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中大(深圳)研究人員首次觀測到磁斯格明子霍爾效應

2021-02-15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團隊成員張溪超也對本項研究成果作出評論。「實驗觀察到的斯格明子霍爾效應與理論預言的理想材料中的斯格明子霍爾效應未完全吻合,這表明斯格明子的動力學行為可能受到了真實材料中缺陷的影響。這項研究成果加深了我們對斯格明子動力學行為的理解,對今後基於斯格明子的設備的研發將起到指導作用。」
     該論文是周豔教授團隊在斯格明子物理及應用方面的代表性研究成果之一,周豔教授團隊及合作者還取得其他一些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成果。

       

《物理學評論B》(Physical Review B)在9月19日也在線發表了周豔教授團隊與日本東京大學,日本信州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以及中南大學的合作研究成果(doi: 10.1103/PhysRevB.94.094420),該論文的第一作者為周豔教授團隊成員張溪超,周豔教授與東京大學江澤雅彥博士為共同通訊作者。這篇文章報導了在納米結構中如何操控磁性skyrmionium。

                    

     

此外,《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會報》(Proceedings of the IEEE)將於今年10月10日發表周豔教授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合作並以共同通訊作者身份撰寫的一篇邀請綜述(doi:10.1109/JPROC.2016.2591578)。該篇綜述闡述了斯格明子在電子應用方面的現狀及展望。《Proceedings of the IEEE》創刊於1913年,是IEEE最古老的雜誌之一,目前影響因子為5.629,也是近年來深圳市首次在這個期刊上發表論文。
      周豔教授總結道,「我們的研究成果將會對自旋電子學科領域的拓撲磁結構的研究產生重要影響,推動該學科的發展」。 

