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警告:地球氣候開始兩極分化!南方繼續多雨,北方將更乾旱

2020-08-02 環球科學大觀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

全球變暖這個詞對我們來說已經並不陌生了,其影響甚至關乎於人類的發展與存亡,但你真的了解這個詞的真正內涵嗎?全球變暖僅僅意味著全球溫度的上升嗎?其實不然。受到全球變暖影響而引發的氣候變化不止是溫度上升這麼簡單,隨之而來的還有更加極端的乾燥或潮溼,地球氣候開始兩極分化......對於普通人來說,這無疑是個壞消息——意味著我們將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氣候威脅。

科學家警告:地球氣候開始兩極分化!南方繼續多雨,北方將更乾旱

旱季和雨季是由於地球不同緯度的季風和洋流循環疊加所形成的,但是隨著氣候變化的加劇,地球洋流和季風可能會因此加強或者減弱,這便使得世界一些地方迎來更多降雨或者蒸發更多的地表水。研究發現,之前受旱季和雨季的影響而遭受極端天氣的地區,隨著氣候進一步變化,這一趨勢將變得更加強烈。

科學家警告:地球氣候開始兩極分化!南方繼續多雨,北方將更乾旱

此外,研究人員還對降水和蒸發的強度進行了研究,相關數據顯示,未來乾旱季節會變得更乾燥,溼潤季節會則變得更溼潤。

研究人員發現,受氣候變化影響最嚴重的地區是那些在春夏季降水量高,而在秋冬季降水量稀少的地區,這樣的地區包括印度的大部分地區及孟加拉國和緬甸,巴西的內陸帶、橫跨非洲東西向的兩個區域以及澳大利亞北部都是重要熱點。在中國,這種氣候兩極分化的現象則不那麼顯著,但東部夏季降水在未來可能進一步加劇,華北、西北內陸地區則將面臨一定程度的乾旱。

科學家警告:地球氣候開始兩極分化!南方繼續多雨,北方將更乾旱

降雨量的變化將導致旱災或洪澇等自然災害。無論是旱災還是洪水都將對農業產生不可估量的損失,甚至引發饑荒。研究人員表示,洪水似乎更讓人感到擔憂,因為這對人民的生命財產產生了直接的威脅,也對城市的抗洪能力和應急救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值得警惕的是,我們已經可以看到乾旱和洪水在一些地區的頻繁發生,氣候的兩極分化已經越來越明顯。

科學家警告:地球氣候開始兩極分化!南方繼續多雨,北方將更乾旱

研究人員將世界劃分為九個陸地區域,對比研究了1971-2000年每個區域的年降水量以及時間水平上的季節波動。研究發現,要想保證乾濕季節的相對穩定,全球溫度需要維持在工業化前水平的±2攝氏度之間(等同於巴黎協定的要求)。如果本世紀末氣溫比工業化前上升3.5攝氏度甚至5攝氏度(最壞情況),屆時將有可能爆發水危機。

科學家警告:地球氣候開始兩極分化!南方繼續多雨,北方將更乾旱

毋庸置疑,水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資源,要想保證未來水資源的正常使用,我們需要採取必要的預防措施,不斷優化淡水供給。隨著氣候變化和人口增長,我們應該通過改進技術來有效地為農作物進行灌溉,以為不遠的未來做好準備。同時,控制全球氣溫上升速度也是必不可少的,溫度的變化間接使得降水量發生改變,所以,降低碳和甲烷等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是迫在眉睫的。

責編/朱張航宇

參考文獻:Goutam Konapala, Ashok K. Mishra, Yoshihide Wada, Michael E. Mann. Climate change will affect global water availability through compounding changes in seasonal precipitation and evaporation.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0; 11 (1)

