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邪圖鑑】"惡魔之瞳",17種洞穴瞼虎(Goniurosaurus屬)大盤點...

2021-03-02 東邪爬寵部落

 

【前言】

本文為2017年止,關於17種 瞼虎Cave Gecko的最新物種分析歸納並總結...

至今全球已知的洞穴瞼虎屬(Goniurosaurus 屬物種數量已增加到了17個;「中國分布」就佔據了其中的10個物種,成為世界上擁有最多瞼虎屬物種的國家...

因為具有壁虎科中較為特殊的可以活動的眼瞼,即可以閉合雙眼、而且生活在石縫或洞中,故名「洞穴瞼虎」,一般簡稱「瞼虎」

也由於此屬的常見代表品種「海南瞼虎」有著一雙紅色虹膜的眼睛,酷似惡魔的眼睛,所以俗稱「惡魔之瞳」...

瞼虎家族的成員零散分佈於東亞南部,其中包括越南東北部、中國南部包括海南島及日本的琉球群島。

野外多數生活在喀斯特地貌、熱帶雨林或季雨林的潮溼地面,喜歡溪流或河流旁邊的石縫或洞中,偏陰涼潮溼的環境。

晝伏夜出,原生環境主要以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


 《《《轉發請列明出處!》》》

【物種名錄】

01.Goniurosaurus araneus  (GRISMER, VIETS & BOYLE, 1999) 

中文名:蛛紋瞼虎 / 越南瞼虎

02.Goniurosaurus bawanglingensis (Grismer et al., 2002) 

中文名:霸王嶺瞼虎

03.Goniurosaurus catbaensis (Ziegler, Truong, Schmitz, Stenke & Rösler, 2008) 

中文名:吉婆島瞼虎

04.Goniurosaurus huuliensis (Orlov et al., 2008)

中文名:友蓮瞼虎

05.Goniurosaurus luii (Grismer et al., 1999)

中文名:憑祥瞼虎

06.Goniurosaurus liboensis (Wang et al., 2013)

中文名:荔波瞼虎

07.Goniurosaurus kadoorieorum (Yang & Chan, 2015)

中文名:嘉道理瞼虎

08.Goniurosaurus kwangsiensis (Yang & Chan, 2015)

中文名:廣西瞼虎

09.Goniurosaurus kuroiwae (Namiye, 1912)

中文名:琉球瞼虎

10.Goniurosaurus orientalis (Maki, 1931)

中文名:東方瞼虎

11.Goniurosaurus splendens (Nakamura & Uéno, 1959)

中文名:亮瞼虎

12.Goniurosaurus toyamai (Grismer et al., 1994)

中文名:富山瞼虎

13.Goniurosaurus yamashinae (Okada, 1936)

中文名:久米瞼虎

14.Goniurosaurus yingdeensis (Wang et al., 2010)

中文名:英德瞼虎

15.Goniurosaurus zhelongi (Wang et al., 2014)

中文名:蟄龍瞼虎 / 蒲氏瞼虎

16.Goniurosaurus  hainanensis (Barbour, 1908)

中文名:海南瞼虎

17.Goniurosaurus lichtenfelderi (Mocquard, 1897)

中文名:裡氏瞼虎 / 利希登費爾茲瞼虎

【物種分類詳述與圖鑑】

在系統發育研究中,常用葉貝斯演繹法、最大擬然法、最大簡約法、鄰接法來分別構建系統發育樹。

學者們將瞼虎分為4個類群(Group種組),分別是:G.luii 類群 G.kuroiwae 類群 G.Yingdeensis 類群 G.lichtenfelderi 類群 ,前三個類群的種類在形態上均具有5條背部橫斑紋,而最後一個類群則具有4條背部橫斑紋...

