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法院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推進會經驗交流發言摘登

2020-12-07 中國法院網
 

圖為全國法院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推進會現場。彭 勇 攝


  編者按:12月3日,全國法院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推進會在廣東廣州召開。會上,10家高級、中級法院圍繞如何深化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加強審判制約監督制度機制建設等方面作了經驗交流。現將10家法院在推進會上的經驗交流發言摘要刊登,以饗讀者。

  立足三大優勢 發揮改革效能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靳學軍:北京法院系統集成「三大優勢」,充分發揮改革整體效能。一是充分發揮先發站位優勢。一體推行「多元調解+速裁」,各級法院建立訴調對接中心,規範「多元調解+速裁」機制,加強分調裁一體化平臺應用。制定進一步深化訴源治理工作方案,健全類型化、多發性訴求快速辦理機制,高效精準響應基層社會治理司法需求,做到聯繫法官到位率、反映事項辦結率100%。建立全市統一的「雲法庭」,可保證800個「雲法庭」同時同步進行。二是紮實用好試點政策優勢。繁簡分流改革試點納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2020年工作要點》。融入訴源治理工作,結合擴大司法確認範圍等試點要求,用好小額訴訟程序、擴大獨任制適用等政策。深化電子訴訟改革,全面開啟審判「雲模式」,實現網上預約立案24小時「不打烊」、京津冀法院跨域立案全覆蓋。優化「訴訟服務一體化系統」,提供訴訟服務49.7萬條。三是深度融入大局發展優勢。推動市委出臺《關於進一步推進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前端化解 加強訴源治理的工作措施》,以「大立案」落實最高人民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對於批量多發易發的金融糾紛,與央行管理部、北京銀保監局共建金融糾紛多元解紛機制。用足用好繁簡分流改革試點政策紅利,出臺「1+6」改革試點規範體系,上線全國首個含104項核心指標的繁簡分流改革試點分析系統。將改革訴訟收費制度、擴大獨任制適用範圍、健全電子送達承諾機制等內容納入市政府《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改革任務》。推廣以庭審錄音錄像或語音轉錄代替庭審記錄,嘗試將書記員從審判團隊中剝離出來。

  監督「四類案件」 提升審判質效

  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蔣濤:遼寧法院不斷完善「四類案件」制約監督體系,全面提升審判質效和司法公信力。一是完善「四類案件」監督管理制度。細化「四類案件」監管情形,明確「四類案件」識別標註依據、監管範圍、發現機制、啟動程序和監管方式。在全省法院開展「審判質量、效率和司法公信力提升年」專項活動,明確10個方面34項具體措施,推動監督制約體系有效運轉。二是建立「雙激勵」通報與「四類案件」監督融合機制。把審判監督管理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四類案件」網上實現自動識別、動態更新、推送監管、智能化監管。建立法院、法官「雙激勵」通報機制,數據指標實時動態發布,監管目標明確,監管效果即時體現。建成全省統一應用的「網際網路庭審雲平臺」,全面開啟「雲審」模式,倒逼審判質效提升。三是強化懲處機制聯動,保障「四類案件」監督管理水平。落實案件評查機制,突出重點評查,加強常規評查,構建多角度、多維度的案件質量評查管理新體系。以「四類案件」為重點評查範圍,對全省1200件案件及其原審案件進行集中評查,有效發揮糾偏糾錯作用。

