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民族藥研究創新團隊研究員阿吉艾克拜爾·艾薩課題組從新疆分布的牛扁全草中發現7個新化合物(1-7)。其中,化合物Barpuberudine (1)是新骨架類型C20-二萜生物鹼,化合物barpubenines A(6)和B(7)是重排型C18-二萜生物鹼。
通過HR-ESI-MS、1D和2D NMR等波譜數據分析,確定了新化合物1-7的平面結構及相對構型,化合物1是一個具有新穎骨架的C20-二萜生物鹼,推測其生源途徑為,化合物Barpuberudine D(4)作為前體化合物,經C-11和C-12鍵的斷裂開環和C-9位的異構化,再經縮醛化和O-甲基化得到1(圖2)。篩選新化合物1-7對A-549和Hela2種癌細胞株的細胞毒性,結果顯示,所有化合物均未顯示出明顯的細胞毒性(IC50>50μM);測定新化合物對白色念珠菌(ATCC 10231)、大腸桿菌(ATCC 11229)和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 6538)的抗菌活性,結果顯示,化合物1、4和7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化合物4對白色念珠菌有一定的抗菌活性。該研究豐富了二萜生物鹼的化學結構多樣性,並為進一步開發利用新疆特色烏頭屬植物資源奠定基礎。
二萜生物鹼(Diterpenoid alkaloids)是一類結構複雜且活性多樣的含氮有機化合物,主要來源於毛茛科(Ranunculeceae)烏頭屬(Aconitum)和翠雀屬(Delphinium)植物中。因其種類較多、來源較廣、結構複雜多變,且一般具有活性和毒性並存的特徵,使得二萜生物鹼既是當前植物化學研究的熱點,又是藥物化學研發新藥的突破點。毛茛科烏頭屬植物中發現的二萜生物鹼多具有鎮痛、消炎、局麻和強心的作用。用於治療慢性支氣管炎、腰腿疼痛、關節腫痛;外用治療疥癬、淋巴結結核等。
本中心提供各種生物試劑和器材,需要的私聊小編
圖1.化合物1-7的化學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