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產業化進程取得重大突破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記者 謝瑋)3月26日,記者從自然資源部獲悉,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第二輪試採日前取得成功並超額完成目標任務。記者從自然資源部26日召開的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第二輪試採成果匯報視頻會上獲悉,自然資源部會同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聯合廣東省人民政府、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加快推進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採先導試驗區建設。中國地質調查局聯合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北京大學等國內外70餘家單位近千名業務骨幹,經過兩年多的集中攻關,2019年10月正式啟動第二輪試採海上作業。
-
我國天然氣水合物試開採取得歷史性突破
人民網北京5月18日電(綜合新華社、央視網消息)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官方網站消息,我國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試採實現連續超過7天的穩定產氣,取得天然氣水合物試開採的歷史性突破。
-
我國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採產業化將提速
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凌月明出席,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李金髮作了題為《中國天然氣水合物資源潛力與產業化前景展望》的主旨報告。李金髮闡述了我國天然氣水合物資源潛力,並展望了其產業化前景。他說,天然氣水合物是21世紀公認的最有可能接替煤炭、石油等常規能源的新型綠色能源,具有能量密度高、清潔環保、分布區域廣、資源規模大、生成環境特殊等特點,是未來全球能源發展的戰略制高點。
-
綠色勘查奏凱歌——青海地質勘查工作取得豐碩成果
青海省自然資源部門聚焦經濟發展新需求,突出礦產資源勘查,拓展地質服務新領域,著力推進綠色勘查,持續推進地質工作高質量綠色發展,2020年地質勘查工作取得一系列新成果,亮點紛呈,為全省生態文明建設、「五個示範省」建設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
據「鋰」力爭的地質專家——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唐文春
唐文春帶領科研團隊在阿壩州可爾因地區探明的李家溝及黨壩兩處超大型鋰礦床,確立了國家大型新材料鋰資源勘查開發基地。主持發現並評價了四川紅原新康貓超大型金礦床,實現了平武銀廠金礦深部找礦突破。;開發了「陡傾斜軟硬突變礦體鑽探穿透」新技術,使鑽進效率提高了3-6倍,有效指導李家溝礦區找礦突破,探明氧化鋰資源儲量達51.22萬噸。
-
2020中國礦產資源報告發布 我國礦產資源管理進一步完善
原標題:2020中國礦產資源報告發布,我國礦產資源管理進一步完善 自然資源部日前發布《中國礦產資源
-
國務院批准天然氣水合物成為我國第173個礦種
日前,國務院批准同意將天然氣水合物列為我國第173個礦種。11月16日,國土資源部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就新礦種的基本情況、獲批意義和下一步重點工作安排進行了介紹。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實施細則》有關規定,經國務院批准,天然氣水合物成為我國第173個礦種,發現單位為中國地質調查局。
-
自然資源部:2019年我國油氣勘查開採投資大幅增長 勘查投資達到...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據自然資源部7月29日消息,2019年,我國油氣勘查開採投資大幅增長,勘查投資達到歷史最高。長江經濟帶下遊安徽地區、中遊湘中地區、上遊雲南寧蒗、大關等地區多口井獲得油氣和頁巖氣重要顯示和新發現,長江經濟帶油氣和頁巖氣調查取得新進展。北方新區新層系領域形成了以準噶爾盆地南部博格達山前帶新吉參1井、塔裡木盆地柯坪斷隆帶新蘇地1井等油氣突破為代表的新成果。持續開展南黃海、東海、南海北部等重點海域新區、新層系的油氣和天然氣水合物資源調查,取得一系列新進展。
-
國土部:我國新發現天然氣水合物 分別位於南海和青海
封面新聞記者 盧蕩 代睿11月16日,封面新聞記者獲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實施細則》有關規定,經國務院批准,國土資源部將我國新發現的天然氣水合物予以公布。根據公告,礦種名稱為天然氣水合物。發現單位為中國地質調查局。
-
我國剛鑽獲的天然氣水合物礦藏離商業開發至少有10年時間
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英文《中國日報》9月26日報導:2008年11月,國土資源部在青海省祁連山南緣永久凍土帶(青海省天峻縣木裡鎮,海拔4062米)成功鑽獲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2009年6月繼續鑽探,獲得寶貴的實物樣品,並對樣品進行了室內鑑定,獲得一系列原始數據。
-
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成功