  以規範化、集約化、實時化制約監督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陳昶:上海法院聚焦權責行使規範化、監督效能集約化、監督方式實時化,打造覆蓋立審執全流程,涵蓋事前、事中、事後全過程、全要素的制度閉環,推動實現審判權力制約監督體系轉型升級。一是聚焦權責行使規範化,實現審判權力制約監督的標準化。制定《審判權責清單指引(2020年版)》,梳理正、負面清單共214項。細化院庭長、審判團隊負責人帶頭辦理疑難複雜案件和重點監督「四類案件」的標準,建立院庭長辦案質效和監督管理自動實時通報信息平臺。將權責清單逐項嵌入上海法院的日常工作系統和考核管理體系,實現對各項審判權責的全覆蓋、標準化、可視化管理。二是聚焦監督效能集約化,實現審判權力制約監督的系統化。研發應用「上海法院審判業務一體化支持平臺」,系統集成典型案例指導、司法課題研究、類案要件指南、民法典系列研討成果、條線適法意見與網上諮詢系統,為法官提供一體化的業務指引。精簡內設機構,理順審判團隊、審判組織和內設機構關係。一體推進審級監督、個案監督、案件質量評查、改發案件研判、責任認定評估及其報告制度,依託立審執聯席會議、季度講評會等平臺,形成全程覆蓋的案件質效管控制度體系。三是聚焦監督方式的實時化,實現審判權力制約監督的智能化。推廣應用「上海法院審判執行監督預警分析系統」,對立審執各環節24個預警點實行全程監控、實時預警。全面應用「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輔助辦案系統」和「民商事、行政案件智能輔助辦案系統」,實現類案智推、裁判指引、裁判結果自動監測。以在線立案、在線庭審、庭審記錄方式改革、電子檔案單套制改革為重點,打造全流程網上辦案體系。

  監督案件質量 提升司法規範化水平

  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周招社:浙江高院連續兩年組織開展司法質量監督大檢查活動,全省法院質量意識不斷增強,二審改發瑕疵率明顯下降,司法規範化水平持續提高。一是健全完善案件質量組織評查標準,確保成果統一。突出評查重點,圍繞改判、發回重審、超審限、信訪申訴等案件,重點評查實體、程序、庭審、審限管理、防範虛假訴訟、落實司法責任制、工作規範化、工作作風等八個方面問題,增強查案針對性。配強查案隊伍,抽調審判骨幹,同步邀請專家學者、資深律師參與,確保評查專業性。創新評查方式,全面開展在線評查,充分挖掘審判信息系統和電子檔案系統的過程卷、關聯案件等功能,實現一審到再審的全周期閉環評查。二是健全完善案件質量瑕疵認定標準,確保過錯相符。創新建立反向評價主導式評查機制,設立違法審判、重大瑕疵、一般瑕疵、一般問題四個瑕疵等次,細化列舉違法審判、重大瑕疵22種情形,方便對照認定。嚴格強化程序保障,逐案通報到院、到庭、到人,逐級聽取申辯意見,確保查實查準問題。逐級強化審核平衡,確保小組間、地區間和條線間平衡。三是健全完善案件質量責任追究標準,確保罰當其錯。堅持定性和追責相區別,綜合考慮法官主觀過錯、瑕疵後果、辦案數量、瑕疵頻率等因素,結合9種從寬情形,確定具體責任。堅持多途徑落實追責,圍繞納入法官績效考評、批評教育、組織處理、黨政紀處分四種途徑,細化追責形式,妥善區分案件瑕疵責任和黨政紀責任。堅持嚴格落實「兩個責任」,各級法院黨組統一審定具體追責內容,對違法審判案件依規啟動法官懲戒程序。四是健全完善案件評查成果運用標準,確保長遠長效。全面拓展查案成果運用範圍,與法官績效考核、評先評優、按期晉升、擇優選升、幹部提拔等全面掛鈎,做到真查真用。全面完善問題整改工作機制,條塊結合做好問題反饋,推動簡單問題即查即改、複雜問題系統整改。全面建立二審再審隨案評查制度,研發隨案評查模塊,實現一案一評、隨結隨評,對怠於履行隨案評查職責的嚴格追究責任。

