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靈獎得主霍普克羅夫特:中國大學校長不能只看經費和論文數

2021-01-08 澎湃新聞

約翰·霍普克羅夫特(John Hopcroft) 資料圖

圖靈獎素來被稱作計算機科學的諾貝爾獎。在圖靈獎得主這個級別的大咖中,像美國康奈爾大學計算機系教授約翰·霍普克羅夫特(John Hopcroft)這樣傾注大量精力在本科生教學上的,並不多見。更何況,現年79歲的霍普克羅夫特還是上海交通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計算機專業學生熟悉的「老神仙」,在中國已經培育過四位數的「桃李」。

「我參與中國教育已有十年歷史,教授過超過千名學生。但是過去我通常只是跟個別高校建立聯繫,參與他們自己的項目。中國的規模實在是太大了,學生數太多,我一直覺得點對點合作難以形成規模化。」4月3日,霍普克羅夫特在北京大學舉行的中國高校人才國際培養計劃啟動儀式上對包括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在內的媒體表示。

該培養計劃由教育部指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創新工場人工智慧工程院和北京大學聯合主辦。2018年計劃培養100名人工智慧教師和300名學生,未來五年計劃培訓頂尖高校至少500位教師、5000位學生。

正因為此前有過「杯水車薪」的感覺,霍普克羅夫特聽到這個計劃後,毫不猶豫地決定加入指導。同他一起擔任導師的,還有神經網絡之父Geoffrey Hinton、創新工場CEO李開復、北京大學王立威教授等著名人工智慧專家。

人工智慧不是真正的智能

「經常有人問我,人工智慧是真正的智能嗎?我的回答斬釘截鐵:不!」霍普克羅夫特如此看待人工智慧。

霍普克羅夫特的研究集中於計算理論方面,他提出了一種「最壞情況漸近分析法」(Worst-case asymptotic analysis of algorithm),成為衡量算法效率和優劣的數學準則。此外,霍普克羅夫特解決了圖論算法中的一些難題,比如提出了「深度優先搜索算法」(depth-first search algorithm),大大提高了圖片搜索的效率,被推廣到信息檢索、西洋棋比賽、專家系統中的衝突消解策略等方面。

1986年,因在算法及數據結構的設計和分析中所取得的決定性成果,霍普克羅夫特獲得圖靈獎。

在談話中,霍普克羅夫特明顯更喜歡使用「自動化」、「計算科學」這一類字眼,而非「智能」。儘管近年來,在人工神經網絡上發展起來的深度學習取得了多項突破,他認為深度學習的那種網絡和腦科學毫無關係。「腦科學最近在美國也倍受關注,人類剛出生的那兩年是教育的關鍵時期,那時候大腦中的神經元已經成形,但彼此之間未建立聯繫,處於離散狀態。」

而深度學習所做的不過是高維度的特徵識別。他舉例道,現在計算機能通過外形特徵識別一輛自行車的圖片,但它其實並不理解自行車的本質。如果是一個人類,他會去探索自行車的結構都有什麼作用,了解它的功能。「一張照片裡的自行車當然不是真正的自行車,根本不能騎,但你拿給計算機看,它就會說這是自行車。」霍普克羅夫特說道。

未來只有25%的人需要工作

儘管霍普克羅夫特不認為人工智慧是真正的智能,但他也強調自動化趨勢給人類社會帶來的深刻變革。

霍普克羅夫特認為,人類從採集、捕獵到農業革命花了數千年,工業革命進行了數百年,眼下這一輪信息革命速度更快,無論個人、機構乃至國家,可能都無法全然理解這一波衝擊。

霍普克羅夫特半開玩笑地說道,他其實並不特別習慣蘋果手機,他的小孫女可比他用得熟練多了。

衝擊首先發生在就業層面。「在美國,有些人經常說工作被中國搶走了,其實並非如此。很多工作在逐步實現自動化,有些崗位一去不復返了。」他說道。現在汽車製造業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而未來,一些白領,或者說智能型的崗位也會被取代。

霍普克羅夫特預期,未來可能只有25%的人需要勞動,國家甚至需要設置一種人均基本收入制度來保障無業人口。但在經濟保障之外,這些「無所事事」的人也有文化活動、旅遊娛樂等需求。