相關焦點

  • 科學家首次觀測到磁斯格明子霍爾效應—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朱漢斌 通訊員馬明霞 夏靜)記者從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獲悉,由該校、清華大學、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等單位組成的國際團隊
  • 港中大(深圳)就業服務中心成立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黃付平 通訊員 潘瑩)大學生求職難題如何對症下藥?大學畢業初入職場,如何做到有備無患?學生與企業之間如何做到精準對接?昨日上午,港中大(深圳)就業服務中心正式成立,務求通過學校和學院層面,為學生一一解答問題。
  •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阿里耶·瓦謝爾點讚港中大(深圳)瓦謝爾計算生物...
    中國教育在線訊 成立於2017年,由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阿里耶•瓦謝爾教授領銜的港中大(深圳)瓦謝爾計算生物研究院於2019年迎來豐收期,陸續產出高品質研究成果。另外,研究團隊不斷壯大,已經發展到了50多人,其中包括6位教授、2位研究員、3位副研究員、15位博士後以及十多位博士生、研究助理。而最重要的是,科研成果豐碩,團隊內的研究人員非常活躍,在《自然通訊》等頂尖期刊上發了很多高水平文章。」
  • 2019結構生物學專題研討會在港中大(深圳)舉辦
    「2019結構生物學研討會」於2019年12月16日在港中大(深圳)成功舉辦。
  • 港中大(深圳)486名研究生畢業
    11月21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第五屆研究生畢業,486名研究生滿載收穫踏上新徵程。同時,港中大(深圳)迎來首屆4位博士畢業生,他們均來自理工學院的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博士項目。據悉,港中大(深圳)今年畢業的研究生在校期間表現優異,很多同學在讀研期間參與學科競賽或取得科研成果,在國內外期刊、會議發表論文,參與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其中,人文社科學院同學在多次全國口譯大賽和英語演講比賽中榮獲獎項,數據科學碩士項目同學在國際級AI-Trans全球智能網絡傳輸競賽中獲獎。
  • 港中大(深圳)衛星遙感數據處理大賽重磅來襲!
    來源:陸家嘴雜誌港中大(深圳)衛星遙感數據處理大賽CUHKSZ Remote Sensing Data Processing Contest為了增強我校學生對衛星遙感數據產業的了解和興趣,培養衛星遙感數據人才,助力衛星遙感數據的應用與發展
  • 港中大(深圳)本科畢業生就業率超98%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社深圳2月17日電(鄭小紅 朱族英)香港中文大學(深圳)17日發布2019年本科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稱,該校2019本科畢業生畢業就業率為98.18%,選擇直接就業的畢業生的平均年薪14.13萬元人民幣
  • 港中大(深圳)城市地下空間及能源研究院與深圳燃氣集團「結對子」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吳吉 通訊員 馬明霞日前,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城市地下空間及能源研究院與深圳燃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籤約儀式現場港中大(深圳)協理副校長李學金教授在致辭中表示,雙方具有紮實的合作基礎和廣闊的合作前景。希望在未來的合作過程中能積極推動技術示範性研究,爭取制定一系列標準化的技術規範;能積極探索科研成果轉化路徑,爭取形成一套成熟的產業化方案;能積極促成產學研一體化發展,爭取打造成為高校與企業合作的經典案例,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發展。
  • 港中大(深圳) 2020年綜合評價開始...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5月9日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金洪竹 梁榆其)日前,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以下簡稱「港中大(深圳)」)全面啟動2020年廣東、浙江、上海、山東、福建及江蘇六省市綜合評價報名。
  • 港中大(深圳)2020屆本科畢業生錄取就業數據來了!他們去了哪裡?
    但是,在港中大(深圳)這樣一所國際化大學中,無論是專業選取、課程設置、書院制、全人發展、導師體系,還是職業生涯指導、國際交流交換、科研商賽、升學就業指導,都為學生提供了人性化的豐富的機會。很多畢業生能在升學時自如轉換專業方向,並獲得世界一流大學的高度認可,就是得益於港中大(深圳)靈活的專業選取制度和豐富的國際交流交換機會,所帶來的紮實的學科基礎和寬廣的學術視野。
  • 《自然》:中國研究人員首次實驗驗證三維量子霍爾效應
    《自然》:中國研究人員首次實驗驗證三維量子霍爾效應 吳長鋒/科技日報 2019-05-15 07:51
  • 2017諾貝爾物理學獎頒予發現引力波學者,港中大參與研究
    2017諾貝爾物理學獎頒予發現引力波學者,港中大參與研究 新華網香港10月4日消息,3名美國科學家因在發現引力波上的貢獻而奪得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甲烷溫室效應首次獲得實驗室外觀測證實
    甲烷溫室效應首次獲得實驗室外觀測證實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日報導,美國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利用俄克拉何馬州南大平原觀測站十年來獲得的對地球大氣的綜合觀測數據,首次直接證明了甲烷導致地球表面溫室效應不斷增加
  • 中國科學家首次觀測到化學反應中的「幾何相位」效應
    中國科學家首次觀測到化學反應中的「幾何相位」效應(央廣網發 大連化物所供圖)央廣網大連12月14日消息(記者賈鐵生)記者從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獲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王興安教授,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孫志剛研究員、
  • 港中大(深圳)兩位教授入選2019年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名單
    原標題:港中大(深圳)兩位教授入選2019年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名單深圳特區報2019年12月3日訊 日前,2019年度「高被引科學家」名單公布,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工學院張大鵬教授、生命與健康科學學院黃憲達教授入選,其中張大鵬教授已連續六年入選。
  • 迎新活動回顧 | 港中大 (深圳) 各大學院迎新大放送
    本次活動也要邀請到語言自學中心的龐惠老師、學能研究提升中心的陳亮老師以及圖書館的尹夢老師出席。她們分別向新生們介紹了語言自學中心為學生提供的活動和多種文化交流活動,學能研究提升中心有關學業的各項規定和圖書館的多樣化資源和使用方式。最後,理工學院迎新禮與學業指導和分享活動在精美的下午茶派對中落下帷幕。
  • 厲害:港中大(深圳)2020屆數據科學理學碩士畢業生平均年薪28.8萬
    11月21日,港中大(深圳)舉辦第五屆研究生畢業典禮。我校數據科學理學碩士項目迎來第二屆研究生畢業生。該項目的就業率達93%,平均年薪達人民幣28.8萬元。本篇就業報告,為你解讀港中大(深圳)2020屆數據科學理學碩士項目畢業生就業亮點。
  • 研究觀測到特殊超導材料的量子效應
    一個國際研究組利用「掃描隧道顯微鏡」技術直接觀測到一種特殊超導材料中令人意外的量子效應,並發現了特定雜質如何摧毀其超導性能。傳統超導材料都需要在很低的溫度下實現,約十年前科研人員發現一種含鐵材料在相對高一些的溫度下也可實現超導,吸引了大量研究人員的關注。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首次在山東舉辦綜合評價考試
    筆試新題型分析題與中國發展息息相關,例如汶川十周年有什麼感想,怎麼理解深圳速度。港中大(深圳)綜合評價考試的題庫由全球專家出題,不僅在廣東、浙江、上海、山東四個進行綜合測評的省(市)分別設置了不同的考題,同一考場的筆試、面試題也不相同,面試考場更是每小時更新考題,以保證題目的多樣化和考試的公平性。
  • 甲烷溫室效應首次獲得實驗室外觀測證實
    2018-04-08 16:05 | 科技日報圖片源自網絡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日報導,美國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利用俄克拉何馬州南大平原觀測站十年來獲得的對地球大氣的綜合觀測數據,首次直接證明了甲烷導致地球表面溫室效應不斷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