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發現!中國科研人員在腫瘤等疾病中再獲重大突破,引起國際關注!

2020-11-25 大連理工大學招生辦

近日,大連理工大學生命科學與藥學學院與華大基因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合作發表題為"Proteomic profiling and genome-wide mapping of O-GlcNAc chromatin-associated proteins reveal an O-GlcNAc-regulated genotoxic stress response"的研究論文,報導了O連接N乙醯葡糖胺(O-GlcNAc)糖基化在腫瘤細胞的基因轉錄重編程中的重要生物學功能。文章第一作者為劉宇博副教授和陳秋實博士,通訊作者為張嘉寧教授和任豔研究員。

染色質複合物的表觀修飾參與調控複製、轉錄等以DNA為模板的生命過程,在細胞命運決定過程中不可或缺。發現和解析染色質複合物新的表觀修飾有助於理解和揭示表觀遺傳的分子機制,是生命科學研究的熱點之一。近年來,染色質複合物被證明普遍存在可逆的O-GlcNAc糖基化修飾。大連理工大學張嘉寧教授團隊前期研究發現FOXA1、c-Myc、CEPBP等重要轉錄因子存在O-GlcNAc修飾,對腫瘤轉移、耐藥、增殖等惡性表型具有促進作用。在此基礎上,論文系統全面地描述和挖掘了O-GlcNAc糖基化的轉錄調控因子及其在腫瘤細胞應激反應中的功能,建立了以O-GlcNAc糖轉錄因子組為節點的全基因組範圍轉錄調控網絡,提示染色質蛋白O-GlcNAc糖基化可能是一種新的表觀遺傳密碼,O-GlcNAc糖基化對轉錄重編程的調控可能是腫瘤等重大疾病發生發展的重要環節和普遍規律。

為了解析O-GlcNAc修飾的生物學功能,論文在糖代謝標記技術的基礎上,發展了一種基於化學基因組學的多組學聯合分析新策略,實現了在全基因組範圍內深度剖析O-GlcNAc密碼與轉錄調控的關係。應用該策略,論文對基因毒應激反應前後腫瘤細胞的多組學進行貫通比較分析,發現了基因毒刺激誘導的O-GlcNAc染色質結合位點由增強子向啟動子轉移的變化規律及O-GlcNAc密碼的轉錄激活功能。其中,O-GlcNAc修飾調控的NRF1轉錄因子在該轉錄調控網絡中扮演關鍵角色。O-GlcNAc糖基化激活了該轉錄因子的染色質結合能力和轉錄調控功能,這對腫瘤細胞的基因毒耐受表型起到重要影響。

該研究首次以多層次組學視角全景式解析腫瘤細胞中O-GlcNAc糖基化控制複雜基因表達網絡中的有序規律,為更全面認識腫瘤等重大疾病的發生發展機制研究提供多組學數據,並將進一步有力指導新藥物靶點的發現。同時,該研究發展的化學基因組學新策略還將廣泛用於分析O-GlcNAc糖基化調控的生理過程和疾病演變過程的分子機制,為O-GlcNAc糖基化的生物學功能研究提供新方法。此項研究還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和大連理工大學基本科研業務費的資助和北京大學陳興教授的大力支持。


延伸閱讀:

張嘉寧,大連理工大學生命科學與藥學學院(盤錦校區)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1994年獲得日本京都大學藥學博士學位。隨後分別在日本Takara生物研究所、美國Burnham研究所及美國加州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大連市政府特殊津貼,首批遼寧省特聘教授,入選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遼寧省高等學校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等多項榮譽稱號。近年主持並完成國家自然基金和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項目,科技部973、863課題,教育部優秀教師資助計劃和青年教師資助計劃項目及遼寧省高等學校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等項目。主要從事腫瘤糖生物學、蛋白質修飾與功能方面的研究。

大連理工大學生命科學與藥學學院人文底蘊深厚、自然科學基礎寬厚、國際視野寬廣,在生命科學與藥學領域從事創新性研究、服務和教學。依託學校的生物工程、生物醫學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一級學科博士點、生物化工二級學科博士點及生物學、藥學一級學科碩士點等學科基礎,具有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授予權,並設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學院重視教學、科研、實踐平臺建設,設有分子識別與成像遼寧省重點實驗室(盤錦校區)。大連理工大學2019屆生物科學大類本科畢業生就業落位率為95.7%,其中42.4%的畢業生繼續深造就讀於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及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等國內外知名學府及研究機構。2019屆藥學專業畢業生就業落位率為90.4%,其中55.3%的畢業生繼續深造就讀於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及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美國威斯康辛麥迪遜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日本大阪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院校。2019屆生物科學大類和藥學本科畢業生就業去向為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江蘇恆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等生物類、製藥類、教育類、網際網路類、金融類等企業及科研院所以及政府部門。


