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變革:與糖代謝密切相關的這種疾病改名了!|熱點關注

2020-12-06 騰訊網

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日前,國際專家組在Gastroenterology期刊發布聲明,指出他們已達成了以「代謝相關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取代現有命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共識,具體聲明如下。

1. 代謝相關脂肪性肝病(MAFLD)的命名和定義:

建議將NAFLD的命名更新為MAFLD;

MAFLD的診斷應該基於代謝功能障礙的存在,而不是其他因素的缺失;

MAFLD可以與其他肝病共存;

MAFLD的首字母縮寫中不應包含「酒精」;

MAFLD和酒精性肝病的患者代表了一個龐大而重要的群體,需要進一步地研究和鑑定。

2. MAFLD的異質性:

MAFLD具有異質性;

在制定非侵入性纖維化評分和臨床試驗設計時,必須對患者進行適當的分層;

需要進行研究來繪製MAFLD的疾病譜,並精確定義該疾病的亞型。

3. MAFLD的臨床試驗:

根據疾病驅動因素對患者進行詳細的分層和定製臨床試驗納入標準,可能會獲得更有意義的結果;

為了克服疾病異質性的挑戰和獲得最佳臨床療效,可能需要創新的臨床試驗設計和個性化聯合治療方法。

為什麼要現在修改脂肪性肝病的命名?

自1980年Ludwig等採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這一術語於描述沒有大量酒精攝入的情況下出現的脂肪性肝病以來,這一疾病的命名和診斷標準一直沿用至今。

近年來,這一疾病的發病率有所上升,全球有近10億人受到影響,對各國的醫療體系和經濟造成了巨大負擔。令人擔憂的是,越來越多的兒童和青少年被診斷為NAFLD,並可能伴有與NAFLD相關的肝臟、心血管和腫瘤疾病。在英國、法國、德國和義大利這4個歐洲國家,與NAFLD直接相關的年度醫療費用超過350億歐元,在美國超過1000億美元。儘管藥物療法有望在不久的將來問世,但迄今為止還沒有一種藥物被批准。到目前為止,一些2b期和3期研究沒有達到或僅勉強達到了目前要求的組織學終點。這些現狀部分反映了現階段對疾病和靶點缺乏精確的定義,也缺乏對疾病異質性理解。

儘管我們對疾病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但並未體現在現階段的疾病命名和診斷標準上。NAFLD患者在主要驅動因素和共存疾病修飾物(co-existing disease modifiers)方面存在異質性,這是開發高效治療藥物的一個重要障礙。脂肪肝疾病的表型表現可能反映了這些驅動因素之間動態的、複雜的相互作用;由此可見,有效的治療需要根據患者的表型和遺傳背景,精確靶向。然而,目前的試驗招募是基於組織學分級和分期的,而許多不同致病原因可能導致相同的組織學表型,而缺乏對主要致病原因的剖析是現階段臨床研究的一個關鍵問題。另外,目前的研究藥物的應答率在20%-40%之間,僅與安慰劑相差10%-20%。因此,「一刀切」的方法在處理這種具有異質性的肝臟疾病時似乎是不合適的。

從患者的角度來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這一術語不僅通過包含「非」等術語而使問題變得無關緊要,而且還引入了「酒精性」等詞語,可能會錯誤地將導致疾病的責任歸咎於患者自身,認為治療必須完全掌握在患者手中。這會影響政策制定者選擇如何分配資源來應對這種綜合症。

綜上所述,為了更好地理解該疾病及相關治療方案研究,改名勢在必行。

代謝相關脂肪性肝病:一種異質性表型

脂肪肝的臨床表現和病程的異質性可能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年齡、性別、激素狀態、種族、飲食、酒精攝入、吸菸、遺傳傾向、微生物群和代謝狀態。因此,最終臨床表現將反映這些不同輸入間相互作用(圖1)。由此可見,有效的治療需要對所涉及的途徑進行系統的解剖。

圖1 代謝相關脂肪肝的異質性

為什麼需要在臨床實踐中考慮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異質性?

非侵入性纖維化評分通常用於識別或排除脂肪肝患者的顯著或晚期纖維化。然而,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纖維化評分(NFS)和纖維化4(FIB-4)等評分的表現可能因人而異,在老年人中特異性較低,在年輕人中準確性較低。還需要考慮不同民族人群和特殊亞人群(如糖尿病和肥胖人群)的非侵入性評分和肝臟硬度臨界值。例如,已經表明,與歐洲人相比,不管代謝性指標如何,南亞人的血液生物標誌物均不太準確。由於基於血液的生物標誌物或成像技術很可能會取代肝臟活檢來診斷疾病,這意味著任何未來的標記物都應該在定義更精確的隊列中得到驗證。

因此,共識小組建議,在設計和應用風險分層評分和算法時,應考慮形成非酒精性脂肪肝異質性的因素。

舊的名稱有何弊端?新的命名又有何依據?

