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堯學否認自然科學一等獎涉嫌抄襲 方舟子稱其盜用開源軟體
2015年2月4日,2日中午,網名為kranesun的it工程師在知名開原始碼軟體(由散布在全世界的編程者隊伍所開發,其源碼可以被公眾使用的軟體)平臺github貼出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中南大學校長張堯學的照片,並發帖稱張及其科研團隊的上述獲獎項目實為「遠程桌面項目」(remote-desktop-client),且涉嫌抄襲國外it工程師上傳的開原始碼軟體
-
微軟抄襲 AppGet 始末,開源普法任重道遠
今年 5 月,微軟在 Build 2020 大會上發布了新的軟體包管理工具 WinGet,並將其開源。而就在 WinGet 發布之後不久,開源軟體包管理工具 AppGet 項目作者 Keivan Beigi 發文宣布 AppGet 項目「死亡」,矛頭直指微軟的 WinGet 抄襲了 AppGet 。
-
國產開源軟體紅旗2000公司老總被指因抄襲免職
6月26日,記者就此事採訪軟體專家、前 中國開源軟體推進聯盟副秘書長袁萌時,袁萌表示,「胡才勇所推的RedOffice辦公產品,其技術架 構就是OpenOffice開源辦公產品,他所宣傳的純國產自主產權的說法沒有依據。」
-
抄襲華為代碼 思科表明忘刪了
打開APP 抄襲華為代碼 思科表明忘刪了 發表於 2019-07-10 11:10:02 值得一提,思科曾指控華為「抄襲代碼」,於2003年將華為子公司告上法庭。而當時思科的指控對象,就包括華為在美研發分支Futurewei。如今思科自己使用華為代碼,遭ZDNet新聞網吐槽「尷尬」。 程式設計師怎麼看 悟空問答某程式設計師表示,在程式設計師的角度看一下問題的本質。
-
科技:克隆戰爭,尋找有缺陷的代碼副本
導語:代碼無處不在,全球大多數行業都依賴基於代碼的軟體來保持日常運營,計算機科學系副教授Chanchal Roy說。「如果原始代碼中有錯誤,那麼你會一遍又一遍地複製錯誤,」他說。「即使你找到了這個bug的一個實例,也幾乎不可能找到所有這些,這導致許多行業使用過時的代碼而不是可能存在漏洞的新代碼。」部分原因是由於與克隆相關的問題以及由此產生的錯誤克隆,高達85%的軟體開發成本可用於軟體維護,包括克隆檢測。「這是一把雙刃劍,」羅伊說。
-
曾指控華為抄襲卻被發現使用華為代碼 思科解釋:忘了刪
美國網絡設備製造商思科(Cisco)曾指控華為「抄襲代碼」,如今自己鬧出「尷尬」事件:該公司被網絡安全諮詢公司發現,產品交換機裡用的密鑰證書,是華為子公司研發的。思科對此解釋稱:在測試產品時使用了華為的代碼,最後忘了刪除。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該密鑰證書為一款開源程序包中的一部分。
-
「大學生論文抄襲檢測系統」發布
「大學生論文抄襲檢測系統」發布 本報訊(記者李斌)日前,由清華同方知網自主開發的「大學生論文抄襲檢測系統」(簡稱PMLC)正式發布,它將全面應用於高等院校的日常教學,幫助高校檢查學生論文
-
Android被指抄襲Java代碼引爭議
此外,Mueller指出,在Android的代碼中有三十七個文件包含一些提示,稱這個代碼是Sun專有的代碼。Mueller稱,無論谷歌說什麼,這些版權頭文件都說明這些代碼要根據Apache軟體許可證重新授權之後才可以使用。谷歌是根據Apache許可證授權用戶使用Android作業系統的。
-
谷歌開源量子計算軟體原始碼,便利科學家利用量子計算機
開源、開源、開源,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繼開源tensorflow、caffe等深度學習開發框架後,當地時間10月24日,谷歌在自己的官方博客上宣布,開源量子計算軟體OpenFermion,從而讓科學家更方便的使用量子計算機。
-
高校用論文檢測軟體查抄襲
早在一年前,揚子晚報曾報導過「網上幾百元代寫論文」,時至今日,情況又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學校也越來越「精」了,為了嚴防論文抄襲情況的發生,今年南京已有高校開始嘗試使用論文檢測系統來查「抄襲」!據悉,各個高校都規定了論文重複率(相似度),超過規定重複率就可能延期畢業。 在這種情況下,幾款名為「論文防抄襲」的檢測軟體近日在網上火了起來。這種軟體真的有用嗎?揚子晚報對此進行了了解。
-
...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校長,張堯學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抄襲...
