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聽到大的「吃醃菜致癌」,到底是真是假?真相只有一個!

2021-01-20 北晚新視覺網

醃菜,味道可口,更是喝粥、泡麵、拌飯等美食的最佳下飯搭配。

什麼醬菜、酸菜和韓式泡菜統統安排上。

更有很多家庭,每逢冬季,都會醃製上一整壇菜。

當然了,好吃是真的好吃,但俗話說,「菜紅是非多」。

近些年,醃菜也逐漸被貼上了高鹽、致癌的標籤。

不少人也發出質疑:從小聽到大,常吃醃菜真的會致癌?醃菜還能不能吃了?

今天就醃菜的問題,我們一起來刨根問底。

吃醃菜真的會致癌?

根據2017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公布的《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致癌物清單》,醃製蔬菜屬於2B類致癌物。

2B類致癌物的具體定義是:「對人類致癌性證據有限,對實驗動物致癌性證據並不充分;或對人類致癌性證據不足,對實驗動物致癌性證據充分。」

也就是說,醃菜致癌的證據並不充分。

此外,醃菜種類繁多,不同地域間醃菜的做法也各有不同,比如醃製時間、原料、配料差異等。

因此,很難籠統的說,吃醃菜一定會致癌,但食用不合格或製作不當的醃菜確實會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

眾所周知,醃菜中往往含有大量的亞硝酸鹽,而亞硝酸鹽是一種常見的食品添加劑,在允許範圍內攝入不會損害健康。

但過量攝入亞硝酸鹽會在胃內同蛋白質分解產物反應形成亞硝胺,亞硝胺卻是強致癌物,可能會增加患癌風險。

同時,過量攝入醃菜也會因高鹽飲食增加胃癌發生的風險。

醃菜都有亞硝酸鹽,不能吃?

首先,不同種類醃菜的製作工藝有很大差別。

並非所有的醃菜都會產生亞硝酸鹽,比如嚴格使用純乳酸菌發酵的醃菜中亞硝酸鹽的含量就很低。

此外,醃菜的亞硝酸鹽含量同醃製時間也有關。

一般醃製2-3周後亞硝酸鹽含量就會逐漸下降,所以,短期醃製蔬菜往往因亞硝酸鹽含量過高而不宜食用。

醃菜一點營養價值都沒有?

當然不是。

實際上,醃菜仍然保留了蔬菜的部分營養成分,比如一些植物蛋白、鈣、鎂等礦物質以及膳食纖維等。

但相較於新鮮蔬菜,醃菜的維生素含量大幅降低,其營養價值大打折扣,加之含鹽量過高,不建議長期食用。

事實上,發明醃菜的最初目的是為了增加蔬菜的保存期,讓人們在缺少蔬菜的季節也能吃到蔬菜製品。

但也正因為其製作方法簡單,價格低廉、保存方便且風味獨特而備受喜愛。

哪些人不建議吃醃菜?

1.高血壓、腎功能不全及心腦血管疾病等患者

一般情況下,用鹽醃製的蔬菜都屬於高鹽食品。

而對於高血壓等患者的飲食要求之一就是低鹽飲食,食用醃菜無疑會對高血壓、腎臟病及心血管疾病患者造成影響。

2.有胃癌、食管癌、肝癌等惡性腫瘤家族史者

流行病學調查數據表明,長期食用醃菜是部分地區消化系統癌症如胃癌、食管癌等的危險因素。

因而,有消化系統癌症家族史的人群也應注意醃菜等高鹽食物的攝入。

3.有胃炎、胃潰瘍等消化系統疾病者

醃菜往往不易消化,且會刺激胃酸分泌而加重疾病,同時醃菜開胃會促進進食,也會加重胃負擔。

4.老年人、孕婦及兒童等

醃菜因其含鹽量高,過量攝入會加重腎臟負擔,老年人不宜食用醃菜;

同時考慮到營養攝入及食品安全的因素,孕婦及兒童也不適合食用醃菜。

如何健康吃醃菜?