天然氣水合物是資源量豐富的高效清潔能源,是未來全球能源發展的戰略制高點。經過近20年不懈努力,我國取得了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發理論、技術、工程、裝備的自主創新,實現了歷史性突破。這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落實新發展理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在掌握深海進入、深海探測、深海開發等關鍵技術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是中國人民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標誌性成就,對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
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第二輪試採成功 創下兩項新世界紀錄
新華網北京3月27日電(鍾豔平)自然資源部26日在此間宣布,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第二輪試採取得成功並超額完成目標任務。在水深1225米的南海神狐海域,試採創造了「產氣總量86.14萬立方米,日均產氣量2.87萬立方米」兩項新的世界紀錄。
-
天然氣水合物勘查與試採入選2019年度地質調查十大進展
記者從16日召開的2020年全國地質調查工作會議上獲悉,天然氣水合物勘查與試採工作取得重大進展等入選2019年度地質調查十大進展,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創新型多功能天然氣水合物鑽採船(大洋鑽探船)初步設計完成等入選2019年度地質科技十大進展。
-
我國形成自主智慧財產權天然氣水合物關鍵探測技術
經過科技工作者十餘年的持續努力,我國已形成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天然氣水合物高精度地震、原位及流體地球化學等關鍵探測技術,為打破國外的技術壟斷,實現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勘探技術的跨越式發展及今後區域規模找礦發揮巨大的技術支撐作用。 3月8日,十一五國家重大科技成就展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展出。
-
戰略性礦產資源綠色勘查開發利用高峰論壇在涼山召開
會上,成都礦產綜合利用研究所向全國礦業界同仁發布戰略性礦產資源綠色勘查開發倡議,並倡議牽頭成立四川稀土學會。會議還發布了戰略性礦產資源綠色勘查開發利用論文專集。論壇安排了9個特邀學術報告、19個專題報告,共舉辦了25場學術報告。
-
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創造兩項新的世界紀錄
中國網26日訊(記者韓琳) 記者從自然資源部今天召開的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第二輪試採成果匯報視頻會上獲悉,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第二輪試採日前取得成功並超額完成目標任務:在水深1225米的南海神狐海域,試採創造了「產氣總量86.14萬立方米,日均產氣量2.87萬立方米」兩項新的世界紀錄,攻克了深海淺軟地層水平井鑽採核心技術,實現了從「探索性試採」向「試驗性試採
-
礦產「百寶箱」新添「寶貝」多 河南10年「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新...
大河網訊(河南日報記者 李運海)12月28日,記者從省自然資源廳獲悉,我省自2010年開展的「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成績斐然,發現探明了一批極具潛在經濟價值的重要礦產地,圓滿完成了既定的找礦目標,新發現礦產地269處,其中大型147處,中型70處。省內首次發現錫、稀土、頁巖氣,填補了礦產空白。
-
我國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試採創兩項世界紀錄
【電纜網訊】日前,據科技日報報導,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第二輪試採日前取得成功並超額完成目標任務,並在水深1225米的南海神狐海域,創造了「產氣總量86.14萬立方米,日均產氣量2.87萬立方米」兩項新的世界記錄
-
國有地勘單位商業性地質礦產勘查應具備的條件和運作方式
山東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 伊丕厚 石玉臣 焦秀美 我國第一屆探礦者大會的主題是推進商業性礦產勘查與探礦權市場建設,這表明中國商業性地質礦產勘查已經起步或者說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如何做好商業性地質礦產勘查工作已是大多數由事業性質向企業化過渡的地勘單位面臨的重大課題。
-
天然氣水合物將開展第二次試採
其中,海洋地質調查和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勘查試採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報告》指出,2018年,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積極開展海洋地質調查和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勘查試採,基本完成1∶100萬海洋區域地質調查成果集成,建立了統一的海洋地質核心資料庫和天然氣水合物資源資料庫,取得了一批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成果與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