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北京南苑,除了有中國第一座機場,還有這些「第一」

2020-09-03 前線雜誌

從昔日的皇家苑囿,到首都南中軸延長線的重要坐標,近現代以來南苑地區功能經歷了重要轉型。

民國時期,南苑地區成為中國探索航空事業的先行者,南苑機場、航空學校以及飛機修理廠的先後設立,標誌著我國航空工業發展的開端。

新中國成立以後,火箭院的落戶帶動南苑成長為中國航空事業發展的重要搖籃。按照北京城市新規劃設計,南中軸地區將是首都未來發展的重點區域。南苑深厚的工業發展基礎,則將為南城發展之軸注入核心動力。

清末時作為皇家獵場的南苑大門

南苑機場:中國第一座機場

19世紀末,隨著飛機應用越來越廣泛,世界各國逐漸意識到發展航空業的重要性。

1910年,清政府決定在南苑擇地建造機場,並修建了簡易跑道,作為籌備航空事業的基地。

1913年,南苑機場開始正式投入使用。據《民主報》記載,「前在法國購買之飛艇十六隻,昨已運送到京」,不日將在南苑進行練習。

當年7月,在南苑機場進行了中國歷史上首次飛機展示和飛行表演,負責執飛的南苑航校中外教官駕駛著6架嶄新的法國製造高德隆型雙翼教練機翱翔在空中,觀者無不嘆為觀止。

一架高德隆G3型雙翼飛機正從故宮方向飛往南苑機場,攝於1920年代

1919年3月,籌辦航空事宜處成立,併購買英法等國愛佛羅、高德隆、道濟等型號飛機100多架,用以發展民用航空事業。

從1920年開始,南苑機場相繼開通多條航線,包括北京至天津、上海、廣州、成都、哈爾濱等。

1920年4月24日,第一條民用航線北京至天津試航,5月8日正式通航。

1921年,航空署開通北京到濟南航線,南苑機場的航路裡程迅速增加。

為了宣傳空中航線,南苑機場曾多次舉辦飛機遊覽會,並向社會發售票券。據1921年4月3日《新社會報》報導:「赴南苑參觀者甚多,東西洋人並有帶照相機前去拍照者。」

當時派出一架飛機,「其由南苑飛到北京三次」,購票乘機遊客均「鼓勇高升,並無膽怯之色」。

1926年,南苑機場因「京中飛機停置場所不敷應用」,又對機場進行了擴建。

新中國成立之後,南苑機場主要作為軍用設施,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第一個飛行中隊在此成立。

此後,隸屬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管理處的中國航空聯運公司成立,並在南苑機場投入運營。

2005年,上海航空公司旗下的中國聯合航空恢復開航,南苑機場從軍用機場轉變為軍民兩用機場。

2019年9月25日,中國聯合航空最後一架位於南苑機場的調機飛機於22∶40起飛,標誌著南苑機場正式謝幕。

1913年,法國飛行教練和機械師與一架高德隆G3型飛機在南苑機場合影

南苑航校:中國第一所航校

1913年春,北洋政府決定開辦航空學校並訓練飛行人員。隨後,財政部撥款從法國專門聘請了飛行教官和負責修理的技師,併購入飛機和其他器材,在北京南部的南苑地區開設了中國第一所專門的航空學校。

南苑航空學校是中國自行培養飛行員的第一所學校,此後又先後更名為航空教練所和國立北平南苑航空學校。

南苑航校聘任的中國籍教官,大多是晚清派遣赴英、法、美、日等國學習先進的航空技術和飛機製造技術的留學生。他們回國之後,成為中國第一批航空事業建設的主要骨幹。

北洋政府成立南苑航空學校

厲汝燕是晚清第一個經政府批准到國外學習飛行的留學生,1911年畢業之後經英國皇家航空俱樂部考試合格,成為中國最早取得飛行執照的飛行員。學業完成之後,他在奧地利選購了兩架鴿子式單翼飛機回國。