相關焦點

  • 世界上有個兩極分化的沙漠,常年乾旱荒蕪,到八九月就繁花盛開
    你能想像,兩種極端的氣候景觀出現在同一片沙漠上嗎?你見過沙漠裡的花海嗎?世界上有個兩極分化的沙漠,常年高溫乾旱,一片荒涼,但是每年一到八九月份,就繁花盛開,竟然擁有3500多種植物,被遊客盛讚是沙漠裡最浪漫的奇觀。
  • 科學家再次警告:地球氣候出現兩極分化!人類該何去何從?
    剛剛邁入2020年我國多地便出現了,多年以來的極端氣溫,多地氣溫偏低,全球多地出現了氣溫反常現象,在我國南方甚至由此網上引發了「南方集中供暖的熱議」,一系列的報導,告訴我們,氣候環境惡化的影響已經悄然進入我們的身邊,工業文明和高速經濟發展背後的潛在危機也將逐步出現。
  • 全球風暴或兩極分化!2020年西北太平洋有大颱風?預測略偏多偏強
    在科學中,我們經常討論一個問題,那就是海洋風暴的發展,對於不少的人來說,我們海洋區域的風暴可能會如今變得非常多非常強。但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在過去40年之中,我們全球每年平均熱帶氣旋的數量,並沒有一次又一次的創下新高,反而是處於較低的情況。這是什麼情況?地球風暴數量減少了?
  • 全球風暴或兩極分化!2020年西北太平洋有大颱風?預測略偏多偏強
    地球風暴數量減少了?這個研究確實有點不符合大家的一個「想法」,我們來看看到底海洋區域風暴是如何發展的。根據新研究表明,其實海洋風暴的發展數量是存在「兩極分化」,那就是有些地區多,有些地區少。數據顯示自1980年以來,北大西洋和中太平洋的熱帶氣旋數量一直在增加,而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南部的風暴在減少。從而從整體的情況來看,就是處於偏少的情況。
  • 2020寧夏事業單位常識備考:南方「雨一直下」的原因
    厄爾尼諾現象   按照氣象局的說法,如今南方的連日陰雨天氣與厄爾尼諾現象有關。厄爾尼諾現象主要是指太平洋東部和中部的熱帶海洋的海水溫度異常地持續變暖,使整個世界氣候模式發生變化,造成一些地區乾旱而另一些地區又降雨量過多。
  • 科學家警告:美國爆發800年來最嚴重乾旱!與史前特大乾旱同軌道發展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氣候危機會因此消失。科學家通過分析本世紀初以來的降水量以及過去1200年氣候狀況發現,北美洲西南地區(SWNA)的氣候模型已出現前所未有的改變。科學家警告稱,美國加州和墨西哥灣的大部分地區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特大乾旱。
  • 調查顯示美國人對氣候變化看法兩極分化
    (原標題:調查顯示美國人對氣候變化看法兩極分化)
  • 氣候變化臨界點來了?科學家警告:世界第二大冰蓋開始走向不歸路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研究表明,地球歷史上每次間冰期(冰期間隙的溫暖期)都會發生全球性的冰川消融,且往往是南極冰蓋先融化,數千年後格陵蘭冰蓋才開始受到洋流與氣候影響緩慢融化然而,今天地球正在經歷的間冰期——是46億年以來唯一一次南北兩極冰蓋同時融化的時期。研究人員警告稱:格陵蘭冰蓋可能已經達到了一個臨界點,正在走向不可逆轉的完全消失的道路上。
  • 人類正在屠殺地球!科學家警告:如果繼續破壞,自然終結將變現實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人類是鑄成全球氣候危機的重要嫌疑人,儘管我們大多數時候並不這麼認為。近日,一位氣候變化、環境領域的權威科學家表態稱,如果我們繼續破壞地球,自然世界的終結和第六次物種的大規模滅絕將不再是預言。
  • 2020年異常氣候頻繁!新研究:未來或風更強、雨更多,人類咋辦?
    2020年的氣候確實出現了「異常」情況(一點都不正常),我們先不說南方的降雨,在2020年5月的時候,我國北方就出現局地達40度的高溫,完全是往年很少見到的情況,而最近北極地區又突破了38度高溫,這氣候現象十分的罕見。 所以說今年的氣候異常確實頻繁出現,已經成為了一個事實。
  • 厄爾尼諾事件正式形成,南方的雨要多到什麼程度?颱風呢
    到2018年6月,海溫指數擊穿正常線,從偏低轉為偏高;當年9月,我國國家氣候中心宣布,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已進入厄爾尼諾狀態。從拉尼娜結束到厄爾尼諾狀態出現,前後僅僅半年時間。厄爾尼諾已開始影響了2018年下半年的全球天氣,並將繼續對2019年天氣造成更加深刻的影響。
  • 蘭州乾旱氣象研究所:乾旱研究是一個漫長的徵程