主要包括以下4個方面:

1. 這類疾病不該以「排除性」的方式命名。NAFLD被描述為一種「排除性」狀態,這意味著其只在其他情況原因所致脂肪肝的情況下才存在,如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疾病或酒精攝入量不超過特定閾值。然而,隨著我們對疾病認識的不斷深入,發現這是一種必須通過「包含」而不是「排除」來定義的疾病。此外,脂肪肝可與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疾病和酒精性肝病等其他肝病並存,並對疾病的進展產生協同作用。脂肪肝疾病的命名和診斷標準需要反映這一新認知。

2. 關於酒精攝入量的安全閾值仍然存在爭議。一部分人提出的NAFLD診斷必須滿足酒精消費量為零或接近零,這顯然是不切實際的。此外,在用於評估酒精消耗量的問卷存在著重大的方法學挑戰,這些問卷存在微量飲酒、患者漏報和回憶偏差,以及在定義「社交飲酒」和「大量飲酒」等術語方面的顯著差異。因此,將代謝相關脂肪肝與酒精聯繫起來是有問題的。這些疾病名稱中的混淆術語應該被替換,就像「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已被改為「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需要用更準確和清晰的詞語來定義疾病。更重要的是,我們迫切需要識別同時存在的代謝障礙和酒精性損傷的肝病,以便進行適當的治療。而這類患者目前被排除在所有NASH試驗之外。

3. 儘管在臨床實踐中我們將患者分為有NASH和無NASH兩類,但這種分類方法有一定誤導性。如我們所知,纖維化才是不良結局的主要決定因素。在炎症活動性和纖維化分級方面,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肝應被認為與其他慢性肝病相似,而不應將其簡單分為NASH和非NASH兩類。至少應從病理學角度來完善疾病的分類。

4. 脂肪性肝病的異質性表明,我們不能將其作為一種單一的疾病來考慮或管理,不能採用「一刀切」的治療方法。缺乏對異質性影響的考慮,會嚴重影響我們精確定義脂肪肝自然史的能力,也會影響我們對臨床試驗進行適當選擇的能力。基於這些原因,更新疾病命名是消除疾病異質性的漫長道路上的第一步。

結論

過時的NAFLD/NASH命名、診斷標準,以及缺乏對疾病異質性的考量,是阻礙研發有效治療方案的障礙。因此,共識小組提出採用MAFLD取代NAFLD/NASH。這項工作也為公眾、患者、監管者和肝病醫生提供了更廣泛的概念,這也是術語更新的必要性。未來的研究將使我們能夠進一步描述和細分疾病及其驅動因素的表型,從而設計出更合理的臨床診治方案和患者管理方案。

醫脈通編譯自:Eslam M, Sanyal AJ, George J, on behalf of an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panel, MAFLD: A consensus-driven proposed nomenclature for 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 Gastroenterology (2020). doi: https://doi.org/10.1053/j.gastro.2019.11.312.

