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稻麥如浪,五穀清香。在收穫的金秋時節,我們迎來了第35個教師節。過去一年中,我校湧現出了一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教師」典型,各個學院對其中的部分優秀教師進行了專訪。值此教師節來臨之際,新聞網特推出《立德樹人好老師》專欄,通過講述這些優秀教師立德樹人、築夢農大的故事,展現他們堅定信念、率先垂範、教書育人、勤勉治學的時代風貌。
「江老師太嚴肅,我們都怕他」,這是所有與江海洋老師接觸的學生產生的第一印象。2014年畢業的碩士研究生朱愛玲到現在問到她還怕不怕江老師,她說還是有點怕。「以嚴促學,以嚴帶研」是江老師教書育人的重要法寶。在他的嚴格要求下,學生畢業後工作十分順利,做起事情來得心應手,能很快成長為單位的技術骨幹。
江海洋老師自2002年進校以來,主要從事獸醫藥理學與毒理學方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先後主講了本科生課程《獸醫藥理學》、《飼料添加劑》和研究生課程《獸醫藥物動力學》;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85篇,其中SCI收錄論文122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37項;參編著(譯)作3部;參與制修訂國家(或行業)檢測方法標準35項,其中21項已發布;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和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各1項,獲中華農業科技獎科學研究成果一等獎和優秀創新團隊獎各1項;獲北京市科學技術一等獎、二等獎和三等獎各1項;培養碩士、博士畢業生19名。2018年獲得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
德育為先,課堂密切聯繫實踐
江海洋老師以「四有好老師」為自身發展目標,嚴格貫徹立德樹人的教育思想,在指導和培養學生時也將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這一核心內涵貫穿始終。
動物醫學專業與養殖業息息相關,它為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養殖業發展了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肉蛋奶等動物源性食品的需求,進而增強國民身體素質。在本科生課程《飼料添加劑》教學中,江老師講到我國飼料及飼料添加劑工業與養殖業關係時,反覆強調食品動物產業的重要性,老百姓如果肉蛋奶吃不上,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都會受到影響。他進而提醒同學們要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大家要下到豬場、雞場和牛場去,不怕髒,不怕累,心裡要有學好知識為國家為社會貢獻自己一份力量的大局意識。大多數同學思想都受到了感染和觸動。此外,江老師在授課中結合我國養殖業生產,列舉案例進行逐一剖析,使學生在掌握基礎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要了解實際生產情況。比如,在講到飼料組成和成本時,結合學校食堂白煮雞蛋1枚賣五毛錢向同學提問,「五毛錢1個能否收回成本?有沒有利潤?」大家通過超市雞蛋價格、人力成本等調研發現是虧本買賣。又進一步問「為什麼學校食堂還要賣?誰來補貼虧損部分?」大家在老師的啟發下最終認識到,國家為了減輕學生負擔給予了一定補貼。增強了學生的愛國意識。
在研究生課程《獸醫藥物動力學》教學中,在授課方式方面進行了創新,讓學生圍繞選定主題查閱文獻總結歸納後製作PPT,並在一定時間內上臺講解,老師和同學做評委點評,充分發揮了研究生的主觀能動性,變被動接收為主觀接收。除了學校規定的授課學時以外,還額外自主增加了近30個學時,開設了藥物動力學實驗課,使學生從實驗設計、動物給藥、樣品採集到數據分析整個過程得到了鍛鍊,顯著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得到了學生的高度好評。
