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照分離」:跑出「放管服」改革加速度

2021-01-09 人民網

編者按:2019年11月6日,國務院印發《關於在自由貿易試驗區開展「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試點的通知》(國發〔2019〕25號,以下簡稱《通知》),自2019年12月1日,在全國自貿試驗區開展「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試點,推動「照後減證」和簡化審批。為更好宣傳解讀政策,擴大改革知曉度和受惠面,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們從商事制度改革、政府職能轉變、行政法、經濟學等不同視角出發,撰寫了一系列解讀文章,特此編審,以饗讀者。

自2015年,國家授權上海開展「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到國務院決定在全國自貿試驗區範圍對523項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實行清單管理,開展全覆蓋改革試點,成為商事制度改革的「先手棋」,引領政府「放管服」改革走向縱深。那麼,「證照分離」改革究竟有什麼樣的魔力,成為近年來深化政府改革的重要抓手和推動力,這就要回到這項改革的初衷,從改革的原點起步,向後看一看「證照分離」是如何走出一條獨特的政府「放管服」改革之路,再向前望一望「證照分離」是如何表現出持久生命力的。

一、貼近市場主體需求,破解「準入不準營」問題

「證照分離」改革的初衷是破解「先照後證」改革實施後存在的企業「準入不準營」問題。對市場主體而言,拿到營業執照只是進入市場的第一步,取得行業許可證才能開展經營。「證照分離」改革就是要使企業既能夠快速進得了「市場的門」,又能夠方便進得了「行業的門」。因此,「證照分離」改革一開始就是緊貼市場主體需求的一項改革,從市場主體辦證的需求出發,對審批事項改革方式進行科學分類,從而讓企業拿到「照」獲得商事主體資格後,還能夠便捷地獲得經營資格的「證」,從而迅速激活市場微觀細胞的生命力,催生大量創新創業主體,對於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改善市場預期有著重要意義。

「證照分離」改革成效好不好,要讓市場主體說了算。來自上海浦東新區的問卷調查反映出的三個80%最能說明問題:第一,84%受訪企業對「證照分離」改革表示滿意,該指標較一年前增長了8.6個百分點;第二,88%的受訪企業認為,「證照分離」以來營商環境得到改善;第三,86%的受訪企業對「證照分離」改革後,政府轉變職能,加強事中事後監管表示滿意。可見,「證照分離」改革順應了市場主體的訴求,體現了改革的市場貼近度,切實增強了企業的獲得感。可以說,深化「證照分離」改革正是以人民為中心思想在「放管服」改革實踐中的生動體現,市場主體的擁護也正是這項改革持續深化下去的動力所在。

二、觸及審批流程再造,催生政府職能轉變的「化學反應」

從已經開展的幾輪「證照分離」改革看,不僅僅是納入改革的事項在增加和覆蓋範圍在拓展,更是政府行政管理方式的根本性變革,也就是說「證照分離」改革改的不僅是審批事項,更是政府的行政理念。取消審批、改為備案、告知承諾以及優化準入服務四種改革方式,體現了審批事項「能減必減」、「可簡則簡」的改革思路,並且在改革的推進方法上跳出了以往行政審批事項取消或下放的單一模式,在審批事項改革方式上做文章,挖掘改革事項背後的審批邏輯、審批關係,深刻觸及到了政府流程再造,倒逼政府改變傳統管理方式,主動尋求流程變革、監管變革、服務變革,帶動政府整體改革的「化學變化」。

可以看到,「證照分離」改革使得企業辦證手續簡便了、程序簡單了、材料簡化了,但不代表政府部門監管職責減弱了。「證照分離」改革以來,我們看到一些政府辦事部門不再只盯著審批、卡著進口,而是通過事前跨前一步服務、事中及時預警糾偏、事後部門聯動獎懲等舉措,實現了政府從「以批代管」向「事中事後監管」的職能轉變。隨之而來的是信息共享、部門協同、職能優化、機制創新等等一系列變革。比如,上海浦東新區在實踐中按照「誰審批、誰監管,誰主管、誰監管」的原則,在全國首創以「雙告知、雙反饋、雙跟蹤」的證照銜接機制 「雙隨機、雙評估、雙公示」的監管協同機制」為核心的「六個雙」政府綜合監管制度體系,推動了登記註冊、行政審批、行業主管、綜合執法等部門間的信息共享、協同監管和聯合獎懲,初步形成了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政府監管閉環。

