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Z理論在電極材料中的應用 | 天行健諮詢

2020-11-26 蓋世汽車網

目前,TRIZ理論在創新問題的研究上廣泛的應用工程問題的創新,很少應用於基礎學科領域。經過分析和總結,我們發現在電極材料的研究歷程中,處處可以找到TRIZ理論的身影。TRIZ理論對系統全面的分析角度與創新原理是可以廣泛的應用與各個領域的,包括基礎科研領域。TRIZ理論可以為廣大科研工作者在研發改進材料時,提供解決問題的總體方向和思路。

我們將磷酸鐵鋰工作的正極作為一個微系統,對系統進行分析如圖1所示:

在電池放電時,鋰離子通過電解液從負極遷移到正極材料表面的SEI膜,穿過SEI膜後進入到正極顆粒;另一方面,電子通過外接通路,經過集流體的導電,流入到正極材料顆粒中,在正極材料顆粒中完成還原反應。由此可以看出,以磷酸鐵鋰為正極材料電池的倍率性能取決於整個過程中鋰離子和電子的輸運快慢。查看系統的五個組件:

(1)     電解液:鋰離子在電解液中的電導率的數量級為10-3 S/cm;

(2)     SEI膜:磷酸鐵鋰與電解液所形成的SEI膜薄而穩定,SEI膜的孔徑使得鋰離子穿過時的影響可忽略不計;

(3)     正極材料磷酸鐵鋰:電子電導率為10-9 S/cm,鋰離子的擴散率為10-14~10-11 cm2/s;

(4)     集流體為鋁箔,是電子的良導體,對速率的影響忽略不計;

(5)     外接電線,是電子的良導體,對速率的影響忽略不計。

經過系統內各個組件的分析可知,速控步驟為整個過程中最慢的部位,即磷酸鐵鋰材料的離子電導率和電子電導率過低。因此要必須提高材料的電子電導和離子電導。我們對磷酸鐵鋰這個組件在系統中的作用進行物場分析,如圖2:

磷酸鐵鋰材料對電子的運輸能力不足,利用標準解的思路,我們可以引入第三方來幫助其加強運輸功能,因此第一類研究思路就是在磷酸鐵鋰材料中加入優良的導電劑來增強正極活性物質,例如加入石墨烯、碳納米管等導電劑可以有效的提高電池的倍率性能。

我們再利用三軸分析中的因果軸法,對磷酸鐵鋰材料離子電導和電子電導的根本原因進行分析。首先,我們必須了解磷酸鐵鋰的晶體結構,如圖3所示:

圖3中的磷酸鐵鋰中的氧原子是六方緊密堆積排列,鐵與鋰原子分為氧原子堆積的八面體中心。而磷原子則佔據氧原子的四面體的4c位置。另一方面,在bc平面上,每兩個FeO6的八面體共用一個O原子。同時,每個FeO6八面體分別與兩個LiO6八面體共邊,而每個PO4基團分別與FeO6八面體和LiO6八面體有一個和兩個公共邊。

磷酸鐵鋰中的FeO6八面體與LiO6八面體之間的四面體PO4限制了鋰離子在充放電過程中的嵌入和脫出,是離子電導低的根本原因。同時,電子的傳導只能通過共價鍵Fe-O-Fe進行,是磷酸鐵電子電導低的根本原因。由此可知,磷酸鐵鋰自身的結構特點是造成其充放電過程中充放電倍率性能差的本質原因。但正是因為磷酸鐵鋰的特殊結構才使得具有一系列其他正極材料沒有的優異性能,例如鋰、氧之間的共價鍵結構使得該材料在高溫下難易釋放出氧氣,使得材料具有熱力學穩定性。

通過對磷酸鐵鋰材料的子系統中各個組件:Li、O、P、Fe四中原子的分析可知,磷酸鐵鋰材料的缺陷與其優勢均來自於其NaSICON 結構。這是一組物理矛盾。我們在解決這一矛盾的同時需要保留這種結構帶來的優點,並且改善這種矛盾帶來的缺點。通過創新原理來尋求解決矛盾的思路:

(1)保留磷酸鐵鋰材料的結構,即保留了其全部的優點,同時,採用創新原理中化整為零的思路,將原來微米級的顆粒進行納米化。納米化的顆粒有效的縮短了鋰離子在材料中擴散所需要的路徑,減少了擴散所需的時間,從而提高倍率性能。

(2)藉助超系統的組件來改善磷酸鐵鋰系統,不改變磷酸鐵鋰的結構。磷酸鐵鋰本身的導電性能不好,我們就在磷酸鐵鋰顆粒表面包覆一些掉電性能好的物質,幫助其導電。

(3)保留磷酸鐵鋰材料的NaSICON結構,在其中參入一些其他元素,取代原來的原子的位置,提高晶體的無序度,造成利於電子和離子傳導的缺陷,從而提高電性能。

目前關於優化磷酸鐵鋰的報導都可以根據以上思路歸結為三類:

(a)改善晶粒大小,納米化的材料研究。例如,Liu等合成的納米LiFeO4/C符合材料可以達到80C時,比容量為95 mAh/g的放電倍率。

(b)材料表面包覆導電性能好的碳或者金屬離子。例如,採用導電性能好的石墨烯通過水熱合成的包覆在LiFePO4顆粒表面時,10 C倍率的比容量可達110 mAh/g。包覆的形貌如圖4所示:

(c)金屬離子摻雜。例如,Chung 等[12]採用高價金屬離子(Nb5+、Ti4+、W6+等)摻入LiFePO4的晶格內鋰離子的位置,使得LiFePO4 和FePO+晶格中的Fe原子以混合價態的形式存在,如圖5 所示,材料的電子電導大大提高,使得電池的倍率性能提高,21.5 C 倍率下比容量超過60 mAh/g。

粗略估計針對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的研究報導已經到達104篇數量級,而具體的內容均可歸結為TRIZ理論所分析的磷酸鐵鋰材料結構分析、電子電導和離子電導率的計算、針對電導率改性的三個方向的實驗與理論計算的研究。通過人們的不懈努力,磷酸鐵鋰的電池體系的能量密度和主要技術指標已經接近其理論值,是我國各大鋰電池企業研製動力汽車用電池材料的主要電池材料。

研發的以氟化石墨材料為基礎的高比能一次電池中氟化石墨材料與磷酸鐵鋰材料面臨著類似的難題,同樣都是相轉變反應的材料,具有低的電子電導和離子電導,我們可以通過TRIZ的思想,得到優化氟化石墨材料的思路和方案。

