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兩家醫院收到的捐贈品大部分沒法用,請把他們的感謝和呼籲擴散...

2021-01-11 觀察者網

疫情當頭,全國人民如潮愛心湧向武漢,武漢多家醫院接收到了愛心人士捐贈的大量醫護用品。

然而,讓醫院工作人員犯愁的是,由於愛心人士大部分並不了解醫療行業用品的使用標準,捐贈的用品很多無法使用。 隨之而來,處置也成了難題。

醫院工作人員在感激之餘,呼籲社會愛心人士獻愛心時需要合理的方式,避免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費。

武漢市第五醫院收到的愛心捐贈

29日上午和下午,武漢市第五醫院的工作人員兩次來到醫院附近的一家快遞點,領取醫院的快遞。

在這家快遞點內,地面堆放著數十個大小不一的紙盒,全是送往五醫院的快遞。 這些快遞基本上都是社會愛心人士向醫院捐贈的醫護用品,包括口罩、護目鏡、頭套、鞋套等。 五醫院工作人員介紹,近段時間,他們每天都會收到大量捐贈的醫護用品。

工作人員打開幾個箱子發現,裡面裝的是普通防護口罩、檢查手套、一次性中單、滑雪護目鏡。

 武漢市第五醫院收到的口罩

「這是用於防範花粉過敏的口罩,相當於醫院的外科口罩或護理口罩,但我們的外科口罩和護理口罩已有穩定的供應,只是缺乏醫用的N95口罩,9132型或1860型,以及醫用防護服。 此外,民用的護目鏡在醫院內派不上什麼用場,醫院需要的是3M醫用護目鏡或者醫用面屏。 對於中單等醫療物質,目前醫院也已經不缺了。 」該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該工作人員介紹,目前醫院每天收到的大量醫護捐贈物品,大部分都派不上用場,這些物品可能更適合社區等防護要求較低的部門使用。 「對於愛心人士的善意,我們非常的感謝。 但這些捐贈的不符合醫療標準的物品在醫院內無法使用,還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去整理、處置,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 」因此,醫院希望愛心人士獻愛心時能注意方式,避免浪費財力、人力和物力。

武漢市第五醫院收到的檢查手套

託管武漢市七醫院的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相關人士介紹,這幾天,七醫院已經收到多撥捐贈的物質,雖然量很大,但大部分都不符合臨床要求,只有不到兩成的捐贈符合臨床要求。 他希望社會愛心人士在捐助之前,能按醫院物質的需求標準先審核准確,讓愛心物資發揮最大的作用。

連結:

【一】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目前急需醫療物資標準:

醫用防護口罩:

國內標準: 符合中國GB19083-2010標準,代表產品: 3M的9132和1860,穩健醫療的醫用防護口罩等

海外標準: 美國NIOSH認證,N95;

歐標FFP2或FFP3不帶呼吸閥,代表產品3M 9322+;

歐盟: EN149

外科口罩:

國內標準: 符合中國YY0469-2011標準; 代表產品: 穩健醫療的醫用外科口罩; 新鄉華西衛材醫用外科口罩

海外標準: ASTM F2100-Ⅱ標準,level2或level3

防護服:

國內標準: 符合中國GB19083-2009標準

海外標準: 同等參考美國ASTM F1671-97A;歐標EN14126相關防血液以及生化細菌穿透實驗

護目鏡:

必須有防濺功能,不能有通風口

防護面罩/防護面屏: 有防濺功能,代表產品: 上海翔絮面屏等

其他物資: 移動式空氣消毒機、一次性醫用口罩、乳膠檢查手套、隔離衣等

捐贈聯繫方式: 02767813068   02767813050

【二】武漢市第五醫院目前急需醫療物資標準:

醫用防護口罩:

