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學家發現吃塑料的生物

2020-12-05 騰訊網

視頻:吃塑料的浮遊生物 清理海洋汙染好幫手,時長約49秒

科學家發現橈足類浮遊生物可以吞食螢光塑料微粒,這些物質在它們體內很難消化。

騰訊科學訊 據國外媒體報導,之前人們發現海龜、海鳥和鯨魚消化道中殘留塑料製品,目前最新研究顯示,海洋垃圾能夠堵塞微型浮遊生物消化系統,然而這些浮遊生物是許多大型海洋生物的食物源。

科學家首次拍攝發現橈足類浮遊生物會吞食塑料微粒,通常它們主要以藻類為食。拍攝的視頻資料顯示,橈足類生物划動腿部朝向顯微等級的聚苯乙烯微球遊去,並將它們吞入體內,這些聚苯乙烯微球將在橈足類浮遊生物體內逐漸沉積。通常情況下,橈足類生物主要以一些藻類為食,它們使用化學和觸覺感受器區別哪些是可以吃的食物,哪些是不能吃的食物。

該項研究結果令人深思,大量塑料垃圾進入海洋環境,這將對野生動物和生態系統產生嚴重影響。科學家評估報告表明,每年大約有800萬噸塑料傾倒至海洋,漁網和塑膠袋對一些大型海洋生物帶來了生存威脅。

然而即使這些塑料垃圾分解之後,大量塑膠袋分解成碎屑仍對海洋環境構成危害。英國普利茅斯海洋實驗室研究員馬修-科爾(Matthew Cole)博士深入研究了海洋生態系統「微型塑料」,撰寫研究報告指出,直到目前微型塑料物質對浮遊生物危害性仍被忽視。這份研究報告發表在近期出版的《環境科學和技術》雜誌上。

科爾和同事們發現至少13種浮遊生物能夠吞食不同大小的聚苯乙烯微球,其中包括重要的海洋生物幼體,例如:螃蟹和牡蠣。他們還發現微型塑料物質附著在浮遊生物外殼上部分和附體。