在培養研究生時,江老師從研究生面試提問「做人和做事哪個重要?」「如何做人和做事?」到進入實驗室每次學生組會反覆強調,一個人要做科研先要學會做人,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社會觀、世界觀,要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要自尊、自信、自強、自立,要團結同學,尊敬師長,孝敬父母,做好了人做科研就簡單多了。江老師以身作則,為學生們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學生們沉下了心,潛心專研,耐受住了科研的枯燥和寂寞,耐受住了大都市的喧譁和誘惑,學會了如何做人和做事。協助指導的博士畢業生趙思俊(現為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動物產品安全監測室主任)說:「非常感謝江老師的教導,沒有他的指點就沒有我現在」。
嚴以律己,細節計劃決定成敗
如果要說江海洋有什麼毛病或缺點,估計是大多數人要說的是「看不慣,愛挑刺」,說的好聽點就是「眼睛裡容不得一粒沙子」。因為這個毛病,生活和工作中得罪了不少人,或多或少影響了事業的發展。但江老師覺得從不後悔,有問題就要指出來,不指出來自己良心過不去,也害了對方。江老師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小到標點符號,大到科研錯誤,如果看到了不說出來不改過來晚上睡不著覺。對自己嚴,對學生更嚴。江老師針對碩士和博士的培養周期專門制定了嚴格的考核表,裡面詳細規定了從錄取後開始制定研究生規劃,就業打算,興趣課題設計,到畢業時答辯PPT準備和答辯後學位論文修改等數十項內容,各項任務都有完成的時間節點,其中光是學位論文修改次數就超過了十次。每次開組會,學生們都戰戰兢兢,一是沒有按計劃完成要挨批,二是老師隨口都會點出一些錯別字,生怕老師讓自己在師兄師弟師姐師妹面前下不了臺。江老師的嚴格帶來了諸多後果,壞的一面是每年招生學生們不敢報考,好的一面是學生們學有所成和學有所用,走上工作崗位能很快適應。江老師所帶研究生連續多年獲得校級優秀學位論文、校級優秀研究生畢業生等榮譽。2016年碩士研究生裴星瑤獲第七屆全國獸醫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優秀學位論文和校級優秀研究生畢業生稱號;2017年碩士研究生孫源澤獲校級優秀學位論文。2018年碩士研究生孫淑娟獲校級優秀學位論文和校級優秀研究生畢業生稱號。2019年碩士研究生曾于洋獲校級優秀學位論文,博士研究生彭濤獲國家獎學金和校級優秀研究生畢業生稱號。此外,2018年江海洋老師指導本科生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作品《牛奶中抗生素殘留高通量螢光免疫快速檢測產品開發及推廣》獲「創青春」首都大學生創業大賽銅獎。得益於項目執行過程中得到的鍛鍊,項目完成人動醫2015級學生阿說阿沙和鄒文佳分別被復旦大學和北京大學免試研究生預錄取。
江海洋老師最喜歡的一句詩是「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最喜歡的一首歌是周華健演唱的《真心英雄》,尤其是歌中唱到的一句「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激勵人砥礪奮進,勇往直前。他始終堅持從嚴治學,並將這一理念貫穿於所帶每個研究生的整個階段。
科研落地,解國計民生之難題
中國農業大學的校訓是:解民生之多艱,育天下之英才。科研是創新的基石,創新是第一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驅動力。20世紀90年代以來,瘦肉精、三聚氰胺、抗生素殘留等事件對我國畜牧業造成了巨大的影響,損失數以萬億元人民幣計,受影響人數超過千萬。尤其是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造成逾30萬嬰幼兒患病,死亡數人。江海洋老師看在眼裡,痛在心裡。這些問題都是因為檢測技術落後,尤其缺乏可用於現場的快速檢測技術所導致。在學科平臺的支持下,江海洋老師帶領學生刻苦攻關,開發新型高靈敏標記材料(時間分辨微球、貴金屬納米簇等)和高親和力生物識別材料(單抗、單鏈抗體等),研製出了20餘種可用於現場大規模檢測的快速檢測產品(試紙條和試劑盒),檢測時間最快僅需1分鐘,產品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產品已在伊利、三元、新希望等上百家大中型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廣泛應用,用於快速檢測肉蛋奶及飼料中瘦肉精、三聚氰胺、抗生素、黴菌毒素等殘留,有效保障了食品安全,保障了人民健康。此外,針對基層行政部門和企業食品安全檢測技術薄弱,江海洋老師利用周末和寒暑假時間開展技術培訓,近五年來開展培訓80餘次,參加人員超過20000人次,大大提高了基層檢測人員的技術水平。
責任編輯:馬文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