由此引發的相關問題,值得這一代人類和下一代思考。但就眼下來看,霍普克羅夫特認為教育依舊是我們面臨的最主要問題。

人工智慧人才缺口

據《人民日報》此前報導,中國人工智慧的人才缺口超過500萬。在2018年就業市場上,人工智慧方向的應屆碩博畢業生,最高年薪可達50萬至70萬元。另一方面,中國頂尖人工智慧人才稀缺。國際人工智慧協會(AAAI)27年間一共評選出208位院士中,中國籍僅佔4席。

2018年3月,南京大學宣布設立人工智慧學院,引發媒體關注。霍普克羅夫特認為,中國高校和企業界對人工智慧人才需求的反應,相對於美國確有一些滯後。

他介紹道,大約在10年前,幾乎所有美國高校的計算機學院都開設了人工智慧相關課程,高校也會儘量給予計算機學科資源,希望他們儘快提升學生的質量,順應工業界的需求。

但美國仍在面臨人工智慧人才短缺的問題。霍普克羅夫特說道,目前美國高校畢業生中,計算機專業的大約只佔10%,企業幾乎都有很大的人才缺口。有些美國企業甚至在中國、印度等國家設置研發中心,在當地市場進行千人級的招聘。

霍普克羅夫特說:「中國部分高校開始設置人工智慧相關科系,我絕對認同這是非常重要而且正確的舉措,但接下來面臨的挑戰是,如何能有足夠好的老師來教學。」

中國大學校長太關注量化指標

藉由此次指導培訓中國頂尖高校的人工智慧教師的機會,霍普克羅夫特還希望今後能更深入地參與中國整體的教育體制改變。

2011年初,受到外國專家局的邀請,霍普克羅夫特來到中國,開始幫助中國高等院校進行計算機學科建設以及人才培養。2017年11月,霍普克羅夫特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他感覺到,對於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在高校教育的量上,中國政府已經做出了巨大的提升。而在高校教育的質上,他預期五年內就會出現明顯的變化。

霍普克羅夫特期待中國高校教育能對標史丹福大學、康奈爾大學這樣的世界名校。其中一個關鍵點,是教育評估體系的改變,即讓大學校長們更關注整體本科教育水平的提升。

要深度探索中國計算機學科建設乃至高校教育本身,文化差異是繞不開的問題。霍普克羅夫特坦言,他花了很久,才慢慢摸到一些門道:中國高校似乎傾向於信任一些客觀的量化指標,比如科研經費、論文發表數。但他覺得,教育本身及其複雜,很難用客觀指標進行衡量。

此前在公開場合,霍普克羅夫特也多次談及大學校長在教育質量中的「要害」:「中國的大學校長更喜歡為自己的下一任工作早作打算。從增加研究經費或者是發表論文的角度來評價,他們幹得都不錯。但事實上這與大學的使命——培育下一代人才並無關係。」

霍普克羅夫特透露,就在前一天,他和來自C9高校(即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的45名教授共同探討設計一種新的評價機制,預計今年秋學期起在5個院系試點。如果順利,明年春學期將推廣到50所大學左右。

