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半京城老字號陷生存困境 兩極分化引人擔憂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全聚德、同仁堂、瑞蚨祥、吳裕泰……這些人們耳熟能詳的京城老字號承載著厚重的文化底蘊,穿越歷史風雲、見證榮辱興衰,展現了高度的文化自信。然而,記者近日調查發現,由於體制落後、與市場實際需求脫軌、傳承人才斷檔等多重原因,諸多京城老字號企業面臨生存困境。

  「北京145家老字號企業中,只有一半企業生存狀況較好,另一半發展艱難。」北京一位研究老字號的專家憂心忡忡地說。

  老字號發展參差不齊

  兩極分化引人擔憂

  「老字號承載著中國的文化自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表示,「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老字號歷經風雨傳承至今,這一稱號依然受到百姓追捧,實際上已經體現了民眾對傳統文化的高度認同,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鮮明體現。」

  記者走訪了多家老字號企業、採訪了多位專家以及熱衷「老字號」的百姓,在他們看來,正是老字號背後文化價值的獨特魅力,鑄就了文化自信。

  不少人看重「老字號」,要的就是傳統的味道。如全聚德的掛爐烤鴨、內聯升的千層底布鞋、戴月軒的「湖筆」毛筆、同和居的麵食小吃「三不沾」……創立於清鹹豐年間的內聯升千層底布鞋仍然沿用傳統手工工藝,鞋底選用上等麻繩,鞋面使用織錦緞製作,總工序上百道。這樣的傳統工藝激發了百姓內心對傳統文化的認同。

  對於中國照相館這樣的老字號來說,一流的技藝是立足之本。中國照相館辦公室主任高裡奇說,除了拍照技術精湛外,照片整修更是中國照相館的強項,2014年北京市職業技能大賽中,中國照相館包攬了這項技術前十名的半壁江山。據他透露,現在市面上最廣為流傳、最受認可的毛主席照片,就是當年中國照相館的老師傅根據館藏的毛主席像章,在暗房裡一刀一刀整修出來的。

  坐落於北京懷柔區的百年老店紅螺食品廠曾向宮廷供奉果脯,如今仍然按照老手藝生產,且嚴格按照現代的質量標準把關產品。公司副總經理房剛告訴記者,在製作茯苓夾餅時遇到了一個難題——國家只規定了藥品的茯苓原料選用標準,但在食品行業卻缺乏相關選材指標。為此,公司特地打造了一套涵蓋20多項的安全衛生指標,並將產品送到第三方機構檢驗重金屬、農藥殘留等指標,把安全、衛生擺在絕對的第一位。

  「誠信、可靠是老字號傳承至今的秘籍。」北京市老字號協會副會長張健表示,在食品安全誠信危機事件接連發生的今天,老字號仍然為多數消費者所信任,這樣的深厚底蘊尤為珍貴。

  儘管近年來老字號的發展備受重視,但是老字號的現狀卻呈現兩極分化的態勢,一批經典的老字號品牌正在消失。

  根據北京市商務委最新梳理轄內的老字號企業,共認定了151個品牌、145家企業。然而,京城老字號發展參差不齊,同仁堂、全聚德等老字號早已登陸資本市場,而有的老字號卻掙扎在生死線上。北京一位研究老字號的專家表示,北京145家老字號企業中,只有一半企業生存狀況較好,另一半發展艱難。

  公眾對老字號品牌的認知度正在下降。除同仁堂、全聚德等少量老字號外,一大批老字號淡出公眾視野。創於1495年、明清兩朝為皇宮配製藥膳的老字號「鶴年堂」,如今自主產品少、銷售網點少、全國覆蓋面窄、無電商渠道,退居二線;中藥企業萬全堂、製作毛筆的戴月軒、制帽的馬聚源等,多位受訪年輕人未曾聽說。

