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陳曉麗
病案追兇>>
孕婦腹痛緊急剖宮產,血液培養發現真相
25歲的陳女士被家人匆匆送到當地醫院時,已經懷孕8個多月了。平時產檢一切順利,這天下午卻突然肚子疼了十幾個小時。趕到醫院後,胎心監護髮現胎心明顯下降,最低只有80次/分鐘。還沒來得及明確診斷,當天夜裡,陳女士肚子疼得更加厲害,還開始發燒,胎心監護也提示情況在不斷惡化,被緊急轉院送到山東大學第二醫院就診。
由於胎心持續下降,為了胎兒安全,醫生立即為其安排了剖宮產手術,孩子出生後立即轉入了新生兒重症監護室治療。由於早產,孩子發育還不完善,體重不足三斤,並且伴有感染症狀。為了確認孩子狀況,醫生為其安排了三大常規、肝腎功、心肌酶、CRP、血培養等系列檢驗。
其中血培養很快呈現陽性,經過鑑定為產單核細胞李斯特感染,檢驗醫學中心臨床微生物科主任張旭華結合患兒的早產、低體重等表現,推斷產婦極有可能為產單核細胞李斯特菌感染,才造成的早產。
「產單核細胞李斯特菌感染相對罕見,產婦和胎兒屬於易感人群,感染後容易引起早產。」張旭華介紹。張旭華馬上聯繫產科,詢問產婦的情況,得知陳女士正高燒不退,尚未找到明確病原菌,先後嘗試使用的幾種抗生素治療均無效。
進一步詢問發病過程,張旭華得知陳女士發病前吃過冰箱冷藏的牛肉,吃前沒有加熱,而這正是李斯特菌感染的主要途徑。為此,張旭華建議為陳女士送檢血培養、大便培養、宮頸分泌物培養,果然發現陳女士感染了產單核細胞李斯特菌。
由於該細菌只對青黴素和氨苄西林這兩種藥物敏感。隨後,醫生為陳女士調整了治療方案,停用其他抗生素,改用青黴素和氨苄西林治療,陳女士的病情很快好轉,並治癒出院。
醫學是核心>>
七個專業科室兩個專業組,開展檢驗項目500餘項
提到看病,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臨床各科室的醫生。其實,在整個看病過程中,檢驗科幾乎必不可少。只要我們踏進醫院看病,就會或多或少和檢驗科建立聯繫。很多時候,檢驗科的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整個醫院的診療水平。
山東大學第二醫院內科病房樓的四樓和五樓,是該院檢驗醫學中心的主要陣地。每天,數以萬計的血液、尿液、大便等標本被送到這裡,經過不同專業組分檢、編號、掃碼後,進入各類儀器檢驗,檢驗結果覆核準確後,最終形成一張張檢驗報告單,被送到醫生和患者手裡。
「檢驗可以為疾病診斷提供依據,例如陳女士轉來我們醫院時,血常規檢驗發現白細胞、中性粒細胞比例都增高,可以初步診斷她存在細菌感染。」山東大學第二醫院檢驗醫學中心主任毛海婷介紹。
同時,檢驗結果也是判斷治療效果和預後的依據。在治療期間,陳女士和孩子都經常需要複查血常規等項目,由此主管醫生可以判斷前期治療方案的效果如何,是否需要調整藥物。
「相對於臨床各專業科室從單一學科角度分析和診斷疾病,檢驗醫學可以從不同角度全面解讀檢驗結果,並給出疾病的治療建議。這在當前疾病譜越來越複雜,病因也越來越難界定的情況下,意義重大。」毛海婷說。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山東大學第二醫院檢驗醫學中心迅速組建了新冠核酸檢測工作小組,並升級為專業組,建立了一支50人的預備隊。截至目前,核酸檢測樣本數量已超過18.4萬人次。
如今,山東大學第二醫院檢驗醫學中心下設臨床生化科、臨床免疫科、臨床分子生物學實驗室、臨床微生物科、血液與體液檢驗科、急診檢驗科、南部院區檢驗科共七個專業科室和新冠核酸檢測專業組、採血組兩個專業組,目前開展檢驗項目500餘項,覆蓋眾多疑難雜症,每天完成檢驗標本超過1萬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