除了機制本身帶來的改變之外,霍普克羅夫特更希望藉此傳遞給校長們新的理念。

相關焦點

  • 對話圖靈獎獲得者約翰·霍普克羅夫特:高校AI人才培養別進這兩個「誤區」
    大會開幕前夜,東方網記者專訪了圖靈獎獲得者、美國科學院、美國工程院、美國藝術與科學院三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約翰·霍普克羅夫特,就人工智慧高校教育、下一輪行業革命觸點等進行「隔空」對話。下一輪改革觸點:AI需尋求更高維度的感知「我這邊是早上,但我想應該和你說聲『晚上好』。」
  • 圖靈獎得主、神經網絡之父等在華開班,培養高校人工智慧人才
    圖靈獎得主、神經網絡之父等在華開班,培養高校人工智慧人才 澎湃新聞記者 虞涵棋 2018-04-03 14:44 來源:澎湃新聞
  • 姚期智:圖靈獎得主
    姚期智,1972年獲哈佛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1975年獲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圖靈獎創立以來首位獲獎的華裔學者。清華大學教授。  圖靈獎得主姚期智印象  文/劉冬梅 圖/高海濤2000年,美國計算機學會把該年度的圖靈獎(公認為計算機領域諾貝爾獎)授予他,使他成為自圖靈獎創立以來首位獲獎的華裔學者。  2004年9月,姚期智正式加盟清華大學,任高等研究中心全職教授。他說,之所以要成為清華大學的全職教授,是因為他對清華有信心,也希望清華人看到他的信心。對自己的清華學生,姚期智只有一個要求:做世界一流的工作!
  • 這7位圖靈獎得主
    這7位圖靈獎得主,竟然今日才入選ACM Fellow,他們可是程式設計師「祖師爺」7位圖靈獎得主計算機科學許多基礎研究的關鍵是ACM研究員。要知道,ACM—美國計算機協會是世界著名的重要計算機組織,會員是其重要榮譽之一。計算機領域的諾貝爾獎由ACM頒發。今天(2021年1月14日),當ACM新選出的研究員名單公布時,七位靈魂獎得主的名單令人驚訝。
  • 英國大學首位華裔校長:以學生為中心,研究不數論文和引用
    本文轉自【中國僑網】;據「科學網」微信公眾號消息,日前,NSR特約撰稿人王玲和中國科學院大學原副校長郭正堂採訪了英國大學首位華裔校長逯高清。逯校長就目前任職的英國薩裡大學的辦學特色及他對中外高等教育的理解與感悟進行了分享。
  • 前任上海交大校長親述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探索究竟有多難?
    研究型大學的科研經費大約佔學校總經費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因此學校的科研經費增長不能低於國家研發經費投入的增長速度,「當時中國研發投入的年增長17%,我們定下了交大科研經費的增長不能低於這個速度,否則就意味著我們在國家科研體系中影響力的降低」。
  • 華人著名計算機科學家劉炯朗逝世,圖靈獎得主姚期智為其得意門生
    圖靈獎唯一華人得主姚期智為其得意門生。消息稱,臺灣清華大學前校長劉炯朗7日因病過世,享壽86歲。 其在1973年發表在Journal of the ACM的論文至今已被引用超過12491次(至2020年為止),影響極大,並且在2011年獲得有「EDA界的諾貝爾獎」之稱的卡夫曼獎。
  • 華人著名計算機科學家劉炯朗逝世,圖靈獎得主姚期智為其得意...
    圖靈獎唯一華人得主姚期智為其得意門生。 消息稱,臺灣清華大學前校長劉炯朗7日因病過世,享壽86歲。 其在1973年發表在Journal of the ACM的論文至今已被引用超過12491次(至2020年為止),影響極大,並且在2011年獲得有「EDA界的諾貝爾獎」之稱的卡夫曼獎。
  • 17年拿17個諾獎,日本獲獎者及名古屋大學校長卻開始反思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專訪了誕生其中三分之一諾獎的日本名古屋大學校長松尾清一和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天野浩。松尾清一認為,中國和日本都要避免一味追求短期成果和只重視能實用化的研究,而應對做基礎研究的研究者所遇到的困境進行支援。天野浩則很懷念那個「研究者們滿含熱情埋頭研究的時代」。
  • CNCC首批KN講者:圖靈獎得主、院士、名企專家將做特邀報告
    首批特邀講者官宣確認,圖靈獎得主、院士、名企專家將在CNCC2020做特邀報告。CNCC2020首批特邀報告講者確認,其中包括:ACM圖靈獎獲得者John Hennessy、中國工程院院士廖湘科、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培根、中國科學院院士劉明,