  有的老字號規模裹足不前。企業實現增長主要靠規模化經營,而許多老字號企業仍延續「前店後廠」或作坊經營的傳統模式。以老字號大明眼鏡為例,中國科學院管理學院教授徐豔梅在調研時發現,按照眼鏡的銷售規律,線下網點密集方能產生規模效應,但大明眼鏡固守少數分店,面臨寶島、亮視點等品牌激烈競爭,市場佔有率降至歷史低點。再如曾刻畫毛主席像的中國照相館,門店客流多為老顧客,受制於國企的管理體制和激勵機制不足,缺乏擴張動力。

  傳承人才缺乏也是老字號面臨的困境之一。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前院長、中國商業史學會會長王茹芹表示,老字號企業強調手工技藝,需大量技術工人,但由於管理文化落後、待遇吸引力不足,使之陷入技術和管理雙重人才匱乏的困境。

  全國烹飪大師、全聚德集團總廚師長顧九如對記者感嘆,年輕人普遍喜歡文案工作,熟練掌握傳統烤鴨技術的人才稀缺,加之精英級技工工資水平遠不及管理層,導致「藍領」極難招聘。

  新時代面臨新問題

  四大藩籬困擾老字號

  部分昔日輝煌的老字號,在新時代卻活力缺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這些經營慘澹的老字號具有一定的共性。

  首先是與市場實際需求脫軌。部分老字號強調手工獨特、古老,不符合現代人的需求。如一些老字號的食品廠,仍大量採取人工方式生產,雖保證原汁原味,卻不符合批量、衛生生產的市場需求。一些傳統的糕點品牌也面臨味多美、好利來、金鳳呈祥等多家時尚品牌的激烈競爭,這些品牌在北京地鐵口、大型購物商場佔據顯著位置,且強調使用天然奶油,在年輕人中影響力遠超稻香村。

  其次是經營方式落後。張健說,老字號企業實現增長主要靠規模化經營或高端品牌價值打造小眾「私人定製」。目前只有內連升、瑞蚨祥等少數企業依靠後者生存,大部分老字號只能靠擴大規模,但許多「前店後廠」的老字號難以在現代商業環境擴張。

  張健表示,在工業化時代,如何在原汁原味、批量生產、質量保證三方面達到平衡,是老字號面臨的共同挑戰。近年來一些老字號被曝出質量問題,從根本上體現了企業經營方面的問題。

  第三是體制改革跟不上。老字號企業經歷了公私合營和國有化階段,政企不分、產權歸屬不明等問題突出,導致經營管理方式仍殘留「大鍋飯」色彩,缺乏員工激勵,不適應市場競爭。

  始創於清朝順治八年(1651年)的王麻子剪刀進入21世紀後一度經營困難,負債率高企,不得不關閉了旗下一家工廠。作為未能及時啟動改革的國企,王麻子沒有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未能有效提高企業所有者和出資者對業務的關切度,且背負著巨大退休員工社保壓力,企業發展陷入瓶頸。

  第四是對傳承人才培養不夠重視。王茹芹表示,大部分企業對於傳承人才不夠重視,未能將其作為企業的核心人才進行選拔培養,大部分傳承人沒有在企業擔任任何職務,不利於老字號文化和技藝傳承。

  王茹芹曾對京城老字號中的21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企業傳承人進行調研,發現傳承人年齡大、學歷低、收入少。其中近六成傳承人年齡在50歲以上,14%的傳承人已退休而仍被企業返聘,30%的傳承人沒有徒弟,初中文化水平的傳承人佔比45%,研究生學歷以上的傳承人缺失,37%的傳承人沒有任何職務。

  老字號盼重生

  激活品牌紅利

  憨態可掬的北極熊、玻璃瓶金屬蓋、呲呲的氣泡……對許多「老北京」來說,北冰洋汽水曾經是童年的美味佳飲。作為中國飲料和冷食工業的先行者之一,這家創立於1936年的京城老字號近年來幾經波折、艱難重生的故事可以作為京城老字號發展的經典案例。

  北冰洋的前身是1936年的北平製冰廠,這是北京市第一家人工製冰企業。新中國成立後,製冰廠收歸國有,1951年開始生產汽水,正式註冊「北冰洋」商標。

  1985年,北京市北冰洋食品公司成立,成為擁有冷食、汽水和罐頭三大主導產品的北方食品工業龍頭企業,從此,迎來歷史最輝煌時期。1985至1988年,北冰洋公司產值超過1億元,利潤達1300多萬元,成為京城的「汽水之王」。