相關焦點

  • 綜述|腸道菌群影響糖代謝的因素及機制進展
    而腸道的深度測序研究微生物群落學揭示了影響腸道菌群組成的126個外源性和內源性宿主因素,包括12種疾病,31個內在因素,19個藥物組,60個飲食因素,4個吸菸類別[6]。而早在腸道菌群作為疾病相關性因素走進人們視線之前,T2DM就因發病率逐年增加而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世界衛生組織預測2035年,糖尿病將從集中在發達國家發展至低收入國家,並成為全球第七大死因[7]。
  • 糖代謝重編制在腫瘤領域的研究及臨床應用
    腸道微生物在疾病發生發展中的作用受到越來越大的重視。目前的研究集中在通過16S rRNA測序來解析腸道菌群的種類信息上。尚不清楚的是,疾病狀態下腸道菌群種類的改變會導致什麼樣的功能變化。檢測分析腸道微生物產生的小分子代謝物,可對其功能變化進行評估。
  • 2020,這些前沿技術成全球關注熱點
    1、新冠疫情對科技熱點結構形成意外衝擊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迅速成為全球科技界的關注焦點,在整個榜單佔據了15.6%,在各領域中僅次於生物醫藥領域位居第二。3、腫瘤是關注度第一的重點疾病在生物醫藥領域的重點疾病及相關藥物方面,不僅「腫瘤」一次本身佔據了熱度榜首,肝癌、卵巢癌、細小細胞肺癌、胰腺癌、淋巴瘤、葡萄膜黑色素瘤、腦膜瘤等「家族成員」均榜上有名,陣容遠超其他疾病。
  • 2020,這些前沿技術成全球關注熱點
    1、新冠疫情對科技熱點結構形成意外衝擊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迅速成為全球科技界的關注焦點,在整個榜單佔據了15.6%,在各領域中僅次於生物醫藥領域位居第二。3、腫瘤是關注度第一的重點疾病在生物醫藥領域的重點疾病及相關藥物方面,不僅「腫瘤」一次本身佔據了熱度榜首,肝癌、卵巢癌、細小細胞肺癌、胰腺癌、淋巴瘤、葡萄膜黑色素瘤、
  • 這些腸道症狀與常見肛門疾病密切相關,您都了解嗎?
    肛腸疾病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類疾病,所謂肛腸疾病,顧名思義就是指腸道疾病和肛門疾病。這兩類疾病同屬於消化系統疾病,腸道的位置又和肛門緊鄰,所以兩類疾病之間關係十分密切。 那麼,具體都有哪些腸道症狀和常見肛門疾病是密切相關的呢?作者今天就結合多年臨床經驗,在這裡為大家簡單講一講。
  • 最新| 2016健康大數據:高血壓成最受關注的疾病
    「2016年,高血壓成為受國人關注度最高的疾病,關於高血壓疾病文章的閱讀量高達21億。」在今日頭條與生命時報聯合主辦、華奧星空協辦的「2016算數健康大會」上,今日頭條高級副總裁趙添公布了2016年今日頭條健康類大數據。疾病城市關注度、疾病年齡關注度、健身大數據等數據也在本次發布會上公布。
  • 轉錄因子對腫瘤糖代謝具有基因調控功能
    其中轉錄因子對糖代謝基因的調控是腫瘤能量代謝重編程的重要機制之一,近期來自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腫瘤研究所,教育部癌變與侵襲原理重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介紹了低氧誘導因子1, c-Myc, p53等轉錄因子與腫瘤糖代謝的相互調節作用,指出這種關聯為靶向代謝的抗癌藥物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相關研究成果公布在《科學通報》上。
  • Nat Med:深入解讀,心血管疾病或與癌症發生密切相關!
    Connecting Doctors & Sharing Better iCardioOncology ▼ 來源/作者: 生物谷 如今研究人員慢慢認識到宿主機體的系統環境或會促進癌症的進展,也會受到癌症發生的影響,但我們對這種相互作用的認識尚處於起步階段
  • 2020年,這些前沿技術最受關注
    大熱的腦機接口、基因編輯等前沿技術發展如何?2020年科技界關注了哪些熱點?10月22日在浦江創新論壇上發布的《全球前沿技術發展趨勢報告》帶來了答案。「每個前沿技術問題都或多或少的和技術倫理、相關的政策、同行的判斷、科學家的態度、社會的反應密切相關。」劉琦巖說,技術倫理上還有很多問題值得關注。
  • 浦江論壇發布「全球前沿技術十大熱點趨勢」
    熱點四:基因編輯隨著法國和德國的科學家獲得了這方面的諾貝爾獎,這個領域又成為了研究的熱點。從2010年開始到2015年前後形成了高峰,它宏觀上形成合成生物學統一發展的大框架。細分領域向一些實行靶向的基因編輯功能這方面在深度的發展。專利的申請量在上升,中國在這個方面也有優勢的機構在參與,美國還是可以對標的領先的國家。
  • 浦江創新論壇發布「全球前沿技術十大熱點趨勢」
    ,目前已經成為最新的研究熱點,而且它跟人工智慧方面的應用密切結合在一起。 熱點四:基因編輯 隨著法國和德國的科學家獲得了這方面的諾貝爾獎,這個領域又成為了研究的熱點。從2010年開始到2015年前後形成了高峰,它宏觀上形成合成生物學統一發展的大框架。細分領域向一些實行靶向的基因編輯功能這方面在深度的發展。專利的申請量在上升,中國在這個方面也有優勢的機構在參與,美國還是可以對標的領先的國家。