G.luii 類群

01.Goniurosaurus araneus  (GRISMER, VIETS & BOYLE, 1999) 

中文名:蛛紋瞼虎/ 越南瞼虎

英文名: Vietnamese Leopard Gecko

模式產地:越南曹邦省Cao Bang

野外分布:越南·高平省東南、廣西中越邊境


成體參考照片:

大幼體參考照片:

初生苗子參考照片:

下圖,左:蛛紋瞼虎、右:海南瞼虎

下圖,上:蛛紋瞼虎,下:憑祥瞼虎

特殊花紋參考:

02.Goniurosaurus bawanglingensis (Grismer et al., 2002) 

中文名:霸王嶺瞼虎
英文名: Bawangling Leopard Gecko 
模式產地:霸王嶺東北嶺

野外分布:海南省霸王嶺、鸚哥嶺、尖峰嶺等國家森林公園內,主要分布在以灌木和藤本植物為主、覆蓋度90%以上的原始次生林。

成體參考照片:

亞成體參考照片:

幼體參考照片:

03.Goniurosaurus catbaensis (Ziegler, Truong, Schmitz, 

Stenke & Rösler, 2008) 

中文名:吉婆島瞼虎

英文名:Cat Ba Leopard Gecko 
模式產地:越南·海防市吉海縣吉婆島國家公園

野外分布:越南·吉婆島

名字由來:Cat Ba→吉婆島(Cat Ba Island)
Leopard gecko→豹紋壁虎
整個的英文名直譯就是「吉婆島壁虎」
拉丁學名:Goniurosaurus(屬名) catbaensis (種名:地理形容詞,吉婆島的)

參考照片:

與憑祥守宮的對比圖:

左 G.catbaensis == 右 G.luii

04.Goniurosaurus huuliensis (Orlov et al., 2008)

中文名:友蓮瞼虎

英文名:Vietnamese Tiger Gecko

模式產地:越南;涼山省友隴縣友蓮自然保護區

野外分布:越南(諒山)

成體參考照片:


初生小苗照片:

05.Goniurosaurus luii (Grismer et al., 1999)

中文名:憑祥瞼虎

英文名:Chinesischer Leopard Gecko 

模式產地:廣西中越邊境憑祥市

野外分布:廣西南部,越南北部

成體參考照片:

初生小苗參考照片:

一些已經在野外出現的 體色、紋路變異參考:

其它體色變異參考:

06.Goniurosaurus liboensis (Wang et al., 2013)

中文名:荔波瞼虎

英文名:Libo Cave Gecko 

模式產地:貴州荔波縣茂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野外分布:貴州省茂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毗鄰的廣西環江木倫自然保護區內

考照片:



07.Goniurosaurus kadoorieorum (Yang & Chan, 2015)

中文名:嘉道理瞼虎

英文名:Kadoories』 Cave Gecko 

野外分布:廣西省

考照片:

除了身體斑紋和鱗片數量的區別外,嘉道理瞼虎的虹膜具獨特的橄欖綠色,有別於其他瞼虎的棕色或紅色。

資料簡介:嘉道理中國保育部(KCC)在2015年發表了在廣西石灰巖森林發現的兩個瞼虎世界新種 :

嘉道理瞼虎 Goniurosaurus kadoorieorum 與 廣西瞼虎 Goniurosaurus kwangsiensis 。

他們把其中的這個新種命名為「嘉道理瞼虎」,以紀念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的創辦人賀理士爵士及羅蘭士勳爵,宏揚他們終身支持中國華南地區的生物多樣性研究和保育工作。

08.Goniurosaurus kwangsiensis (Yang & Chan, 2015)

中文名:廣西瞼虎

英文名:Guangxi Cave Gecko 

野外分布:廣西省西南

生境參考:

成體參考照片:


幼體參考照片:

個體差異?新種?

《G.kuroiwae 類群

09.Goniurosaurus kuroiwae (Namiye, 1912)

中文名:琉球瞼虎

俗稱:黑巖氏瞼虎、衝繩島豹紋守宮

英文名: Okinawa Ground Gecko、 Okinawa Cave Gecko 

全長:14~19cm 

模式產地:The ryukyu islands(琉球群島)

野外分布:日本衝繩諸島(衝繩島,瀬底島,古宇利島)

參考照片:



10.Goniurosaurus orientalis (Maki, 1931)

