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現!腦腫瘤完全消失,最難治的癌症迎來新希望

2020-11-30 騰訊網

血腦屏障(BBB)是指腦毛細血管壁與神經膠質細胞形成的血漿與腦細胞之間的屏障和由脈絡叢形成的血漿和腦脊液之間的屏障,僅允許特定類型的分子從血流進入大腦神經元和其他周圍細胞。

血腦屏障的存在,對於組織有害物質由血液進入大腦具有重要意義,然而,血腦屏障同時也阻止了大多數小分子藥物和大分子(例如肽,蛋白質和基於基因的藥物)的轉移,嚴重限制了神經中樞系統疾病(例如神經退行性疾病、腦腫瘤腦部感染中風等)的治療。

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是最常見、最致命和最難以治療的成人腦腫瘤(之一)。外科手術切除腫瘤,然後進行放射治療和替莫唑胺給藥治療,是目前的治療方案,但該方案僅能改善患者的整體生存率。膠質母細胞瘤患者目前的中位生存期僅為18個月,平均五年生存率低於5%

2020年11月10日,美國密西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發表了題為:Systemic brain tumor delivery of synthetic protein nanoparticles for glioblastoma therapy 的研究論文。

研究團隊開發出了基於具有細胞穿透肽iRGD的聚合人血清白蛋白(HSA)的新型合成蛋白納米顆粒(SPNP),能夠通過原本幾乎不可滲透的血腦屏障(BBB),將抗癌藥物直接遞送給惡性腦腫瘤膠質母細胞瘤

小鼠實驗結果表明,合成蛋白納米顆粒(SPNP)攜帶STAT3i,成功突破血腦屏障,八隻膠質母細胞瘤小鼠中有七隻長期存活,並且腫瘤完全消失。這也是第一項證明全身或靜脈內輸送治療藥物也可以穿越血腦屏障到達腦腫瘤的研究。

早在5年前,該研究的共同通訊作者Maria Castro已經開始研究治療膠質母細胞瘤,她發現了抑制癌細胞發出信號的STAT3等通路,能夠欺騙免疫細胞安全通過大腦,然而,她始終沒能突破血腦屏障。

後來,再一次學術研討會上,Maria CastroJoerg Lahann討論了這個問題,兩個研究團隊決定合作研究可以將STAT3抑制劑運送通過血腦屏障的納米顆粒載體

研究團隊使用了一種稱為人類血清白蛋白的蛋白質,該蛋白質是能穿過血腦屏障的少數分子之一,作為其納米顆粒的結構元件。使用合成分子將這些蛋白質連接起來,然後連接STAT3抑制劑和一種稱為iRGD的肽,該肽可用作腫瘤歸巢裝置。這些元件組成了合成蛋白納米顆粒(SPNP)。

為了進一步測試合成蛋白納米顆粒(SPNP)在體內的功效,研究團隊使用膠質母細胞瘤小鼠模型進行治療實驗,通過靜脈注射STAT3i SPNP治療。

試驗結果表明,這些膠質母細胞瘤小鼠模型,未經治療的中位生存期約為28天,接收空劑SPNP治療的小鼠,中位生存期為28天不變。

當通過靜脈注射STAT3i SPNP進行治療後,膠質母細胞瘤小鼠模型中位生存期增加到了41天,增長率高達45%

而相同劑量注射游離STAT3i的小鼠模型,中位生存期僅增加5天,這可能是因為靜脈注射的全身給藥時,siRNA會被快速降解,此外,siRNA也無法穿越有效血腦屏障。

更重要的是,實驗的八隻小鼠中有七隻達到了長期存活,並且腫瘤完全消失,也沒有惡性,侵襲性腫瘤細胞存在的跡象

該研究的通訊作者Joerg Lahann表示:這簡直是一個奇蹟,我們原以為治療後仍有一定程度的腫瘤存在,沒想到腫瘤完全消失了,這是之前從沒見到過的。

這是第一項證明全身或靜脈內輸送治療藥物也可以穿越血腦屏障到達腦腫瘤的研究。 這一發現有望帶來治療膠質母細胞瘤的新臨床療法,為那些原本「不可治療疾病」帶來新的希望。