留法官費生秦國鏞是我國最早的航空學校創辦人,被稱為中國航空第一人。1911年秦國鏞回國時,帶回一架高德隆型單翼教練機。

最早在南苑機場起飛的中國飛行家秦國鏞

另外,潘世忠、鮑丙辰和姚錫九等人都曾是南苑航校的重要教員,特別是在外籍教官離華之後,學員飛行訓練基本都由他們教授。

在那個時期,南苑航校所使用的法國教練機載油有限、時速較慢,因此長途飛行十分受限。

即便如此,1914年,南苑航校飛行主任教官厲汝燕以及校長秦國鏞、學生章斌還是各自駕駛一架飛機,從南苑起飛,繞保定、涿州等地後返回。這是一次成功的長途飛行,也從一個側面證明了南苑航校的飛行技術已達專業嫻熟之水平。

據1920年12月22日《新華日報》報導:「歐戰以後,航空一術愈非等閒,因之各國國力擴充,大有急不容緩之勢。我國以世界潮流所趨,僅有南苑航空學校。今已擴充為航空處,由外洋購來飛機多架,每日學員練習駕飛之術,頗有進步。」

1920年代,從南苑機場起飛的一架高德隆G3型飛機上,俯瞰紫禁城

最早在南苑機場起飛的中國飛行家秦國鏞

最能體現南苑航校飛行技術水平高超的是,即便在氣象條件十分惡劣的情況下,航校的飛行員依然能夠正常起落。

據當時的媒體報導:「昨日下午一時許值大風狂飛之際,有二架飛機由南苑飛起盤舞空中,人民聞聲仰觀,莫不忻羨膽量。至六時許繞京城一周,實為吾國航空界放一異彩。」

後來,隨著國際國內形勢的日趨複雜,南苑航校的發展也一度陷入困境,不僅外國飛機器材不能及時運入,外籍飛行教官也紛紛離華返國。

此種情況一直延續到了1928年,南苑航校最終被迫關閉。

在珍貴的15年發展歷程中,南苑航校取得了十分傲人的成績:截至1917年冬天,第一、二期有83名學員拿到畢業證,他們是中國自行培養的首批航空人才;1923年第三期和1925年第四期又分別有39名和37名學員順利畢業。南苑航校培養的150餘名飛行員,在中國的航空事業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開國大典中從南苑機場起飛的受閱機群

南苑飛機修理廠:從維修到研製

南苑飛機修理廠的成立,是近代中國航空事業發展的又一項重要成就。1910年9月,留學日本的劉佐成、李寶焌學成回國,在北京南苑廡甸毅軍操場建築廠棚,創建飛機修造廠,主要負責飛機的保養與維修。

這是中國近代史上官辦航空的開端,也是首都航天機械公司的前身。

從飛機的維修到研製,是南苑修理廠歷史發展的重要轉折。

1913年10月,機械教官潘世忠在南苑操場駕駛自己設計、製造的飛行器滑行升空,高度達到1500米;1914年又自行設計和製造出一架雙翼飛機,該機採用推進式螺旋槳,並採用漢陽兵工廠仿製的法國「格萊姆」80馬力發動機,機身標有「1」字標號,機頭處裝有一挺機關槍,因此被稱為「槍車」。

南苑航校擔任飛行教官的厲汝燕,還曾製造出一架水上飛機。潘世忠、厲汝燕等人在飛機製造領域的嘗試,意味著中國在航空領域開始進入創造階段。

1916年天津《益世報》載,「南苑擴充飛機場」,在「南苑五裡甸地方建築飛機隊兵工廠」,同時「又將航空學校大加擴充」,用以「自行製造飛機」。

1945年,南苑機場停滿美國海軍陸戰隊的飛機

新中國成立之後,南苑飛機修理廠更名為南苑航空修理工廠。

1952年,南苑飛機修理廠歸屬於新成立的第二機械工業部,主要擔任修理米格噴氣式飛機的任務,並於1957年6月改名國營京都機械廠。同年11 月,南苑飛機修理廠首次承擔烏米格-15高級噴氣教練機的製造任務。

