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法典規定的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
民法典人格權編的第六章名為「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本章總結我國既有立法經驗(如《網絡安全法》)和學界通說確立了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的基本規則。我國立法機關也正在起草個人信息保護法,未來的個人信息保護法將與民法典之中的規則配合起來,全面保護個人信息。
-
我國民法典對隱私權和個人信息的保護
現代社會中隱私權和個人信息的保護問題受到各國的高度重視。為了更好地保護廣大人民群眾的人格權,針對實踐中隱私權與個人信息領域存在的各種突出問題,我國民法典在現行法律規定的基礎上,對於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作出了專門規定。
-
侵犯個人隱私權怎麼賠償,個人隱私權被侵犯如何賠償?
那麼侵犯個人隱私權怎麼賠償,個人隱私權被侵犯如何賠償? 網友諮詢: 侵犯個人隱私權怎麼賠償,個人隱私權被侵犯如何賠償? 北京市京師(德州)律師事務所張家強律師解析: 隱私權被侵害時的救濟方法: (一)人格權請求權的救濟方法 《民法典》第995條 人格權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權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規定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
-
民法典人格權編草案:強化對人格的保護
新華社北京5月15日消息,從保障公眾私生活「安寧權」,到構築個人信息安全防火牆;從全面建立反性騷擾制度防線,到及時應對基因編輯等新技術對人格權的挑戰……保護人格權、維護人格尊嚴,是我國法治建設的重要任務。民法典加強人格權立法,使其獨立成編,強化對人格的全面保護,讓人民生活更有尊嚴。
-
法律解讀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之人格權編
第四編「人格權」在現行有關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的基礎上,從民事法律規範的角度規定自然人和其他民事主體人格權的內容、邊界和保護方式,不涉及公民政治、社會等方面權利。「人格權編」有哪些主要內容?人格權獨立成編是民法典的一大亮點,彰顯了我國社會對於人的尊重與保護。
-
每日一「典」丨除當事人雙方約定外,這些情況下也可以解除合同
每日一「典」丨除當事人雙方約定外,這些情況下也可以解除合同 2020-12-03 16: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個人信息保護:嚴格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原則
作者:王春暉 南京郵電大學信息產業發展戰略研究院首席專家 針對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在現行法律規定基礎上,我國民法典各分編草案在「人格權編」中進一步強化對隱私權的保護。
-
張勇丨APP個人信息的刑法保護:以知情同意為視角
從相關法律規定來看,從2012年開始,我國先後制定發布了《關於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網絡安全法》《關於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個人信息刑案解釋》)等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逐步確立了公民個人信息保護的基本原則。
-
每日一「典」丨合同解除的後果
每日一「典」丨合同解除的後果 2020-12-03 16: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夫妻之間隱私權的規定有哪些?
你有趁另一半不注意或者外出的時候,偷偷翻閱另一半手機的經歷嗎?翻完手機之後,會有什麼意想不到的發現嗎?數據顯示,有近六成受訪者會不定期翻看另一半手機。法妞網友諮詢:夫妻之間隱私權的規定有哪些?羅燕梅律師解答: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我們的電話號碼、通訊錄、住址以至身份證、銀行卡信息時刻處於暴露之中,個人隱私被嚴重侵犯且愈演愈烈。只要個人不願意,沒有哪一個組織可以強行收集個人的隱私並根據個人隱私來約定個人的行為權力。人類法律文明進步的過程是個人權力和公權力不斷博弈和相互讓渡的過程。
-
每日一「典」丨臨床試驗須經受試者書面同意
每日一「典」丨臨床試驗須經受試者書面同意 2020-11-21 19: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學習《民法典》26:民法典中的隱私是指哪些內容?怎樣保護
【隱私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條: 自然人享有隱私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洩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什麼是隱私?《民法典》第1032條第二款:「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
-
新民法典明年1月1號開始施行,有關隱私權問題,有了一些新的規定
(模擬案例,非實際情況)【解讀】車內兩人的行為確實不妥,但小王拍攝視頻,並把視頻上傳到網上傳播的行為,嚴重侵犯了他人的隱私權,屬於違法行為,應該被及時制止。《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規定,在公共場合裸露身體,要被行政拘留,車內的兩人是在偏僻小巷的私家車裡,並不是在人員、車輛密集的街區。
-
關於《民法典》,青海人一定收藏好!
(第一百零一條)5.個人信息和網絡虛擬財產受保護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並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第一百一十一條)法律對數據、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
每日一「典」丨締結婚姻關係,當事人應當完全自願
每日一「典」丨締結婚姻關係,當事人應當完全自願 2020-12-01 12: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淺析隱私權與個人信息權的屬性
信息的網絡化極大地擴展了公眾獲取信息的途徑,同時也增加了個人信息的洩露的機率,為個人隱私提出了極大的考驗。同時隨著法制社會理念的深入人心,隱私權已為社會公眾所熟知。 隱私權作為一種獨立的人格權已在《侵權責任法》中明確提出,並且在學術界中,學者通常將隱私權的概念限定為自然人享有的對其個人的與公共利益無關的個人私生活信息、私人活動和私有領域進行支配的一種人格權。
-
首次「觸典」獨立成編,《民法典》這樣保護你的人格權
他認為,人格權獨立成編的價值在於更充分地保護我國民事主體的人格權,有利於憲法規定的「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更好地落到實處,較好地反映了《世界人權宣言》核心條文第三條「人人有權享有生命、自由與人身安全」在中國的實踐,是我國立法的重大創新,為世界法律文明作出貢獻。 從這一立法創新背後,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教授眭泓明讀出了我國注重人的精神本性與精神追求的更深層次的人文關懷。
-
英媒:中國民法典對隱私權的保護有象徵性意義
【歐洲時報田皓雪子編譯】5月22日,中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北京召開,兩會議程中民法典的修繕和審議更引發各界熱議。近日,中國兩會對民法典中有關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的討論引起了英國主流媒體的關注。路透社報導稱,中國坐擁14億人口,在數位化的過程中更易受到數據洩露和黑客攻擊,這是具有象徵意義的第一步。 報導稱,根據最新草案,個人享有隱私權,並有權保護其私人信息。數據收集者有責任保護個人的私人信息,未經同意不得獲取、披露或進行此類數據的交易。中國加強數據保密性,被視為保護其快速發展的網際網路行業並使其更加合法化,為中國流向海外有價值的信息保駕護航。
-
《民法典》將怎樣改變我們的生活?
所以說《民法典》這些關於遺囑效力的修改確實是順應民意,方便人民群眾。民法典「入」車廂讓霸座者無所遁形《民法典》的合同編明確規定:旅客應當按照有效客票記載的時間、班次和座位號乘運。承運人應當按照有效客票記載的時間、班次和條件運輸旅客。有了法律的撐腰,相信有關部門的執法應該更有底氣。
-
每日一「典」丨姓名權、名稱權的擴張保護
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推出「每日一『典』」欄目,每天帶你讀一則民法典的亮點法條。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第一千零一十五條。除了隨父姓或母姓,孩子姓氏選取還有哪些規則?請看民法典相關法條:第一千零一十五條 自然人應當隨父姓或者母姓,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選取姓氏:(一)選取其他直系長輩血親的姓氏;(二)因由法定扶養人以外的人扶養而選取扶養人姓氏;(三)有不違背公序良俗的其他正當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