減少吃醃菜的頻率

雖然並非所有醃菜都是不健康的,但儘量減少食用頻率。

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合格產品

選購時認準生產廠家的質量安全QS標誌,少量食用。

散裝或家庭自製醃菜質量難以保證,一般不建議購買。

用醃菜替代部分烹調用鹽

食用醃菜時,減少烹調用鹽的量,或在烹飪過程中用醃菜替代烹調用鹽。

自製醃菜一定要醃夠時間

北方製作醃菜的周期要保證在一個月以上,南方醃製酸菜、泡菜也多在20天以上。

注意食用及存放方法

食用醃菜時,可以搭配一些新鮮的蔬菜和水果,開封後要注意密封、冷藏保存,一旦出現黴變、異味等現象,立刻扔掉。

存放醃菜的器皿應選擇陶瓷或玻璃而非不鏽鋼製品。

總而言之

醃菜雖然酸辣爽口

各具風味

但其含鹽量過高是不爭的事實

長期食用會帶來健康風險

不管其是否致癌

都應減少食用頻率和食用量

延伸閱讀:

世界公認的13種健康食物

美國MSN網站健康欄目通過研究對比世界各地的飲食習慣,近日總結出一些值得人們效仿、借鑑的健康食物。

1.冰島:新鮮的魚肉。每天食用大量新鮮的魚肉(如鱈魚、鯡魚)讓冰島菜餚成為世界上最健康的飲食之一。

2.瑞典:黑麥麵包。瑞典人的飲食沒有大量的蔬菜,但他們通過食用健康的、富含膳食纖維的黑麥麵包得到了彌補。

3.中國:小白菜。這種蔬菜在中國廣泛食用。它含有數量驚人的、具有抗癌作用的抗氧化劑,以及維生素C、維生素A、維生素K和多種B族維生素等。

4.希臘:蠶豆。希臘人食用蠶豆已經有幾個世紀的歷史了。它是蛋白質和膳食纖維的優質來源,同時含有大量的葉酸和B族維生素;血液的形成、認知功能和能量補充都需要這些營養素。

5.西班牙:杏仁。西班牙人愛吃的天然杏仁能降低膽固醇含量,預防心臟病。

6.義大利:番茄。義大利美食中的明星成分(橄欖油、大蒜和番茄)都具有難以置信的健康效用。煮熟的番茄中含有大量的番茄紅素,它能預防乳腺癌和前列腺癌。 7.印度:薑黃。廣泛應用於印度飲食的薑黃有助於預防老年痴呆症,其令人驚奇的化學成分是薑黃素,它具有抗氧化和抗炎特性。

8.挪威:三文魚。挪威人對油性魚肉的食用量較大,如三文魚和鯡魚;它們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有助於預防心臟病和促進大腦發育。

9.法國:紅葡萄酒。紅葡萄酒中含有的多酚類物質對心血管健康有益,還具有抗癌功能。

10.泰國:冬陰功湯(酸辣蝦湯)。泰國農業大學的研究者發現:泰國人所喜愛喝的冬陰功湯(由蝦、香菜、檸檬香草和姜烹製而成)其抑制癌症腫瘤生長的有效性遠強於其他抗氧化劑。

11.日本:海藻。它富含抗氧化劑,能抵禦自由基的侵蝕,降低患癌風險。海藻還含有碘,這種微量元素能促進甲狀腺的功能正常運轉。

12.日本:蕎麥麵。日本人所食用的蕎麥麵含有具有抗癌功能的維生素B17,它的營養價值遠高於西方人所食用的白色的、用小麥和雞蛋製成的普通麵條。

13.衝繩:紅薯。日本衝繩島上的居民大都長壽,他們最重要的主食是富含膳食纖維的紅薯,它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維生素E和鈣、鉀。