科爾指出,將放置在自然藻類的橈足類胸刺水蚤添加微型塑料物質,可以顯示它們對藻類進食量逐漸減少。我們的研究報告暗示海洋微型塑料殘骸將對浮遊生物功能和健康帶來負面影響,浮遊生物是海洋食物鏈的重要部分,是多數大型濾食性生物和許多甲殼類動物的食物來源。(悠悠/編譯)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深海生物體內被發現大量塑料微粒,科學家:塑料要開始吃人了
    塑料是近代工業的產物,之前是沒有的,塑料一經發明,就開始在全世界範圍內盛行,塑料儘管非常的方便,但是它帶來的後果也是巨大的,因為塑料是不可降解的。前不久,就有科學家在深海生物的體內發現大量塑料微粒。塑料本不可能出現在深海,更不可能出現在深海生物的體內,那麼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呢?
  • 中國科學家發現吃塑料的蟲子 黃粉蟲能吃所有塑料
    圖為正在吃塑料的黃粉蟲(由楊軍教授團隊供圖)  文/羊城晚報記者 楊輝  「塑料在黃粉蟲腸道快速生物降解,揭示了丟棄在環境中塑料廢物的新命運。」  該突破性研究顯示,以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作為唯一食源,黃粉蟲幼蟲可存活1個月以上,最後發育成成蟲,其所齧食的聚苯乙烯被完全降解礦化為CO2或同化為蟲體脂肪。這種發現為解決全球性的塑料汙染問題提供了思路。  儘管如此,面對日益嚴重的白色塑料汙染,楊軍教授還是呼籲,公眾在日常生活中應少使用一次性的塑料飯盒、方便袋。
  • 科學家發現以塑料為食蟲子 吃塑料排二氧化碳
    研究報告作者之一、史丹福大學高級研究員吳唯民介紹說,中美聯合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不僅首次為微生物降解塑料提供了有力的科學證據,也為開發生物降解聚苯乙烯塑料製品的技術提供了全新思路。一個中學女生無意中發現蟲盒泡沫有噬咬痕跡據新華社2003年報導,關於「蟲子吃塑料」,曾被一位西安的中學女生發現。
  • 神奇浮遊生物靠吃塑料為生
    之前人們發現海龜、海鳥和鯨魚消化道中殘留塑料製品,目前最新研究顯示,海洋垃圾能夠堵塞微型浮遊生物消化系統,然而這些浮遊生物是許多大型海洋生物的食物源。科學家首次拍攝發現橈足類浮遊生物會吞食塑料微粒,通常它們主要以藻類為食。
  • 中國科學家發現能吃塑料的蟲子 能降解所有塑料
    原標題: 中國科學家發現吃塑料的蟲子 黃粉蟲能吃所有塑料  圖為正在吃塑料的黃粉蟲(由楊軍教授團隊供圖)  「塑料在黃粉蟲腸道快速生物降解,揭示了丟棄在環境中塑料廢物的新命運。」  該突破性研究顯示,以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作為唯一食源,黃粉蟲幼蟲可存活1個月以上,最後發育成成蟲,其所齧食的聚苯乙烯被完全降解礦化為CO2或同化為蟲體脂肪。這種發現為解決全球性的塑料汙染問題提供了思路。  儘管如此,面對日益嚴重的白色塑料汙染,楊軍教授還是呼籲,公眾在日常生活中應少使用一次性的塑料飯盒、方便袋。
  • 塑料垃圾越來越多?我們有能「吃」塑料的細菌了!
    塑料也許是最讓人驕傲又令人糾結的發明之一。
  • 人類一直在吃塑料,南極生物體內發現塑料片,已入侵到食物鏈
    人類一直在吃塑料,南極生物體內發現塑料片,已入侵到食物鏈 審核-小文塑料汙染問題是人類在解決環境汙染過程中最棘手的問題之一,一方面是因為人類在陸地上源源不斷地製造塑料垃圾,這些垃圾又通過各種途徑流入海洋中。
  • 拯救白色汙染,有人發現了一種「愛吃」塑料的蟲子
    鈦媒體 TMTPost.com西班牙生物學家發現蠟螟的幼蟲能對聚乙烯進行快速的生物降解
  • 這種蟲子竟然能「吃」塑料!
    法媒稱,科學家24日發布報告稱,一種養殖出來作魚餌的飛蛾幼蟲愛吃特別難降解的塑料,讓人寄希望於這種生物能幫助解決全球塑膠袋汙染難題
  • 生物學家發現海底深處多種未知神秘生物
    關於陸地上的很多生物或許我們可以如數家珍,那麼海洋中有哪些生物你知道嗎?相比起陸地生物,海洋生物更加種類繁多、多姿多彩。  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國家進化綜合中心的生物學家發現在北美洲太平洋加州海岸蒙特利海底峽谷1000米深處存在微小的生命體,它們將自己隱藏在海底沉積物中,並將附屬肢體伸出以獵取食物為生。
