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震蕩與δ波競爭性調節記憶

2020-11-25 科學網

慢震蕩與δ波競爭性調節記憶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4 21:45:02

慢振蕩和δ波在記憶的鞏固和遺忘中發揮競爭作用,這一成果由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Karunesh Ganguly團隊近期取得。相關論文於2019年10月3日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細胞》。

研究人員介紹,睡眠與記憶鞏固和經歷遺忘有關。但是,目前尚不清楚什麼決定著鞏固與遺忘之間的平衡。

研究人員測試了睡眠期間與活動有關的過程如何可能差異地調節這兩個過程。研究人員專門測試了非快速眼動(NREM)睡眠過程中神經重激活是如何與神經活動的鞏固與削弱發生因果聯繫的。令人驚訝的是,研究人員發現慢速振蕩(SO)和δ波在鞏固與遺忘之間具有可分離和競爭的作用。通過使用閉環光遺傳學方法調製與SO或δ波相關的皮質脈衝,研究人員可以分別減弱或增強鞏固,從而雙向調製與睡眠有關的性能提升。

研究人員進一步發現,相對於δ波,紡錘體神經元到SO的時間耦合變化可以解釋這種影響。因此,這些結果表明,由SO和δ波驅動的神經活動在依賴睡眠的記憶鞏固中具有競爭作用。

附:英文原文

Title: Competing Roles of Slow Oscillations and Delta Waves in Memory Consolidation versus Forgetting

Author: Jaekyung Kim, Tanuj Gulati, Karunesh Ganguly

Issue&Volume: 2019/10/03

Abstract: Sleep has been implicated in both memory consolidation and forgetting of experiences. However, it is unclear what governs the balance between consolidation and forgetting. Here, we tested how activity-dependent processing during sleep might differentially regulate these two processes. We specifically examined how neural reactivations during non-rapid eye movement (NREM) sleep were causally linked to consolidation versus weakening of the neural correlates of neuroprosthetic skill. Strikingly, we found that slow oscillations (SOs) and delta (δ) waves have dissociable and competing roles in consolidation versus forgetting. By modulating cortical spiking linked to SOs or δ waves using closed-loop optogenetic methods, we could, respectively, weaken or strengthen consolidation and thereby bidirectionally modulate sleep-dependent performance gains. We further found that changes in the temporal coupling of spindles to SOs relative to δ waves could account for such effects. Thus,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neural activity driven by SOs and δ waves have competing roles in sleep-dependent memory consolidation.