  加強對「人、案、權」制約監督

  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王韶華:2018年至2020年9月,河南全省法院共受理各類案件544.63餘萬件,審執結各類案件511.15餘萬件,結案率93.85%,主要質效指標同比明顯改善。一是推動對「人」的制約監督全面化、智能化。探索黨建責任制與司法責任制深度融合,嚴格落實防止幹預辦案「三個規定」、推進隊伍「四化」建設。正面劃定權力範圍,建立履職指引,負面劃定行為邊界,嚴格落實責任,形成內在制約力。建設「河南法院信息集中控制平臺」,實現法官辦案質效和工作量動態展示,激發內生動力。二是推動對「案」的監督管理實質化、精細化。完善覆蓋審判全過程的智能化辦案規範和標準。科學設置「四類案件」認定標準,完善事中監督程序,開發應用「四類案件」監管平臺,實現全程留痕。建立全省三級法院案件質量評查員庫,常態化開展案件評查,加強評查結果運用。出臺加強案例指導統一裁判標準的意見,優化智能輔助辦案系統功能,實施「案例工作一十百工程」。三是推動對「權」的制約監督規範化、立體化。規範合議庭運行機制,完善審判委員會工作機制,健全專業法官會議制度,完善合議庭、審委會、專業法官會議銜接機制。建立審判運行態勢季度分析、案件基本情況月度研判和異常數據常態化分析「三項機制」。完善審判流程、庭審活動、裁判文書和執行信息平臺建設,向當事人公開審判流程信息,推進「陽光執行」,邀請群眾旁聽庭審。暢通外部監督渠道,建立法檢兩院工作會商機制等。

  對標決策部署 統籌配套改革

  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楊翔:湖南法院對標對表中央、最高人民法院和省委司法改革決策部署,統籌推進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一是構建改革保障體系。強化改革主體責任,將司法改革作為湖南法院的「一把手工程」。狠抓改革任務落實,堅持半月一督促、一月一通報、三月一小結、半年一總結。嚴格督促問責,將司法改革工作落實情況納入督察重點。二是破解改革堵點難點。建立員額動態調整機制,優化司法人力資源配置,實行員額省級統籌動態調整,建立抽調法官協助辦案制度、法官員額遞補制度。切實加強制約監督機制建設,出臺法官及輔助人員職責和權限清單等26個文件,健全事前、事中、事後全流程監督機制。開展類案裁判標準化建設,成立專業法官會議辦公室,研究制定類案裁判指引20餘件,印發參考性案例裁判要旨、典型案例裁判觀點114則,實施類案強制檢索制度。三是推動改革系統集成。積極爭取外部支持,聯合有關省直部門先後出臺30多個改革配套文件。著力營造內部氛圍,搭建湖南三級法院司改聯絡交流平臺,加強省高院機關各部門的協調。主動邀請公眾參與,認真聽取代表、委員意見建議,邀請律師、專家學者參與重大改革文件制定、重大改革效果評估。四是及時總結固化改革成果。每年向全省法院發布一批司法改革重點調研課題,組織開展專題學習培訓。定期編發《司法改革動態》,及時推廣司法改革經驗做法,探索建立司法改革示範法院制度。

  「四個聚焦」構建「廣州模式」

  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王勇:廣州法院圍繞「四個聚焦」,構建審判監督管理「廣州模式」。一是聚焦審判執行關鍵節點,確保司法權運行更規範。對重大疑難複雜、法律適用規則不明等案件,要求法官在提交審委會討論前提供關聯案件和類案檢索報告。實行跨地區案件質量集中交叉評查機制,每年每名法官至少1件案件參與評查。制定院庭領導加強審判監督管理實施意見,明確院庭長行使個案監督權情形,行權過程全程可倒查。實行執行全流程可視化監控,創設彈屏提醒案款超期發放、簡訊推送發款信息等功能,在執行和財務部門分設案款管理員,推行「由案到款」「由款到案」雙向核查機制,確保案款發放規範高效。二是聚焦審判執行重點案件,確保案件質效管理更有力。上線重點案件監督管理平臺,系統自動識別標註4大類20種案件並納入監管範圍。設立超審限案件、長期未結案件專業調查委員會,定期開展督察。建立減刑假釋協同辦案平臺,實現信息共享、相互監督。開設「減刑假釋」專欄,加強信息公開,公眾可在線提交異議、一鍵下載文書。三是聚焦排除內外部潛在幹擾,確保審判權行使更公正。圍繞落實任職迴避制度、杜絕幹預插手過問案件問題,出臺多個規範性文件。推行過問案件直報機制,建立監督管理臺帳,實行常態化填報統計。全面審查幹警任職資格,在官網公布幹警任職迴避情況,堅決避免隱名代理、利益輸送。四是聚焦前沿技術司法應用,確保監督管理更高效。依託5G智慧法院建設,強化流程管控,系統自動跟蹤監督、預警42個節點。優化司法公開平臺建設,通過「廣州微法院」微信小程序等平臺可隨時查詢案件進展。實現5G遠程庭審,藉助4K超清視頻傳輸、VR還原現場等實現庭審「無死角監督」。建成「網通法鏈」智慧信用生態系統,實現案件信息、證據一鍵固定。