論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9225-7

相關焦點

  • 腦腫瘤完全消失,納米顆粒突破血腦屏障,最難治癌症迎來新希望
    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是最常見、最致命和最難以治療的成人腦腫瘤小鼠實驗結果表明,合成蛋白納米顆粒(SPNP)攜帶STAT3i,成功突破血腦屏障,八隻膠質母細胞瘤小鼠中有七隻長期存活,並且腫瘤完全消失。
  • KRAS新藥疾病控制率高達96%,史上最難治癌症迎來新希望
    KRAS是最臭名昭著的突變之一,因為幾十年前研究人員就已經將KRAS確定為癌症的重要治療靶點,從發現這一靶點至今的30年裡,還沒有一款直接針對KRAS突變的靶向藥物獲批。因此,人們一直認為它是一種「不可摧毀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缺乏明顯的靶點可以讓小分子藥物可以結合併損害其功能。
  • 與現有MRI相比,新技術使腦腫瘤的可見度提高了一倍
    「我們的目標是採用新技術-T 1 RESS-通過在更早,更可治癒的階段發現惡性腫瘤來幫助成千上萬的患者。」西北航空放射學教授Robert Edelman博士說。 對於非常小的惡性腫瘤,這種新技術的優勢尤其明顯,這種惡性腫瘤很難看清,標準成像技術可能會遺漏掉。
  • 融資頻發臨床進展迅速,腦腫瘤小分子藥物迎來爆發期
    以腦膠質瘤為代表的腦腫瘤是當前最難攻克的癌種之一,腦膠質瘤作為最常見的惡性腦腫瘤,發病率約佔顱內腫瘤的 45% 左右,惡性膠質瘤是 34 歲以下腫瘤患者的第 2 位死亡原因,是 35—54 歲患者的第 3 位死亡原因;而腦轉移是最為難治的一種腫瘤轉移,約 20%-40% 的患者會發生腦轉移。
  • 《Nature》:已發現抑制多種癌症的新基因
    我們希望在這項研究中發現的基因們可以為前列腺癌和其他癌症的治療方法的發展提供一些思路。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03/345705.htm  前列腺癌是英國男性第二常見的癌症(為中國男性第6常見癌症)。在英國每年約有4萬7千人被診斷為前列腺癌。
  • 不可思議:得了新冠肺炎,腫瘤卻消失了?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來襲。這場疫情對人類帶來的浩劫史無前例。截止今天,全球因新冠肺炎造成的死亡近200萬人。在這場疫情中,一旦罹患新冠肺炎,健康人群的身體狀態尚且會遭受嚴重打擊,癌症患者更是難以度過疫情的難關。根據研究顯示,癌症患者相比健康人群而言更易感染新冠肺炎,而罹患新冠肺炎後,癌症患者的死亡率也相對更高。
  • 疾病控制率高達96%,史上最難治靶點迎來新希望!
    KRAS是最臭名昭著的突變之一,因為幾十年前研究人員就已經將KRAS確定為癌症的重要治療靶點,從發現這一靶點至今的30年裡,還沒有一款直接針對KRAS突變的靶向藥物獲批。因此,人們一直認為它是一種「不可摧毀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缺乏明顯的靶點可以讓小分子藥物可以結合併損害其功能。
  • 小分子pan-AKT抑制劑:難治乳腺癌迎來一線治療新希望
    研究發現一種小分子pan-AKT抑制劑Capivasertib能夠為TNBC患者帶來臨床獲益。AKT,又稱為蛋白激酶 B(PKB),為AGC蛋白激酶家族成員,與PKA及PKC具有高度的同源性。AKT位於PI3K-AKT信號轉導通路的核心位置,在調控細胞凋亡、增殖和代謝等多種生理活動中發揮重要功能。
  • 癌症晚期患者感染新冠後,腫瘤竟然消失了!
    左圖:剛確診晚期霍奇金淋巴瘤時的PET/CT成像,右圖:4個月後複查的PET/CT成像,腫瘤幾乎完全消失 這例患者的病史比較複雜,原本患有嚴重的腎病
  • 新發現遺傳物質可準確代表腫瘤基因組
    原標題:新發現遺傳物質可準確代表腫瘤基因組 科技日報北京1月27日電 (記者張夢然)根據英國《自然》雜誌近日發表的一項最新成果,美國癌症專家報告一種新發現的遺傳物質,可準確代表腫瘤基因組。
  • 感染新冠病毒後癌症神奇消失?是新冠病毒的作用嗎?
    深究這背後的原因,其實並不簡單,而更不簡單的是:其背後的原理經過上百年的摸索,已經成為最重要的抗腫瘤的技術之一,也是目前被譽為最有希望攻克癌症的治療方式——而要了解這一切,就需要我們將時間撥回到1890年...... 癌症患者腫瘤消失,是個例還是另有緣由?