中文名:東方瞼虎

俗稱:渡嘉敷島豹紋守宮

英文名:Tokashiki Ground Gecko、Tonaki Cave Gecko

全長:14~19cm 

模式產地:琉球群島-渡名喜島,位於日本那霸市西北方約70公裡。

野外分布:日本(久米島,渡名喜島,渡嘉敷島,阿嘉島,伊江島,伊平屋島)

參考照片:

11.Goniurosaurus splendens (Nakamura & Uéno, 1959)

中文名:亮瞼虎

俗稱:德之島豹紋守宮

英文名:Tokunoshima Ground Gecko、Tokumo Cave Gecko 

全長:14~16cm 

模式產地:日本琉球群島德之島 

野外分布:在日本Riu-Kiu-Islands 附近的(德之島),位於奄美大島與衝永良部島之間。


參考照片:

12.Goniurosaurus toyamai (Grismer et al., 1994)

中文名:富山瞼虎 (註:此「富山」為人名,而非地名富士山)

英文名: Iheya Ground Gecko、 Iheya Höhlen Geck

全長:14~19cm~

野外分布:琉球列島-衝繩群島的(日本-伊平屋島),位於衝繩島邊戶岬西北方約40公裡。

參考照片:

13.Goniurosaurus yamashinae (Okada, 1936)

中文名:久米瞼虎

英文名:Kume Cave Gecko

全長:14~19cm~

野外分布:在Japanese islands Kume(日本- 久米列島),距Okinawa(衝繩縣)約100公裡。

參考照片:


《G.Yingdeensis 類群

14.Goniurosaurus yingdeensis (WANG, YANG & CUI, 2010)

中文名:英德瞼虎

英文名:Yingde Leopard Gecko 、Chinese Tiger Gecko

模式產地:廣東省清遠市英德石門臺保護區

野外分布:廣東省清遠市

成體參考照片:


亞成體參考照片:

幼體參考照片:

初生小苗照片:

資料簡介:2009年,廣州資深兩棲爬行動物自然攝影師鄭聲首次在英德拍攝到該種動物照片。

隨後,在鄭聲的幫助下,中山大學科研人員在英德採集了6個標本,並以該6個標本做為模式標本描述並發表了新種英德瞼虎。
「瞼虎」具有能夠活動的眼瞼,瞳孔是直立縫狀,不同品種之間虹膜的色彩和線紋存在顯著差異。

例如,英德瞼虎虹膜只有近瞳孔區域為橘紅色,有複雜清晰的線紋。 

 

15.Goniurosaurus zhelongi (WANG, JIN, LI & GRISMER, 2014)

中文名:蟄龍瞼虎 / 蒲氏瞼虎

英文名:Zhe-long’s Leopard Gecko

模式產地:廣東省英德市石門臺自然保護區

野外分布:廣東省清遠市

成體參考照片:

幼體參考照片:

其中左下角為英德瞼虎幼苗:

資料簡介:該種是中山大學王英永等專家於2014年發表的新種瞼虎,「zhelongi」 為紀念昆蟲學家蒲蟄龍(1912.06.12 - 1997.12.31)而取。 
蒲蟄龍,中國傑出的分類學家和生物學家,曾任中山大學教授、生命科學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中南昆蟲研究所所長。

此種的發現地點與英德瞼虎G.yingdeensis 距離不遠,學者們推測因為有珠江水系的最大支流寬闊的連江幹流相隔,造成天然的地理屏障,致使這兩種瞼虎不能沿著山嶺擴散,彼此不能進行基因交流,導致連江兩岸的瞼虎發生分化,但它們體色、花紋、以及北部橫紋的數量也儘是相似。

但是在生境和其它形態上卻有明顯的差異:

前者生活在洞穴,而後者生活在靠近村落建築物的縫隙之中;特別是前者成年雌性沒有肛前孔而後者卻有;此外背部橫紋的顏色和寬窄不同,以及第四趾下瓣數量不同等...