  • CMU教授邢波出任全球最富AI大學校長,曾師從圖靈獎得主
    【新智元導讀】還記得不久前成立的全球首個研究型人工智慧大學MBZUAI嗎?剛剛,重磅消息傳來,著名華人學者邢波將出任該校校長一職。邢波教授的學術生涯充滿了傳奇色彩,他從分子生物學phd轉向UCB計算機,深得圖靈獎得主青睞。據悉,MBZUAI首個學年計劃將從2021年1月開始。
  • 他是圖靈獎唯一華人得主,更是中國人工智慧引路人
    姚期智是哈佛大學的物理學博士,師從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格拉肖(Sheldon Lee Glashow)。但在太太儲楓的影響下,他轉投計算機領域,最終憑藉對計算理論,包括偽隨機數生成、密碼學與通信複雜度作出的突出貢獻,獲得圖靈獎。功成名就之後,姚期智回到中國任教,並重新加入中國國籍。
  • 細數中國唯一圖靈獎得主在三大領域的學術造詣
    提起姚期智,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會想到圖靈獎。如今作為國內第一名也是唯一一名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自 2011 年起擔任清華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為培養國內優秀人才做出了巨大貢獻。今天,雷鋒網AI科技評論就和大家一起細數姚期智院士的學術造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姚期智這個名字總與「圖靈獎」掛鈎,而如果你了解他的學術造詣,也會知道這一獎項也是實至名歸。
  • 出走半生,巨匠歸來:圖靈獎唯一華人得主和他久負盛名的清華「姚班」
    在回國之前,姚期智已經獲得過有「計算機界的諾貝爾獎」之稱的圖靈獎,也是華人學者目前為止的唯一獲者。由於該獎對獲獎條件要求極高,評獎程序又是極嚴,一般每年只評選一名計算機科學家,只有極少數年度有兩名合作者或在同一方向作出貢獻的科學家共享此獎。因此它是計算機界最負盛名、最崇高的一個獎項。
  • 為了科學,24名圖靈獎得主聯名支持拜登
    聯名支持拜登的24位圖靈獎得主以下介紹了聯名籤署文件的24位圖靈獎得主,他們都以個人身份籤了名。 皮克斯(Pixar)聯合創始人Ed Catmull擔任皮克斯總裁已有33年之久。他還獲得了法國榮譽勳章騎士勳章,並因「在概念和工程方面的突破,使深度神經網絡成為計算的關鍵組成部分」,而獲得了2018年圖靈獎(與Geoffrey Hinton和Yoshua Bengio一起獲得)。史丹福大學電氣工程與計算機科學教授John Hennessy於2000年至2016年擔任史丹福大學校長。
  • EDA界元老劉炯朗病逝,學生是圖靈獎唯一華人得主
    98wEETC-電子工程專輯他是即時系統、電子設計自動化、離散數學等領域的開山祖師爺之一,更被列為國際知名學會IEEE及ACM雙會士及雙教育獎得主,不僅學術成就驚人,更是培育英才,桃李滿天下。他在 2011 年榮獲有「EDA 界的諾貝爾獎」之稱的卡夫曼獎(Phil Kaufman Award),歷屆得獎者有新思科技(Synopsys)創辦人兼首席技術官 Aart de Geus,和前臺積電技術執行長胡正明。
  • 圖靈獎得主大神之家:一家都是MIT博士,還聯合發了一篇AI論文
    最近,圖靈獎得主曼紐爾 · 布魯姆(Manuel Blum)和他的妻子萊諾爾 · 布魯姆(Lenore Blum)、他的兒子阿夫裡姆 · 布魯姆聯合發表了一篇論文,展示了他們對於有意識的AI的研究成果。優秀是不是真的會遺傳?
  • 2007年圖靈獎得主愛德蒙·克拉克因感染新冠肺炎不幸去世
    打開APP 2007年圖靈獎得主愛德蒙·克拉克因感染新冠肺炎不幸去世 新智元 發表於 2021-01-14 10:36:07 【
  • 7位圖靈獎得主當選,新晉多位華人,2020 ACM Fellow公布
    在 95 名入選者中,包括多位華人,如杜克大學教授陳怡然、浙大教授任奎等,更有多名圖靈獎得主當選,可謂星光熠熠。此外,他尤其熱衷於研究資料庫、機器學習和理論計算機科學三者交叉產生的問題。他分別於 2013 年和 2015 年獲得了 SIGMOD 最佳論文獎,2016 年當選為 ACM 傑出科學家,2018 年獲得 PODS 最佳論文獎和 SIGMOD 突出研究獎。
  • 24名圖靈獎得主、81位諾獎得主聯名支持拜登,川普做錯了啥?
    近日,一份由 24 位圖靈獎得主共同籤署的文件曝光。他們共同籤署了文件,以支持前副總統拜登在 11 月的美國總統競選。要知道,當今在世的美國圖靈獎獲得主,也只有 35 位,而已經有 24 位發表集體聲明,其中一些科學家的發明,已經成為全球網際網路基礎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