2月2日,有網友發帖稱獲得2014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的張堯學及其科研團隊的獲獎項目實為「遠程桌面項目」,且涉嫌抄襲國外IT工程師上傳的開原始碼。昨日,張堯學回應,被質疑抄襲項目不是獲獎項目,透明桌面項目使用部分開原始碼是「合法」、「合理」使用。質疑:「遠程桌面」抄襲國外開原始碼?
-
中國科技雲「第二屆中國開源科學軟體創意大賽」報名通知
摘要: 報名時間:2020年7—2021年1月 || 主辦單位: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協辦單位:小米集團|| 以「人才創新、技術開源」為主題,以「發展中國科學軟體生態」為目的,匯聚各種優秀國產開源軟體。
-
張堯學回應抄襲:「透明桌面」與「透明計算」系兩個項目
第二次被質疑:涉嫌開源軟體抄襲?回應:被質疑的實為透明桌面項目,使用中遵循了開原始碼重用協議GPL據新京報消息,2月2日,網名為KraneSun的IT工程師在知名開原始碼軟體(由散布在全世界的編程者隊伍所開發,其源碼可以被公眾使用的軟體)平臺Github發帖質疑張堯學及其團隊的「遠程桌面項目」涉嫌抄襲國外IT工程師上傳的開原始碼軟體。
-
論文反抄襲軟體「變味」 你有軟體我有攻略
紅線處為疑似抄襲部分。又到一年博碩士學位論文寫作的緊張時段,截至今年,廣東高校導入論文反抄襲軟體已經進入第三年。然而,記者在一周來的調查採訪中發現,論文反抄襲軟體在不斷成熟的使用過程中已經悄然「變了味」,從最初的單純高科技檢測工具,異化出了了某些佔據資源人士的「賺錢機器」、投機取巧人士的「投機工具」和反反抄襲攻關對象等多個身份。
-
開源中國張海龍:國內開源力量分散,有代碼託管網站的需求
聊到開源,目前國內的很多開源社區,但並不是進行開發,而是基於一個開源產品的討論,相互幫忙解決問題。基本上國外比較流行大型的開源軟體國內都有相應的社區,就像以前的BBS一樣。而綜合性的開源社區則有點漸漸微弱的感覺。矽谷動力是以前很有名的開源社區,但現在不怎麼運營了。開源力量則主要精力在培訓方面,做公開課。另外則是一些比較零散的用戶組,例如某某地方Linux用戶組這樣。
-
「大學生論文抄襲檢測系統」正式發布
日前,由清華同方知網自主開發的「大學生論文抄襲檢測系統」(簡稱PMLC)正式發布,它將全面應用於高等院校的日常教學,幫助高校檢查學生論文、作業中是否存在抄襲剽竊行為
-
專注軟體原始碼檢測,「酷德啄木鳥」想讓安全貫穿IT開發流程
軟體原始碼檢測,是逐漸被重視的一個細分安全領域。這一領域和當下關注度日益升高的DevSecOps理念相關。DevSecOps理念強調安全前置,即安全需要貫穿從開發到運營整個業務生命周期的每個關鍵環節,從而保證研發交付的安全與敏捷。
-
希捷推出對象存儲軟體CORTX 在GitHub開源定義存儲平臺代碼
在今日的 DFatasphere 線上活動期間,希捷(Seagate)推出了與 S3 平臺兼容的對象存儲軟體 CORTX,並在 GitHub 上開源了這款軟體定義存儲(SDS)平臺的代碼。作為 GitHub 存儲庫的一部分,希捷還以「CORTX 社區」名義組建了一支研發人員團隊,提供了一個方便快速開啟測試的預構建虛擬機鏡像。
-
論文反抄襲軟體「變味」:你有軟體我有攻略(圖)
又到一年博碩士學位論文寫作的緊張時段,截至今年,廣東高校導入論文反抄襲軟體已經進入第三年。然而,記者在一周來的調查採訪中發現,論文反抄襲軟體在不斷成熟的使用過程中已經悄然「變了味」,從最初的單純高科技檢測工具,異化出了了某些佔據資源人士的「賺錢機器」、投機取巧人士的「投機工具」和反反抄襲攻關對象等多個身份。
-
微軟首次採用Apache license發布原始碼
微軟剛剛發布了一個Web Sandbox的運行時原始碼,這是微軟首次採用Apache 2.0許可發布源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