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潑水成冰要用熱水?不應該是冷水嗎,今天算是漲知識了
最近潑水成冰的小視頻很火,很多人都摩拳擦掌想要試一下。但是有很多人在嘗試後卻失敗了,那麼,究竟是那裡不對呢?
其實想要做到潑水成冰並不容易。首先潑水成冰,要選擇零下30度的地方。潑的水要是滾燙的熱水。水的溫度不能低要是90度。如果潑的水是冷水的話,估計在潑出去之前就已經結成冰了。熱水其實是用來提供水蒸汽的,室外極度寒冷,用將滾燙的熱水潑灑到空中,水蒸汽會迅速的凝結形成結晶,然後會形成霧狀美麗壯觀的景象。
其實,所謂的潑水成冰我們看到的並不是冰,而是水,只不過是熱水撒到了地上,地上的溫度特別低,熱水才會結成冰。還有就是要說明的一點,熱水並不能在潑出去的瞬間結成冰,其實我們看到的不是冰而是水霧。和我們在冬天時嘴裡呼出的哈氣是一樣的。
網友用姆佩巴效應來解釋潑水成冰要用熱水,其實是錯誤的。姆佩巴效應就是在密度一樣,容器一樣,同等溫度的環境中,溫度略高的液體比溫度略低的液體結冰的時間要早。姆佩巴效應說的是溫度略高。不能用來解釋潑水成冰的水必須是熱水。
下面來解釋一下潑水成冰的原理。熱水蒸發的快,在寒冷的環境中,更加容易形成水霧,所以形成水霧的景象也就更加的明顯。還有就是潑水成冰對室外的溫度也是有要求的。室外溫度在-40度以下是過水成冰的溫度要求。同時環境溫度-40度也是一個冷水水成冰的一個臨界值。當環境溫度高於-40度時,水沒有辦法瞬間結成冰。
還有就是潑出去的水滴要足夠小。這是因為,水在溫度低的環境下,體積會變大。在體積變大的同時還會產生熱量。水滴的外層要比內層先結冰。也就是說水滴釋放熱量是自外向內的。所以說呢,環境溫度越低,越容易潑水成冰,水滴體積越小,潑水成冰的速度也就越快。
當環境溫度高於-40度時。不能實現潑水成冰。因為如果沒有足夠低的溫度,只有水滴的外層才會結冰,而內部仍然是水。最後小編想說的是潑水成冰並不容易。不僅要用熱水還要選擇合適的角度和潑水的時間。最好選擇日出或者日落的時間。最重要的是注意安全,不要被熱水燙到,否則就得不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