國內標準: 符合中國GB19083-2010標準,代表產品: 3M的9132和1860

防護服: 需要標註阻隔體液血液分泌物飛沫滲透的字樣

相關焦點

  • 臺最美女主持呼籲捐口罩,你覺得能實現?
    武漢疫情擴散之後,蔡英文就立即下達了禁止口罩出口的禁令,而且事後當臺灣民眾想要自發地向同胞捐助口罩時,這些口罩也被臺灣相關部門截獲。一衣帶水的同胞本應該並肩作戰的時候,疫情卻成了某些政客操控政治的工具。對此很多臺灣知名人士紛紛呼籲臺當局伸出援手,畢竟這個時候幫助祖國大陸也是在幫助臺灣本身。蔡英文要捐口罩?臺「最美女主持」呼籲援陸,你覺得能實現?蔡英文捨得「拔毛」?
  • 武漢重啟造血幹細胞移植,迎來首批捐獻者
    工人日報客戶端4月22日電 因受到突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初,全國大部分造血幹細胞捐獻和移植案例暫緩,影響最為嚴重的就是「封城」76天的武漢。「封城」期間,武漢所有造血幹細胞移植計劃被迫叫停,亟需移植造血幹細胞的重症血液病患者們在病情和疫情的雙重生死線上苦苦掙扎。4月22日,中華骨髓庫第9548、9555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雪峰、宇寧為武漢患者捐獻造血幹細胞,為結束「封城」的武漢患者送去重生希望。一位武漢移植醫院的協調員非常激動地說「感謝骨髓庫!致敬捐獻者!武漢已重啟!」
  • 八成患者急待骨髓救命 廣東呼籲市民捐骨髓
    昨日廣東省紅十字會、廣州青年志願者協會呼籲市民「用獻血的方式捐骨髓」 八成患者急待骨髓救命  時報訊 (記者 王道斌 實習生 楊小粵 通訊員 宋忠雷 林豔芬) 昨日上午,廣東省紅十字會、廣州青年志願者協會在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聯合舉辦「用獻血的方式捐骨髓」採集活動。
  • 湖北邁亞捐2萬元 讓山裡娃不餓肚子
    昨日湖北邁亞公司負責人說,他們準備為山區娃捐2萬元「添米」,並參加本報探訪活動。微博上,網友們已承諾要捐7臺電腦,支援免費午餐。「讓孩子吃飽是基本福利」昨日,上市公司湖北邁亞股份有限公司表示,將捐助2萬元,定點捐給3所開餐學校之一——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縣黃泥塘小學。「作為一個父親,看著那些小寶貝挨餓,很心痛。」
  • 梵蒂岡教廷感謝中國援助抗疫物資:向你們表示敬重和祈禱
    梵蒂岡廣播電臺4月9日發布文章稱,梵蒂岡教廷新聞室主任布魯尼對中國提供的應對新冠疫情援助表示感謝。資料圖:梵蒂岡聖伯多祿廣場布魯尼表示:「這幾天,從中國,尤其透過紅十字會及河北進德公益基金會,若干醫療捐贈物資抵達了梵蒂岡藥局,傳達出中國人民和天主教團體關懷那些救援新冠病毒感染者,以及預防當前新冠疫情擴散的人員。」
  • 圖文:武漢兩大眼庫12年持續零庫存
    3歲的俊俊曾患有角膜皮樣瘤,去年4月在等待了近4個月後,終於接到武漢愛爾眼科醫院的通知,孩子可以接受角膜移植手術了。  手術後,俊俊的「白眼珠」終於變黑了。今年6月到醫院複查時,俊俊的爸媽偶然得知是一位阿姨讓自己的兒子重現光明,感激流淚。於是他們四處打聽捐贈者的信息,正好遇上了來病房尋找受捐者的楊師傅。雙方一對手術時間,立刻認定了對方。
  • 武漢十二時辰·戌時|我為醫院運物資:「這是在運彈藥」
    大年初一,戌時,武漢下起小雪。往火神山醫院運輸5G基站設備途中,任偉在下高速的路口自拍一張。 本文圖片 受訪者提供1月25日,大年初一,武漢當晚下起雪花。這天,任偉和同事閆東方都很忙,他們領取了一個緊急任務:給火神山醫院運送5G基站設備。
  • 武漢會戰 笑中帶淚
    到今天凌晨,仍有不少返程的飛機離開武漢。昨天,全國多家航空公司,一改往日輪戰方式,集結47架次包機參與會戰武漢的戰略運輸,是中國民航出動包機架次最多的一天,這還不包括通用航空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參與的區域戰術運輸任務。
  • 今天,請為宣化所有學生擴散!
    今天 請為每一位學生擴散一次不要去責怪孩子們偶爾搶路,也許是他們著急回家,稍微讓他們一下吧。 你在車裡,請耐心地等他們過馬路,他們還是孩子……我們每個人都會有小孩,請大家多一份擔待。
  • 我在武漢當醫院院長
    一位是武漢本地醫院的院長,一位是陝西援鄂醫療隊的隊長,在與新冠病毒鬥爭的這一個多月時間裡,他們究竟經歷了什麼?「驚心動魄」的緊急任務2020年1月25日,大年初一,武漢疫情嚴峻。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被確定為武漢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定點收治醫院。