  • 2020年,這些前沿技術最受關注
    2020年科技界關注了哪些熱點?22日在浦江創新論壇上發布的《全球前沿技術發展趨勢報告》帶來了答案。 《全球前沿技術發展趨勢報告》由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和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聯手編撰,包括重點技術發展趨勢深度解析和TOP1000技術熱點趨勢追蹤兩個部分。
  • 最新研究發現,PM2.5與老年痴呆風險增加密切相關
    PM2.5 粒徑小,面積大,活性強,易附帶有毒、有害物質(例如,重金屬、微生物等),且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因而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非常大。目前,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PM2.5 與過早死亡、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然而,關於 PM2.5 對帕金森病、阿爾茲海默病及痴呆等神經系統疾病的影響此前尚不清楚。
  • 化學:關注社會熱點,聯繫生活實際
    二、關注社會熱點 聯繫生活實際 化學與生活息息相關,社會熱點問題很多也是中考的熱點。例如:大氣汙染、水體汙染、酸雨、全球氣候變暖、臭氧空洞、白色汙染;能源的開發與利用;防火、防爆、防毒等安全知識;流行疾病的預防;化學與人體健康;科學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等等。
  • 統計數據顯示:腫瘤成為國人最為關注的疾病—新聞—科學網
    其中,「腫瘤」以36億次的超高關注度位列2017國人關注的疾病之首。 11月29日,在今日頭條與《健康報》社聯合主辦、中國健康知識傳播激勵計劃戰略合作支持的「2017算數健康大會」上,今日頭條副總編輯徐一龍表示,健康類資訊已成為移動網際網路3.0時代的絕對剛需。 那麼,百億量級的健康資訊從哪裡來?
  • 量子科技成為物理領域熱點技術 相關研究集群式湧現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劉琦巖介紹到,這5個前沿技術是全球科技創新熱點中的熱點,中國在這些方向上有一定實力和話語權。在技術熱點趨勢上,報告顯示,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迅速成為全球科技界的關注焦點,在整個TOP1000熱點技術榜單中佔據了15.6%,在各領域中僅次於生物醫藥領域位居第二。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慧是上海科創中心建設重點聚焦的三大戰略性產業領域,同時在本次研究中也與新冠疫情相關領域一起成為了科技熱點數量最多的四大領域,合計佔比達到66.8%,代表了未來一段時期的科技浪潮主流發展熱點方向。
  • 中國科研人員在腫瘤等疾病中再獲重大突破,引起國際關注!
    發現和解析染色質複合物新的表觀修飾有助於理解和揭示表觀遺傳的分子機制,是生命科學研究的熱點之一。近年來,染色質複合物被證明普遍存在可逆的O-GlcNAc糖基化修飾。大連理工大學張嘉寧教授團隊前期研究發現FOXA1、c-Myc、CEPBP等重要轉錄因子存在O-GlcNAc修飾,對腫瘤轉移、耐藥、增殖等惡性表型具有促進作用。
  • 2017線粒體相關疾病研討會圓滿閉幕
    2017年7月21日-22日,由生物谷主辦的2017線粒體相關疾病研討會在美麗的大連芙蓉國際酒店隆重召開。直擊線粒體相關疾病最新前沿進展。開幕式當天下午,大會特設主題討論環節,就線粒體與退行性疾病相關研究最新進展走向如何?是否有可能通過線粒體研究大幅度改善退行性疾病?離臨床應用還有多遠? 以及線粒體與腫瘤臨床轉化研究進展深入探討。
  • 從姚記撲克改名看真假牛股有何不同
    2020年開年市場熱點很多,但當大家都在聚焦網紅股「星期六」和高價半導體晶片股的時候,一隻大牛股卻搶了彩頭,它就是姚記科技,僅僅用了十個交易日就實現了股價翻番。而姚記科技的精彩演出,源於其改名以後主業的拓展。姚記科技原為姚記撲克,也算是家喻戶曉的品牌,但其原有主業過於局限於紙牌娛樂消費,股價一直不溫不火。
  • 兩會英文譯名長不好讀 外媒借拼音為其「改名」
    有意思的是,「外記」對這次兩會的觀感帶了點「百花齊放」的調調:一心想來挖「猛料」的苦於「缺大話題」,每日為採訪題目發愁;拿「中國總理說今年將是中國經濟最為複雜的一年」做文章的想起本國經濟的坎坷復甦路,心情不由得也很「複雜」。最新外媒報導自然最關注經濟,不過民生等話題也佔據了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