《番外閱讀》

「生命科學大學院伽馬γ公益團隊獲國際物種保護基金資助」

該校生命科學大學院學生團隊「伽馬γ公益團隊」申報的《華南喀斯特地區瞼虎保育項目》成功通過了穆罕默德國際動物保育基金會審批,獲得境外資助9700美元。伽馬γ公益團隊將在華南喀斯特地區開展三種瞼虎種群特點的研究工作,同時還將在當地社區進行物種保育和棲息地環境保護等科教宣傳。
項目指導教師王英永認為:

「伽馬γ團隊華南喀斯特地區瞼虎保育的項目開展將有助於華南喀斯特地區瞼虎的保育工作,並為基於社區的物種保育及科普活動奠定基礎,對推動瞼虎物種的保育具有重大意義。」

穆罕默德基金,全稱為「穆罕默德•本•扎耶德物種保護基金」,是阿聯為了實現國內和國際的環境穩定和生態多樣化而成立的一個致力於物種保護領域的知名基金會。

自成立以來,該基金會一直致力於發現和培養未來的物種保育領袖,通過為全球有志於從事物種保護的組織提供資金支持,從而對全球物種保護提供有針對性的舉措,在識別物種保護與保護物種多樣性領域發揮了獨特的作用。

迄今為止,該基金已對全球超過1000個團隊進行資助,用以保護全世界各種不同的物種。

《G.lichtenfelderi 類群》

16.Goniurosaurus  hainanensis (Barbour, 1908)

中文名:海南瞼虎

英文名:Hainan Krallen Gecko

模式產地:中國海南省五指山

野外分布:海南省陵水、三亞、東方、萬寧、黎母山、吊羅山、瓊中灣嶺等地的喀斯特地貌、熱帶雨林或季雨林的潮溼地面。

成體參考照片:


幼體參考照片:

初生小苗照片:

一些已經在野外出現的 體色、紋路變異參考:


資料簡介:長期以來,前人都認為此種與裡氏瞼虎G.lichtenfelderi 形成單系而在同一個種組,根據ML、MP、NJ這3種方法所建立的系統發育樹也均表明海南瞼虎的系統發育地位最為原始(位於樹的底端)

系統發育分析表明海南瞼虎與瞼虎屬其它物種之間的遺傳分化比較大,系統發育地位最為特殊,系統發育分析進一步表明具有4條背部橫紋是祖徵,而具5條背部橫紋的物種則為衍徵。

17.Goniurosaurus lichtenfelderi (Mocquard, 1897)

中文名:裡氏瞼虎/ 利希登費爾茲瞼虎

英文名:Lichtenfelder's Gecko

模式產地:越南海防市志玲縣弘化盾州村

野外分布:越南北部、北部灣島嶼、中國廣西省、貴州省、海南省...

成體參考照片:

大幼體參考照片:

資料簡介:這個物種在最初發表時曾歸屬於Eublepharis瞼虎屬,之後發現不少它的近緣種,也因為它們和Eublepharis 的瞼虎有所區別,故上世紀80年把它們重新劃分,成立新的洞穴瞼虎屬Goniurosaurus

特徵是紅色的眼睛、背部4條斑紋,以及尾部的白環,如果斷尾再生的話則正常情況下沒有對稱白環而生成亂紋。

《[ 延伸資料 ]》

據資料顯示裡氏瞼虎 G.lichtenfelderi 的產地記錄有越南周邊,貴州、廣西和海南島,而海南瞼虎 G.hainanensis 的模式標本產於海南島。

但不知為何,1908年就發現的物種在國內早期的文獻中都沒有記載,2000年左右才被提起,故很多的文獻中也沒有對於G.hainanensis確切產地的敘述,只知道海南有。

兩者的區分不太明顯,據Reptile Database上描述,將這2種均作為有效物種,G.hainanensis 在1908年作為新種發表,1935年被認為是G.lichtenfelderi的同物異名而被註銷,2000年又重新被認為是獨立物種。

甚至曾有的分類學家認為G.hainanensis 是 G.lichtenfelderi 的亞種G.l.hainanensis。

「關於此類群的這兩個相似物種的外形區分」

國外給出說法的是:

1.G.lichtenfelderi 體型比G.hainanensis 小;

2.G.lichtenfelderi 背上的條帶比G.hainanensis 細;

3.G.lichtenfelderi僅在頭背,不延伸至嘴角,而G.hainanensis 頭部的橫帶向頭部兩側延伸至嘴角。

而《中國爬行動物圖鑑》中對於G.lichtenfelderi 關於這一特徵的描述則是「止於2側外耳孔上緣」

另外,兩者成長的時候花紋的變化情況和顏色的變化均有所不同。

PS:不可否認,這個裡氏瞼虎 與 海南瞼虎 對比,不是一般的相似,一般人也不好分辨····

========

=分界線=

========


【常見物種苗子的區分】

越南、憑祥、海南,CB瞼虎小苗,區分掃盲,其中越南瞼虎與憑祥瞼虎的小苗就外觀來說,真的極為相似! 