  • 垃圾剋星來了:科學家發現這種害蟲的幼蟲居然能吃塑料!
    僅在歐洲,聚乙烯就佔據了全部塑料製品的40%。在歐盟範圍內,38%的塑料製品直接被垃圾填埋。這對生態環境、特別是海洋生物構成嚴重危害。如今,西班牙和英國科研人員對如何快速降解塑料有了驚喜發現:被養蜂業視為害蟲的大蜡螟的幼蟲,居然能直接吃掉並消化聚乙烯。按英國廣播公司說法,科研人員認為這一發現有望成為解決塑料汙染的關鍵。大蜡螟的幼蟲。
  • 塑料時代:人類不吃塑料
    這是我們的塑料時代,那它們呢? 人類進入塑料時代多久了呢?1907年美國科學家貝克蘭(Baekeland)首次人工合成塑料,它屬於熱固性塑料,至今廣泛應用於插頭等產品中。那麼從1907年算起,人類進入塑料時代114年了。
  • 塑料汙染無處不在,在南極,體長不到1毫米的生物體內發現微塑料
    在南極的一個偏遠島嶼上,科學家在一隻動物的腸道中發現了微塑料,這讓人們擔心塑料汙染可能會在該地區的生態系統中普遍存在。義大利和愛爾蘭的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在「南極管蟲」(Cryptopygus antarcticus)的內臟中有塑料汙染的痕跡。該生物是一種生活在南極土壤中的小型無脊椎動物。據科學家介紹,這種微小的生物也被稱為彈尾動物,它的長度不到1毫米。
  • 科學家發現浮遊生物吞食塑料纖維 塑料已進入海洋食物鏈
    參考消息網3月13日報導 外媒稱,科學家發現,海水中的浮遊生物吞食廢棄塑料的纖維,塑料由此已經進入海洋食物鏈。據BBC中文網3月13日報導,研究浮遊生物的專家理察·科比(Richard Kirby)博士拍攝的一段視頻顯示,一種叫"箭蟲"的浮遊生物吞食了一些極微小的廢舊塑料纖維。科比說,塑料纖維在箭蟲的腹中結成環狀,使食物無法通過消化道。
  • 日本科學家發現吃塑料的細菌 可清除地球垃圾
    新發現的這種奇特細菌,能夠在30攝氏度溫度條件下經過6個星期完全降解PET薄膜,其核心能力源自一種特殊的酶日本研究人員發現一種吃塑料的細菌
  • 雙語閱讀:科學家製造出了吃塑料的「超級酶」,塑料汙染有救了
    科學家製造出了吃塑料的「超級酶」,可以在幾天之內就把塑料瓶子給分解乾淨翻譯:塗博士全世界每年生產超過3億噸的塑料,而大多數的塑料都需要幾個世紀才能分解掉。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通過改變食塑菌蛋白質的基因結構,科學家成功製造了一種「超級酶」,它可以在幾天之內將那些常見類型的塑料分解回收。
  • 這種生物「偷」吃海藻,還生產可降解塑料?!
    生物降解材料研究院原創報導:一、前言:PHA材料簡介聚羥基烷酸酯( polyhydroxyalkanoates 簡稱PHA) PHAs 類生物可降解塑料是通過細菌發酵生產而成,可以作為分子內碳源和能源儲備,並成為顆粒體聚集在細胞質內。
  • 生物學家發現:新冠病毒在塑料表面能存活3天,做好清潔是關鍵
    你好,我是極地鯨 普林斯頓大學演化生物學家迪倫·莫裡斯和團隊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在硬紙板表面能存活24小時,在不鏽鋼表面能存活2天,在高硬度的塑料表面可以存活3天,在銅器表面,4小時後就檢測不到了。他建議大家一定要仔細清潔物品和自己的雙手。
  • 知百科|「吃」塑料的細菌
    這些塑料還會被在海裡的動物以為是食物吃進肚子裡,吞食塑料對野生動物有生命危險,據海洋保護組織稱,超過60%的海鳥和100%的海龜體內都發現了塑料。 而且這種塑料最終可能進入人的體內。科學家們一直在思考人們能為解決塑料汙染做些什麼。目前聚氨酯材料的化學降解主要包括水解、熱降解、光降解等,但這類降解成本高且易產生二次汙染。
  • Science:科學家找到了能「吃」塑料的細菌!
    2010年,光是192個沿海國家和地區產生的塑料垃圾就多達2.75億噸。大量難以降解的塑料垃圾,正在對環境和其他生物帶來不可磨滅的影響。得不到妥善處理的塑料垃圾正在造成日益嚴重的不良後果。圖片來源:harleymarine.com科學家們一直在思考人們能為解決白色汙染做些什麼。生物學家們把目光投向了能力強大「分解者」:微生物們能像分解枯枝敗葉一樣消滅塑料嗎?