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控制人著身體,而每秒種它都要處理很多人體發出的信號。針對這個現象,有知乎網友送出了一個相當直接的題目,肛門排出的是氣體還是固體,大腦是怎麼知道的?
對於這個問題,有網友進行了詳細而又科學的答覆。直白點說就算,當直腸快要完成工作使命的時候,肛門內括約肌(IAS)時不時的放鬆(非自主),使一小部分直腸內的物體(氣體,固體,or 液體, or mix..)進入肛管(Anal Canal)。上肛管(肛管靠上,接近內括約肌)中有大量的感受器,感知排放物的溫度,形狀,運動,而後回傳信息。
一般情況下,高等神經中樞可以很好的整合這些信息,做出判斷,最後完成排便等動作。看起來很多專業術語,也不是很好理解,那就不妨再直白點。
為了讓大家明白這個過程,該網友送出了一個更直白的解讀《扁扁的奇幻漂流》,看起來有意思多:
今天早上,「扁扁」在腸道中逐漸形成了,不甘寂寞的他和同學們想逃學出去看看,可是未知的長路漫漫。不過一會兒,他和同學一群人被送到了一扇緊鎖的門前---肛門內括約肌(IAS,圖中A所在位置),這個門還是挺奇怪的,有以下兩個特點:
絕大部分時間閉合(防止液體,氣體流出)
門前人多,自動打開(隨著排洩物對腸壁的壓力逐漸增大,腸壁的感受器產生神經衝動,將信號傳遞給S2-4的排便低級中樞。該中樞進而發出指令,打開內括約肌)
扁扁一行人在門前等了一會兒,隨著同學們越來越多,壓力逐漸增大,內括約肌」緩緩「打開了(內括約肌的特性)。他們一行人也隨之進入了逃學路上的第二站,Anal Canal--肛管(圖中紅線標示的區域)。在這裡,他們將接受完整的「體檢」
肛管中有許多種傳感器,主要檢測下四種信息
痛覺
觸覺
非常敏感
無法準確檢測相對位置。(有氣體有一點固體的話,很難分清固體在肛管裡的位置,結果是什麼大家都懂)
溫度
運動
能非常敏感的察覺到縱向及旋轉的運動
如果"扁扁"是固體的話,他逃學路上的運動和他自身的紋理對於肛管的摩擦會被記錄在案
如果"扁扁"是液體的話,他逃學路上與眾不同的流速和運動模式會被記錄在案
如果「扁扁」是氣體的話,他的體檢報告一定程度上會缺失速度和紋理信息.....
這些」體檢報告「會向上傳導,低級及高級中樞神經(校長)得到這些信號之後,會進行整合。隨著年齡的增長,體檢報告越讀越多,判斷也會越發準確。
最後,高級神經中樞(校長),因地制宜(扁扁的形態,固/液/氣,廁所/not),決定是否打開外括約肌(學校大門,圖中B處),讓扁扁們出去看看。(外括約肌與內括約肌類似,都是平時閉合,最大的區別在於外括約肌受自主控制,並且在」有需要的時候「會更緊的閉合,防止排洩物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