"圖一"小苗由左數起,依次為:
1.海南瞼虎(標準個體:從脖子到尾根總共4條清晰橫紋),
2.越南瞼虎(標準個體:從脖子到尾根總共5條背部橫紋,並且隱約模糊),
3.憑祥瞼虎(標準個體:從脖子到尾根總共5條清晰的背部橫紋) ~

然後接下來幾張順序就打亂了,參照我的描述,再對號入座~

(要不是當時做記號孵化,憑祥跟越南還真不好區分,呵呵)

相近的顏色,還有同樣是5條橫紋~其中只是越南的顏色、花紋均帶點『虛』的感覺!

海南瞼虎小苗剛出來的時候,則相對的來說很嬌氣(嗯,小小的~)

-- · END · -- 

結語:

好吧,前前後後花了幾年時間,陸陸續續收集資料,終於寫好這篇資料,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此文資料主要由本人原創,取材於各專業網站獲得局部資料,修正上兩次盤點更新(瑕疵不少)

【東邪圖鑑】洞穴瞼虎 Goniurosaurus屬:最新盤點「紅眼惡魔」  (2015-03-06)

連結:http://tieba.baidu.com/p/3619839908?red_tag=n1142756610

【東邪圖鑑】「紅眼惡魔」:Goniurosaurus 瞼虎屬之最新連載... (2016-11-05)

連結:https://tieba.baidu.com/p/4850501970?red_tag=2763801425

這些都是根據網絡各權威資料整理後修正,綜合分析優缺點、排版所得,純屬為了填補物種知識的空白,作品種科普~

物種高清照片部分來源於網際網路(部分看水印),如有侵權,可私信告知,謝謝觀貼!