三、優化審批改革方式,越發重視改革的聯動協同和整體推進

「證照分離」改革打破了原有的政府行政審批路徑,但每一種改革方式都不僅僅是個別環節的增減,而是涉及到整個政府管理流程的再造,是把傳統管理中的審批、監管、執法閉環邏輯合理平移到「證照分離」與事中事後監管的銜接中,從而形成新的政府管理閉環,深刻體現了改革的聯動協同和整體推進。

在改革的推進實踐中,特別要重點針對取消審批、審批改為備案、實行告知承諾、優化準入服務這四種審批改革方式中企業反映比較集中的「痛點」和改革「堵點」問題,對症下藥,持續深化。比如,針對「取消審批」類事項,要從企業辦「一件事」的角度,進行全流程、整環節的梳理優化,解決「一處免證、多處受限」的問題。又如,「審批改為備案」類事項,要通過有效的預警、監管、獎懲等措施,打消監管者的「後顧之憂」,摒棄變相審批,讓「當場辦結」成為主流。再如,「實行告知承諾」類事項,既要明確承諾內容和標準,也要加強對虛假承諾的檢查懲戒力度,發揮信用手段,形成與告知承諾相配套的監管閉環。最後,針對「優化準入服務」類事項,要防止改革「疲勞症」,避免改革進入程式化「陷阱」,將「優化準入服務」當做一個筐,把政府部門不願改、不好改的事項一股腦裝進來,而是要強化剛性標準,最大限度壓縮部門自由裁量空間,加大改革力度,逐步縮小在改革事項中的佔比。

四、超越改革事項擴圍,尋求深化「證照分離」改革新的突破口

縱觀「證照分離」改革推進實施歷程,從首批在上海試點的116項改革事項,到第二批深化推進的47項改革事項,再到106項全國範圍推廣實施,以及這次在全國自貿試驗區範圍的523項全覆蓋試點,體現了改革事項和實施範圍的逐步擴大和拓展,這為進一步深化「證照分離」改革奠定了好的基礎。

但是,實踐中我們也看到,單個審批事項的改革僅解決了企業點上辦證難的問題,對於那些需要辦理多個許可證才能「準營」的企業而言,只是便捷了一步,而非暢通了一路。其根本原因在於政府的事前管理邏輯中,只改了「發證」一個環節,配套服務並未跟上,企業在一處「免證」,但在他處遇到因「沒證」帶來的困擾。按照現有的以事項為中心、以審批方式為重點的改革路徑很容易遭遇「透明天花板」。因此,深化「證照分離」改革,在現有基礎上向縱深突破,需要新思維、新辦法。特別是在新一輪營商環境改革的背景下,「證照分離」改革仍將是重頭戲。這就要求我們回到「證照分離」改革制度設計的初衷,對解決市場主體「辦證難」問題進行再審視。因此,「證照分離」改革仍要持續回應企業實際訴求,與企業心目中辦理「一件事」緊密結合,與「一網通辦」、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緊密結合,把「證照分離」改革從政府管理角度真正切換到以企業便利度為本位的集中式改革上來。

總的來說,「證照分離」改革本身就是一場刀刃向內的革命,如果政府部門的思想認識不到位,就難以在改革中站穩立場,就會屢屢停留在算小帳、兜圈子中,那些被政府部門緊緊攥在手裡的所謂「含金量」高的審批權限,就會成為始終啃不動的「硬骨頭」。因此,改革的關鍵還是政府部門自身的管理理念要轉變,切實打破部門固化的利益壁壘、破除部門審批權力心態,寓審批於服務、寓管理於服務,讓市場主體的獲得感在政府不斷深化推進的「證照分離」改革中持續提升。

(作者系上海市發展改革研究院體制改革研究所所長)