  以智能化手段提升案件質效

  河北省滄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張望勇:滄州中院針對司改過程中轄區部分法院審判質效下滑,案件質量下降,同案不同判、法律適用不統一等問題,探索運用智能化手段提升審判質效,案件質量顯著提升。一是加強立案類案甄別,完善案件分配機制。充分運用河北法院人民法庭軟體,以「冀時調」平臺為依託,拓展平臺功能,嵌入滄州本地服務板塊,打造線上集成平臺。提前錄入無爭議事實,智能啟動訴前鑑定程序,將庭審事實認證和鑑定環節轉移到訴前,為後續案件審理奠定基礎。通過大數據分析,將不同類型案件分為重點案件、簡單案件和普通案件三檔,分別由院庭長、速裁團隊和普通法官分類審理,有效提高案件質量和審理效率。二是強化大數據資源集成應用,完善統一法律適用機制。自主研發滄州法院「案例雲」平臺,精準檢索本地區的相關案例。依託電子卷宗同步生成功能,自動提取案件審理關鍵因素,生成裁判文書,為承辦法官提供裁判建議。完善智能輔助辦案功能模塊,將在線合議功能嵌入智審平臺,推廣在線合議機制,打破傳統合議模式的時間和空間限制。同時,將在線合議平臺與全市法院業務討論平臺對接,實現疑難複雜案件跨層級、跨領域研討。三是建立「微評查」雙向監管機制,以信息化促進陽光司法。開展發改案件「微評查」活動,將每日所有被發回改判的一審案件及做出發回改判結果的二審案件的裁判文書連結到「全市重點裁判文書公開平臺」,法官、律師、當事人等均可匿名留言,實現裁判文書網絡「微評查」。

  智能分析助力提質增效

  貴州省遵義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盧颺:遵義中院通過研發民商事法官審判工作量飽和度分析系統,有效推動審判活動提質增效。一是以精準識案為前提,保障繁簡分流更有效。建立要素模型測算難易係數,通過分析既往的民商事案件,提煉出民事一、二審模型審判要素,以要素為數據基礎建立測算案件繁簡度的大數據模型。量化難易係數推動智能分案,設計運用可以通過立案信息評估預測案件繁簡度、審理時間的智能繁簡分流模塊。立足智能分案推動多元化解,通過智能繁簡分流將相關案件導入訴調對接中心,推動簡案快調速裁。二是以科學分案為手段,推動人案匹配更合理。建立在均衡分案模塊基礎上的自動分案,確保分配的案件難易搭配適當。三是以均衡結案為目標,促進審判質效更精進。均衡分案模塊的運用,催生出到期結案率指標。到期結案率能指引法官在案件的合理預期、合理工作量範圍內辦理案件,實現均衡結案。四是以示範辦案為抓手,強化責任落實更有力。系統模塊結合工作量飽和度值與案件難易係數,自動揀選重大、疑難、複雜、新類型和在法律適用方面具有普遍意義的案件,優先分配給院庭長審理,落實院庭長辦案的改革要求。研發的審判流程節點管理系統和廉政風險監督預警處置系統,可以監督案件流程,以流程節點監管防控不作為,以廉政風險點監管防控亂作為。五是以智能輔助為支撐,智慧審判迭代更優質。系統將當事人的訴訟請求進行歸類,準確進行類案推送,幫助法官正確適用法律。系統通過自動抓取回填立案信息、上訴狀信息、一審裁判文書信息等重要信息,自動生成裁判文書框架結構,減少文書製作工作量。系統分析存量裁判文書,通過大數據計算多數類案處理方式建立裁判文書質量指引體系,並結合最新格式要求規範文書製作標準。