  1990年,伴隨改革開放大潮,北冰洋公司同外商合作分別成立了4家合資公司,北冰洋汽水被分配給「百事-北冰洋飲料有限公司」生產。然而,外資沒有給這家「老字號」帶來活力。百事在著力將自有碳酸飲料打入中國市場的同時,將北冰洋束之高閣。

  直至2007年,中方開始和百事公司艱難交涉,要求收回北冰洋品牌。經多方交涉,2011年,北冰洋重新回歸,成為北京一輕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旗下的主打品牌,北冰洋品牌經營權終於重新回到中國人手裡。

  2011年11月,闊別多年的北冰洋「重出江湖」。首批瓶裝汽水上市後,供不應求,輕輕鬆鬆就創造了10萬箱的銷售量,當年就超越了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玻璃瓶裝飲料的總和。2012年,北冰洋推出聽裝汽水。

  「汽水之王」逆襲歸來。2013年,北冰洋瓶裝飲料年銷售量跨越200萬箱大關。如今,在北京舉行的一些國際會議上,北冰洋汽水被冠以會議的「指定飲品」。

  北冰洋的重生讓人們看到了中國本土飲品的希望。其實,近幾年,包括天津的山海關、陝西的冰峰、青島的嶗山等在內的本土飲料品牌,紛紛重整旗鼓。

  專家建議,讓老字號的文化價值重新煥發活力,要「物質、精神兩手抓」,根本在於以市場化改革激發企業發展動力,同時重視相關文化價值挖掘。

  老字號是中國「軟實力」的重要體現,是富有人情味的外交紐帶,應從國家戰略層面鼓勵老字號發展,將其作為文化自信建設的重要抓手,成為「走出去」窗口。張健建議,由政府部門牽頭,應形成定期系統梳理全國老字號企業的常態機制;聯合相關院校,進行系統的老字號文化、歷史研究,將其納入民俗、歷史、文學等相關課程或課題。

  王茹芹建議,應鼓勵以老字號為主題的音樂、影視、動畫、文學創作,挖掘背後的文化內涵;在基礎教育課程中加入有關老字號的民俗課程。還應系統改造、升級一批老字號產品,作為對外塑造中國品牌的重點推介產品。

  專家還建議,對老字號採取「分類發展」策略。如縫紉機、捏麵人等藝術文化價值大於經濟價值的老字號品牌,選擇作為工藝品和文化產品發展,鼓勵建立博物館、藝術館;對於王麻子、王致和、中國照相館等品牌,重在實行市場化改革,加強品牌影響力與市場競爭力。

  推動老字號企業市場化改革,培育老字號企業上市,也是扶持老字號發展的重要途徑。通過股權改革,解決發展動力不足的問題,將老字號推向市場。從全聚德、同仁堂的經驗來看,上市是企業建立現代化經驗制度的絕佳契機。

  「在人口紅利漸失、廉價勞動力優勢漸弱的趨勢下,振興老字號意義深遠,不僅是發展民族工業的重要手段,也是對外展示國家軟實力文化自信的重要窗口。」一位受訪專家語重心長地說。