SO,

請尊重熬夜搬磚勞動成果,歡迎點讚轉發 ~

Thx~ 

相關焦點

  • 壁虎科瞼虎屬再添新種「周氏瞼虎」,中國人獨立在海南島發現
    海南省林業工作者在海南島發現了一個瞼虎屬新種——周氏瞼虎,這也是海南島首個由中國人獨立發現的瞼虎屬物種。
  • 別看它有一雙「惡魔之瞳」,這是滬上博物館第一個陸生脊椎動物的...
    ,人稱「惡魔之瞳」。 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之際,長著「惡魔之瞳」的新物種模式標本正式保藏於華東師大生物博物館,該模式標本也成為首個保藏於上海的陸生脊椎動物模式標本。 據悉,《動物分類學(ZOOTAXA)》雜誌日前已刊登華東師大生命科學學院何祝清高級實驗師的研究論文,描述並發表了擁有「惡魔之瞳」的海南島瞼虎一個新種。該新種被命名為「光華瞼虎」,以紀念華東師大前身之一的光華大學。因其為率先發現的新物種標本,故也成了獨家珍貴的模式標本。
  • 海南發現瞼虎屬新種 正式命名為周氏瞼虎
    本報8月2日訊(記者龍易強)記者從省林業廳獲悉,近日,海南島喀斯特地區發現生存有一種以前從未被記載過的瞼虎屬新種,這個新的瞼虎屬新種日前經過形態學和分子學分析鑑定確認,在國際權威分類學雜誌《ZOOTAXA》發布,並被正式命名為「周氏瞼虎」,拉丁學名「Goniurosaurus zhoui」。
  • 海南日報數字報-這些瞼虎特「海南」
    他在2018年發現瞼虎屬新種「周氏瞼虎」後,今年再次發現一個瞼虎屬新種「中華瞼虎」,這是繼霸王嶺瞼虎、海南瞼虎、周氏瞼虎後第四個瞼虎類海南特有種。  夜觀發現瞼虎新物種  圓凸的褐色大眼睛,短小靈活的爪子,從脖子到尾根分布著4條金色橫紋,看起來頗為霸氣,粗壯的尾巴遇到外敵侵襲時,會斷尾逃跑求生。
  • 時隔111年壁虎近親裡氏瞼虎種組新物種在海南發現
    新華社海口12月9日電(記者陳凱姿)近日,壁虎的近親,新的瞼虎科物種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被科研人員發現,取名中華瞼虎,屬裡氏瞼虎種組。這也是時隔111年後,該種組家族首次發現的新成員。瞼虎隸屬爬行綱蜥蜴亞目瞼虎科,與壁虎長相相似,主要分布在亞洲。包括此次發現的中華瞼虎在內,全球已知20種。此前,海南已發現海南瞼虎、霸王嶺瞼虎和周氏瞼虎3種,均為當地特有物種。中華瞼虎的吻肛長度大約98.64~105.7毫米,環鼻孔有8枚鱗片,爪為4枚鱗片包裹,卵比起海南瞼虎更大更重。
  • 獨領風騷,中國"人造月亮"光明喜人。面對自然規律,是利是弊?
    這意味著月球直徑與月球距離之比等於一指寬(約1釐米)與一臂長(約1米)之比。因此,即使你不知道月球的半徑,也不知道月球到地球的距離,我們可以將幾何縮減因子估計為f=10^-5。因此,月球提供了0.1×10^-5 = 10^-6的太陽光強度,大約等於103 瓦每平方米。
  • 溫哥華公園裡的那麼多"野兔",到底是從哪裡來的?
    確定點擊上方標題下「加拿大家園」可快捷關注家園君微信號:canadau  歡迎勾搭!那這些兔子是從哪兒來的呢?溫哥華公園管理局(簡稱VPB)表示,兔子和公園有一段歷史故事。VPB生物學家Nick Page說,這些兔子已經在公園生活了15年之久。
  • 【東邪圖鑑】"移動的珠寶" ··· 常見千足蟲/馬陸(Millipede)完全圖鑑
    先來看看幾種常見的不同分布地區的現代馬陸合照,僅供參考(圖片來自百度百科):—— 倍足綱Diplopoda —— 山蛩目Spirobolida—— 山蛩科Spirobolidae—— 山蛩屬最後插播,壓陣天書……自留的專業飼育圖鑑《MILLIPEDS IN CAPTIVITY》:
  • 這周周報還介紹了海南第三種瞼虎 |...
    第一種情況雖然對市場長期發展不力,但每年還是會有頭鐵的商家去試,不多說。值得爬友注意的是第二種,因為爬寵是活體,很多過低價格銷售的個體,都是很沒有質量保障的。謹記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價格稍低是可能的,但對於那些不正常的價格,要擦亮眼睛。
  • 添了這對雙胞胎女兒,一瞬間張杰的評論開始"炸"了!