  • 小夥寫4000字家書說服父母捐骨髓 被救男童欲當面感謝卻再陷困境
    90後大學生小彭準備捐骨髓救一名男童,卻遭到家人反對,最後小彭寫了一封4000字的家書說服了父母,捐出了115毫升造血幹細胞,空運至上海營救男童。9歲的呂昊陽就是這名男童,在小彭的幫助下,他成功做了移植,然而小昊陽移植後因併發症2次住進ICU,8月16日再次進入ICU,本已負債纍纍的家庭,再也無法維持後續治療,呂昊陽最大的心願就是想當面感謝救他的小哥哥。
  • 患病女孩要捐器官續:加拿大遊子欲捐20萬(圖)
    他告訴記者,和他一起來到銀行門口的還有好幾個在日的中國留學生,他們雖然不能一次性地捐助給小雨晨很多錢,但是所寄出的每分錢都有他們赤忱之心,也凝聚著在外掙錢的艱辛與淚。面對小雨晨,他們想說:「別怕,哥哥會幫你!」  更有一些居住海外的好心人展開網上搜尋治療方法。昨天一直有電子郵件或是傳真傳至時報。
  • 兩家醫院,大面積停診
    受新冠疫情影響,又有兩家醫院大面積停診兩家醫院大面積停診近日,據內蒙古自治區滿洲裡市委宣傳部官方微信公眾號消息,滿洲裡兩家醫院大面積停診。
  • ...人歐陽晨義:科技創新企業和消費者就像「牛郎織女」,天貓和淘寶...
    通過緊急動員,我們管生產的、管銷售的副總,找了一批臨時工發產品給武漢,很多高層也是親自上陣,裝了10000個LED紫外線消毒袋(價值800萬)。這裡要跟費者說一聲抱歉,現在有人問為什麼沒貨,因為庫存有限,都捐給武漢災區了。我們捐贈給武漢的殺菌袋,能解決什麼問題?大家可能沒留意,醫院常用的聽診器、血壓器,醫生的眼鏡等個人用品,用酒精擦非常麻煩。
  • 《武漢戰疫紀》-真實記錄了苦難武漢的經歷及全民抗疫的英難故事
    碰到如此傳染性極強大疫來臨,武漢封城,湖北大部分市縣自封,全國大部分省市進入公共衛生一級響應,全國人民居家不出,這個春節註定不平凡。在這個萬家團圓除夕夜,全國各地的1200多名醫護人員卻逆行武漢,馳援疫區。
  • 特殊時期,他們一次次溫暖了泉州!
    「他們一直把我當成種子醫生在培養,本來還計劃送往德國深造。」柯淵旋1962年, 柯淵旋迴到泉州,參與組建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的耳鼻喉科。他說,當時泉州這邊的醫療條件很落後,自己在武漢協和醫院的領導和老師們,還很關心他,讓他可以回去武漢工作。為了泉州醫療事業的發展,柯老選擇了留在泉州。「後來回了武漢協和兩次,真的就跟回娘家一樣,醫院招待得很熱情。」
  • 上海紅會:捐造血幹細胞不等於捐骨髓,許多捐獻者家屬有誤解
    本文圖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陳斯斯 圖「在填報捐獻志願時,我的父母還以為是捐骨髓一度很反對我,經過紅會志願者專業的講解,他們消除了疑慮。」李建霖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上海市紅十字會志願者部張懿表示,血液的HLA配型嚴格,適配的概率只有四百至一萬分之一,即使是配上了,還需要多項條件符合,能配上非常不容易。
  • 泰康同濟(武漢)醫院:為保衛武漢,我們打好遭遇戰
    更不同尋常的是,不僅捐錢、捐物,泰康甚至為這場武漢保衛戰「捐」了一家醫院。經武漢市政府批准,在疫情炮火中誕生的泰康同濟(武漢)醫院,於2月7日提前投入使用,2月14日戰地揭牌,成為首家入列抗疫主戰場的大型民營醫院。經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批准,軍隊增派醫護人員支援武漢抗擊疫情,承擔泰康同濟(武漢)醫院確診患者醫療救治任務。全體醫護人員與援漢部隊軍民融合,共抗疫情。
  • 武漢兩大眼庫遭遇十年最冷「寒冬」
    昨日,同濟醫院眼庫主任李貴剛長嘆一口氣。上個月,同濟眼庫僅有3例角膜捐獻,武漢另一眼庫——愛爾眼庫僅有1例,然而,等待手術的病人卻有近60人,是歷年來急病患者最多的一個月。眼庫成立10年以來,遭遇最冷的冬季。長期以來,武漢眼庫幾乎都處於「零庫存」狀態,而據各大醫院統計,武漢每年約4000人在苦苦等待角膜。
  • 扭轉種族歧視,美國華人捐物資給醫護協助抗疫
    李彼得3月20日在微信上貼文,講述他與同事面臨的最迫切危險,他們缺乏個人防護裝備,尤其是口罩及防護衣。3天後,李彼得急切尋求防護裝備的呼籲成功奏效。新澤西州「密爾本華人協會」(Millburn Short Hills Chinese Association)成員看見他的貼文並採取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