  用「三聯模式」落實「三個規定」

  四川省宜賓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楊玉泉:宜賓中院針創新構建內外聯防、智慧聯控、雙向聯查「三聯模式」,加強事前、事中、事後全程管控,推動落實防止幹預司法「三個規定」的有效經驗。一是內外聯防做實事前提醒,打好違規幹預司法「預防針」。「點對點」彩鈴提醒,將「三個規定」廣而告之。「面對面」談話警示,將落實「三個規定」納入幹警錄用、提拔、離任等的談話內容。「實打實」宣傳引導,運用「法律七進」等載體開展法治宣傳。二是智慧聯控做細事中監管,裝好違規幹預司法「警報器」。與市檢察院、市司法局會籤嚴格管理離任人員從事法律執業的「十條規定」,同步研發法檢離任人員代理案件自動預警系統,實現「智監」。創設「前置填報」,將落實「三個規定」自查表嵌入審判系統,審判人員逐項填報後,才能籤發法律文書,實現「智報」。創新權責清單化、用權規範化、監管立體化「三化行權」制約監督體系,同步建立法官畫像系統,實現「智管」。三是雙向聯查做嚴事後查處,念好違規幹預司法「緊箍咒」。建立「三規倒查」制度,制定《關於執行防止幹預司法「三個規定」情況倒查追責的實施辦法》。明晰「四類」必查範圍:幹警因涉嫌違反廉潔紀律或違法審判被立案的、案件被評定為「不合格」或重大瑕疵的、案件引起重大涉訴信訪或負面輿情的、案件被認定為虛假訴訟案件的必查。強化「雙向追責」威懾,實行辦案人員和幹預司法人員「雙向」聯查追責,涉嫌違法的一律移送司法機關。同時,對其他機關人員幹預插手案件的,及時移交問題線索;對法院內部人員非因工作原因過問案件的,由本院紀檢監察部門組織調查;對律師等與辦案人員不當交往的,直接向其行業主管部門發出追責建議函;對案件當事人等與辦案人員不當交往的,進行批評教育。嚴申「三個一律」要求:對違反「三個規定」或未主動報告的人員一律從重處理,涉及基層法院的一律由「一把手」牽頭查處,敷衍塞責的一律通報問責。目前,主動記錄並報告違反「三個規定」情況,已經成為法院幹警的一種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相關焦點