在當時缺少圖紙等各種不利條件下,修理廠工程師採用自學、自研等方式對飛機進行了成功的改裝、設計工作,製造出一架具備更多優勢的烏米格-15飛機。

此後,京都機械廠在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內,又自行設計出一架多用途輕型運輸機並試飛成功,被命名為「首都一號」。

從簡單的零件修理,到實現飛機改造,再到運輸機的成功研製,南苑飛機修理廠在技術創新領域取得了重大進展。

1958年,「首都一號」在南苑機場試飛。此時,南苑機場已經是水泥跑道了

火箭院:中國航天事業的發祥地

新中國成立之後,被譽為中國航天發祥地的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落戶南苑,這裡也成為中國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飛彈武器和運載火箭研製、試驗、生產基地。

自1957年成立以來,火箭院功勳卓著:曾成功研製出我國第一枚飛彈、第一枚運載火箭,並將「東方紅一號」送上太空。

1957年11月,為發展我國飛彈和火箭技術,國防部五院決定在原有10個研究室的基礎上組建兩個分院。其中一分院即為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的前身,具體負責飛彈、火箭總體設計和彈體、發動機研製工作。

隨後,周恩來總理籤發任命通知,由中國著名科學家、國防部五院院長錢學森兼任一分院院長。

自1958年7月16日—8月8日,一分院從臨時駐地長辛店分兩批入駐南苑。1959年2月,為加強一分院的研製能力,國防部決定將首都航天機械公司劃歸一分院,自此標誌著一分院不僅具備設計能力,還擁有了試製生產能力。

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火箭院在中國航天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

1960年11月5日,我國自行製造的首枚近程地地飛彈「東風一號」飛彈(「1059」)由火箭院抓總研製,這是中國軍事裝備史的重要轉折。

東風一號飛彈

1970年火箭院研製出「長徵一號」運載火箭,將重達173千克的「東方紅一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由此揭開了中國航天活動的序幕。

1990年,「長徵三號」運載火箭將「亞洲一號」通信衛星送入同步轉移軌道,意味著中國「長徵」運載火箭正式進入國際衛星商用發射市場。

迄今為止,火箭院研製的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已經成功發射300餘次,標誌著中國自主進入外太空的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20世紀80年代,火箭院走上軍民結合的轉型道路。1992年,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正式對外掛牌,火箭院跨入國際商業發射服務市場。

近年來,火箭院的產品覆蓋了結構、材料、電氣、通信、環境、測量及試驗等多個專業門類,在航天大型複雜系統集成及關鍵技術攻關方面取得了諸多成就。

現在的火箭院辦公大樓

回首百年來的南苑工業發展歷程,充分證明了工業興、國家興,工業強、國家強的歷史規律。

從第一座機場、第一所航空學校和飛機修理廠的相繼落戶,到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的入駐,中國航空航天事業的發展成為了南苑地區工業發展的邏輯主線。

根據《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設計,新時期的南苑不僅將成為北京城市的生態之軸和文化之軸,還將成為承載首都功能建設的發展之軸。擁有雄厚航空航天工業基礎的南苑,必將為未來北京南城的發展插上強勁有力的騰飛之翼。


作者:高福美,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文章來源:《前線》雜誌2020年第8期,原標題「百年南苑 問鼎蒼穹」