相關焦點

  • 用活「加減乘除」法,讓九江公安「放管服」改革跑出加速度!
    今年以來全市公安機關積極深化「放管服」改革創新思維、積極探索、主動作為在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等方面連出實招積極推出了一批便民利民新舉措打造了一批九江公安特色工作亮點讓群眾真切感受到「放管服」改革的紅利12月30日上午,全市公安機關治安部門「放管服」改革現場推進會在彭澤縣召開。
  • 上海證照分離再升級:力爭審批不見面,提升「磁石」吸引力
    放得更徹底、管得更高效、服得更貼心……不斷提速的「證照分離」,正進一步釐清政府和市場的邊界,提升上海的「磁石」吸引力。三成化妝品從這裡入關——放的不止是「速度」近日,在上海市浦東新區市民中心,伊莉莎白雅頓(上海)化妝品貿易有限公司中國區供應鏈總監張毅,拿到了蜜桃身體乳的備案證。
  • 汕尾: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見實效,企業開辦跑出「加速度」
    商事制度改革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先手棋和突破口。今日,記者從汕尾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提升開辦企業便利化」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去年以來,汕尾市堅持把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作為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的重要抓手,積極對標最高最好最優,不斷創新服務方式、豐富服務內容,圍繞破除制約企業群眾辦事創業的堵點難點痛點,推出了一系列硬招實招新招。
  • 放管服的「香餑餑」,怎麼成了接不住的「燙手山芋」?
    放管服的「香餑餑」,怎麼成了一些地方基層接不住的「燙手山芋」?  上篇  三放三不放,到底放不放  半月談記者 白田田 鄭生竹 胡偉傑 汪奧娜  各地近年來從簡政放權入手,深化放管服改革,各類行政審批大幅壓縮,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然而,一些基層單位和市場主體反映,目前仍然存在「三放三不放」現象。
  • 【重磅稿件】激活發展新動能 跑出便民利企「加速度」
    激活發展新動能 跑出便民利企「加速度」 深入推進「網際網路+公安行政管理服務」,全面打通服務社會「最後一公裡」——現在到公安機關辦事越來越方便了!這是山西民眾的普遍感覺。 群眾和企業辦什麼事麻煩,就將其列入改革範圍;辦什麼事困難,就將其納入必須解決範疇。從「群眾跑來跑去,部門轉來轉去」到「最多跑一次」;從「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到「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山西公安機關帶頭踐行習近平總書記「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深化「放管服」,建設「一網通辦」平臺,打通了服務社會「最後一公裡」。
  • 我國大力推動測繪工程領域「放管服」改革
    我國大力推動測繪工程領域「放管服」改革 發布時間:2020-11-24 18:47 星期二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11月24日電(記者王立彬、王優玲)作為「放管服」改革重要內容,我國大力推動測繪和工程領域改革,其中測繪資質類別等級總數壓減幅度達八成以上
  • 寧夏法治政府建設跑出「加速度」 良法善治推動依法行政
    寧夏法治政府建設跑出「加速度」 良法善治推動依法行政 2021-01-12 09: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五減」「八不壓」 審批「加速度」
    而這,又源於山西的「放管服效」改革。今年以來,省自然資源廳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放管服效」改革舉措,跑出了審批「加速度」,受到企業和辦事群眾的高度肯定。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書記姚青林稱:「我們全面修訂了《山西省自然資源廳行政審批服務指南》,出臺加快審批事項辦理的『八不壓』新規,打出『五減』改革組合拳,全力營造一流營商環境,打造政務服務新形象。」
  • 唐良智在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放管服」改革協調小組第一次全體...
    重慶日報訊 (記者 羅靜雯)5月12日,市政府召開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放管服」改革協調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市委副書記、市長唐良智出席會議並講話。他強調,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以更大力度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政府職能深刻轉變,進一步釋放市場活力、增強發展動力。
  • 中國氣象局修訂四部部門規章 加強制度建設深化「放管服」改革