更多精彩資訊,歡迎關注頭條號:大連理工大學招生辦

相關焦點

  • 首次!中國科研人員在癌症、腫瘤治療中再獲重大突破,被國際公開發表!
    ,首次採用微納米籠結構材料實現了循環腫瘤細胞的高效識別與捕獲,為從細胞水平實現癌症的精準高效早篩早診提供關鍵技術支撐。研究表明,該材料的"納米籠"結構與腫瘤細胞偽足的尺寸和結構精確匹配,其表面能夠在短時間內刺激腫瘤細胞產生大量偽足(圖1),並誘導其進入"納米籠"內部產生超強的粘附力,從而有效提高CTCs的捕獲效率,該材料對外周血中白細胞的粘附量很低。
  • 國際首次!中國科研人員在慢性癢疾病治療中再獲重大突破!
    近日,河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國際轉化神經科學研究中心的最新科研成果 "Novel Insights into the TRPV3-Mediated Itch in Atopic Dermatitis" 被醫學-過敏及免疫領域頂級期刊
  • 中國科研人員在山體滑坡中再獲重大突破,引起國際關注!
    ":秘密在滑坡的塵埃裡在成都理工大學的14個珠峰科研團隊中,胡偉教授團隊的研究任務書名為"青藏高原東緣高位遠程特大災害形成演化動力學機制研究"。在山體碎裂的過程中,固體為什麼可以如流體一般"一瀉千裡"?
  • 中國科研人員在山體滑坡中再獲重大突破,引起國際關注
    胡偉教授"突破牢籠":秘密在滑坡的塵埃裡在成都理工大學的14個珠峰科研團隊中,胡偉教授團隊的研究任務書名為"青藏高原東緣高位遠程特大災害形成演化動力學機制研究"。作為首批受資助團隊之一,在結果公示後不久,地學領域自然指數期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地球物理研究通報)》上登載了團隊的最新科研成果。
  • 國際首次!中國科研人員在慢性癢疾病治療中再獲重大突破,轟動醫學界!
    近日,河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國際轉化神經科學研究中心的最新科研成果 "Novel Insights into the TRPV3-Mediated Itch in Atopic Dermatitis" 被醫學-過敏及免疫領域頂級期刊《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 中國科研團隊在腫瘤治療上取得重大突破
    根據《2019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鑑》統計,2018年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構成,惡性腫瘤死亡率達163.18/10萬,佔居民全部死因的25.98%,惡性腫瘤已經成為威脅國人健康的第一大疾病。每年,全球因惡性腫瘤死亡人數高達九千萬人。
  • 陝西院士團隊科研再獲重大突破,成果獲國際關注
    授權中國發明專利兩項,國際發明專利一項。2019年,針對人工合成聚肽製備周期長、副反應多且分子微觀結構無法精密調控的研究現狀,趙偉副教授受自然界廣泛存在的"多重協同氫鍵"作用啟發,成功開發出兼具高活性和高選擇性的有機氟醇小分子催化體系,首次實現了人工聚肽綠色高效催化合成路線的突破。
  • 大連理工大學科研再獲重大突破,最新研究被國際關注!
    近年,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遼寧省自然科學基金1項,中國核動力設計研究院國家重點實驗室基金2項;作為骨幹,參加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面上項目3項,國家科技計劃國際合作專項項目1項等;參加企業合作項目4項。在Scripta Mater.
  • 河南科研人員在新冠病毒研究中再獲重大進展!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SARS-CoV-2感染引起的一種在人群中廣泛傳播的高傳染性疾病實驗室主要從事原創性抗體藥物及診斷抗體研發,並聚焦心血管疾病、分子伴侶與眼相關疾病、腫瘤及炎性疾病、病毒及病毒性疾病領域。
  • 這位985教授科研再獲重大突破,成果引起美國、英國關注!
    王志明教授"因在先進光學材料的開發及其在光電子和光子技術中的應用做出重大貢獻"(For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optoelectronic and photonic technologies.)而入選OSA Fellow
  • 這位985教授科研再獲重大突破,成果引起美國、英國關注!