來源:綜合新華網 人民網

流程編輯:TF020

相關焦點

  • 不敢吃魚腥草?真正致癌的3種食物,你卻經常吃
    核心提示:魚腥草,嚴格來說,算是一味中藥,有清熱解毒的效果,很多人日常生活中會涼拌魚腥草吃或者煮水喝,但是這幾年,卻有一個說法是魚腥草不能吃,因為它含有馬兜鈴內醯胺,會致癌。那麼,魚腥草真的會致癌嗎?魚腥草還能吃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到底什麼是真,什麼是假? 真相可虛擬,網暴再升級
    傳統赤裸裸、「血淋淋」的正面攻擊仍無孔不入;給圖片視頻移花接木的「高科技打法」、寫小作文爆料的文藝打法、用話題引流的人海戰術,升級成為網絡暴力的常見套路;更成規模、更大投入的戰法則是依靠營銷號、KOL和大V,一條龍煽動吃瓜群眾情緒,通過買賣各種熱搜榜單、推薦、關注等偽造「虛擬真相」,讓吃瓜群眾只能看到或聽到經過篩選放大的聲音言論,以此捲入不明情況的路人,達到眾口鑠金、積毀銷骨的目的
  • 到底什麼是真,什麼是假?網暴真假大揭秘
    傳統赤裸裸、「血淋淋」的正面攻擊仍無孔不入;給圖片視頻移花接木的「高科技打法」、寫小作文爆料的文藝打法、用話題引流的人海戰術,升級成為網絡暴力的常見套路;更成規模、更大投入的戰法則是依靠營銷號、KOL和大V,一條龍煽動吃瓜群眾情緒,通過買賣各種熱搜榜單、推薦、關注等偽造「虛擬真相」,讓吃瓜群眾只能看到或聽到經過篩選放大的聲音言論,以此捲入不明情況的路人
  • 春天受歡迎的三種蔬菜,卻被世衛組織拉入致癌名單?真相只有一個
    路邊的小攤,街邊的小店,是很多人小時候的美好回憶,而現在卻被告知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吃。就連家中常吃的蔬菜,春天正當季,你可能也很愛吃,現在卻有人說吃了會致癌,咱們到底還能吃啥?吃不新鮮的食物可能會誘發癌症,譬如說黃麴黴素。
  • 真相永遠只有一個《普立茲記者》
    但不管如何造假歪曲偏頗,事實真相永遠只有一個。在《普立茲記者》(MR.Jones)一片中即十分赤裸寫實同為記者,一個利益輸送操守問題,掩飾事實,粉飾太平,一個無畏強權,秉持新聞良知與道德勇氣揭露事實真相。諷刺的是歪曲事實的記者卻得到新聞報導者的至上榮耀「普立茲獎」,而奮不顧身冒險報導事實真相的卻是遭受暗殺命運,兩者人生際遇相去太遠,真讓人打抱不平。
  • 可致癌的十大垃圾食品?專家:這是謠言
    真相:美國普度大學農業與生物工程系博士雲無心認為,燒烤類食品中的致癌物質含量與烹飪方式有關,調整方式,可減少致癌物質的影響。實驗證明,如果香腸和火接觸,成品中的苯並芘含量為每千克10.7微克;如果把燒烤架升高,讓香腸和火相隔5釐米,這個值就會降到0.67。吃1000克這樣的烤肉攝入的苯並芘,只跟幾天的飲用水中的相當。
  • 吃折耳根致癌?專家告訴你真相
    涼拌折耳根、折耳根炒肉……金秋十月,桂花飄香,又到了吃折耳根的季節,重慶市民的餐桌上怎麼能少了它的位置。可最近,隨之而來「折耳根含有馬兜鈴酸,常吃可能致癌」的消息又在網上「沸騰」,這讓不少愛吃折耳根的市民望而卻步。事實真是如此嗎?
  • 「4種致癌蔬菜名單」「十大致癌食物黑名單」……這些榜單不靠譜
    近年來,「4種(3種)蔬菜被衛生組織拉入致癌名單」「國務院防癌辦公布防癌蔬菜榜」「十大致癌食物黑名單出爐」等文章熱傳,這類文章都號稱權威部門發布了「致癌」或「防癌」食物名單。對於這些既「權威」又「善意」的提醒,不少網友表示真假難辨,不知到底該不該信。
  • 吃味精真的會致癌嗎?我來告訴你真相
    最近還有人穿出味精竟然會有致癌的風險,被推上風口浪尖的味精,究竟是否就像大家所說的那樣呢,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一探究竟。在如今這個時代,有許多人都會注重食物養生,看到新聞的報導,都是xx食物又發現致癌,心裡還是會隱隱擔心,先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就要從生活上很多細節的地方注意,從生活方式到飲食習慣都不可以忽視。
  • 美國從月球帶回來一具三眼女屍是真是假?這才是真相
    於是有人猜測,這具三眼女屍可能是神話傳說中的嫦娥,還有人說這個三眼女屍是外星人,或者也是太空人登錄月球後沒辦法回去,就死在了這裡,但也有人提出質疑,認為月球三眼女屍是假的,是一個騙局。 那究竟美國從月球帶回來一具三眼女屍是真是假呢?下面我們從各個相關報導細節中來看看,是否能找到真相!