相關焦點

  • 疫情致觀光蕭條,長頸族人陷生存困境
    疫情致觀光蕭條,長頸族人陷生存困境 2020-11-05 18: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造成數學兩極分化的原因是什麼?
    初中數學兩極分化現象比小學階段呈現出更為嚴重的趨勢,初二年級尤為明顯。造成兩極分化嚴重的原因是什麼?如何預防分化?  一、造成分化的原因  1.學習興趣缺乏和學習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心理原因。......   初中數學兩極分化現象比小學階段呈現出更為嚴重的趨勢,初二年級尤為明顯。
  • 英媒指中國留學生兩極分化「學渣」拿洋文憑也吃不開
    英媒指中國留學生兩極分化「學渣」拿洋文憑也吃不開
  • 王立勝:從全面小康看毛澤東防止兩極分化思想的時代價值
    全面小康的社會主義性質以及其全面性、人本性和均衡性決定了防止兩極分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題中應有之義。防止兩極分化應該貫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過程,目的是防止「兩極分化自然出現」(鄧小平語)。在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毛澤東對於防止兩極分化問題有大量的論述,形成了內容豐富的科學思想體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過程中我們應該結合當前實際深度挖掘毛澤東的這個思想體系,以獲得對當前實踐的有益啟示。
  • ​千萬警惕這一板塊兩極分化!
    今天大盤震蕩,市場上兩極分化,也再次驗證了老高前期觀點:最好還是以中線思路來跟蹤。明天是周四,防範一下大盤震蕩劇烈,防範大盤先抑後揚。今天市場上非常混亂,兩極分化非常嚴重,市場上熱點並不是特別集中。下圖清晰顯示今天的熱點散亂。在這裡老高要提醒朋友們兩個板塊,農業板塊和食品飲料板塊。前期在大盤還不夠穩定的時候,老高就已經提前給大家提醒了農業板塊和食品飲料板塊的中線行情。
  • 世界上有個兩極分化的沙漠,常年乾旱荒蕪,到八九月就繁花盛開
    世界上有個兩極分化的沙漠,常年高溫乾旱,一片荒涼,但是每年一到八九月份,就繁花盛開,竟然擁有3500多種植物,被遊客盛讚是沙漠裡最浪漫的奇觀。它就是納馬誇蘭,南臨好望角,西瀕大西洋。因為納馬誇蘭大沙漠裡,擁有乾旱荒涼與繁花盛開,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觀。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它太美,人們只能用「最」字來表達驚豔之情。
  • 調查顯示美國人對氣候變化看法兩極分化
    (原標題:調查顯示美國人對氣候變化看法兩極分化)
  • 高價格有機食品引爭論 美國連鎖巨頭全食超市陷困境
    「美國食品連鎖巨頭全食超市陷困境」一事再次引發有機食品從業者對「產品價格高」的討論。短短三個月內,全食的股價下跌了25%,雖然有業內人士分析,行業競爭是導致其陷困境的主要原因,但「有機食品的高價」也是避不開的原因之一。   在過去五年時間裡,一大批有機食品公司在杭州誕生,又悄無聲息地關閉。即使生存下來的企業,也有一些已經適度減少了有機食品的銷售比重。
  • 雞蛋市場陷「囚徒困境」?
    雞蛋市場陷「囚徒困境」? 時間:2020年12月22日 08:45:49&nbsp中財網    近期,隨著現貨端的價格不斷上漲,雞蛋盤面價格也隨之一路走高,其中主力合約JD2105昨日大幅拉漲3.75%收報於4206元/500千克。
  • 兩極分化!雷海林、許曉婷嶄露頭角,梅笑寒、孫燕反而露餡
    如今的二傳新人當中堪稱是呈現出兩極分化,孫燕和梅笑寒如今並未達標,被不少人視為露餡,而許曉婷和雷海林兩極分化!
  • 一日募集超百億,「日光基」頻發 市場兩極分化愈演愈烈
