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邁入2020年我國多地便出現了,多年以來的極端氣溫,多地氣溫偏低,全球多地出現了氣溫反常現象,在我國南方甚至由此網上引發了「南方集中供暖的熱議」,一系列的報導,告訴我們,氣候環境惡化的影響已經悄然進入我們的身邊,工業文明和高速經濟發展背後的潛在危機也將逐步出現。
氣候出現兩極化
阿根廷、巴西、秘魯、玻利維亞、巴拉圭……南美洲的這些國家原本冬季氣候很溫和,例如阿根廷大部分地區屬亞熱帶和溫帶氣候,冬季氣溫很少降至0℃以下。但上周,由於極地冷空氣的襲擊,這個國家持續多日出現低溫天氣和大範圍降雪,最低溫度一直在0℃以下,一些地區甚至出現-10℃以下的低溫,人們裹著厚厚的冬衣出門仍瑟瑟發抖。阿根廷民防部門7月19日說,持續一周的極地寒流已造成阿根廷至少16人被凍死,另有12人在取暖時死於一氧化碳中毒。
而正值夏天的北半球,熱浪襲擊也不同尋常。俄羅斯正經歷著百年罕見的高溫。這幾天,莫斯科最高氣溫一直在35℃左右,貝科沃機場地區的氣溫達到38℃,炎熱的天氣甚至引起地鐵鐵軌膨脹受損,導致一條地鐵線路運行一度中斷。全俄羅斯有近300人在尋找清涼時不幸溺死。俄羅斯氣象專家說,今夏莫斯科或將迎來130年來最熱的夏天。與此同時,日本也出現了罕見的38℃的高溫酷暑天氣
幕後推手:大氣環流異常
「罕見」、「少見」、「幾十年不遇」、「百年不遇」、「歷史極值」……這樣的字眼越用越多,今年天氣到底怎麼了?
從氣象專業的角度講,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直接原因是大氣環流的異常。例如,高溫是由於暖性高壓持續存在,南方暴雨的出現同樣是由於環流異常,副熱帶高壓相對偏南,南方大範圍地區形成了有利於冷暖空氣持續交匯的形勢。「近些年,伴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全球範圍內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及其導致的嚴重災害,都呈現增加的趨勢。」
氣象界普遍認為,全球氣候變暖使得地表氣溫升高,不僅蒸發到大氣中的水汽總量增加了,而且水循環的速率也加快了,更多的降水在更短的時間內發生,極端降水事件以及局部洪澇出現的頻率就可能增加,個別地區雷暴、冰雹等強對流天氣也會增多。「雖然今年發生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和『厄爾尼諾』、『拉尼娜』及『北極濤動』脫不了關係,但其中到底是怎樣的聯繫,專家的解釋、看法還存在一些爭議,目前還很難說清楚。」科學家稱,影響氣候的因素太多,這些或許只是冰山一角。
全球氣候環境面臨嚴峻挑戰,大部分主流科學家認為,工業碳排放和其他溫室氣體使全球氣溫上升,全球氣溫兩極化嚴重,最終人類生活環境面臨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