責編:金蕾蕾

版式:林苗苗

圖片來源:北京日報、 北京青年報、微信公眾號「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

相關焦點

  • 再見了,中國第一座百年機場!南苑機場9月下旬將關閉民用航空
    9 月 30 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將正式通航。9月下旬,中國聯合航空將「一夜轉場」至新機場、「無縫運行」,隨後,南苑機場民用航空將關閉。南苑機場正式成立於 1910 年,已有109 歲高齡,是我國第一座機場。同時,南苑機場還擁有中國航空史上的很多個第一:1、中國第一座機場因為南苑機場是由原本的皇家狩獵場和練兵場改建而來,100 多年前機場跑道就修建了 3000 多米長。
  • 百年機場停用後用來幹什麼?北京南苑機場,停用一年還是老模樣
    北京南苑機場停用一年後,我又去看了看南苑機場。去年大興國際機場開通,擁有百年歷史的北京南苑機場同時關閉。我特地隔了一年去看這個機場,因為我也算是半個航空愛好者。我認為和大興機場這個「網紅」相比,南苑機場更值得被記住。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機場之一介紹現在都南苑機場的現狀之前,我想先給大家簡單說下南苑機場的歷史。
  • 中國三座機場最多的城市,北京、三沙上班,重慶共有10座
    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交通的完善,我國在建造高鐵的同時,對於飛機場也在不停的規劃之中,所以這些年的飛機場數量也逐步在增加,有的城市甚至擁有不止一個飛機場,用於緩解客流壓力,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我國擁有飛機場最多的三個城市,北京只排在第三,第一你想像不到。
  • 中國第一機場,被稱為新世界七大奇蹟之首,將超越被首都機場
    常坐飛機長途跋涉的朋友,到北京首都機場都不會陌生,機場大航道多,優勢無比明顯,經過這裡到世界各地旅遊都很方便,受到眾多遊客的歡迎,客流也保持了多年中國第一、世界第二的榮譽,不愧是中國第一機場,但在大興國際機場即將落成之際,北京又有一座機場改版了。
  • 南苑機場的那些塵封往事兒
    2019年9月25日,歷時近5年時間的建設,擁有全球最大規模單體航站樓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正式投入使用,標誌著北京的航空運輸正式走進了雙樞紐時代。同時這也意味著位於北京南四環與中軸線交界處的南苑機場結束運營。曾經以南苑機場作為基地的中國聯航將整體轉場至大興機場,實現無縫銜接。在很多人眼裡,南苑機場或許一直是一個低調的存在,地處繁華都市的一隅甚至顯得有些落寞。
  • 盤點北京的17座機場
    3、北京南苑機場(已關閉)中國第一座機場,長久以來作為軍民合用機場,現在隨著民用前往大興、軍用遷往南郊,這座機場也準備改造為其他場所11、北京密雲穆家峪機場這個離密雲水庫不遠,從圖上看應該有另一條交叉跑道的擴建計劃
  • 中國聯航:南苑-漢中-昆明航線
    中國聯航是有很多故事的航空公司中聯航最早的時候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組建的民用航空公司。原中國聯合航空公司曾擁有41架飛機,其中大多為俄制的圖-154和伊爾-76等飛機,亦擁有波音737-300、CRJ-200、運七、運八的機隊。
  •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機場,也是將退休的一個機場,就在北京
    因此航空事業光速發展的時候,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飛機場即將宣告退休。這座機場能堅持到今天,實在是民航機場的一股清流。我們一起來看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機場,也是將退休的一個機場,就在北京。如果經常看古裝電視的就知道,南苑機場以前是皇帝外出捕獵野遊的專用地點。自從清朝光緒年,有兩架來自法國的飛機在這裡修建跑道開始試飛,從此便走上了飛行機場的道路,成為中國第一個機場,至今已足足有108年有餘,算是中國機場的鼻祖吧。
  • 中聯航在北京南苑,50分鐘一飛三「鳥」!
    早起才有鳥吃,不是,有蟲子吃。(捂臉)太早也容易犯暈啊。中國聯合航空的彩繪機,你拍過幾架?社長至今拍過4架,包括一張入框3架,運氣真好,除了只帶了手機。中聯航一共有5架彩繪機,每架都包含著中國文化的精華,比如水墨的黃果樹號,比如唐藝的包頭號……最新的一架是慶陽號,居然還被法新社評選為——2019年彩繪機第一名,你造嗎?那最容易拍到這些彩繪機的機場是哪裡?
  • 中國斥資800億,打造全球第一機場,宏偉度堪稱新世界第七大奇蹟
