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琳、何欣榮/新華社
2017-12-30 06:35
新華社上海12月29日消息,瞄準「辦證多、準入難」等痛點,2015年在上海浦東新區率先試點的「證照分離」改革,2017年下半年已複製推廣到全國10個自貿試驗區等更大範圍。
近日,「醫療器械註冊人制度」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內先行先試,註冊和生產許可不再「捆綁」。放得更徹底、管得更高效、服得更貼心……不斷提速的「證照分離」,正進一步釐清政府和市場的邊界,提升上海的「磁石」吸引力。
三成化妝品從這裡入關——放的不止是「速度」近日,在上海市浦東新區市民中心,伊莉莎白雅頓(上海)化妝品貿易有限公司中國區供應鏈總監張毅,拿到了蜜桃身體乳的備案證。
「非特殊用途進口化妝品過去要審批,改成備案後可以節約3個月。這次進口的產品季節性特別強,如果不是改革,今年秋冬季消費者就用不上了。」張毅說。
張毅所指的,在浦東新區先行先試的非特化妝品「審改備」試點,是上海「證照分離」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據介紹,2017年3月至今,已經有91家企業的573款進口新產品在自貿區完成備案,一大批化妝品與海外同步上市,自貿區保稅區的化妝品進口量佔到全國總進口量的30.4%。
「證照分離」的原則不僅是便利化。更重要的是,對市場競爭機制能夠有效調節,行業組織或中介機構能夠有效實現行業自律管理的事項,逐步取消行政審批。第三方評估機構調查顯示,認為改革後辦證便利化程度高的企業佔87%。
上海市浦東新區區委組織部副部長、編辦副主任金莎說,接下來將以全面覆蓋為目標,把548項企業市場準入審批事項納入「證照分離」改革範圍,讓審批真正透明、便利、高效。
六個「雙」降事後風險——把握「精準監管」時機健身中心一兆韋德在浦東有13家健身場館,其中60%至70%都擁有遊泳池。過去,監管部門要在健身中心正式營業前對其內設的遊泳池水質進行檢測;現在,只要健身中心主體籤訂承諾書,可以不用檢測先開業。
「開業前,遊泳池還沒人用過,水質一般不會有啥問題。」一兆韋德相關負責人說,現在改成在運行1個多月後,監管部門隨機到訪檢測水質,「管在了該管的時候。」
放鬆事前審批的改革並不代表著上市後對市場的「不聞不問」,而是從過去事前審批,轉變到事中事後監管,政府當好市場的「守夜人」。
據介紹,浦東新區依託上海事中事後綜合監管平臺和浦東新區政務雲體系,聚焦行業、領域、市場事中事後監管的系統集成,積極探索構建了「雙告知、雙反饋、雙跟蹤」許可辦理機制和「雙隨機、雙評估、雙公示」監管協同機制,構築覆蓋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的六個「雙」的政府監管閉環。
「我們對包括超市、餐飲店等在內的11個領域制定了標準化執法清單,梳理出基層執法的『邊界』,要求執法人員一次出動、全面體檢、全面徹查。」上海市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局長吳偉平說,基層監管人員如同「全科醫生」,可以即時檢查、簡易處罰、標準執法。
加強事中事後監管,信用是一把利器。浦東新區對32萬家企業信用狀況進行評估和畫像。對中等風險以上的企業提高抽查比例,全年監管戶次從16%提高到64%;同時建立預警名錄,各部門聯合懲戒,實現一處失信、處處受限。
力爭審批不見面——提升「磁石」吸引力生產生活的質量和便利度,是一個城市吸引力的重要組成。來到浦東新區市民中心的孫小姐想開一家酒類銷售店,原本以為程序繁瑣,經過現場查詢網上政務才知道,可以全程網上辦理。——11月上線試運行的「企業開業地圖」,是上海深化改革試點的新舉措。
擴容、提速、升級,「證照分離」正成為上海優化營商環境的縮影。上海市發展改革委主任湯志平說,上海正在抓緊實施營商環境改革專項行動計劃,圍繞市場最關心的施工許可辦理、企業開辦、納稅、獲得電力、跨境貿易等10大領域,大幅改善企業辦事全流程所花時間、效率和費用。
服務不能是「閉門造車」。11月17日起,浦東新區「請您來找茬」意見徵詢通道試運行,鼓勵企業「挑刺」,評判政務服務「流程順不順、效率高不高、手續繁不繁。」。
有企業向「請您來找茬」專窗提出:辦理食品許可證等候時間太長。浦東新區行政服務中心發現,這一證件辦理有網上預約、支付寶預約和現場取號等多種方式,預約號搶了現場號的時間。為此,中心迅速調整了窗口設置,專設了現場號優先辦理窗口,使現場號的等待時間從原來的2個小時左右縮短至20分鐘。
中心主任蔣紅軍說,設立專窗意味著政府不以管理者自居,同時也體現了政府找市場、找市民「拜師求藝」的心態。對於需要多個部門審批,尤其是關聯度比較高的事項,還推出了單窗通辦模式。
(原題為《「證照分離」再升級 提升上海「磁石」吸引力》)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上海,營商環境,改革,放管服,證照分離,審批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