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屬玻璃材料看似離我們很遠,其實離我們的生活是相當近。"也許聽著很抽象,其實金屬玻璃材料已被應用於手機通訊、電力設備、醫療器具等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重慶師範大學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物理系主任餘鵬教授通過一個簡單的例子,將我們帶入了他的科研世界。
餘鵬,陝西人,博士,重慶師範大學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教授,重慶市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重慶市特支計劃"青年拔尖"人才,重慶市"新型能源轉化材料與器件"創新團隊負責人。主要從事非晶態合金、先進金屬材料、複合材料的製備與力學、磁熱性能的研究工作。科研成果獲得2018年"重慶市十佳科技青年獎"、2012年"重慶青年科技獎"、2013和2018年兩次獲得"重慶市自然科學二等獎"(均排名第一)。
22年前,餘鵬從陝西省渭南市來到重慶,開始紮根物理專業,在重慶大學度過他的本科生涯。2003至2008年求學於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獲理學博士學位,之後在香港理工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2010年9月來到重慶師範大學工作,同年被破格評為教授。2016至2017年在耶魯大學做訪問學者。
從最初懵懂的科研"小白",到後來能夠熟練掌握微觀結構、熱力學等精密測試儀器並自主搭建儀器測試平臺的科研"老手";從只是一個應用物理學專業畢業的普通大學生,到如今與非晶態物理、金屬玻璃、磁熱性能等專業性領域緊密掛鈎的科研人才,他做到了他人口中"年輕有為的青年才俊"。
先後主持科研項目17項,發表SCI檢索論文80餘篇,被他引2000餘次,其中被頂級期刊和權威評論引用超過100次, 個人H因子達到23,擁有11項國家發明專利。重慶市英才計劃-創新領軍人才、重慶市巴渝學者特聘教授、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重慶市高層次人才特支計劃—青年拔尖人才、重慶市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這些人才稱號更是榮譽昭彰的證明。
面對無數榮譽和頭銜,他卻說:"這些只能代表過去的一點小成績,以後還得繼續努力,科學探索的道路是永無止境的。"
在餘鵬看來,"物理學是萬物之理,是關於大自然和宇宙的哲學,是揭示和闡釋物質基本屬性和構成、相互作用和運動規律的科學。"傳統的金屬材料由於其良好的力學性能,被應用於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而金屬玻璃材料的強度是其對應的傳統合金材料的十倍以上,試想如果金屬玻璃代替傳統合金將會帶來多麼大經濟和社會效益。
"通過長期的研究積累和分析總結,我們發現了一種新金屬玻璃設計方法。"作為長期從事非晶態合金研究的工作者,餘鵬的主要工作方向集中在金屬玻璃的合成工作以及金屬玻璃的高壓和低溫性能研究兩個領域。而金屬玻璃由於其獨特的無序結構,具有很多優異的力學、物理和化學性能,擁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因此,尋找有很強玻璃形成能力兼顧優異性能的金屬玻璃合金,一直是他及其研究團隊追求的目標。
"我們研究出的新方法是一種以金屬間化合物為基體的多組元金屬玻璃設計途徑。"據餘鵬介紹,新金屬玻璃體系的合成為金屬玻璃材料家族增加了新的成員,具有很高的應用潛力和研究價值,開創了以金屬間化合物為金屬玻璃基體的先河,自從該方法發明以來一直是金屬玻璃研究領域的熱點,發表的文章已經被廣泛引用。
一直以來,餘鵬都將他讀博時期的導師作為他的榜樣。"不論是做研究還是做人,你能從上一輩科學家的身上學習到對科學真理的熱愛和對國家人民的責任心,這些都是我們新一代的科研工作者應該繼承的。"在餘鵬看來,科研工作者不僅要把科學知識傳授給學生,還要把優良的科研精神傳承下去。
因材施教,誨人不倦更是餘鵬的教學理念。"每個人有不同的性格和學習方式,作為一名老師要充分了解學生,因材施教非常重要。"十年間,他指導的本科學生有25人考取研究生,研究生中有3人獲得國家獎學金。餘鵬還帶領學生參加創新創業項目和各種競賽,獲得市級項目和獎項3項,指導本科生和研究生發表A類以上論文12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5項。
從教近十年,餘鵬一直為地方和國家培養合格的科研人才和技術骨幹努力著。來到重慶師範大學,在學校和學院的支持下,他搭建起科研平臺,建立了科研團隊,集中精力在非晶態合金、先進金屬材料、複合材料的製備與力學、磁熱性能等領域開拓創新。他希望通過努力為非晶態物理領域添磚加瓦,讓學校的凝聚態物理研究在全國佔有一席之地。他像一位探路者,付出汗水與時間,執著前行。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重慶師範大學本科招生"頭條號!
本文圖文素材來自重慶師範大學官網,沙坪垻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