文章來源:天行健諮詢

相關焦點

  • 重磅綜述:石墨烯導電材料在透明電極中的應用進展
    作為光電器件中的核心部件,透明電極在發光二極體(LED)、液晶顯示器(LCD)及有機太陽能電池等方面應用十分廣泛,通常要求其在550nm下可視光源穿透率在80% 以上,面阻抗為1000Ω/sq 以下或者滿足1000S/m 的電導率。  透明電極應用在多個方面,包括觸控螢幕,太陽能電池,智能窗戶玻璃,液晶顯示器,有機發光二極體等。
  • TRIZ理論體系技術進化法則運用於新材料產業創新
    這可以看作是納米技術、石墨烯技術、生物電池、晶片及集成電路等前沿微觀科技出現的理論基礎。增加離散度:改變物質的關聯性、加大物質的分散程度,向多孔、毛細管等物質性態轉變、加大中空度。聯想到氣凝膠這種新興特種功能材料,不正是「增加離散度」最好例子嗎。
  • 有機電極材料在鋰離子電池中的應用前景分析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教授陳軍團隊受《自然綜述—化學》編委會邀請,發表題為《有機電極材料在鋰電池中的實際應用前景分析》的綜述論文,對有機電極材料的結構特徵、作用機理、構效關係等進行了深入闡述,著重分析了有機電極材料的實際現狀和應用前景,有助於學術界和工業界充分了解有機電極材料的實際應用潛力和待解決的問題。
  • 張其春教授:有機電極材料在水系單價電池中的應用
    ,包括有機小分子和聚合物材料在水系單價電池(陽離子,比如Li+, Na+,K+, H+, H3O+,NH4+ 和各種陰離子)中的應用。電極材料在獲取高性能電池研究中起到最為關鍵的作用。由於傳統含鈷,鎳,錳等元素的無機材料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研究者們開始去探索更加綠色環保的能源儲存材料。有機化合物是潛在的可再生材料,它們中許多可以從天然產物和生物中獲得。而且,有機化合物的性質可以通過結構的改性、摻雜以及引入不同的具有氧化還原活性的官能團來調節。更為重要的是,具有良好性能的水系有機電池對於研發未來安全,環保的儲能器件和設備至關重要。
  • 電化學傳感新型電極陣列材料、技術及應用
    電化學傳感技術是具有靈敏度高、儀器設備簡單、檢測成本低等特點,在血糖、血鉛等臨床/即時生化分析中得到廣泛的應用。然而,相對於光學分析方法而言,電化學傳感技術在高端生化分析中的應用較少,這與商品化基地電極的製備競速有關。
  • 六西格瑪管理培訓在深圳某公司的應用 | 天行健諮詢
    9月深圳某公司高層提出了六西格瑪管理培訓項目,並邀請天行健公司的顧問,組建了六西格瑪管理團隊,旨在解決產品存在的這樣那樣的質量問題,也為公司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先機注入了強大的動力。
  • 石墨烯材料在鋰電池中的應用與前景
    在對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的研究過程中,一些碳元素的同素異形體及混合物可以作為導電性能優良的穩定材料,常被用於開發新型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研究。石墨烯由於其質量輕、導電性好、韌性高等優勢成為材料研究層面的一大突破。2004年,Geim等人首次通過機械剝離法製得單層石墨烯,並發現了其特殊的電學、力學性質,其在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的應用也引起了人們的重視。
  • 電極材料的理論容量! 常用鋰電術語中英對照
    (1)電極材料的理論容量 電極材料理論容量,即假定材料中鋰離子全部參與電化學反應所能夠提供的容量,其值通過下式計算: 其中,法拉第常數(F)代表每摩爾電子所攜帶的電荷,單位C/mol,它是阿伏伽德羅數NA=6.02214 ×1023mol-1與元電荷e=1.602176 × 10-19 C的積,其值為96485.3383
  • 天行健淺談六西格瑪培訓在電化學發光系統的應用
    天行健淺談六西格瑪培訓在電化學發光系統的應用:數據採集1、日間不精密度(CV%):統計 5 月至 10 月共 6個月本實驗室的室內質量控制數據,計算每個項目的累積不精密度,由於每個項目的質量控制有 2 個濃度水平,取 CV 值大者作為評估依據。
  • 【鋰電池】釩酸鹽-硼酸鹽玻璃電極材料有望使鋰電容量翻倍
    】關注亞化諮詢微信公眾號。-- 2015年1月消息,日前,蘇黎世的化學家和材料科學家開發出了一種玻璃粒子——釩酸鹽-硼酸鹽玻璃,可以用作鋰離子電池的電極材料,有望大幅提高電池容量和能量密度。該材料是由氧化釩(V2O5)和鋰-硼酸鹽(LiBO2)前體組成,塗有還原後的氧化石墨烯(RGO),以提高該材料的電極性能。V2O5可以以結晶形式結合三個帶正電的鋰離子,是目前所用正極材料磷酸鐵鋰的三倍以上。為了研製正極材料,科研人員將V2O5粉狀與硼酸鹽化合物混合在一起,最終所得的玻璃化合物是一種全新的材料,既不是V2O5也不是LiBO2。
  • 【材料】穩定的氧化釩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