    點擊上方「多倫多城市知道」可快捷關注"新年大促"來啦!
  • 中科院2nm晶片研究突破瓶頸獲得成功,"無芯"之痛將為期不遠。
    因為,美國和他的一些所謂"鐵哥們",就是用這把"鹽"來擦抹我們這處已經受傷的傷口,也正因為我們的晶片研發落後,才讓這痛很難癒合。然而,在這種繁華的背後卻難以掩飾國人的無"芯"之痛。既然是「無芯之痛」,痛在哪?痛就痛在在中國核心集成電路國產晶片佔有率上,多項為零。作者這麼說,也許會有人不同意:"華為就是我們自主產權的呀"!是啊,華為的的確確是我們自己的品牌。但是,有一點你必須要弄明白,這就是華為所使用的晶片並非是自己製造的啊,而是臺積電為華為代工的。
  • 中國科考馬裡亞納海溝再獲新突破,"海鬥一號"首次完成萬米潛。
    另外,據這個"美國國家地理學會"介紹說:馬裡亞納海溝底部是永恆黑暗,而且海水的溫度只有幾攝氏度,水壓相當於大約1000個大氣壓。4、日本數次探測馬裡亞納海溝:在探測馬裡亞納海溝上,日本共進行了三次探測,而且做的絕對不會遜色於美國。
  • 海南島發現新的瞼虎屬物種
    原標題:海南島發現新的瞼虎屬物種   我國林業工作者在海南島發現了一個瞼虎屬新種——周氏瞼虎。近日,關於這一成果的論文在國際動物分類學期刊《動物分類學》上正式發表。   瞼虎隸屬爬行綱,蜥蜴目,壁虎科,四足爪尖無吸盤,因此不能像壁虎一樣吸附攀援,只能爬行。
  • ​科學家通過"摘除"魷魚的色素基因,出生後魷魚是透明的
    科學家通過"摘除"魷魚的色素基因,出生後魷魚是透明的科學家歷史上第一次通過摘除一種產生透明生物的色素基因,產生了基因變化的魷魚胚胎。研究小組使用 CRISPR-Cas9來"去除" Doryteuthis pealeii中的基因,從而消除眼睛和皮膚細胞中的顏色。
  • 恐怖都市傳說《黑瞳小孩之謎》,他們真的是來自地獄來的惡魔嗎?
    這些見過黑瞳小孩的倖存者表示,他們真的很厲害,很會製造"讓人同情"的情境,讓你覺得他們很可憐...只是也發現,他們有一個弱點,那就是『沒什麼耐心』。只是唯一不一樣的是,他們的惡魔有分等級,在高等的惡魔瞳孔顏色就不一樣了。他們有紅、有白,還有黃色。
  • 海南島首個由中國人獨立發現的瞼虎屬物種 被命名周氏瞼虎
    近日,海南島喀斯特地區發現生存有一種以前從未被記載過的瞼虎屬新種,這個新的瞼虎屬新種日前經過形態學和分子學分析鑑定確認,在國際權威分類學雜誌《ZOOTAXA》發布,並被正式命名為「周氏瞼虎」,拉丁學名「Goniurosaurus zhoui」。
  • [喜訊] 強烈祝賀藍旗魚品牌創始人"藍狼"成功路亞真正的"藍旗魚」!
    以下是中國國慶當天,"藍狼"發自澳大利亞聖誕島的實戰情報。建議WIFI環境下觀看,土豪隨意,精彩圖文附後,歡迎品讀!好大啊!好大好大啊!藍馬林!漂亮極了!身體條紋閃著藍色光芒!它也是痛苦之極,最後放棄生命了!非常的可惜!雖然我們竭盡全力的救助了一個多小時,但是終究無法挽回它的生命!非常的可惜!我們只是想拍下照片而已!沒有想到就這樣死去了。
  • 【東邪圖鑑】澳洲守宮地棲貴族:珠尾虎屬Nephrurus瘤尾守宮大全 ~
    【前言】珠尾虎屬Nephrurus
  • 【東邪圖鑑】Bird-eater食鳥蛛:圖解Theraphosa屬三巨頭...
    Goliath Birdeater)俗稱「短毛種」:不過由於在此之前,勃艮地食鳥蛛早就以亞馬遜巨人食鳥蛛短毛種之名流通於寵物市場上,而當時與之尚未分家的 亞馬遜巨人食鳥蛛==以下圖鑑排名順序依照拉丁學名的字母排列==01.
  • "北境"就是在加國?《權力的遊戲》中的鐵王座在加拿大小鎮被發現!
    根據粉絲們尋找的結果,這些王座的位置相當不起眼,分布地區包含瑞士的Björklinden,以及巴西的Beberibe小鎮這樣的小角落。就在本周二,又有一座鐵王座現身了,這次是在加國!Birgit告訴大家,要想找到鐵王座,就在52號公路上行駛到距離滕不勒嶺以南20公裡的地區,路過Core Lodge路上的Peace River煤礦岔道,往前再開1公裡,右側會出現一個出口,王座就在那裡。其實在這次尋寶遊戲的活動頁面上,劇中的馬泰爾親王已經給大家做了一個小小的遊戲劇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