成土壤墒情為三類墒,不利於旱作農區作物的生長。  據內蒙古生態與農業氣象中心監測顯示,截至目前,全區一類、二類、三類墒情面積分別為26.5、25.3、65.3萬平方公裡,佔全區總面積的22.6%、21.6%、55.8%。
  • 天藍鼠尾草的種子如何保存?
    問:請問天藍鼠尾草的種子如何保存?收集種子首先要選好母株,作為選種的母株應該觀賞性好、枝葉茂盛、樹冠開展、沒有病蟲害,正處壯年,只有這樣和母株所結的種子才是好的。
  • 雨過天晴後的北京:雙彩虹+天藍繡球,何其美哉!
    初夏的北京,天氣總是變化莫測,早上還是晴空萬裡,下午飄朵雲過來就是一場雷陣雨,不過好在降雨可以緩解炎熱的天氣帶來的煩躁感,而且偶爾也會給人一份意外的驚喜!恰巧在路過某個公交站時,發現在旁邊的綠化帶上,嬌豔美麗的天藍繡球正開得燦爛,伴著晶瑩剔透的雨滴,顯得格外的美麗可愛。此情此景,自己不禁感嘆,何其美哉!
  • 碾莊戰役多慘烈?兩軍傷亡十多萬,雜牌部隊竟打了國軍最頑固一戰
    這個現象貌似也不奇怪,國民黨憑藉裝備優勢長期要找我軍決戰。但是這個時候卻不同。隨著國民党進入防禦,大多數國軍找我軍主要是為了合理「被俘」。而有這麼一個兵團卻給國民黨來了個迴光返照,跟我軍戰損比打了一個1:1,雙方損失十二萬人。我們看看這位國軍將領是誰,有這麼大能耐?說到這次戰鬥我軍這個損失是值得的。這就是淮海戰役的碾莊之戰,此戰換來了八十萬國民黨部隊的潰敗。
  • 三體:小說中的三體第二艦隊在金牛座爆發的戰役是黑暗戰役嗎?
    是否是其他原住民文明首先,可以明確的是這場戰役的位置是在金牛座附近,沒有背靠任何適於生存的星球。如果是金牛座附近的智慧文明參戰,不可能不被觀測到。也就是說,並不是入侵而受到其他文明的反抗。即,這是一場航行中的遭遇戰。其次,雙方相遇能夠打成這種慘樣,可見雙方的水平差不多。要知道三體第二艦隊的實力是有可能擁有水滴這樣強有力的武器。
  • 大非川戰役,唐帝國為何被吐蕃打得大敗
    這次發兵的戰略意圖很明顯,唐帝國不僅要收復安西四鎮,打退吐蕃,還要一勞永逸地解決西南的吐蕃問題。邏些道行軍大總管,就是個很明顯的信號。邏些(今拉薩)是吐蕃王國的都城,唐高宗這次讓薛仁貴頂著「邏些道行軍大總管」的頭銜去打吐蕃,可謂毫不掩飾自己想要攻滅吐蕃的戰略目的,而不是簡簡單單地收復安西四鎮。
  • 研究表明:氣候變化是內蒙古草原長時期土壤有機碳流失的主要驅動力
    工人日報客戶端12月10日電 記者從中國農科院獲悉,近日,該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唐華俊院士項目組基於近40年來內蒙古主要草地類型土壤有機碳儲量的變化,揭示了內蒙古草原長期碳儲量變化的主要驅動因素。
  • 淮海戰役中,華野派哪5個縱隊圍攻碾莊?以多打少為何卻傷亡慘重
    在解放戰爭歷次取勝的戰役中,有一些勝利是用大量傷亡換來的,尤其是1948年淮海戰役的第一場大戰碾莊之戰。為了擊潰徐州以東盤踞碾莊等村莊的國民黨第7兵團,華東野戰軍派出了5個縱隊15萬大軍圍攻敵黃百韜部8萬餘人。當時我軍參戰的是哪5個縱隊?既然雙方兵力接近2比1,為什麼我軍5個縱隊付出了6萬多人的巨大戰損才艱難取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