    諸如此類服務於國家戰略的研究還有很多,如依託 「氣候變暖背景下我國南方旱澇風險評估與對策研究」項目,與國家氣候中心和中國氣象局武漢暴雨研究所開展合作,編寫《未來5年至10年我國南方將更旱更澇 應高度重視旱澇對經濟社會安全的威脅》決策諮詢報告;如依託 「農田水分利用效率對氣候變化的響應與適應技術」「全球變化對乾旱半乾旱區的影響與適應對策」等項目,完成了
  • 地球磁場出現崩塌現象 地球兩極反轉將有可能造成嚴重後果
    這將給人類帶來毀滅性影響,會毀掉電網,從根本上改變地球氣候,大幅提高患癌率。英國利物浦大學地球、海洋與生態學教授理察-霍姆表示:「這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你設想一下,要是你的電力供應癱瘓幾個月,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如果這段時間沒有電,許多人就會無法正常工作。」地球氣候會徹底改變。
  • 科學家解釋為什麼地球南北兩極氣候變化好似「蹺蹺板」
    科學家提出新解釋:為什麼地球南北兩極氣候變化好似「蹺蹺板」?   新華網上海3月12日電(記者張建松)南北極好像是安裝在地球南北兩端的「冷凝器」,在全球氣候變化中起著極其重要作用。科學家在一項研究中提出新解釋:為什麼近60年來地球南北兩極存在相反的、好似「蹺蹺板」的氣候變化?    近幾十年來,許多科學家都從不同的研究角度注意到地球南北兩極呈現相反的氣候變化,北極地區顯著變暖,南極和南大洋則大範圍變冷,地球南北兩極存在相反的、好似「蹺蹺板」的氣候變化。    對於這一現象,國外科學家曾提出與「大洋傳送帶」假說有關的「經向環流」理論。
  • 科學認識乾旱和應對南方極端氣候的建議
    氣候變化異常導致乾旱頻繁發生今年以來,長江中下遊地區遭遇50年來罕見乾旱,降水與多年同期相比偏少三到八成,湖北、湖南、江西、江蘇等地抗旱形勢嚴峻。繼黃淮地區冬春乾旱後,中央和地方在我國南方又開展了新一輪的抗旱大會戰。
  • 南方暴雨連連、北方熱浪滾滾!極端天氣為何扎堆來襲?
    來源:國是直通車「買單」時間逼近△ (資料圖)南方暴雨。中新社記者 張浩鉞 攝6月打開了南方的「水龍頭」,也打開了北方的「燒烤爐」。監測顯示,今年南方的暴雨和北方的高溫天氣都甚於往年,雲南旱災也持續日久。今年極端天氣為何扎堆來襲?天氣為何越來越不宜人了?
  • 科學家:為何「潮溼」氣候比乾旱更致命?
    根據外媒《The Gardian》的報導,近期的科學研究顯示,能威脅人類生存的極端高溫已經發生了;此外,「潮溼」的氣候乾旱更致命。極端氣候已經發生,比科學家預期得早 過去,科學家透過研究大範圍地區的平均溫度、溼度來探討氣候趨勢;而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團隊研究7,877個特定小區域,抓出更精細、地區化的氣候趨勢。
  • 專家:拉尼娜現象與大氣環流異常導致北方乾旱
    新華網北京2月6日電(記者於文靜)國家氣候中心氣候預測室主任張培群6日表示,近四個月來我國北方地區遭遇嚴重乾旱的根本原因是拉尼娜現象和全球大氣環流異常的共同作用。張培群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造成今冬以來我國北方大部降水少的原因是影響我國的暖溼空氣少,這是由於來自東南方向的西北太平洋暖溼氣流和西南方向的印度洋、孟加拉灣暖溼空氣都偏少,其根本原因與拉尼娜現象有關。 「拉尼娜現象導致今冬副熱帶高壓偏弱,太平洋西側水汽輸送較弱,同時,全球大氣環流異常造成青藏高原空氣偏暖,南支槽不活躍。」
  • 南方冬天雨越來越多,網友:快變成地中海氣候了
    近日,來自中央氣象臺的監測數據顯示,在從12月21日-1月10日的21天裡,南方很多地方的累積降雨日數已經達到了15天以上,湖南、江西、貴州等地更是超過20天。比如貴州遵義,過去21天裡下了21天的雨,每天都在下雨!由於持續的陰雨天氣,國家氣候中心的監測數據也顯示,過去20天我國西南、長江中下遊多地的降水顯著偏多,局地偏多達到200%以上!可見今年南方冬天的雨確實是太多了。
  • 歐洲將在2020年下半年面臨乾旱,NASA給出證據
    相信最近一段時間,南方的小夥伴深有體會,多個地方成了現實版「水上威尼斯」,這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巨大的影響。但是,在世界的另一個地方卻截然相反,歐洲在經歷了溫暖的春天和炎熱的夏季之後,正面臨著夏季的乾旱。2019年至2020年的冬天,歐洲是有記錄以來最溫暖的冬天,全年的溫度都沒有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