  • 新冠肺炎救活了癌症晚期患者?
    據《英國血液學雜誌》介紹,一名61歲晚期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在前最近感染了新冠肺炎,萬萬沒想到的是!他原先身體中的癌症細胞卻神奇的自愈了!(左側為感染前,右側為感染後4個月)其實這樣案例在歷史上已經並非第一例了。1868年,一名當時無法治癒的癌症患者同病房有一位患有傳染性皮膚病的病人。不久後,醫生發現該癌症患者在患上該傳染病後腫瘤快速消失!
  • 科學家找到新癌症療法,病灶消失,不產生副作用
    據美國《科技日報》報導,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歐文分校瑞士洛桑大學醫院的研究人員表示,或許找到可以無副作用治療癌症的新療法。放射腫瘤學教授查爾斯·利莫利和輻射腫瘤學副教授瑪麗-凱薩琳·弗策寧,通過利用超高劑量的放射治療手段,成功消除了小鼠的腦腫瘤,而這种放療成功避免了通常顱腦照射會引起的主要副作用,並將此研究成果發表在了美國的《臨床癌症研究》雙月刊上面。
  • 中大成功激活癌細胞殺手 造就治癌新希望
    研究團隊成員包括鄧銘權(左)、藍輝耀(中)、杜家輝(右)\大公報記者徐曉彤攝  大公網4月7日訊(記者徐曉彤)癌症「免疫療法」再有新突破!中大醫學院研究五年成功破解癌細胞如何避過免疫系統攻擊,發現體內生物分子蛋白(Smad3)能抑制免疫系統中的「癌細胞殺手」細胞產生,形成有利癌細胞生長環境,團隊透過老鼠進行實驗,發現使用Smad3抑制劑後,患癌老鼠體內的「癌細胞殺手」細胞大大增加十倍,存活率達百分之百。團隊下一步會研發可溶於水的Smad3抑制劑,令其適用於人體,包括嘗試採用中醫藥配方,望新藥物最快十年後面世。
  • 科學家或已找到新癌症療法,病灶消失,很少副作用
    據美國《科技日報》報導,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歐文分校瑞士洛桑大學醫院的研究人員表示,或許找到可以無副作用治療癌症的新療法。這種新療法被稱為「閃光放射療法」,和作用原理與傳統放療類似,但會對劑量進行細分,研究人員認為,這種療法對大多數癌症都有效果,正在進行下一步的臨床試驗。
  • 美實現細胞分裂過程逆轉 為徵服癌症帶來新希望
    新聞 國際 國內 社會 圖片 新聞周刊 人物周刊 圖片周刊  言論 專題 體育 娛樂 獨家資訊 世界新聞報 美實現細胞分裂過程逆轉 為徵服癌症帶來新希望國際在線www.crionline.cn2006-04-17 08:38:31  國際在線專稿:美國俄克拉荷馬州醫學研究基金會的科學家們第一次成功地將細胞分裂的過程加以逆轉,這一醫學技術上的突破可能會最終使人類獲得治癒癌症及其它多種疾病的有效辦法
  • 癌症晚期患者感染新冠後,腫瘤竟然消失了……
    在住院接受治療期間,他又被發現患有晚期霍奇金淋巴瘤,且已轉移,CT檢查顯示他的身體各處都有活躍的癌細胞。 禍不單行的是,就在確診癌症晚期後不久,他出現了呼吸困難和氣喘的症狀,隨後確診感染了新冠肺炎。住院治療11天後,他出院回家休養,繼續康復治療,在此期間沒有接受過皮質類固醇和免疫化療。
  • 5年生存率不足5%致命腦瘤,迎來免疫治療曙光
    膠質母細胞瘤(GBM)是最常見的一種腦瘤,也是當之無愧的最致命的癌症之一。平均生存期僅1年,五年生存率不足5%。對於這種腫瘤,目前沒有任何治癒方法,治療很困難,主要是因為以下五個原因。
  • 癌症治療新發現!逆轉缺失免疫T細胞可對抗致命腦瘤
    T細胞功能障礙有助於癌症患者的腫瘤免疫逃逸,並且在膠質母細胞瘤(GBM)中尤其嚴重。近日,杜克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了GBM患者中缺失的T細胞的蹤跡,它們被大量的隔離在骨髓中。骨髓中T細胞的隔離是T細胞功能障礙的腫瘤適應性模式,其逆轉或可成為一種有前途的免疫治療輔助手段。
  • 癌症中最常見的畸變帶來療法新希望
    在某些情況下,即使兩個個體的基因序列完全相同,但在不同的環境下卻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性狀,這就是表觀遺傳學。 具體而言,表觀遺傳學是研究基因的序列不發生改變的情況下,基因表達的可遺傳的變化的一門遺傳學分支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