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私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條: 自然人享有隱私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洩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
什麼是隱私?《民法典》第1032條第二款:「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
【侵犯他人隱私權的行為包括】
1、未經公民許可,公開其姓名、肖像、住址、身份證號碼和電話號碼;
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壞他人居住安寧;
3、非法跟蹤他人,監視他人住所,安裝竊聽設備,私拍他人私生活鏡頭,窺探他人室內情況;
4、非法刺探他人財產狀況或未經本人允許公布其財產狀況;
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記,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內容,以及將他們公開;
6、調查、刺探他人社會關係並非法公諸於眾。
【拿什麼來拯救我的隱私】
在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中,社會數據的產生經歷了一個從量到質的飛躍,從未有任何一個時期出現過如今天一般的海量數據,隱私的概念和範圍不斷溢出,並在大數據時代呈現數據化、價值化的新特徵。
相較於網際網路發展初期,大數據時代電子產品的應用讓我們的姓名、年齡、性別、家庭成員、教育程度、就業情況、收入水平等一切個人信息都已數據化,可在網絡被搜尋,被相關利益者記錄、分析,從中挖掘價值。如今我們早已離不開網際網路,網際網路上記錄了我們的大量隱私。這就給網際網路服務提供者提出了巨大的挑戰,一方面他們想要獲取儘可能多的用戶信息,建立豐富完備的資料庫;一方面,當大量數據被保存下來真可謂「隱私無處可藏」。
【如何保護自己的隱私】
儘管我們相信大部分網際網路公司都堅持向善的價值觀,但層出不窮的數據洩漏還是時刻敲打著我們的信任。而且,確實還是存在許多惡意利用個人數據的服務商,在他們的不懈破壞下,我們的隱私越發岌岌可危。
那麼,應當如何保護我們的隱私,就成了一道難以逾越的坎了。許多人感到很是無奈。
一、SSL保障你的信息數據安全
在日常的網頁瀏覽中,我們要儘量登錄網址前綴中帶有「https:」字樣的網站,此網站在HTTP下加入SSL層,SSL是為網絡通信提供安全及數據完整性的一種安全協議,在傳輸層對網絡連接進行加密,目前被廣泛地用於Web瀏覽器與伺服器之間的身份認證和加密數據傳輸,具備這種安全協議的網址安全性較高。
二、學會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隱私
1、保護隱私是一種權利。《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條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自然人享有隱私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洩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
2、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權利人明確同意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實施下列行為:(1)以電話、簡訊、即時通訊工具、電子郵件、傳單等方式侵擾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寧;
(2)進入、拍攝、窺視他人的住宅、賓館房間等私密空間;
(3)拍攝、窺視、竊聽、公開他人的私密活動;
(4)拍攝、窺視他人身體的私密部位;
(5)處理他人的私密信息;
(6)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第一千零三十三條)
3、處理個人信息(個人信息的處理包括個人信息的收集、存儲、使用、加工、傳輸、提供、公開等)的,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原則,不得過度處理,並符合下列條件:
(1)徵得該自然人或者其監護人同意,但是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2)公開處理信息的規則;
(3)明示處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範圍;
(4)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雙方的約定。
三、保護自己的隱私
1、自然人可以依法向信息處理者查閱或者複製其個人信息;發現信息有錯誤的,有權提出異議並請求及時採取更正等必要措施。
2、自然人發現信息處理者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或者雙方的約定處理其個人信息的,有權請求信息處理者及時刪除。
3、信息處理者不得洩露或者篡改其收集、存儲的個人信息;未經自然人同意,不得向他人非法提供其個人信息,但是經過加工無法識別特定個人且不能復原的除外。
4、信息處理者應當採取技術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確保其收集、存儲的個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洩露、篡改、丟失;發生或者可能發生個人信息洩露、篡改、丟失的,應當及時採取補救措施,按照規定告知自然人並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
5、國家機關、承擔行政職能的法定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對於履行職責過程中知悉的自然人的隱私和個人信息,應當予以保密,不得洩露或者向他人非法提供。
隱私權是人格權的一種,行為人侵犯公民的隱私權,按照侵犯公民人格權的的規定,承擔民事責任。
數字時代的個人信息保護在全世界都是個新命題。筆者誠信提醒各位,在網際網路的這片蠻荒之地,只有政府、企業、消費者三方協同配合,樹立安全意識,才能有效地挖掘及應用數據的價值。
保護隱私,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