    然而,新發基金市場的兩極分化也愈演愈烈,記者梳理發現,年內有15家基金公司募集規模不足5億,另有29家基金管理人「顆粒無收」。「今年前兩個月,市場行情較好,再加上人們的理財需求爆發,入市熱情高漲,而公募基金因其公開、透明及專業成為大眾理財非常重要的工具之一,從而推動了新發基金爆款頻出。」6月16日,嘉實基金一位不願具名的內容策劃經理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稱。
  • 《靈域》的豆瓣評價:兩極分化十分嚴重!
    從豆瓣上的評價,就可以看出兩極分化十分嚴重,差評主要集中在探討兩位主演演技不在線方面。比如:「是怎麼做到男女主都眼神空洞和瞪眼演技的?兩人對話仿佛在對空氣自言自語,一個歪嘴一個抿嘴。」「有專門培訓過演技嗎,都想著賺快錢,拍偶像劇也行啊。」好評則是集中在特效還不錯,順帶誇讚一下主演們的演技還不錯,很貼合原著。
  • 《琉璃》的評價為什麼會兩極分化?
    古裝仙俠偶像劇《琉璃》自播出以來雖然熱度不減但好評和差評兩極分化。喜歡的觀眾認為差評是惡意打分,不喜歡的觀眾則懷疑好評都是水軍。沒有看過原劇而單純人云亦云地對作品做出評價是不負責任的,那麼接下來我們從觀眾普遍有爭議的角度入手,分析《琉璃》在古裝仙俠劇類中究竟表現如何。
  • 北京老字號品牌義利北冰洋打造「國潮新品」
    說起北京人兒時記憶中的味道,不得不提老字號品牌義利麵包和北冰洋汽水。一輕食品這個在京城打響名號的企業並非土生土長,「義利」其實創建於1906年的上海。68年前,新中國成立初期響應「繁榮首都」的號召,義利從老上海的租界區遷徙而來。在2001年搬到現如今的大興廠區前,義利一直在城內廣安門附近的廣義街5號。附近的老居民都能講出街名的來歷:「廣」是廣安門,「義」是義利食品廠。
  • 自由貿易漸陷「囚徒困境」
    如果各國在經濟下滑的趨勢下,都尋求收緊對外貿易甚至貿易保護主義的策略,那自由貿易將有陷入「囚徒困境」之虞——如果有幾個主要國家以犧牲他國利益為代價來照顧本國產業,那麼其他國家也會以牙還牙,從而引發一輪又一輪的貿易報復。這種擔憂正在變成現實。
  • OPPO仰望星空、vivo腳踏實地,走向兩極分化的「藍綠大廠」
    OPPO仰望星空、vivo腳踏實地,走向兩極分化的「藍綠大廠」 當手機市場開始走向存量化,曾經在線下市場你爭我奪的「藍綠大廠」,也正在呈現出分化的跡象
  • 綠媒老董:「萊豬」海嘯 蔡當局陷與民為敵困境
    《美麗島電子報》董事長吳子嘉發表評論表示,逾7成中間選民反開放萊豬,蔡當局陷與民為敵困境。蔡英文在2020「大選」時累積出的厚實民意,足以讓蔡當局度過萊豬海嘯嗎?答案恐怕愈來愈不樂觀。吳子嘉指出,如此清晰的主流民意,已使得蔡英文的信任度、滿意度持續下挫,跌破2020「大選」以來的新低紀錄;而蘇貞昌的施政滿意度,不僅寫下去年11月以來新低,其滿意度、不滿意度也正式進入死亡交叉,連帶民進黨的政黨好感度也一併步上同樣的困境。
  • 科學家警告:地球氣候開始兩極分化!南方繼續多雨,北方將更乾旱
    受到全球變暖影響而引發的氣候變化不止是溫度上升這麼簡單,隨之而來的還有更加極端的乾燥或潮溼,地球氣候開始兩極分化......對於普通人來說,這無疑是個壞消息——意味著我們將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氣候威脅。在中國,這種氣候兩極分化的現象則不那麼顯著,但東部夏季降水在未來可能進一步加劇,華北、西北內陸地區則將面臨一定程度的乾旱。
  • 中國人類學的學科困境和發展新方向
    我們認為中國人類學發展到目前這一階段面臨著一大困境,即「依附式發展」的困境。具體而言,國內人類學為了解決目前的生存問題,出現了兩個「依附」的問題。  (一)學科依附  第一個「依附」叫「學科依附」,比較明顯的是依附別的學科來發展。
  • 中國情侶馬來西亞檳城旅遊遇劫 身無分文陷困境
    中國情侶馬來西亞檳城旅遊遇劫 身無分文陷困境時間: 2013-05-31責任編輯: 白水旅遊_中國網 據馬來西亞《光華日報》報導,一對中國籍情侶29日下榻馬來西亞檳島市區一間酒店後,步行到附近飲食中心享用晚餐途中,不幸遭搶匪行劫,損失護照及人民幣3000元(馬幣約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