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泡椒鳳爪是通過「核技術」殺菌,來延長保質期的!
提到核技術,我們日常能想到的都是核電站核武器,如果是與日常生活相關的,比較近的也許就只能想到醫院的核磁共振。
沒想到前幾天看央視新聞才了解到,核技術已經應用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且師兄愛吃的泡椒雞爪居然也是被核輻照照射過,才變得容易保存!
評論下面全員震驚,
不禁會有同學發問,這個「核技術」是聞核色變的那個「核」嗎?
是的!
不了解還不知道,原來在2020年上半年,利用該技術殺菌的醫用防疫物資,僅一次性醫用防護服就達到200萬套,一半都直接發往武漢。
那麼核技術是怎麼來殺菌的呢?
2
核技術滅活的原理
首先:利用核輻照來對貨物進行殺菌,不需要打開貨物的箱體,就可進行殺菌:
專家告訴我們,原理是在射線照射中,打斷微生物的DNA生物鏈來進行滅活,使得細菌和微生物不能繁殖和生長,從而達到殺死效果。
不僅如此,核輻照還有很大的技術優點:高效且避免二次汙染。
3
經過核輻照的物品會有輻射殘留嗎?
專家表明:照射劑量人為可控,殺滅細菌的同時對產品自身品質不會產生任何影響。
對此,工作人員現場進行了一個試驗:
輻照車間的輻射數值是0.09(浮動值為0.08-0.1)
未經輻照的產品數值和環境一樣也是0.09(浮動值為0.08-0.1)
經過輻照的產品,數值為:0.08(浮動值為0.08-0.1)
由此證明,產品在經過輻照後,不會有核輻射殘留。
從而,核輻照的安全性得到了驗證。
4
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核技術,你了解多少?
不止泡椒雞爪,生活中還有很多領域都應用了核技術,下面清南師兄就帶大家了解一下:
1 我們吃的很多食品都應用了輻照技術
日常的一些含水量較低的食品其實都應用了這項技術,比如方便麵的調味料包和脫水蔬菜,冷凍食品,密封包裝的休閒食品等,往往都經過核輻照。
2 可以阻斷外來物種,維持國內物種的多樣性和穩定性
3 除了滅菌消毒,核技術還是安保專家
當我們進入候機樓的時候,都會由安檢人員用核技術儀器來檢測是否攜帶有爆炸物,原理是因為只要是開過槍或者製作接觸過爆炸物,身上、行李上就會殘留下不易被清洗的顆粒。這些顆粒可以由核技術儀器檢測得到,從而保證更多人的人身財產安全。
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清華大學核研院為我國核技術安檢儀器的研發和國產化做出了重大貢獻。
4 環保領域的應用
核技術可以應用到大氣汙染源監測,用來檢測到大氣中的顆粒的來源。
空氣品質指數pm2.5數值主要由揚塵、燃煤、尾氣排放、工業排放影響,那麼核技術可以檢測到這幾項來源的佔比,從而查到影響空氣品質的最重要因素。
5
核能不是洪水猛獸
但是還有很多人對核輻照有很大的恐懼,特別是在電視劇《車諾比》播出之後,讓更多人了解到因為1986年的核電站反應堆爆炸,造成的放射性物質洩漏事件。整個車諾比在30年後,依然是一般人不敢踏入的禁區。
雖然在大眾眼裡也一直對「核」存在著很大的恐懼,但是其實在我們的生活環境中本來就有本底輻射。只要是數值處在安全之內,就可不必過於焦慮。更何況核輻照技術現階段已經是相對成熟的技術了。
清南師兄希望大家在了解這項技術的原理後消除恐懼,不要聞核色變,核能它不是洪水猛獸,畢竟所有技術的發展都是為了服務於人類,我們要享受科技發展帶給我們的便利,而不是被禁錮。
清南師兄也歡迎對核技術感興趣的同學,來報考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或者清華大學核研院,成為清南師兄的小師弟、小師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