  • 好好的牛奶,怎麼就引起結石還致癌?牛奶怎么喝才對?
    關於它的傳說實在太多:有說牛奶可以增高美白的,也有說結石或者致癌的……到底是真是假,到底該怎么喝、怎麼選?本期我們一起來聊聊!謠言2:牛奶美白,無論外敷內服真相:養顏是真美白是假,不建議外敷難道是因為牛奶很白,讓人誤解?反正並不靠譜。不過,喝牛奶的確可以通過補水養顏。
  • 十大致癌食物黑名單公布 多種你意想不到的食物均上榜
    最近,網上流傳的10大致癌食品黑名單中,醃菜就被列入其中。  根據國家食品醬醃菜衛生標準範圍管理的相關規定,每千克醃菜不得超過20毫克的亞硝酸鹽,人們食用的醬醃菜無外乎來自兩個途徑:自己製作和市場購買。
  • 隔夜茶不能喝,會變餿會致癌,是真是假?
    特別是近些年,總有人提出:「隔夜茶會變餿,還會致癌。」那麼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今天就帶大家揭秘一下「隔夜茶變餿致癌」之謎 隔夜茶會變餿致癌嗎? 隔夜茶到底會不會變餿?
  • 這樣煮雞蛋吃了會傷身?刷爆朋友圈的流言到底是真是假?
    除了對雞蛋過敏的人,大部分人都吃幾十年雞蛋了吧,你有注意過蛋黃上的一層「黑膜」嗎?像這樣↓↓↓最近有人將魔爪伸向了這種「全營養食品」,說蛋黃上的黑膜能「致癌」,幾十年煮雞蛋的方法都錯了!「黑膜」的成分確實是硫化亞鐵,但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呢?我們都知道,雞蛋裡含量最高的就是蛋白質了。
  • 這到底是真是假
    但是即使很多猜測沒有證據,也無法證實,也還是有很多的科學家繼續進行猜測,因為想要知道宇宙的真相,只能通過證實猜測這一種方法能夠了解。近年來就有科學家做了一個特別大膽的猜測,關於地球的中心有什麼神秘的力量的猜測。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幾個真實的事例,引領小夥伴們進入今天的科學話題。第一個就是二零一二年四月初的時候,印度國境內的蘇門答臘海邊發生了一起將近八點六級的強烈地震。
  • 致癌的罪魁禍首是化肥嗎?
    在人們日常膳食中,絕大部分的亞硝酸鹽在人體內像「過客」一樣隨尿排出體外,只有在特定條件下才轉化成亞硝胺。所謂特定條件,包括酸鹼度、微生物和溫度。所以,通常條件下膳食中的亞硝酸鹽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只有過量攝取,身體內又缺乏維生素C的情況下,才能對人體引起危害。此外,長期食用亞硝酸鹽含量高食品,可能誘發癌症。
  • 到底什麼是真,什麼是假?網絡暴力正迭代升級
    傳統赤裸裸、「血淋淋」的正面攻擊仍無孔不入;給圖片視頻移花接木的「高科技打法」、寫小作文爆料的文藝打法、用話題引流的人海戰術,升級成為網絡暴力的常見套路;更成規模、更大投入的戰法則是依靠營銷號、KOL和大V,一條龍煽動吃瓜群眾情緒,通過買賣各種熱搜榜單、推薦、關注等偽造「虛擬真相」,讓吃瓜群眾只能看到或聽到經過篩選放大的聲音言論,以此捲入不明情況的路人,達到眾口鑠金、積毀銷骨的目的。
  • 看過這個著名實驗的人,都知道美國登月到底是真是假
    看過這個著名實驗的人,都知道美國登月到底是真是假!有一個紀錄片專講月球秘密的,相關圖片處理人員也有透露如何修改圖片的。我還看到過一個著名的月球圖片,似乎是未經修圖的原圖,和正常的月球照片唯一不一樣的就是,黑暗的天空上有著詭異的一盞藍光。
  • 從小吃到大的野果,如今卻被告知「有毒」,到底能不能吃?
    導讀:從小吃到大的3種野果,如今卻被告知「有毒」,到底能不能吃?文/農夫也瘋狂唯美食和美景不可辜負也!其中有一些在過去不受歡迎,迫不得已才吃的食物,如今卻也受到追捧了,甚至還成為了「新寵」。不過,在幾十年前,可吃的食物就要少之又少了。吃野果、摘野菜這是常有的事情,可以說農村長大的70後、80後,在童年都吃過不少的野果、野菜,有一些甚至是從小就吃到大的。
  • 用塑料桶醃酸菜不用帶顏色的可再生塑料 少吃醃菜食品亞硝酸鹽含量高
    但是醃酸菜的桶可不能對付,有的人為了方便選擇塑料桶,不像以前家裡醃菜都是罈子或大缸,現在人吃的少用塑料桶醃點就夠用了。可是用塑料桶醃菜安全嗎,這塑料桶應該選擇什麼材質的好呢?醃菜中含亞硝酸鹽一般情況下,溫度高鹽濃度低的時候,醃菜中亞硝酸鹽含量峰值出現就比較早;溫度低而鹽量大的時候,峰值出現就比較晚。一般來說,到20天之後,亞硝酸鹽含量已經明顯下降,一個月後是很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