DOI: 10.1016/j.cell.2019.08.040

Source: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19)30959-6

Cell:《細胞》,創刊於1974年。隸屬於細胞出版社,最新IF:36.216

相關焦點

  • 當你沉睡時,記憶和遺忘開始對決
    睡眠紡錘波是在非快速眼動睡眠期(沒有快速的眼動並且一般很少做夢的睡眠階段)每隔幾秒鐘出現的高頻活動的爆發(bursts)。當與睡眠紡錘波相結合時,慢震蕩變得對於記憶的鞏固至關重要。相比之下,δ波比慢震蕩略小,並且傾向於在大腦局部出現。因為慢震蕩和δ波一般在睡眠中同時出現並且很難區分,通常它們一起被歸為慢波。
  • Science最新發現:睡眠δ波有助於長期記憶的形成
    生物學跨學科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已經表明,我們睡眠時發出的δ波並不像科學文獻幾十年來所描述的那樣,是大腦皮層休息時靜默期的產物。
  • 你所不知道的腦波:δ波、θ波、α波、β波、γ波
    腦細胞只要是活動就會產生相應的生物電,也是通過這些電通過樹突來跟別的腦細胞進行聯接,形成思維的網絡;在科學應用上我們能通過儀器檢測到的腦波必須由一定數量的神經元細胞活動而產生的,作為頻率的不同分為下面幾種類型;δ波、θ波、α波、β波、γ波等:根據大腦狀態管理的不同把β波在細分為Smr波、
  • Nature子刊 | 事件邊界保護情緒性記憶免受競爭性經驗的影響
    2018年發表在 nature human behaviour 的研究中,作者通過三組實驗證明了事件邊界保護情緒性記憶免受相鄰時間編碼下競爭性經驗的影響。如,當被毒蛇咬過之後即使遇見無毒性的蛇也依然會恐懼。
  • [文獻翻譯]γδT cell——一個奇怪的名字
    我們發現γδT細胞的水平在懷孕過程中波動,這些變化是由孕酮調節的。in Vδ1/ Vδ2 shift directly. 與外周血不同,健康婦女子宮內膜和早孕蛻膜中Vδ1+γδT細胞佔多數,子宮內膜間質細胞(ESCs)可能直接參與Vδ1/Vδ2的轉移。
  • 糖皮質激素通過 IL-7 及 IL-7R 活化 γδT 細胞
    GC 是否可以通過 IL-7 活化天然免疫的 γδT 細胞而導 致炎症的復發和遷延不愈?本文對 GC 通過 IL-7 及 IL-7 受體(IL-7R)調節 γδT 細胞,從而影響 GC 在 IL17 相關的炎症性疾病治療中的作用作一綜述。
  • 粉碎低效學習,《睡眠英語》引入α波記憶方法
    與其喝憑空定義的雞湯,不如了解最新的科學研究發現,了解大腦記憶的奧秘,採用更加科學的學習方法,以最事半功倍的方式增強自己的實力。去年3月,瑞士伯爾尼大學一項研究發現,在睡眠的上升狀態聽英語單詞,大腦高度活躍且互相連接,此時竟能進行休眠時的內隱記憶,受試者可以在此狀態下進行單詞記憶,順利通過接下來的語義測驗。
  • 東陽光PI3Kδ抑制劑啟動臨床
    該藥是一款 PI3Kδ 抑制劑,擬開發的適應症為:復發難治 B 細胞血液腫瘤。來自 Insight 資料庫(http://db.dxy.cn/v5/home/)HEC89736PTSA·0.5 H2O 是東陽光藥自主研發合成的口服高選擇性 PI3Kδ 抑制劑。
  • 競爭性抑制劑和非競爭性抑制劑
    酶的競爭性抑制劑和非競爭性抑制劑有什麼區別?我們先了解下酶促反應。
  • α波療愈
    人的基本腦波有四種——α波(alpha)、β波(beta)、δ波(delta)、θ波(theta)。
  • Nature| 受翻譯調控的特定類型記憶存儲的神經元亞群鑑定
    (protein kinase Cδ, PKCδ)的抑制性神經元中從頭翻譯對於存儲條件性安全反應是必要的。接下來,作者想知道抑制CeL INs亞型中的帽依賴翻譯是否對長期恐懼記憶存在影響,設計出一種可以穩定敲低SOM和PKCδ INs中eIF4E的策略,這一策略可以大幅減少eIF4E蛋白水平並抑制CeL INs中的從頭翻譯。
  • Nature背靠背|受翻譯調控的特定類型記憶存儲的神經元亞群鑑定
    protein kinase Cδ, PKCδ)的抑制性神經元中從頭翻譯對於存儲條件性安全反應是必要的。在這項研究中,在簡單條件性恐懼範式和差異條件性恐懼範式中,CeL SOM INs中eIF2和eIF4E依賴的翻譯程序對於條件性恐懼響應是必要的,這表明SOM INs是存儲條件性恐懼記憶的主要CeL位點。相反但作為補充的是,PKCδ INs中的從頭翻譯可用於存儲條件性安全響應。
  • 下丘腦新穎信號調節海馬記憶
    下丘腦新穎信號調節海馬記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3 23:01:31 日本理研腦科學中心Thomas J. McHugh和Shuo Chen研究組合作發現下丘腦新穎信號調節海馬記憶。
  • 馬長生團隊:從QRS波形態看調節束的雙向傳導特性
    在本研究入選的12例調節束-PVC/VT患者中,8例的最早激動點位於游離壁側,4例位於體部,最早激動點(EAS)較體表QRS波起點提前17.8 4.7 ms。於EAS放電後10例PVC或VT消失,2例QRS波形態及EAS改變,繼續標測消融後消失。 6例於EAS處記錄到P電位,其中5例在游離壁側,1例在體部。
  • 研究揭示競爭性內源RNA直接調控上皮間質轉化的動態過程
    競爭性內源RNA (ceRNA)假說提出了一種調節生物學過程的內在機制。miRNA是調控生物功能的核心分子,ceRNA(如高表達的mRNA)可以中合miRNA,通過類似海綿吸水的效應來調控生物過程。但是ceRNA的動態變化是否能通過ceRNA來影響miRNA的活性,進而調控重大疾病仍然存在爭議。
  • 研究揭示白細胞介素33抑制肺部固有γδT細胞反應的機制
    γδT細胞反應,這一成果由美國麻薩諸塞州綜合醫院Andrew D.暴露於過敏原後,ST2+ Treg細胞被IL-33激活以抑制產生IL-17的γδT細胞。在Treg細胞中ST2信號誘導Ebi3的表達,其是Treg細胞介導的γδT細胞抑制所必需異二聚體細胞因子IL-35的另一個組成部分。這種反應導致誘導嗜酸性粒細胞產生的趨化因子減少,嗜酸性粒細胞向肺的招募減少,這有利於宿主減少過敏原引起的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