    王志明教授"因在先進光學材料的開發及其在光電子和光子技術中的應用做出重大貢獻"(For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optoelectronic and photonic technologies.)而入選OSA Fellow。
  • 東北院士團隊科研再獲重大突破,成果獲國際關注!
    由此解決了環氧樹脂增韌過程中強度、韌性和熱穩定性難以同時提升的關鍵問題。相關工作已發表於化工領域TOP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兼任《中國材料進展》副理事長、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新材料技術協會名譽會長等職。長期從事高分子材料合成、改性及其加工應用新技術研究。在高性能工程塑料、高性能樹脂基複合材料、耐高溫特種絕緣材料、塗料、耐高溫高效功能膜等領域做出了重大創造性成就和貢獻。
  • 首次發現!河南「超牛」研究生:在卵巢癌治療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
    在這項最新的PCNP研究中,研究者著重闡述了PCNP在卵巢癌進展中的潛在機制。利用TCGA中的臨床轉錄組數據以及臨床信息,分析了卵巢癌組織與正常組織中PCNP蛋白質表達水平以及mRNA水平的差異。首次提出並證實了PCNP的表達水平與卵巢癌的發展相關。
  • 中國第一人!他在B肝治療領域獲重大突破,引發國際轟動,斬獲全球最高獎!
    這也是迄今為止我國科學家首次獲此殊榮。,目前中國已經約有8000萬人感染B肝病毒,每年約30萬人死於慢性B肝相關疾病。同年11月,相關論文一經發表就引起了國際學術界的轟動,這一研究發現對於B肝基礎和應用領域有重大和深遠影響,將可能幫助B肝治療新藥的發現而為B肝病人造福。與此同時,國際知名的B肝研究機構和製藥公司,都在採用李文輝創建的研發技術體系開展後續研究和藥物開發。李文輝也沒有停下腳步,和夫人隋建華(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生物製品中心主任)攜手合作,潛心研發治療B肝的藥物和療法。
  • 金華籍科學家潘建偉量子領域再獲重大突破
    在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量子模擬器中成功求解施溫格方程| 金華籍科學家潘建偉量子領域再獲重大突破 在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量子模擬器中成功求解施溫格方程
  • 重大突破!南京13項科研成果獲國際關注!
    在科學創新的進程中,學術論文的撰寫發表是反映基礎研究進展的重要渠道,也是反映高校科技創新實力的重要指標。近年來,南京林業大學的最新科研成果頻頻出現在國際期刊上。本期推送,就來了解一下南林這一年在國際期刊上發表的那些硬核科研成果吧!
  • 首次證實!北京科研人員揭示石墨烯「重大發現」,成果獲國際關注!
    物理學系何林教授課題組長期致力於研究石墨烯中的單原子缺陷,發現缺陷可對石墨烯中自旋、子格贗自旋和谷贗自旋相關的電學性質產生深刻影響。(b)雙層石墨烯中的谷間散射。(c)-(e)雙層石墨烯中單原子缺陷引起的谷間散射在實空間形成的電荷密度振蕩。位於Bʹ、B、A格點上的單原子缺陷分別會形成4、2、0條額外的波前條紋。石墨烯中電子的子格贗自旋來自於其六角晶格結構,有A和B兩套子格,因此波函數數學形式上類似於自旋。對於電子自旋有很多有意思的可觀測物理現象,那麼對應石墨烯中的子格贗自旋是否有可觀測的物理現象呢?
  • 量子衛星獲重大突破背後:為何中國科研能屢創世界紀錄
    量子衛星獲重大突破背後:為何中國科研能屢創世界紀錄 美國《科學》雜誌6月15日以封面文章形式,發布了中國量子衛星實現量子糾纏太空分發「一步千裡」的世界跨越;上個月,南海可燃冰試採成功奏響「冰與火之歌
  • 科技人物|張冬梅教授:實幹創新,抗腫瘤新藥研究獲突破
    實幹創新,抗腫瘤新藥研究獲突破 記暨南大學藥學院張冬梅教授 本報記者莫文藝 張冬梅一直圍繞中藥和天然藥物來源抗腫瘤藥物先導物的藥理作用機制研究以及在此基礎上的新藥研發開展工作,先後主持國家重大新藥創製專項課題
  • 世界生命科學重大突破 兩隻克隆猴在中國誕生
    科研人員提取了這個獼猴胎兒的部分體細胞,將其細胞核「植入」若干個「摘除」了細胞核的卵細胞,結果產生了基因完全相同的後代,這個過程也就是克隆。 「這是許多專家認為不可能實現的重大技術突破。」國際細胞治療學會主席約翰·拉斯科這樣點評中國科學家的成果,「利用聰明的化學方法和操作技巧,攻克了多年來導致克隆猴失敗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