    組成電容器的兩個電極的性能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整個電容器能夠存儲的電量(電容值)。氧化釩因價格低廉、易於製備以及具有很高的理論電容值一直備受科學界的關注。然而氧化釩自身的不穩定性嚴重製約了其商業化應用。研究表明該不穩定性主要有兩點原因:其一,長時間的充放電循環使氧化釩持續形變(膨脹收縮),最終造成結構坍塌或粉化;其二,氧化釩在水性電解質中持續充放電會緩慢形成水溶性的釩氧離子。
  • 石墨電極在模具製造電火花加工中的應用
    根據石墨材料的特性,以下全面分析其電火花加工的優勢與不足,介紹如何正確選擇石墨材料、電極製作與放電加工的要點,並提供實際應用案例。 2.石墨的導熱係數是銅的1/3,其放電過程中產生的熱能可更有效地用於去除金屬材料,因此在中、精加工中,其加工效率也比銅電極要高。根據加工經驗,在正確的使用條件下,石墨電極的放電加工速度要比銅電極整體快1.5~2倍。
  • 故都科技:石墨烯材料在鋰電池中的應用與前景!
    在對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的研究過程中,一些碳元素的同素異形體及混合物可以作為導電性能優良的穩定材料,常被用於開發新型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研究。 石墨烯由於其質量輕、導電性好、韌性高等優勢成為材料研究層面的一大突破。2004年,Geim等人首次通過機械剝離法製得單層石墨烯,並發現了其特殊的電學、力學性質,其在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的應用也引起了人們的重視。
  • 二維MXene作為新一代顯示器的電極材料
    這些基於氙的發光二極體(MX-LED)從材料的合成到應用都是通過精確的界面工程實現的,具有很高的效率和靈活性。 近年來,柔性顯示器發展迅速,全球柔性顯示器市場迅速擴大。開發具有優異柔韌性和導電性的柔性透明導電電極(TCEs)是下一代顯示器的關鍵要求之一,因為傳統的透明導電電極銦錫氧化物(ITO)很脆。
  • 柔性電致變色器件中的納米電極材料
    對於電致變色器件,理想的電極材料不僅需要高導電率,而且需要極好的透光性和抗化學以及電化學腐蝕的能力。電致變色器件中常用的電極材料是ITO薄膜。但是,其導電性不足夠獲得很高的響應速度,尤其是在大面積器件中。並且其2D平面結構嚴重的限制了電致變色材料和電極之間的接觸面積,會顯著地限制電致變色器件中的電化學反應速度。另外,它的脆性也阻礙了其在柔性和可拉伸電子中的應用。
  • 莫一非&陳海龍AEM綜述:鈉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的計算研究
    計算結果通過與實驗表徵相結合,可以解釋鈉離子電池電極材料在電化學反應中複雜的電化學儲能行為,並為進一步優化設計現有電極材料提供理論指導。此外,基於第一性原理的「材料基因組」計算方法,能夠建立從晶體結構到材料性能的相互關係,從而有助於加快高性能電極材料的研發速度,降低研發成本,提高材料設計的成功率。
  • 固態電池什麼時候可以商用_全固態電池電極材料
    對於電極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對電極材料及其界面進行改性,改善電極/電解質界面相容性;二是開發新型電極材料,從而進一步提升固態電池的電化學性能。   正極材料   全固態電池正極一般採用複合電極,除了電極活性物質外還包括固態電解質和導電劑,在電極中起到傳輸離子和電子的作用。LiCoO2、LiFePO4、LiMn2O4等氧化物正極在全固態電池中應用較為普遍。
  • 上海矽酸鹽所等在有機電極材料設計方面取得進展
    有機電極材料由於其環境友好、儲量豐富、結構多樣,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目前鈉離子電池中傳統有機電極材料大多數是共軛化合物,可通過官能團和共軛環內的單雙鍵重排機制實現電子穩定存儲。然而,國內外關於非共軛電極材料的儲鈉機制研究還是空白,若可將共軛化合物擴展到非共軛化合物,不僅可以拓展有機電極材料種類,還可以提高有機電極材料活性、豐富鈉離子存儲機制。
  • 新技術實現鋰電池高密度儲能與電極材料的穩定
    近日,大連理工大學黃昊實驗室,針對鋰離子二次電池在循環過程中,活性物質嚴重體積膨脹,造成電極粉化失效的瓶頸問題,提出了碳約束氮化鐵納米核殼結構。利用新技術後,在500次循環實驗中,電池仍能維持工作容量,未發現明顯衰減。相關成果刊登於《納米能源》期刊。
  • AEnM:基於MnHCF-MnOx電極材料的全印刷柔性超級電容器
    在可充電電池中,HCF材料具有開放骨架的可用通道和剛性結構,快速的電荷轉移動力學特徵和較長的循環壽命,Li+、Na+等陽離子可以被容納並擴散到過渡金屬和氰基配體形成的交叉骨架的空隙中,因此成為一種有前途的陰極材料。一般來說,PBAs具有存儲兩個鈉離子的能力,理論容量可達170 mAh/g,因此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