    近日,中國氣象局對《升放氣球管理辦法》《雷電防護裝置設計審核和竣工驗收規定》《雷電防護裝置檢測資質管理辦法》和《氣象行政規範性文件管理辦法》四部部門規章進行了修訂,切實貫徹落實國務院「放管服」改革及關於加強行政規範性文件制定和監督管理工作的有關要求。
  • 「退休一件事」跑出惠民加速度
    隨著人社部和上海市有關「放管服」改革和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部署推進,這一痛點被揪了出來。「調研發現,在退休這一個時間節點,有多個事項要辦,分散在不同部門,形成了群眾辦事不方便的一個堵點。」上海市社會保險事業管理中心副主任丁昉說。  堵點就是改革著力點,心裡真裝著群眾,才有刀刃向內的勇氣。「我們站在群眾和企業視角,由市人社局牽頭對退休這件事進行了流程再造。」
  • 深化放管服改革暢通便民利企「最後一米」
    「一窗通辦」是我省公安機關深化放管服改革的生動縮影。近年來,全省公安機關圍繞福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重大部署,圍繞福建「多區疊加」對公安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精準聚焦影響企業和群眾辦事創業的堵點痛點,創新推出一系列便民利企措施。元旦假期,外省遊客袁先生來閩觀光,因忘帶孩子戶口簿,無法入住酒店。
  • ...佔比超過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指標 多個央企跑出改革「加速度」
    國務院國資委2020年12月24日向媒體公布中央企業貫徹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總體工作進展情況顯示,《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以下簡稱《方案》)正式印發以來,各中央企業計劃在2020年底前完成的改革舉措總計2700餘項,不少企業在規定完成時間內跑出了改革的「加速度」
  • 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站在2021年的起點回望2020年,縱有「陰霾」籠罩,但抵擋不住新區的發展熱潮,一系列重大項目在攻堅突破中「加速度」,一條條產業鏈在補齊補強中「強筋骨」,一個個重大籤約在貼心服務中吃下「定心丸」。各項經濟指標逆勢上揚,持續領跑省市,全年全域籤約項目284個,引資1055億元。
  • 高新區(新市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優化營商環境跑出「加速度」
    今年以來,許多來高新區(新市區)市場監管部門辦事的企業和群眾在註冊登記、行政審批等方面的簡化中受益,紛紛為市場監管部門打出的「改革組合拳」點讚。  今年以來,高新區(新市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圍繞降低市場準入門檻、提高市場準入的便捷性,深入推進「放管服」「多證合一」「先照後證」「證照聯辦」、全程電子化登記等一系列改革,營商環境不斷優化,企業和群眾獲得感穩步攀升,為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新動能。
  • 鎮江營商環境跑出「加速度」有「章」法
    作為企業開辦全鏈條的中間環節,鎮江市政務辦會同鎮江市公安治安支隊進一步優化企業開辦公章刻制全鏈通線上辦理,壓縮公章刻製備案時間,推進「放管服」改革,讓營商環境「加速跑」更有「章」法。日前,鎮江市市公章刻制規範管理工作部署會召開。會上印發《關於進一步規範公章刻製備案的通知》,進一步規範刻章備案流程、公章刻制時間、日常治安管理及檢查結果運用。「印章雖小,事關體大。」
  • 激蕩新動能 中國企業改革創新跑出加速度
    當前,中國經濟正處於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邁進的關鍵階段,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正在向世界一流企業進發,在改革創新中跑出「加速度」,激蕩出中國經濟發展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改革破局 合作共贏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面臨各種內外部挑戰,企業高質量發展必須持續深化改革。  在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看來,中國經濟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之關鍵,是盤活龐大的國有經濟,要儘快實現國有經濟與國有資產的概念和操作層面的分離,國有經濟戰略布局有進有退,並加快國有企業自身改革。
  • 廣東電子證照在線「一次驗證全網通辦」
    近日,記者從廣東省市場監管局獲悉,截至11月17日14時08分,「粵商通」涉企移動政務服務平臺(下稱「粵商通」平臺)市場主體註冊量達到400萬家,實現電子證照在線「一次驗證、全網通辦」。「今年以來,廣東省市場監管系統積極運用「數字政府」的改革成果,將基於『粵商通』平臺辦理涉企業務作為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有力舉措。」
  • 【年終特稿】臥龍區:工業提質環境優 跑出發展「加速度」
    【年終特稿】臥龍區:工業提質環境優 跑出發展「加速度」 2021-01-09 20: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