  • 中國法院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推進會聚焦制約監督體系
    中新社廣州12月4日電 (方偉彬 李熠星)中國法院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推進會4日在廣州落幕。完善審判制約監督體系,全面落實司法責任製成為本次推進會亮點。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李少平在會上表示,要推動司法體制改革系統集成協同高效。
  • 第三屆「羊城杯」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研討會在廣州召開
    信息時報訊(記者 何小敏 通訊員 李熠星)12月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主辦,廣東高院、廣州中院承辦的第三屆「羊城杯」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研討會在廣州召開。會議分頒獎儀式、專題研討環節。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李少平、廣東高院院長龔稼立出席頒獎儀式。
  • 推動司法體制改革系統集成協同高效
    李少平在全國法院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推進會上強調 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推動司法體制改革系統集成協同高效
  • 重慶法院第三批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典型案例
    為持續深入推進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發揮中基層法院改革創新的能動性與積極性,全面提升改革整體效能,市高法院廣泛收集和挖掘各中基層法院改革特色亮點和典型經驗做法,覆蓋審判監督管理、糾紛多元化解、案件繁簡分流、司法績效評估等多項改革內容,形成第三批十件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典型案例,予以發布,充分展示重慶法院改革成效
  • 全國法院交流繁簡分流改革經驗 案件4分鐘審結
    這是全國法院案件繁簡分流機制改革推進會期間,《法制日報》記者隨同與會代表來到西湖區法院觀摩刑事速裁庭審理案件時看到的一幕。近年來,我國訴訟爆發式增長,案多人少矛盾突出。今年截至6月20日,地方各級法院受案量超1428萬件,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2.84%。為破解難題,各地法院藉助信息化,大力推進案件繁簡分流機制改革,有效提升審判質效,減輕群眾訴累。
  • 【法院動態】渭南中院召開全市法院政工工作會議 為實現「雙進」和...
    市中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賀軍傑講話政治部副主任劉文鼎、張鋒華傳達學習上級文件精神會議傳達學習了中共中央辦公廳《關於深化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的意見》和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馬世忠在全國高級法院政治部主任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精神,各基層法院匯報了2019年以來政工工作情況,蒲城法院、臨渭區法院、白水法院、大荔法院分別圍繞機關黨建
  • 以司法改革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全面深化改革述評
    ……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是重中之重。    全國3300多家高、中、基層法院實現了與最高人民法院視頻接訪系統的互聯互通,使上訪人免受奔波之苦。各級政法機關從一項項具體改革舉措做起,積極將司法體制改革向縱深推進。    浙江張氏叔侄強姦案、河南李懷亮涉嫌故意殺人案、蕭山計程車劫殺案等冤假錯案的糾正,成為政法機關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提高司法公信力的真實寫照。
  • 入選最高法院第十批改革案例的北京經驗,詳細版來了!
    編者按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領導小組印發《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案例選編(十)》。該選編匯集全國15家法院深化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的先進經驗和特色做法,為全國法院深化改革提供示範參照樣本。
  • 遵循司法規律 推進繁簡分流改革
    ,實現「簡出效率、繁出精品」,需要遵循司法規律,通過採取一系列司法改革舉措,多手段、多方法、多途徑共同發力,努力以較小的司法成本取得較好的法律效果,有效化解「案多人少」矛盾。  新形勢下深入推進繁簡分流改革工作,實現「簡出效率、繁出精品」,需要遵循司法規律,通過採取一系列司法改革舉措,多手段、多方法、多途徑共同發力,努力以較小的司法成本取得較好的法律效果,有效化解「案多人少」矛盾。  一、借鑑「二八定律」推進繁簡分流。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主要目標是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是對立統一的關係。
  • 李少平:全面推進案件繁簡分流機制改革
    ,深入推進司法責任制、省級以下法院人財物統管、司法職業保障、人員分類管理等司法體制機制改革;深入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案件繁簡分流、刑事速裁、認罪認罰從寬等提升訴訟質量和效率的審判機制改革;深入推進立案登記制、訴訟服務、司法公開、司法救助等司法便民利民機制改革。
  • 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案例選編(十)之二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領導小組印發《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案例選編(十)》。該選編匯集15家法院深化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的先進經驗和特色做法,為全國法院深化改革提供示範參照樣本。