    ,他們來我們中國發展。現在我們中國的旅遊市場也在擴大,很多外國人來我們國家旅遊,如果去旅遊的話,更談不上我們的交通了,坐飛機去,我們中國的大型機場已經飽和了,現在我們國家也在建設世界第一的國際機場了,該機場投資800億元被英國稱為「新世界七大奇蹟」。
  • 美國第一機場與中國第一機場對比,差距太大,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使我國GDP總量超越了日本,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如今伴隨全球化的發展,世界人民都在想,究竟還有誰能和美國抗衡,曾經的蘇聯已經倒下,現在看來,中國才是最有希望的。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人民也有許多前往美國旅遊。
  • 廣西最大僑鄉,第一座機場即將起飛,村民排隊觀看
    也許在很多人的印象裡,廣西經濟落後,和華人華僑沒有太多關係,但實際上,作為我國西南地區一個靠邊沿海的省份,廣西是我國第三大僑鄉,而在廣西眾多城市中,有一座城市擁有海外華僑和港澳臺胞200多萬,是廣西最大的僑鄉城市,它就是玉林。
  • 北京兩機場為何按聯盟劃分,看完這篇就懂了…
    根據民航局和發改委聯合下發的《關於北京新機場航空公司基地建設方案有關事項的通知》,北京新機場航空公司基地建設方案已經國務院同意,主要如下:  1.按照航空公司聯盟劃分,中國航空集團公司(國航)等星空聯盟成員保留在首都機場運營,中國東方航空集團(東航)、中國南方航空集團(南航)等天合聯盟成員整體搬遷至北京新機場運營(註:此處應是強調對集團公司下屬所有企業適用
  •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建這麼大,是不是有點浪費?
    你要問中國目前最大最宏偉的機場是哪座,估計所有人脫口而出的就是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確如此,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絕對算得上是世界上目前最大的機場了。所以我就有個疑問,大興機場會不會太大了,是不是有點浪費?畢竟北京還有一座吞吐量破億的首都機場。
  • 中國人,到底有多能坐飛機?
    南苑機場關閉了,接力者正是被國外媒體評為「新世界七大奇蹟」的榜首-北京大興國際機場。1910年到2019年,北京南苑機場走過了109年的風風雨雨,它見證了時代的變遷,也見證了中國民航發展的進程。南苑機場曾擁有許多個輝煌的「第一次」。它是中國第一座機場、第一支閱兵機隊從這裡起飛,中國軍辦航空企業第一次轉型民航也在這裡完成。告別南苑機場後,中國聯合航空的所有航班將平移轉場至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 中國第一座天文博物館,北京古觀象臺
    北京古觀象臺位於北京市中心長安街東端,建國門立交橋的西南側。古觀象臺曾是明清兩代的國家天文臺,辛亥革命推翻滿清王朝後,改稱為中央觀象臺,成為民國初年的國家天文臺,1929年停止觀測,更名為國立天文陳列館,成為中國第一座天文博物館。
  • 南航告別首都機場,航企博弈北京新機場
    博弈大興機場一年前的9月25日,7家國內航空公司完成了大興機場的首航,與此同時,109歲的北京南苑機場正式結束民航運營。相比一年前首航日的7架次航班,如今,大興機場已經分四次完成大規模轉場,累計共26家國內外航空公司先後投入運營。
  •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迎來「第一飛」
    原標題: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迎來「第一飛」 > 昨天,一架「獎狀680」校驗飛機平穩降落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西一跑道上,留下了第一道飛機輪胎印跡,意味著北京新機場第一場校驗任務圓滿完成。
  • 「新北京.新格局」:一文看懂北京「四大中心」城市戰略定位
    「新北京,新格局」,今天我們系統梳理一下北京東南西北各個方向都規劃了哪些重點的城市功能節點,對於買房區域選擇提供重要參考。 從這些規劃的重點上看,我們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北京買房看四中心」的基本格局方向。
  • 航拍臨沂啟陽機場,雖然不大,卻是山東省第一座民用機場
    臨沂是東夷文化的核心發祥地,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諸葛亮、王羲之、顏真卿、蕭道成等歷史名人都是臨沂人,戰國時期楚國在臨沂境內設蘭陵縣,荀子曾在此治邑治學。臨沂境內的蒙山海拔1156米,是山東第二高峰,素稱"岱宗之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