  • 北京法院在全國法院第三十屆學術討論會上...
    北京法院在全國法院第三十屆學術討論會上喜獲總分第一名》點擊上方京法網事獲取北京法院官方資訊喜 報1月21日下午,由最高人民法院主辦,國家法官學院、中國應用法學研究所和人民法院出版社聯合承辦的以「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與刑事審判問題研究」為中心議題的全國法院系統第三十屆學術討論會的評審結果正式公布。
  • 全國社會力量辦體育改革試點現場推進會在溫召開
    溫州試點經驗獲全國推廣9月29日,全國社會力量辦體育改革試點現場推進會在我市召開,總結推廣溫州改革試點經驗,部署深化全國社會力量辦體育改革工作。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李建明、副省長成嶽衝出席會議並講話。市委副書記、市長姚高員匯報溫州改革試點工作情況。
  • 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案例選編(七)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領導小組印發《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案例選編(七)》。該選編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貫徹落實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推進會和全國法院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推進會精神,按照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部署和「五五改革綱要」任務部署,聚焦優化營商環境、完善司法責任制、加強審判監督管理、鞏固法官員額制、推進「兩個一站式」建設、破解「送達難」和「執行難」等改革推進落實過程中的重點熱點問題,收錄了北京市昌平區人民法院、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山西省晉城市中級人民法院
  • 杭州召開平安工作會 交流發言的為何是這三家單位?
    在工作會上,有三家先進單位代表作了交流發言,分別是桐廬縣、江幹區和杭州市法院。為何是這三家單位?他們在政法(平安)工作上取得了哪些成績?有哪些好的經驗與做法可供其他地方借鑑?桐廬縣委書記朱華代表桐廬第一個發言,開場就亮了該縣在政法(平安)領域的「家底」——連續十三年被評為省級平安縣,連續三年被評為省法治政府建設先進單位,榮獲「2013—2016年度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全省首批平安金鼎、省創建法治縣(市、區)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桐廬為何能取得如此成就?朱華說,我們清醒認識到平安是「必需品」更是「易碎品」,一刻都不放鬆。
  • 成都法院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完善簡易程序規則運行情況...
    1月13日成都法院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完善簡易程序規則運行情況調研座談會在新都法院召開,會議由市中院黨組成員、副院長楊詠梅主持,四川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左衛民,新都法院黨組書記、院長龔桂蓮,市中院民一庭庭長邱寒、副庭長牛玉洲,市中院研究室副主任郝廷婷,以及市中院,溫江、新津
  • 全省交通強國綜合交通運輸體制機制改革試點工作研討會在濱州召開
    1月12日上午,全省交通強國綜合交通運輸體制機制改革試點工作研討會在濱州召開。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於洪亮出席會議並講話,省交通運輸廳副廳級幹部胡斌主持會議。研討會上,體制機制改革專班有關負責同志分別介紹了省級綜合交通運輸體制機制改革工作進展和工作報告撰寫情況,廳總工程師、有關處室、單位和試點市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負責同志作了交流發言。會議還特別邀請省社科院和山東大學、山東師範大學等部分高校的專家,從不同角度對體制機制改革工作提出了意見建議。於洪亮充分肯定了全省體制機制改革試點工作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同時對下步工作提出指導意見。
  • 網事觀會|聚力司法保障 貢獻基層智慧 妙筆生花看豐臺
    祖鵬院長在報告中從四個方面回顧了2020年度豐臺法院工作。一是堅持嚴格公正司法,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二是堅持主動服務大局,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三是堅持司法為民、提高司法質量、效率和公信力。妥善執結科技園一萬平方米廠房騰退案,為中關村豐臺科技園建成全國知名總部經濟示範區提供司法保障
  • 張學忠:進一步推進監獄體制改革
    4月25日下午,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舉行分組會圖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張學忠在分組會上發言。    對於今後的工作,張學忠委員認為應該做好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進一步推進監獄體制改革,要完善監獄與監獄企業的規範運行。要繼續加快監獄布局的調整,特別是要加大對經濟不發達地區監獄基礎設施建設或者物防、機防設置建設的投入,防止因為基礎設施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
  • 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案例選編(八)
    該院連續三年在全省法院主要工作考評中位居前列,2017年被省法院評為「全省先進中級法院」,2018年被最高人民法院評為「全國審判管理示範單位」,2019年被最高人民法院評為「全國優秀中級法院」。2019年,該院被山東省委政法委確定為「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創新點」,全年結案15663件,同比上升21.3%,結案率達92.8%。  一、理順「三個關係」,實現管理集約化  一是理順外包服務關係,統籌事務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